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7.78KB ,
资源ID:54911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91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docx

1、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23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 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纽带,通过将农业生 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种养加、产供销、 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城镇化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将不断提高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南农业向

2、非农业转移为农村产业化提供“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起生产基地集约化,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在产业化生产中生产采取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方式,并且要求人员素质高、经营管理规范化。这一方面排斥了低素质劳动力实现了生产资料集约化使用;另一方面,它促使富余劳动力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之后涌人城镇寻找就业门路。并逐步转化为城镇常住人口,从而推动了城镇的形成。21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二是T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基本土壤:三是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四是丁业化以城

3、镇化为基础城镇化反作用于工业化:五是工业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镇化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农人口聚集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农业产业化一方面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小城镇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剩余的农业劳动力必然要向小城镇转,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对生活用品和事务的需求,从而进小城镇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高度发展要求离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相对集中,产生显著的空间集

4、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这正是农业产业化引起农村小城镇展的内在动力和导因。此外,由农业产业化引发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也会对农村城镇化起到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农产业化作为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的力量,与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产出率大幅度提高的时,也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向了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加工、储藏、运输、稍售节,用新的形式对小城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农业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

5、提高,没有农业剩余产的出现,就不会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产生。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也认欠发达国家的农业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育,具有提供产品贡献、市场贡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的能力。当前我国的农业已由以数量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向以为中心的现代农业转变,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满足了农业的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的生产经营模式的要求。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产同大市场连接起来,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供给结构和供给量的合理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这说的农业剩余是一种广义的农业剩余,包括农产品的剩余、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等的

6、剩余),为我国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从而为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对城镇化的贡献:一是产品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工业生产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农业的就业份额、产值份额都在大幅度地下降,但人们所需要的食物仍然要来自于农业。而伴随着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人们对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农业部门提供的原料,也直接推进了作为城镇发展动力的工业发展。二是市场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市场。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从而使城镇工业品的

7、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使城镇化动力不断加强。三是要素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生产要素。城镇的发展和扩张,必然要求资源的不断增加和集聚。农业资源向外转移,是这些非农部门增加资源的基本途径。四是外汇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外汇方面的支持。通过农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可以为工业发展换回进口国外技术设备所必须的外汇,从而推进城镇化发展。因此,发展农业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基本要求。除以上四个贡献外,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城镇化的贡献还有生态贡献、政治贡献圆。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推动力,只有建立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城镇化才是有效的。因此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农

8、业产业化道路才能更好发挥其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2、农业产业化引起的农业剩余人口及其流动和非农化是农村城镇化的关键城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生产率,从农业生产领域剥离出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大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农村城镇转移。由于农业产业化把农业产前、产中、后各环节有机联贯在一起,拉长和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和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村劳力的转移和职业转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高了

9、农民的收入,使进城农民的生活能够到保障。正是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3、农业产业化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是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及非农化过程是引发城市人口增长和聚集的主要途径,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农村工业化主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工业化。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农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购销、加工企业粘合在一条主链上,形成一个涵盖农业产供销全过程,包容农户、基地、龙头企业

10、全方位的有机结合的统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导致了加工工业和社会化服务业的集中,而这又必然产生农村城镇化。(1)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生产基建设是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生产,能形成经营规模,有利于推广应用最新技术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起的生产基地集化,从农业中剥离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譬如,界500强企业美国斯格兰20万亩柑橘产业化大型项目落户三峡库区忠县新立镇,新立镇为依托建立了10万吨果汁加工厂和10万吨柑橘打腊厂的农业产业化加工园

11、以及10万株库区柑橘苗圃基地。随着美国斯格兰集团的入驻,以柑橘种植、加工、装、贸易、运输以及苗圃种植、贸易、运输所形成的新兴产业群,使新立镇规模迅速大,城镇空间规模从以前不足l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从前不足3000人迅速扩增到近20000人,形成了以斯格兰柑橘加工园区为支撑的新兴城镇。闽北明良食品公司,建立基地10万亩,带动农户4500户。农产品基地的建还有利于发展观光农业,为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2)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促进作用乡镇企业是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重要载体,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是增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

12、是乡镇企业的一部,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稳定转移,从而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不仅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还可以实现农产品在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值,使农民得到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平均利润,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农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起人员和资金的集聚,极大的带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如闽北光泽圣农大力发展社会化养鸡,通过土地租赁、农民入股等形式,兴建了60个生产厂(场),肉鸡养殖已辐射到5个乡镇29个村,13000户农户受益,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长富乳业集团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了牧草、奶牛饲养、饲料加工、乳品加工、运输、销售等行业共同发展,解决了30

13、00多人就业,其中带动7500多户农户种植牧草6万余亩,户均年增收5500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3年闽北农业加工企业销售产值424亿元,安置农村劳力就业近万人,带动农户5万多户。(3)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促进作用市场是农业产业化向前发展的导向和结果,也是小城镇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力于吸引人流、物流,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由专业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目前全国5万多个集贸市场中有3万多个在建制镇,这些市场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

14、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圆农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结市场和农户的中介,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集聚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做许多单家独户不能做的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可以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化、机械化生产经营,也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联合起来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的租赁、农产品的贮藏和销售以及技术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会促进第

15、一产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目的是通过农业生产各参与方的合作,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囝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一部分农民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就会向城镇转移,共享城镇文明的同时,成为小城镇投资和消费的主体,使城镇人口数量实现扩张。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慢慢向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延伸,促进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多种社会服务体系得到发展

16、,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二、国内外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实例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从农城镇化角度看,农业产业化是能够同时兼顾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因为业产业化是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一个地域上集中布局的结果常常使这个地域点发展成为城镇,这样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会带动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生产共同发展的结果,就是农村城化推进和农业发展的相互协调。具体说来,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起的生产基地约化,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另一方面,农业产业

17、化引起的人员资金的汇,促进了农村向城镇的转化。山东济南龙大集团作为农业企业自己办农场,雇佣农民做工,相对于过去一家一户散经营,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而农业生产的企业化经营则带动了农村城镇化。据了解,大集团旗下24家子公司形成的工业园区占地1000多亩,周围的4个村庄,都包容在业园内。因此,龙大工业园也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新型城镇。城镇的居民主要是农民为的龙大职工和家属,达16万人之多。而依托龙大集团的农业企业,许多村民从事餐、商业、运输等第三产业。城镇的南北主道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供排水系统、路、公共设施、娱乐场所等都一应俱全。山东省的长岛县原来的海产捕捞业和养殖业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效率很

18、难提高。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长岛出现了大量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一些企业专门投资从事近海养殖;一些企业专门出租出海渔船和捕捞设备:还有企业有意投资兴建风力发电站。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使长岛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龙头农业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并通过企业优势互补聚合形成了一些集海产品养殖、捕捞、机械、旅游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新兴城镇。浙江省平湖市近年先后吸引外资、民资和各类工商资本近3亿元,创办了许多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的农业企业。大量农业企业促使农村聚合发展成为城镇,平湖286个行政村撤并到了138个,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3。在苏州、无锡等地农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大量投入农业企

19、业。台湾永丰余纸业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建起了永丰余高科农场。江阴兴澄钢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荷斯坦奶业公司,带动农户发展了3万亩青玉米和牧草,农户每亩可有1600元的收益,效益远高于传统种植业。据统计,江苏这样的农业企业目前已有1伸万家,投资总额累计达186亿元。其中民间资本占67,工商资本20,外商资本占13。随着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苏南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60。美国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的主要产粮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就是按照农业产业化带农村城镇化的方式发展的。其间主要有两项政策,一个是种植鼓励计划。农户耕种的地越多,享受的各项补贴额度就越大,相应的资金、保险的支持程度就越

20、高。另一个农业企业促进计划。政府同时鼓励建设专业性强的农产品加工和深NI企业,在得州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同样可以在销售环节上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在这两项政策的影下,相当多的农户都将土地卖出,用获得的钱投资兴办农业加工企业。而购买了别人地的农户则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降低了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最终,随着农企业种类和层次的增多,形成了一个个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城镇,并逐步融汇成为以农为基础产业的城市群。第四章 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性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只有不断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才能增

21、强自身功能,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口向城镇的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差别越小,农民收入就就越高。2002年上海城镇化水平最高,上海的农民收入也位居全国第1为6224元:而西藏的城镇化水平全国最低,农民收入也全国最低,只有1462元。内需不足、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农村经济发展弱后有关。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工业化的主要形式,农业产业化可以延伸产业链,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村经济发

22、展弱后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二、优越的区位条件与资源享赋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动力因素纵观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许多农村地域借助于所在区域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资源条件而成为生产要素、产业的聚集地,从而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农村地域小城镇的形成,带动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丰富的农业、矿产、旅游、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源,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对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农村小城镇,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发展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带来大量物流、人流、资金流、信

23、息流等的汇集,带动农村地域小城镇的发展。如位于沿海开放地带的农村地域则充分发挥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企业,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而毗邻大中城市的农村地域则可以充分利用大中城市要素、产业、技术等向周围腹地扩散来加速农村城镇化发展。对于具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地域,发展农村城镇化要以农业发展为根本前提。农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剩余,是城镇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规模、质量受农业发展的制约。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我们曾选择过苏联模式,即政府运用国家机器,采取特殊的超经济手段,集中一切可用资源,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严格限制农

24、业人口流向城镇等措施,以城市为主,以重工业为主,以国有为主的城镇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它不仅没有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相反,通过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物资供给、婚姻等具体制度,将广大农村、农民排斥在城市大门之外,固化二元结构。工业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使农业越来越落后,导致城乡发展、工农业的比重严重失衡。这种脱离农业发展,片面的城镇化道路,使我们付出了高昂沉重的代价。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农业剩余,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使农村剩余流向城镇,结果是人口的聚集和城镇的扩张。因此,农村城镇化发展要与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

25、要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道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具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地域发展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正确选择。三、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性小城镇在功能上连接了城市与乡村,受到城市与农村经济的双重影响,小城镇的模式逐渐分异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依托城市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郊服务型;二是以农村工业、贸易为主的乡镇企业型;三是依靠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型。工业化发展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闽北山区县工业明显不足,多数县市,并不具备大力发展工业的条件,但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特色是一种优势,是一种竞争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还会是闽北的主

26、要产业,因此,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将是当前闽北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基础与资源优势表现在:自然资源基础优势。闽北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其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等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是我省的农业大市。长期以来,闽北一直是福建林产品与粮食主要产区,素有福建的“林海粮仓”之美称。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厚,人们形容这里的土地肥沃,有一句极为夸张的言辞:插根扁担都能发芽。2003年,闽北土地总面积3983万亩,占

27、全省陆地面积的217,人均拥有土地13亩,高于全省人均72亩地水平;耕地面积3099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67,按户籍总人口计算人均1亩;全市山地面积3168万亩,占全省山地的25,居全省第一,按户籍总人口计算人均104亩,按农业入口计算人均156亩。2007年,闽北有林地面积2946万亩,森林覆盖率747,绿化程度931,活立木总蓄积量118亿立方米,毛竹535万亩。闽北每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左右,总产量14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提供商品粮和粮食净调出均居全省首位。全市有7个县(市)被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县(市)被列为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现有30个“中国竹子之乡,闽北占了3个,全

28、国4个“中国锥栗之乡,闽北占了3个,此外还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中国丹桂之乡,素有“福建粮仓”之称,“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许多外来投资者不仅看中当地的优惠政策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更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生态腹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表现出投资热情,纷纷在闽北扎根落户,促进闽北的区域经济向着纵深度、宽领域的层面发展。区域社会经济背景。闽北地处闽、浙、赣三省交接处,北联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可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技术、资金转移。闽北的资源、土地、劳动力以及生态条件是长三角发达地区所稀缺的,因此也就成为闽北“北联”的重要凭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闽北良好的生态条件所彰显的区位优势将愈

29、来愈明显。有专家认为,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有的甚至高于汽车等重工业,仅做足笋竹就可增加产值100亿。此外,闽北与闽东南地区在产品加工上有较大差异,闽东南地区以化学合成食品、海产品加工等为主,与闽北依托畜牧、竹木资源发展绿色食品相比差别较大,市场前景好。闽北的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绿,发展绿色食品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与区位条件。曾经交通的不便和物流的不畅是制约闽北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通道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在闽北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闽北加快交通与区位条件。曾经交通的不便和物流的不畅是制约闽北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通道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在闽北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0、近年来,闽北加快了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闽北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至2007年底,全市有9个已建成或在建或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达45886亿元,总里程904公里。其中福银高速已建成通车,浦南高速即将通车,宁武、丽南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正加紧进行,武邵高速已开工建设,长期以来制约闽北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极大改善。今后几年间,闽北将基本形成连接沿海港口、连通长三角和内陆地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覆盖闽北的高速公路路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闽北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时空距离,从而为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把闽北建成闽

31、浙赣三省交界的物流集散中心提供交通保障,让绿色腹地交通便捷畅通。农业产业化要按市场分工进行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和经营,对于闽北农产品来讲,区域优势具有天然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形成优势产业及结构,据此形成城镇自身的发展特色。一、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是农村人口聚集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小城镇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不仅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游离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引起离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相对集中,产生显著的空间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深化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突出特色、绿色,抓住闽北本地资源,落实好“抓好竹业、促进茶业、优化果蔬业、壮大养殖业、稳定食用菌业、开拓烟药业”的发展思路,吸收科技成果,用高新科技改造、指导高优农业。要选准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产、供、加、销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提升城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