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4.40KB ,
资源ID:5479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79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docx

1、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重点难点1.农业工具的演变、特点及作用。2.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及其作用。3.劳作方式的发展。知识点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1)石器: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知识拓展石器时代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 000至2 000年左右。分为旧石器时代(使用打

2、制石器为主的时代)、中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2)青铜农具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3)铁制农具冶铁技术: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铁制农具: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知识拓展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最早起源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

3、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灌溉工具(1)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唐朝出现了筒车。3畜牧业工具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易混易错翻车与筒车的区别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问题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答案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耕作工具的进步,特别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翻地的效率,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利用;灌溉工具的进步,特别

4、是翻车、筒车的发明,提高了灌溉的效率,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知识点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1)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2)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3)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人们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5)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知识拓展提花机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据考古证实,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丝织物痕迹来看,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说

5、明,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提花机。 一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只有提花机才能织出。2制陶工具(1)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2)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3)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易错提醒陶器和瓷器并不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而陶器则是人类共有的文明。 3冶炼工具(1)锻打工具: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2)铸造工具:把金属熔化成液体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冶铁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煤做

6、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问题思考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的条件有哪些?水排的发明有何作用?答案条件:汉代南阳冶铁业发达;冶铁工匠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作用:水排是水力风箱,是鼓风冶铁的工具。它的使用,解放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冶铁业的发展。知识点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 农业家庭式劳作(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2)概况: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思维点拨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小农经济

7、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其规模小,而称之为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农业庄园式劳作(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生产力低下。(2)概况: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概念阐释坞堡坞堡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又往往带有军事色彩。3手工业劳作方式(1)生产模式

8、: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问题思考材料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问题请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在小农经济下,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

9、和延续性。探究一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材料一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耕作方式?它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答案方式:刀耕火种。问题:当时生产工具落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材料二铸铁、冶铁示意图图一图二图三春秋时期的铁农具图四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问题(2)结合图一、二,分析图三、四出现的原因。答案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农具逐渐取代石制、木制工具并被广泛使用。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

10、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问题(3)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工具有何变化?答案变化:耕犁不断发展,因地制宜,出现适应不同地区土质、特点的耕犁。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变化时间工具变化主要表现原始社会由打制工具向磨制工具转变石刀、石斧、石镰、石耜、石铲等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数量有限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是主要工具春秋战国以后铁制农具广泛使用铁犁、曲辕犁等探究二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11、问题(1)依据材料,概括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答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二家庭纺织民间冶金作坊 官府纺织作坊问题(2)材料反映的手工业劳作方式有哪些?答案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两种方式。材料三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问题(3)观察图片,概述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答案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在经济上,庄园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的土地除了可耕地之外,有林地和草地,土地分为庄园主的土地和村民的份地,每个庄园一般都有一个城堡,庄园主的土地在城堡周围,比较肥沃,村民的份地一般都比

12、较远。1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井田制已经瓦解 B铁犁牛耕尚未普及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列举了当时农民常用的木制、铁制农具,但所列农具中没有犁,说明当时铁犁牛耕尚未普及,故B项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答案C解析锯子、刨子等木工器械都是铁质的,故应是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C项正确。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

13、,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棉花的作用超越丝麻,其重要的前提条件是()A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B棉纺织技术的成熟C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答案B解析从“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看到棉布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棉纺织技术的成熟,故选B。4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这首诗中的“妇织”“儿锄”指的是妇女从事纺织、男子从事农耕的社会分工,由此可知该诗歌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

14、B项正确。5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男耕女织早期农业生产出现()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过程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所以B是铁犁牛耕;由于远古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技术不先进,早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集体劳作的方式,所以A是集体劳作。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

15、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B、C三项错误;从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D项正确。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可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这是一种典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A。2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

16、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答案D解析据材料“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3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井田制的瓦解 B水利工程的兴建C赋税制的改革 D铁犁牛耕的运用答案D解析春秋后期出现的牛耕在战国时期实现了与铁犁的结合,生产工具方面的改进是促成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故D项正确。4史

17、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A翻车 B筒车C耧车 D水排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灌稻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B项。5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C解析A项中“开始”两字错误,材料中只表述了战国时期生产中大量使用铁农

18、具,并不能看出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项中的“牛耕”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根据战国时期的墓葬中铁器占了绝大多数,可以看出战国中晚期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6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一州惟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以得出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故B项正确。7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19、。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十千维耦”意即众多的人一起进行耕作,反映了当时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故C为正确选项。8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耘田”“绩麻”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特点,故答案为A。9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A甘肃

20、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答案D解析题干中涉及墓中画像砖的采桑、缫丝织物图片以及缫丝的工具等,由此可推断主要反映了汉代甘肃西部出现了蚕桑和丝织业。10如图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示意图,处应填的最佳选项是()A井田制度 庄园经济B千耦其耘 小农经济C简单协作 自然经济D集体耕作 商品经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的生产关系是“千耦其耘,集体耕作”,第一个空白部分可以填“千耦其耘”或“集体耕作”,铁犁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农经济,第

21、二个空白部分,可以填“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故B正确。11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可见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选A;材料反映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中世纪的西欧教会也占有土

22、地,D选项说法错误,排除。12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答案B解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中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台织机等信息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状况,故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出现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故D项错误。13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

23、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行“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的筹备工作。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1)该展厅设置了农具的逐步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完备两个版块。请你选取中国古代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该展区展览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耕织图,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对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作简要评价。展览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加强管理;非常注重兴修水利和改进技术,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展览三拟订一个恰当的标题。(4)当今中国农

24、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展览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答案(1)改进农具: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等。兴修水利: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两汉的漕渠、白渠等。(2)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农民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妨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完善水利设施;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开罗附近的墓地中发现残余铁砂;约公元前26

25、世纪,在金字塔内挖出铁制镰刀赫梯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古希腊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地增长中国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观点: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论证: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剧变。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伴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兴起。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