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一:科学课教学经验交流材料(1)22200000科学教学的点滴体会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上学期来十四小教科学的,所以我是科学教学的一名新兵,由于学校领导对科学课很重视,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及教学研讨,这无疑对我是一个促进,使我更加努力工作,由于我的付出,在年终统考我所教年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学校领导让我谈谈我的教学经验,其实也么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与大家交流,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形式,围绕一个主题,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动手实践、探究是科学课的特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然后根据活动方案细心地为
2、学生准备材料、管理材料,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探究,最后做到及时反思,不断改进,以提高科学活动课的效率。下面我从备课、上课、复习等方面汇报如下: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充分把握教材。1、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每周我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周前备课,课前复备,而且努力做到备课符合学生实际,这就让自己做到了上课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备课、评课活动过程中我们科学组的每个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都非常诚恳的指出了我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王德芝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我把握不准的重点和难点,王老师总是耐心的和我交流,从不厌烦。我和王老师的办公桌紧挨着,有什么问题我都向王老师请教,王
3、老师总是耐心的给我解答。我在把握教材时,首先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学的知识结构,同时用什么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最关键的。学生有学习兴趣才爱学。例如:我在讲五年级科学中冷水和热水这课时,我并没有直接讲热量是怎样传递的,而是设计了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180毫升的热水(80摄氏度),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
4、个小孔,将两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初始温度,每隔5分钟记录温度计的变化,在实验前让学生猜想一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同学们有的说最终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一样高,有的说热水比冷水温度高,我说那咱们试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都瞪大眼睛很认真的观察并记录着温度的变化,一段时间后,结果正是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最终变得一样。这时我趁机向学生追问,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呢?学生们很自然的就你一言他一语的发表自己的想法,最终得出“在同一物体中温度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结论。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比老师讲授效果好。二、合理分组,各尽其能。小学生在科学课上的探究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的划分很重
5、要,组织得不好,经常会出现下列一些情况:一是有些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甚至嘻笑打闹,影响课堂秩序;二是小组内少数人活动,甚至是个别人活动,多数人旁观,不愿动手,或不知道怎么办;三是各人做各人的,缺乏研讨交流,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或根本没有收获。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我要根据学生能力、素质、性格、性别等,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合理搭配。引导学生在组内推荐产生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纪律提醒员,并对每类人员提出具体的职责要求:组长负责全组的协调、实验单的填写;材料员负责实验材料的领取、归还;记录员负责小组实验过程中的记录;纪律提醒员负责组内探究过程中的纪律调控。这样,科学探究时,学生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6、,个个是能人,人人有事做。例如在第一次上科学实验课时我只把同学们分了小组,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就造成了一些同学无所事事甚至嬉笑打闹,课堂秩序非常混乱,学生也没有收获什么知识。课后在教研活动中,校领导和其他几位科学老师给了我很多意见和建议,在第二次上课时,每小组的学生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课堂秩序也非常好。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
7、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放大学生的优点,进步生能变成优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在这里我要说一个同学303班的王子凯同学,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只考了5分,而且经常不完成作业,经常和老师对着干,你叫他上东他向西,而且经常打架。我在仔细观察这名同学后发现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考个好成绩,而且这个孩子是
8、顺毛驴,只要表扬他,他就学的很快,我在班上分了学习小组,叫他当组长,在那以后只要他回答问题回答对了,我都用各种方式表扬他,经过下半学期的学习,王子凯杂这次期末考试中科学考了56分得高分。保护学生的自尊,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精
9、心设计讨论问题课堂讨论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好坏,在于时机的适宜。当学生处于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时讨论效果最佳。我认为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必须因材施“论”,精心安排。不必要的问题或简单的问题不要生搬硬套安排讨论;高深莫测的、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必要安排讨论。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否则,课堂讨论就变成形式化和表演化,课堂讨论就会“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且影响了课堂纪律。四、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
10、,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
11、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应用结论。把做实验得到的结论,让学生在课下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五、设问质疑,增强实验的有效性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就要设问或者由学生质疑,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情境。例如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我就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种植土豆的?我们用的是他的种子还是根或是茎?(呈现其种子,根和茎)用类似的方法演示提问,最后加以概括也就水到渠成了
12、,在此基础上发给学生材料动手用种子栽培。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也进入了学校校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如教学生物生长的需要这一单元,我们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和演示动画,制作成演示课件,让学生观看,因为很多学生对植物的生长不是很熟悉。再如地标探秘、地震、火山、岩石等内容的教学,我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七、复习1、单元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涉及应包含该单元的所有基本知识点,更应该注重本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学方法,后者
13、是多数教师常常容易被忘记的。具体的方法建议从问题入手,问题可以从习题中来,也可以从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来。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切忌自己先把本单元的内容通过归纳、概括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去死记,再进行大量的题海练习。这样下去,学生既没有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就变得不会做题,不会思考、分析问题了,更不会解决问题了。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上的一节复习课,我在讲第一单元复习中,我采用了昌乐2中的271教学模式,在课前我为学生印制了导学案,课中我设计了先提问再回答最后小组讨论的环节,但在课堂实施中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大胆放手,有些问题学生明明可以独立完成,我却
14、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做,又回到了传统的讲授模式,以致后面有的问题很简单却没有几何人举手,这样使得部分学生在听课时不认真。课后我认真反思,一定要大胆放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的复习课我改变了教学手段,做到大胆放手,我发现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更喜欢,他们也勇于思考,分析问题了。2、专题复习课上好科学专题复习课的前提条件是吃透课程标准、熟悉近年中考试题的考点、知道一年来社会的热点、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掌握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具备以上条件后,就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专题的选择(2)、充分的备课(3)、准确的指点(4)、正确的引领前二条指的是课前的工作,而后二条则是课堂。3、总复习课上好科学
15、总复习课的核心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关键是教师对习题的选择。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1、题目的选择要以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2、要有明确的课时目标。3、注重科学探究试题。4、注意规范作图、规范解题格式。5、注重开放性试题,规范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6、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做好了以上几点,才可能做到有效复习。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要同考,即学生的考卷教师必须在讲评前做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讲评的精彩。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结构是分析、评价、精讲、补充和小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起到促进差等生、激励优等生的作用,同时要让所带的不同班级的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的学习机制,才能达到最佳的
16、效果。以上我分别谈了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复习,希望能和大家进一步共同探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没有激情;对后进生的态度比较急躁,缺乏一些辅差的经验与方法等等。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廊坊十四小董亚坤20XX年2月篇二: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把握学科特点提高科学成绩近一段时间,对科学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下面就如何提高科学教学成绩说说自己的
17、浅显看法,与大家探讨交流。一、科学课的特点1、知识面较宽。小学科学是启蒙教育,不要求学生掌握过深的概念,但知识面很宽,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还涉及到科学文化(科学史)、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一些内容。2、知识开放性强。高年级很多知识的外延是开放的,它的深度、准确性没有一个尺度。很多教师面对这样的知识,就象大海捞针一样感到很茫然。3、知识的联系性强。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高年级很多知识是建立在中年级基础之上的,知识起点比较高。二、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18、,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我们要做好科学教学工作,就要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进行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设计。1、教材处理要坚持“固本求变”的原则“固本”就是要坚守本质的东西不变,“求变”就是从实际出发寻求合理的变化。处理教材时,教学目标要保持不变,不能脱离教材(: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的教学目标或设计新的教学目标,因为教材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连惯性和系统性,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性的目标。教材处理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多样性设计教学内容时,尽量使其具有
19、多样性,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1)内容的量是多样性对于同一个的题目,往往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这样我们就可以围绕着该题目设计多个活动的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从中选择1个或几个内容进行探究,最后通过交流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2)内容的质是有层次的对于同一个内容来说,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3)内容的量和质是多样性高年级很多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很强,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还具有层次性,这样学生探究的空间就更大。三、学习策略的指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处在起始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策略要以具体的方法为主,让他们了
20、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怎样去探究。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策略由具体指导向综合指导发展,即由提供具体的方法向提供思路,由同步指导向分层指导发展。1、给学生提供思路所谓提供思路就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产生某种强烈的需要帮助时,教师就进行适时点拨,使其豁然开朗。这种指导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供思路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1)教师通过案例进行指导。(2)学生通过交流与评价,也可以达到相互提供思路的目的。2、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同一个内容,他们的关注点不同,理解的程度也不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
21、行分层指导。教师要做好分层指导,一要准确把握不同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以此来设计分层指导的内容。二要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资源库”以网页的形式输入电脑,供学生学习时查阅。四、面对质量测试的现实,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更多的记住课本上的内容,研究试卷就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考试题目很多来源于课本,尤其是填空题和选择题。2、教师要时刻注意周围自然景观,比如日食、月食等,一旦出现要抓住时机给学生指导,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总之,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准确的把握科学教材的特点,理解教材内容,并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22、,进行教学设计,就能较好的完成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篇三: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科学组教学经验交流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抓好科学教学质量呢?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
23、。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陆国明: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我们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
24、到这点: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法有所了解,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植物繁殖方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
25、,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刘福君: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我以为只有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
26、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3、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
27、多的科学概念郑长报: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白克龙: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
28、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