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99.44KB ,
资源ID:547684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768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严重的人地矛盾。 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作用及意义:估算一个地区、一

2、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当前人类社会的人口问题(1)主要表现: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2)影响:引发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

3、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思考】1.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提示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产品,发达的科学技术。2.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较小?提示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生产力水平低。预 习 效 果 自 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据此回答12题。1.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乐观者认为()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

4、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2.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解析第1题,对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者认为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第2题,从原始社会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不断增加,利用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答案1.B2.D

5、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解析A选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而不是科技发展水平;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存在较大差别;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答案D4.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解析我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

6、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答案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解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在7亿左右,但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答案D探究点一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

7、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木桶效应图材料二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 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三漫画。(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二说

8、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4)材料三中三种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答案(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3)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4)假设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反思归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素相关性影响资

9、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拓展归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即时巩固】 1.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2)题。(1

10、)该材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2)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解析第(1)题,科学技术与获取资源的数量密切相关,从渔猎时期到工业时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增大。第(2)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

11、素;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答案(1)B(2)D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2)题。(1)以下关系排列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获取资源数量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人口容量C.科技水平人口容量资源获取数量D.人口文化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2)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解析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人口容量的变化

12、。资源数量越多,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类社会越发展,人口容量就越大,因此这三个因素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消费水平越高,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供消费的人口数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答案(1)A(2)C探究点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

13、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2)一般来说,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关系如何?(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类应如何做?答案(1)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我国能够维持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3)人口合理容量减小。应提倡适度消费。【反

14、思归纳】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指标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消费水平实质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意义生存发展大小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即时巩固】 读“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

15、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读

16、“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1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四种要素中最小供应量决定环境承载力。第2题,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

17、的“短板”为水资源。答案1.D2.D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4.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 B. C. D.解析第3题,资源是决定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条件。第4题,扩大耕地与提高科技水平可提高人口容量,青藏高原因受地形与气候影响,不可能扩大耕地,只有提高科技水平。答案3.C4.B5.下图为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

18、的制约,其中_、_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_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而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图中不同时间出现了两个环境人口容量,说明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_和_的特征,简述为什么具有这两种特征。解析第(1)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经济、人口、文化及消费水平,而资源是首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

19、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答案(1)资源经济消费资源(2)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超过忍耐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环境人口容量()A.是环境所能容纳

20、的最大人口数B.不随对外开放的程度而变化C.首要制约因素是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2.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土地资源交通科技水资源A. B. C. D.解析第1题,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第2题,深圳发展到现在,其土地资源已经非常紧张,人口的大量增加必然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答案1.A2.C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34题。3.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4.对于制定一

21、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解析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第4题,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答案3.D4.C下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读表完成56题。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5万5.反映该岛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25万 B

22、.30万 C.35万 D.45万6.环境人口容量()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解析第5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表格中,该岛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能反映该岛国环境承载力。第6题,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5.D6.C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78题。7.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有()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

23、承载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 B. C. D.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 B.、C.、 D.、解析第7题,一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若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第8题,模式,人口数量没有达到环境容量,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模式,人口数量峰值超过了环境容量,其后人口数量下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影响不是很严重,没有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容量没有下降;模式,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对

24、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容量下降。故最理想的模式应是,其次是,最后是。答案7.B8.A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910题。9.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10.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解析第9题,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图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说明人口西(北)多东(南)少。第10题,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其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优于周边,故

25、排除人口容量更小的“地势高峻”。答案9.A10.D读下图,回答1113题。1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12.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13.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解析第11题,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第12题,一个国

26、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为人口合理容量。第13题,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条件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答案11.C12.C13.D二、非选择题14.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的人口。(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_。(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_。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第(3)题,由上题可知,人均耕地下降,耕地承载量过大,农田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的危险。第(4)题,我国人口和土地的国策是计划

27、生育和保护耕地。答案(1)721(2)不断增长不断减少(3)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田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4)实施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5.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表一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立方米)0.10.12 000表二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年径流总量(有效)(立

28、方米)8 20016万920万800万2 200亿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森林人均量低于最低标准,故是当前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建设都将会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人均量有可能低于最低标准;解决措

29、施:一要少占耕地,二是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三要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多少与人才强弱没有必然联系。答案(1)森林耕地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2)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