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0.67KB ,
资源ID:54758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75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辽师大附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月第二次模块考试试题精.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辽师大附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月第二次模块考试试题精.docx

1、辽宁省辽师大附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月第二次模块考试试题精辽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2、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

2、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 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 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3、阅读下面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情况表1913年1920年1925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工业总产值102.5114.1077.39从上表可以看出A、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B、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到1925年苏联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D、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3、素4、“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A、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问题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问题5、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6、“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

4、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A、B、C、D、7、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国家 学说内容甲 政府

5、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乙 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丙 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 A、德国、英国、苏联B、苏联、德国、英国C、英国、德国、苏联D、英国、苏联、德国8、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

6、上的差距巨大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9、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1

7、0、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C、抨击经济改革D、相信自由经济11、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12、1936年6月至1937年6

8、月法国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成立国家小麦局,控制农产品销售,并规定农场抵押偿付办法,扶植企业发展,举办公共工程,改革税收制度等。这种做法A、使法国步入“人民资本主义“时代 B、与凯恩斯主义相吻合C、防止了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D、意味着政府全面管制经济13、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西方

9、建立起来14、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15、中国的人口迁移规模与各个时期国家采取的政策有很大关系。1954年至1960年是我国人口迁移的活跃时期。这一时期人口的总迁移量达到1.958亿,年均迁移量达到2797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活跃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农民自发从农村迁往城市C、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民大量进入城市 D、时代变化使

10、农民到城市务工经商16、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17、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方面,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14.7%、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18%,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4.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

11、工业的战略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18、“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横线处应该是A、农业改造 B、“大包干”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19、“毫无疑问,我国人民还必须为解放台湾而斗争,还必须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还必须为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材料内容相对应的是A、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B、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

12、届三中全会20、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 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 D、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21、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22、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

13、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23、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4、“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按照

14、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时间 中苏关系及影响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 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摆脱苏联模式,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A、B、C、D、25、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

15、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的出台表明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B、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26、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A、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B、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D、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16、变革27、“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扫除了

17、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29、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进入又一个开放的新阶段,下列关于上海主动对外开放历程说法正确的是A、1842年上海开辟成为通商口岸B、1980年上海成为经济特区C、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D、2001年浦东实现开发开放30、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31、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

18、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特里芬主要指出了A、实行浮动汇率,力保美元的独尊地位B、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贸易体系,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C、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可避免D、布雷顿森林体系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而崩溃32、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

19、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33、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如联合西欧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8%以上即69个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立的。导致“区域经济圈”在二战后大量建立的政治因素是A、国际形势是影响国际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B、区域集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

20、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34、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活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A、全球化即现代化 B、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面发展35、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

21、口配额制度或面临终结。这说明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严峻挑战 B、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不公平C、世界大市场没有对中国真正开放 D、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尚未实现第卷 非选择题(共30分)36、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

22、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

23、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6分) 座位号(两位)材料三: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

24、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3)据材料三,分析全球化三个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12分)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辽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BBDCCBCDCDA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CACCDCDDBDB2526272829303132333435CADCCDDAABA36、(1)变化:从古代南北差距为主变为近代

25、东西差距为主。(3分) 原因:近代以前东部已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成东部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东部地区对外交通和开放方便;近代工商业主要集中于东部。(6分,任答2点即可) (2)作用:初步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工业、交通落后的面貌,新兴的内地工业基地逐步发展为中国重要工业城市,推进了全国工业的均衡发展。(3分) 局限:“一五”计划把投资过分集中于内地,没有充分利用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发挥沿海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导致全国整体投资效益不高。(3分) (3)第一阶段:国家和劳动力,(4分)第二阶段:跨国公司和各种硬件的革新,(4分)第三阶段:个人和网络的普及软件的创新。(4分)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3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