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5 ,大小:313.14KB ,
资源ID:54720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72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秋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复习专用后附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秋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复习专用后附精品教案.docx

1、秋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复习专用后附精品教案2021年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9、光以

2、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1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13、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14

3、、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16、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17、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18、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19、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

4、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

5、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7、地震震级较大时会使地表形态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地震有很多类型,有的使地壳断裂,就形成了断崖,还有的使地壳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还有就是地壳断裂,形成峡谷,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有可能地壳下陷,使山丘变成平原。8、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9、火

6、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叙尔特塞火山岛、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10、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1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1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砾石,这

7、便形成了戈壁滩。备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14、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15、水的作用,降雨和河流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如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16、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17、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

8、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19、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20、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2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22、流水、风、冰川、海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23、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

9、水对土地的侵蚀。2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

10、,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太阳光影子的变化)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

11、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细。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无关。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长越长,摆动越(慢).19、注意摆绳的长

12、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2、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四方面内容。3、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地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4、影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生长环境、运动锻炼等。5、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6

13、、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7、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如肘关节和肩关节。8、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9、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关联着。经常参加活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

14、,关节更加灵活。10、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11、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12、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虽然心脏收缩时挤出来的血液不是所有的血,但也有一定的量。假设挤出的量是0.2升,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钟从心脏送出的血量就约有15升,乘60,就可以知道一小时输出的血量约有900升。1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

15、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14、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脑是身体的“总指挥”,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15、我们的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16、脑需要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17、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

16、员神经系统来完成。18、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19、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20、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损害身心健康。21、人的情绪、意志、 行为是可以控制的。22、勇于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现,并愿意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23、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获得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1.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

17、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

18、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

19、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

20、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既发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生活经验,对光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进而聚焦到光源的研究上。二、探索1.用PPT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2.小组研讨并分类(给出约5分钟的时间)。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

21、,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设计意图: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容易让学生认可。三、研讨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

22、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4.填写活动手册: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5.调查全班同学的选项,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6.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拓展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

23、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面镜、镁光灯、冷光灯等。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对于成人是基本常识,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24、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径,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第二部分探索,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并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观察,解释“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列举出光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哪些特点,并加以比较。【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简单初步的了解。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不够严谨,考虑问题不

25、周全,因此,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寻找证明自己假设的依据是本课的一大难题。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多方面的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2.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4.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

26、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难点: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幕布1块(宽度学生身高)、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4个能直立的夹子,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情境设计: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学说话:“你们能听见我说话的声音吗?你们能看到我吗?”教师提问: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27、呢?(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二、探索(一)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教师板书,梳理学生的猜想。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让学生推测光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一定要求他们说出依据。科学探究中推测很重要,然而推测的依据更重要。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然光条件下及种种生活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

28、题的能力。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现象,以及我们在之前研究的光源的特点,都可以作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二)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提问:我们对光传播路线有了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1.我们想证明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就需要设计实验,帮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手电筒。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3.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页的实验方法和

29、步骤,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操作的能力。交流实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及规范操作。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1)在3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厘米;(2)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3)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并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4)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5)关闭所有灯光,并合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6)观察并记录:把手

30、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3次)把中间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3次)5.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需做3次;(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3)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意图: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

31、段。三、研讨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2.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汇报,进一步得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总结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板书设计】光是怎样传播的 沿直线传播的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3课。本课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光能以直线传播方式一直传下去吗,从而引出课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虽然光沿直线传播,但不能一直传播下去。第二部分探索,通过光照射不同透光度的材料和光照射烟雾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会完全阻碍,有的部分阻碍,有的没有阻碍。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实验和归纳发现,光不能穿过任何物体,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会遇到阻碍,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