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04KB ,
资源ID:54706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70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docx

1、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P61、分封制:(1) 概念:封邦建国,为了巩固西周统治,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3)义务:a定期朝贡b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影响:a、积极:加强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 b、消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分裂割据埋下祸根。2、宗法制:(1)概念: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政治制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

2、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2、知道秦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8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中央:皇帝制度的创立与三公九卿制 P10(2)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P9皇帝制度:a、创立者:嬴政(秦始皇);b、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郡县制:“郡”是直

3、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消极: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压榨人民,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3、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刺史制度 P14设置: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

4、 P13(1)三省职权: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皇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位高权重!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又设“中朝”制约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

5、为三,三省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宋朝:增设“参知政事”(副相)分割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政权。P14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权利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 汉朝:实行郡国并立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P17设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杂务缠身的弊端,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职权: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清朝的军机处 P18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职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跪受笔录

6、,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3、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2)消极影响: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专题二清后期(1840-1912年)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半”社会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905年

7、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1927年8月南昌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年1月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1934-1936年中国红军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37年8-11月淞沪会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署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秋

8、开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列强侵华史实:P24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英法德意奥俄美日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9、建社会2、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比较:P25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其他南京条约香港岛2100万银元广、厦、福、宁、上(位于福建有两处:厦门、福州)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反映了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马关条约台湾2亿两白银沙、重、苏、杭设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丑条约赔、划、禁、拆、驻(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概述中国军民的反抗,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P29(2)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P31英雄人物:丁

10、汝昌,刘步蟾,邓世昌(“致远”管带),林永升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避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使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败直接原因: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3)义和团反帝运动(1898年) P33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

11、抚(八国联军侵华时,拉拢义和团)剿灭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3、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P35(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炮轰北大营,制造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2)七七事变 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3)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遇害。(4)发动毒气战、细菌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简述抗

12、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P38(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瓦窑堡会议:1935、12,刚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红军改编: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把在东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抗日统一战线的意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战争进入了

13、全民族抗战的阶段。列举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P39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4、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P40(1)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2)成立陕甘宁边区:1939年9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延安)(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

14、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4)中共七大:P40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P41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重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专题三一、辛亥革命 P50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建立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人:总理孙中山政治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上解释为

15、: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由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起义计划泄密的情况下,1911年10月 10日,湖北新军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建立第一个省级政府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3)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受武昌起义的鼓舞,全国十几个省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民国八年是几年?公元纪年=1912+民国纪年-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按三权分

16、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孟德斯鸠)(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 P54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过程:前期,中心北京,学生起先锋作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7、 后期,(中心上海,工人起主力军作用)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初步成果: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地位与作用: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P55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1)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

18、,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早期共产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2、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建党,建党节七一)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主要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 P55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领导和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概述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史实:(1)国民革命 P5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兴起:国民一大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正式开始。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连克武昌、九江、南昌, 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失败及原因: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 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客观原因) 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主观原因) 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20、(井冈山道路):P56南昌起义(1927.8.1,江西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立。1927年,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在损失较重的情况下,放弃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走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3)红军长征 P57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过程:1934年l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

2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全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4)解放战争 P58原因:a、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b、美国对华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1949年4月

22、,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的瓦解。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P59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 P6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国名、首都、国旗、国歌);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共同纲领作用: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2、开国大典。 1949年l0月1日、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2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66创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P67初步确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继续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新的阶段:1956年,社

24、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政协制度发展到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67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互助。 目的:实现共同繁荣确立:1949共同纲领最早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文化大革命 P70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从反例说明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

25、、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从反例说明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根本原因:领导人对中国国情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危害: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严重破坏怎样避免“文革”悲剧重演?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P7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26、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意义: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P75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一国两制”的理论:最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回归(1997.7. 1日),澳门回归(1999年2月20日)港澳为何能成功回归: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港澳同胞盼

27、回归,符合历史潮流 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P79两岸“三通”:“三通”指的是通航、通邮、通商(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中国的原则)P79(4) 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完成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专题五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的外交)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

28、、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P84三大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一边倒”(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1950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周恩来签订)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理解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P86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知道日内瓦会议、

29、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 P871)日内瓦会议:1954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2)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异”是指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二、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的外交)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重返联合国:1971条件:a、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直接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0、。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史实: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中美关系正常化(最敏感的问题:台湾问题) P91史实: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以民促官)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9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继美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交)(2)中日邦交正常化 P91 1)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 2)史实: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