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50KB ,
资源ID:54693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693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整理.docx

1、马原整理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2、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的同

3、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

4、收缩或扩张。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10、简述辩证否定观及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11、简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12、为什么说在真理面前

5、人人平等?真理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13、怎样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是: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4、怎样理解实践检验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具体表现在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

6、不同的属性。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掌握真理的绝对性的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第二,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即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15、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7、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6、为什么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18、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特点上各不相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具

8、体表现在: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20、怎样理解“时势造英雄”的观点?:这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杰出历史人物的出现和他们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第一,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离开历史必然性来看杰出人物,就会把杰出人物的出现看作是纯粹偶然的事情。离开偶然性来考察杰出人物的出现,必然会陷入宿命论。第二,杰出人物的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刻历史根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成伟大的

9、人物。可见,杰出人物总是时代的产物。第三,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大小,必然要受到他们代表的阶级局限性的制约。由于他们顺应历史趋势和反映本阶级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历史上所起作用的大小也不相同。2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人民群众

10、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和物质设施;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主体,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和革命才能实现。22、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是什么?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既是一定时代的人物又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因而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必然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制约。因此

1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他们当地所处的历史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分析,既不能苛求于前人,又不能任意拔高。第二,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还必须同他们所属的阶级地位联系起来考察,把他们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情况放在具体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具体分析。23、简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4、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_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

12、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25、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6、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

13、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妄图使它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27、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28、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29、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什么关

14、系?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0、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支出,也就是劳动。劳动力商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

15、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的统一。31、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2、商品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3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全过程。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4、为什么说劳

16、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5、怎样认识资本的本质?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试述两者区分的依据和意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二,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36、什么是剩余价值?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试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37、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和源泉

17、是什么?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间接后果一是形成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二是使资本主义发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三是最终造成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3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39、简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定义。40、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试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明的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

18、建设的指导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贯穿全部矛盾学说的主线。(2)矛盾的普遍性揭示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揭示每一事物和过程的特点,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辩证法,又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4)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既

19、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体现了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在新的高度上的结合,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对矛盾精髓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前进的指针。2、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以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第二,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

20、果。第三,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第四,否定是“扬弃”,既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批判,又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于新事物发展有利因素的肯定、保留和继承。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矛盾具有客观普遍性,辩证的否定观也具有客观普遍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以辩证的否定观为指导,才能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联系是普遍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借鉴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是必要的。无论是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即既包含精华,又包含糟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吸取、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

21、用,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同时,又要剔除、批判和克服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腐朽落后的东西,弃其糟粕。这就是我们要采取的正确方针。第五,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只讲继承、不讲批判的全盘肯定的方针。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原理关系,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答:(1)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

22、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即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可见,共性和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表现在: 第一,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的个性一定要与社会主义共性相

23、联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具有社会主义的共同特点。如坚持发展生产力,所有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人民的政权,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第二,中国特色是个性,社会主义共性在中国只能通过中国特色的个性而存在。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规律。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就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如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等;二是要反对脱离我国的具体情况,盲目搬用外国的

24、经验和模式的教条主义倾向。 4、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脚踏实地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5、运用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具体表现在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是相互包含

25、、相互渗透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掌握真理的绝对性的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第二,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即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6、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特点上各不相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

26、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7、什么是价值规律?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实行优胜劣汰。我国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

27、值,获得更多的赢利;同时也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8、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9、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既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也带来的消极的后果。10、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_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

28、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物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29、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掌握基本理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

30、间( 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

31、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D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

32、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 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17.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D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D.人类会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