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0.01KB ,
资源ID:54641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641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园林病虫害防治川农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园林病虫害防治川农资料.docx

1、园林病虫害防治川农资料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上篇 园林植物病害第一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现象和本质一、名词: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遭受病因的侵袭,生理紊乱、形态解剖结构发生不正常的变化,造成景观、生态和经济损失的过程。2.病原:直接引起园植物病害的各种因素。3.症状:感病林木表现出的外部特征或不正常变化。4.病状:感病林木本身表现出的外部不正常变化。5.病症:林木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或特征。二、判断:1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都是侵染性病害。 T2所有的林木病害都表现出病症。 F3部分真菌、细菌、空气污染、低温在特定条件下都能

2、引起林木病害,因此都可称为病原。 T4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因素能引发林木病害,它们都具有侵染性。 F5一般病害除在外观表现出症状外,其内部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解剖结构方面的病变。 T三、多项选择:1能引起林木病害的病原通常包括( ABD )A、真菌 B、细菌 C、昆虫 D、线虫 E、支原体2、( AC )引起的林木病害属于侵染性病害。A、真菌 B、二氧化硫污染 C、细菌D、机械损伤 E、低温冻害3、( BD )引起的林木病害是非侵染性病害 A、病毒 B、低温冻害 C、寄生性种子植物 D、营养缺素症 E、细菌4、林木病害的症状由病状、病症组成,在感病林木外观表现出的( CD )应归属于病症。A

3、、植物叶片变色 B、组织腐烂 C、霉层D、白粉层 F、斑点 5、林木感病后,在植物外观表出的( ABCD )应属于病状。A、组织坏死 B、萎茑 C、变色D、肿瘤 E、霉层四、简答或论述题: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1)特异性(2)阶段性(3)相似性(4)差异性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一、名词:1.真菌的有性繁殖:由两种性细胞或性器官,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完成交配,产生孢子的繁殖过程。2.真菌的无性繁殖:凡是不通过性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过程。3.真菌的子实体:产生孢子的一种组织或结构称为子实体。4.真菌的生活史:菌丝体经过一定的生长,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又萌发形成菌

4、丝的一个发育周期。5.转生寄生现象:锈菌必须依赖两种寄主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6.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构成的一种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7.分生孢子:产生于特化菌丝上(分生孢子梗)的无性孢子。8.真菌:营养体丝状分枝,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通过吸收营养的一种异养生物。9.吸器:真菌菌丝为吸收营养而分化出的一种特殊结构。10.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桥状结构。11非侵染性病原:环境中某些不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1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13不可见危害:在浓度较低的大气污染物影响下,植物受到轻度的危害,生理代谢受到干扰及抑制。1

5、4灼伤:园林植物的茎、叶、果受到高温影响而造成的伤害。15药害: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浓度过高时对植物叶、花、果造成的直接伤害。二、多项选择1、下列真菌所产生的结构中,属于菌丝变态的是( AC )A、吸器 B、菌索 C、假根 D、子座 E、菌核2、( AD )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A、分生孢子 B、卵孢子 C、接合孢子 D、孢子囊孢子 E、担孢子3、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包括( AB )A、担孢子 B、子囊孢子 C、厚垭孢子 D、分生孢子 E、孢子串孢子4、真菌菌丝的主要功能主要有( ABCD )A、吸收营养 B、顶端生长 C、代替性功能 D、生长潜力 E、横向生长5、下列各种病原

6、物中,( ABCD ) 属于异养生物。A、担子菌 B、植物病原细菌 C、植物病毒D、类菌质体 E、植物三、单项选择1、下列真菌的结构中,属于菌丝体变态的有 ( A ) A、菌核 B、吸器 C、假根 D、厚垣孢子2、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在有性敏殖产生的结构。( C )A、真孢子堆 B、分生孢子盘 C、子囊壳 D、静孢子3、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 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 )A、冬孢子 B、粉孢子 C、分生孢子 D、游动孢子4、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D )。A、担子果 B、闭囊壳 C、子囊腔 D、分子孢子器5、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B )A、静孢子、卵

7、孢子 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分生孢子、卵孢子 D、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6、类菌质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 D )类型。A、腐烂、坏死 B、肿瘤、腐朽C、斑点、烂皮 D、丛枝黄化7、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D )A、皮孔 B、气孔 C、直接侵入 D、微伤口8、细菌侵染林木主要以( D )侵入植物休内。A、完整的植物表面 B、叶片的蜡质C、直接侵入 D、伤口9、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C )。A、球状 B、螺旋状 C、杆状 D、多细胞10、锈菌产生的孢子中,( C )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A、锈孢子 B、夏孢子 C、冬孢子 D、性孢子11、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

8、通过( D )方式。A、降水 B、雨水溅散 C、气流 D、介体昆虫12、下列病原细菌中,( B )属于革兰氏阳性。A、欧氏杆菌属 B、棒状杆菌属C、野杆菌属 D、微单胞杆菌属13、下列病属中,( D )是寄生性种子植物 。A、线虫 B、螨类 C、类菌质体 D、桑寄生科14、( A )对四环素敏感。A、类菌质体 B、病毒 C、真菌 D、线虫15、( B )引起的林木病害通常不产生任何病症。A、真菌 B、病毒 C、寄生性种子植物 D、藻类四、判断:1植物受大气污染有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及不可见危害。( T )2臭氧对植物的危害普遍表现为植株褪绿。( T )3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会产生缺素症,因此,营养元

9、素应愈多愈来愈好。(F )4对缺乏某种元素所产生的缺素症,通常可观察其外部特征,叶片的颜色等变化便能确定,不必进行缺素症试验。( F )5施用和喷洒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浓度过高,可直接对植物产生药害。( T )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名词解释:1.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赖于另一种生物生活的能力,实质是一种营养关系。(或:寄生物从活的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的能力)2.致病性:指某种病原物引起病害的能力。(主要针对病原物的种或品种)3.致病力:指病原物的不同株系(或个体)的致病能力的强弱或大小。4.抗病性:指寄生植物抵御病原物侵染的能力。5.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只能从活的组织或细胞中

10、吸取营养进行生活的一类寄生物。6.死养寄生物(纯腐生物):只能从死的组织或细胞中吸取营养进行生活的一类寄生物。7.生理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菌株系称为生理小种。8.过敏反应:寄主植物感病后,组织或细胞迅速坏死,以阻止病原物进一步扩展的一种保卫反应。9.水平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10.垂直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某些重量小种表现出的高度抗病性。二、单项选择:1、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A )A、植物病毒 B、腐霉菌 C、病原细菌 D、立枯丝核菌2、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 D )关系A、致病 B、抗生 C、共生 D、营养3、致病力主要

11、指 ( C )对植物的致病强弱。A、不同种的病原物 B、病原物的种C、病原物种内的不同株系或生理小种 D、微生物4、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D )症状。A、腐朽 B、腐烂 C、坏死 D、畸形5、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 C )作用(或反应)。A、致病 B、耐病 C、抗病 D、避病 三、判断1在潜育期,寄主植物内及其侵入的病原物都处于一种“平静”状态。 F2从越冬场所传播出来的病原物对林木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T3病原体的传播距离与病害所达到的范围往往具有差异。 T4只要存在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菌必定引发病害的流行. F5只要存

12、在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必定引发病害的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基本环节。 F四、简答题或论述题1、举例说明侵染循环过程:要点:(1)越冬:主要涉及病原物越冬结构场所,越冬结构通常为体眠结构,场所包括土壤、病株、病株残体、介体、种实材料等,举例。 (2)传播:包括病原传播的距离和传播的方式,如雨水传播、气流传播、介体昆虫、人为传播等,举例。 (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有的病害只有初次侵染,病害的发生与越冬菌量关系密切;有的病害具有再次侵染,能多次重复造成侵染,往往与环境关系密切,举例。2、真菌生活史及其与病害侵染循环的关系。要点:(1)两个概念不同,真菌生活只是指真菌生长发育的周期,侵染循环揭示

13、病原真菌与寄主、环境三者的关系,往往与主植物相联系。 (2)生活史是侵染循环的基础。 (3)相生活史的病原真菌其侵染循环不一定相同。3、影响林木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要点:(1)病原物:涉及病原物毒力小种出现、病原物数量; (2)寄主:易感病寄主植物存在、并且集中成片; (3)环境条件:出现有利于病原的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降水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4、真菌病害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要点:(1)越冬结构、场所消灭侵染原 (2)传播距离和方式防治范围、防治方法 (3)初次侵染时间防治时机 (4)再次侵染有或无防治次数5、如何分析病害流行的因素。要点:(1)病害流行是受病原、寄

14、主植物、环境三方面影响的,三者缺一不可。 (2)三方面因素不是同等重要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3)找出影响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第四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治一、判断1栎枯萎病,山茶炭疽病都是我国的检疫病害。 F2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配合使用能增强防病效果。 F3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地适树”,“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能改善林间环境,也属于林木病害防治范畴。 T4防治林木病害就一定要彻底消灭病原菌。 F5用有益真菌木霉菌防治幼苗立枯病,这属于生物防治。 T二、单项选择1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C )A、安全可行性 B、综合治理 C、预防为主 D、应用杀菌剂2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C )A、硫酸

15、铜 B、生石灰 C、碱式硫酸铜 D、硫酸根离子3石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C )A、硫磺 B、生石灰 C、 多硫化钙 D、钙离子4石硫合剂是由生石灰和( A )配制而成的.A、硫磺 B、硫酸铜 C、硫酸亚铁 D、水5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 B )配制而成的.A、熟石灰 B、生石灰 C、水 D、硫磺三、多项选择1下列( AD )病害是国内的检疫对象.A、泡桐丛枝病 B、松菌落针病 C、油茶炭租病D、松疱锈病 E、幼苗立枯病2杀菌剂在林木病害的防治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 ABCD )。A、土壤消毒 B、喷洒病株 C、种实材料消毒D、放烟 E、熏蒸3下列农药( ABC )常应用于林木病害的防治。A、无机杀

16、菌剂 B、杀线虫剂 C、农用抗菌素D、杀虫剂 E、胃毒剂4林木病害防治的具体措施有( ABCD )A、植物检疫 B、改进营林措施 C、选用抗病品种D、生物防治 E、培育状苗5、( ABCD )被林业部列为我国的检疫病害 。A、枣枫病 B、杨树花叶病毒病 C、板粟疫病D、松线虫枯萎病 E、油茶炭疸病四、简答或论述题:举例说明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1.重寄生现象2.抗生物质3.竞争作用4.免疫作用第五至九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各论)主要掌握幼苗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煤污病、桃缩叶病与杜鹃饼病、锈病、泡桐丛枝病与竹丛枝病、杨树烂皮病与杨树溃疡病、菟丝子害与桑寄生害、紫纹羽病与白纹羽病、根癌病与根结线

17、虫病.一、判断1幼苗立枯病是一种由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 T2幼苗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常能形成菌核,这是一种越冬休眠结构。 T3引起幼苗立枯病的镰孢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F4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F5炭疽病产生轮纹斑,子实体往往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粘孢子团出现. T6感染松疱锈病的皮部出现的黄色疱囊是锈菌的锈子器。 T7松疱锈病是具有转主寄生现象的一种林木病害 。 T8泡桐丛枝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T9竹丛枝病由类菌原体引起. F二、单选:1、苗木颈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系腐烂,病苗枯死,这是描述苗木立枯病的( A )的症状类型。

18、A、立枯型 B、猝倒型 C、茎叶腐烂型 D、种芽腐烂型2、在下列病原中,( A )引起苗木猝倒病。A、立枯丝核菌 B、病毒 C、细菌 D、锈菌3、在下列条件中,( B )最利于苗木猝倒病的发生。A、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后 B、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前C、苗木木质化后; D、苗木木质化前4、兰花炭疽病病原的分类地位为( D )A、接合菌亚 B、鞭毛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 D、半知菌亚门5、炭疽病具有( A )的特点。A、潜伏侵染 B、隐症现象 C、系统侵染 D、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6、引起白粉病和煤污病的病原菌属( B )A、担子菌亚门 B、子囊菌亚门 C、半知菌亚门 D、接合菌亚门7、治病先治虫是

19、指( B )A、白粉病 B、煤污病 C、立枯病 D、炭疽病8、桃缩叶病由( C )引起.A、镰刀菌 B、丝核菌 C、外子囊菌 D、外担子菌9、杜鹃饼病由( D )引起.A、镰刀菌 B、丝核菌 C、外子囊菌 D、外担子菌10、在松疱锈病形成的孢子中( B )可进行重复侵染。A、担孢子 B、夏孢子 C性孢子 D、冬孢子11、在松疱子锈病中,( A )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A、锈孢子 B、性孢子 C、夏孢子 D、冬孢子12、泡桐丛枝病由( B )引起。A、类菌原体 B、病毒 C、细菌 D、真菌13、竹丛枝病由( D )引起.A、类菌原体 B、病毒 C、细菌 D、真菌14、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C )

20、采取的有效措施.A、立枯病 B、竹丛枝病 C、泡桐丛枝病 D、炭疽病15、桑寄生害主要由( B )传播.A、昆虫 B、鸟类 C、人为 D、风16、菟丝子为( B )种子植物.A、半寄生 B、全寄生 C、半寄生和全寄生 D、死体寄生17、樱花根癌病由( B )引起.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菌原体18、( C )侵害仙客来球茎及根系和支根,在球茎一形成在的瘤状物,而在侧根和支根上的瘤较小.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类菌原体三、多选1、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包括( ABCD )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 C、猝倒型D、立枯型 E、细菌2、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侵染性病原有( ABCD

21、 )A、镰孢菌 B、丝核菌 C、腐霉菌D、交链孢菌 E、细菌3、( CD )属叶畸形病.A、根结线虫病 B、白绢病 C、桃缩叶病D、杜鹃饼病 E、立枯病4、红松疱锈病的转主寄生有( AB )A、茶子 B、马先蒿 C、红松 D、马尾松 E、桧柏5、杨树烂皮病症状有( AB )之分.A、干腐型 B、枯梢型 C、湿腐型 D、立枯型 E、猝倒型6、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 ABCD )密切相关.A、气候条件 B、寄主生长状况 C、栽培管理措施D、土壤条件 E、坡向7、杨树溃疡病发生与( ABCDE )有密切关系.A、温度 B、湿度 C、降雨量 D、树种 E、树龄四、简答题或论述题1.以松疱锈病为例说

22、明锈菌的生活史要点:引起松疱锈病的锈菌需顺序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并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1)性孢子和性孢子器阶段(0):单核单倍体阶段(2)锈孢子和锈孢子器阶段():双核(3)夏孢子和夏孢子堆阶段():双核(4)冬孢子和冬孢子堆阶段():双核单核双倍体(5)担孢子和担子阶段():单核单倍体0、阶段在松上,、在茶 子成马先蒿上2.松疱锈病的主要侵染特点和防治策略。要点:(1)重叠侵染:一是锈菌的生活史期,锈菌每年都产生,二是夏孢子的重复侵染; (2)转主寄生: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需在两个寄主上才能完成。 以上两个侵染循环特点导致松疱锈病防治难度大,需采取相应的策

23、略才能预防和控制其病害的发生发展。 (3)检疫:由疫区输出苗木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辅。 (4)铲除中间寄主:切断侵染循环链。 (5)营林措施:修枝、间伐、抚育。(6)化学治疗:松蕉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于或300ppm内疗素注射皮部.3.紫纹羽病和白纹羽病的症状特点紫纹羽病:(1)病症: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的网状物,并见紫红色的绒布状物的菌丝膜,菌丝体上有细小紫红色的菌核;病害扩到根颈后,菌丝体继续向上延伸,包围干基,菌丝体上产生微薄白粉状的子实层.(2)病状:根系皮层腐烂,极易剥落,木质部初呈黄褐色,湿腐,后变为淡紫色,地上部分,顶梢不抽芽,叶形短小,发黄,皱卷曲,枝条干枯,最后全株枯萎死

24、亡.白纹羽病:(1)病症:被害部表层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在近土表根际处展布白色蛛网状的菌丝膜,有时形成小黑点.(2)病状:须根腐烂,后渐扩大到侧根和主根,叶片逐渐变黄,凋萎,直至全株枯死.4.幼苗立枯病症状的主要类型:要点:(1)种芽烂型:种芽出土前,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 (2)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前,病菌侵染,茎叶腐烂。 (3)幼菌猝倒型:幼菌出土后,扎根叶期,茎部未木质化,病菌白根茎侵入,破坏苗颈组织,幼菌迅速倒状,引起典型的猝倒症状。 (4)苗木立枯病: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难从根茎侵入,而从根部侵染。根不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状,故称立枯病。 5.

25、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要点:(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 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

26、克松、波尔多液 下篇 园林植物害虫第十章 昆虫的形态与功能一、判断正误1、胸部不是昆虫的内脏活动中心。 T2、跳跃足通常是由后胸上的足特在而来。 T3、半鞘翅的重要特征是质地为半角质化。 F4、体壁的皮细胞层由紧密排列的单层活细胞构成,其它次层由该层分泌形成。 T5、平衡棒是翅的一种退化类型,故对昆虫飞行没有什么作用。 F二、单项选择1、剌吸式口器的昆虫( A )A、不宜用胃毒剂防治 B、不宜用内吸剂防治C、对寄主植物不造成直接损害 D、为虫媒植物传粉2、昆虫体壁的蜡层具有:( A )A、疏水性 B、亲水性 C、拒脂性 D、吸水性3、具有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B )A、比脂

27、溶型的好 B、比脂溶型的差 C、为零 D、与脂溶型的相同4、基节延长、胫节可折嵌在腿节腹面凹槽内呈折刀状的足的( B )A、跳跃足 B、捕捉足 C、开掘足 D、携粉足5、昆虫触角的( C )可分为若干亚节。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梗节和鞭节6、昆虫胸足末端的爪和中垫属( C )。A、跗节 B、基跗节 C、前跗节 D、末跗节7、昆虫的雄外生殖器着生在第( C )腹节A、8 B、8、9 C、9 D 、108、鳞翅和膜翅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 C )不同。A、形状 B、质地 C、被覆物 D、大小9、胸足的( B )通常具能活动的距。A、腿节 B、胫节 C、跗节 D、基跗节10、昆虫复眼的主要功

28、能是( A )A、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B、感知光的性质 C、感知光的强度 D、感知光的明暗三、名词解释1.下口式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头式。2.纵 脉由翅的基部伸向翅的边缘的翅脉如径肪,中脉等。3.距 是一种基部以膜与体壁相连,而能够活动的多细胞外长物;通常生在胸足胫节末端。4.翅钩列是翅的一种连锁器,即着生于后翅前缘在飞行时用以挂在前翅后缘的一列小钩。5.跗 肢昆虫身体外部成对分节的构造,如胸足等。四、多项选择1、触角的主要功能是: ACA、嗅觉 B、味觉 C、触觉 D、取食 E、运动2、剌吸口器具以下特点: BCA、上唇消失 B、上、下颚特化为细长口针C

29、、下唇延长成收藏口针的喙 D、下颚外叶特化为喙E、下唇须发达3、胸足的( CE )具有感觉器,其体壁薄弱,易被触杀剂渗入。A、基节 B、腿节基部 C、爪D、胫节末端能 E、中垫4、复翅的主要特征是:( ACE )A、多为长形 B、角质化 C、革质化D、被有鳞片 E、半透明,可见翅脉5、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其三个角分别称为:( ACE )A、顶角 B、内角 C、肩角 D、 后角 E、臀角第十一章 昆虫的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受精,也能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世代:指昆虫自胚胎发育开始,发育至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整个发育经过,亦称为化。3、多胚生殖:一个卵形

30、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4、龄期: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5、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 6、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7、趋性:昆虫对某种外界刺激(如光、热、化学物质等)形成的向性反应(趋向或背离)8、休眠: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的生长发育停滞现象。9、世代重叠:不同世代的个体同时存在的现象(或新旧个体同时存在的现象)。10、异态(世代)交替:是指周期性孤雌生殖的昆虫其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二、单项选择1、下列情况属于变态的是:( B )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C、甲虫受惊后从树上落下的假死行为。D、雌性昆虫与雄性昆虫的形态区别。2、昆虫脱皮的原因是:( 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