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08.56KB ,
资源ID:54561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56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 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 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docx

1、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 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1.空间距离计算 原理:地球大圆弧,经线圈赤道晨昏线为地球最大圆,大圆弧上才有两地最短距离.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km 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1156)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1221 km. 2.时间换算和计算 (1)地方时计算 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2、来源:学科网ZXXK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秒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案例:当120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来源:学科网ZXXK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

3、180/15=0)。 (2)区时换算 换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理论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 ,所得商小于7.5舍不小于7.5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计算区时的分三个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并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东加西减;代人公式计算。 案例: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W)的区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起飞时是东八区14点,纽约的

4、时区数是7415,西五区;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计算:14-(8+5)=1.(3)日期计算 日期变化原因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

5、80经线的范围。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另外一条日界线-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注意的问题 a.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快24个小时,即快1天。 b.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有三个弯。 c.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 d

6、.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点或O点,说24点时为昨天,O点时则为今天。 两个日期所占比例的计算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即法定日界线;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子夜线。 当地球上只存在一个日期时,两条分界线合为一条,便是180经线。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就等于新一天已经转过的时角,也就是说,从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O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的就是旧的一天。因此,已知地球上某点的地方时,可以求算此刻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如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

7、在地球上今日与昨日的地区范围各占一半。假若直射经线不是180而是120E,那么可以推出180经线地方时为16时,则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大于旧的一天的范围。 规律:a.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是新的一天范围。 b.180经线地方时为0/24,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c.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 d.180经线地方时为几小时,则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小时。 有关日期界线的易混点: 把0时所在的经线与0经线混淆;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混淆;把0时所在的经线和国际日期分界线东西两侧的日期混淆.可以运用线段图示法区分之. 案例:若120E刚好是t日和t1日的分界线,则t1占的范围

8、是。 计算过程:根据题意知:120E地方时是0时,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0+6时。t1是新的一天,占有的范围与180经线地方时相同,为6时,相当于地球范围的14.如下图: 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1)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间距) 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之

9、差。同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异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 (2)计算步骤:直射点的纬度()和当地纬度()是决定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量。根据公式,知道或间接知道其中的两个变量,可以求知另一个变量。 (3)案例:已知北京位于40N,冬至日和夏至日其下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 计算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则两个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90 -(40 +2326)=2624; 90 -(40-2326)=7326.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

10、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 L楼间距;H前一楼高;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公式:=90o-H 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 案例:30 N某地,要在60米高的楼北面建一新楼,为全年都能受到阳光照射,最好的楼间距是_.9月23日安装在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应该调节为_. 计算过程:=90 -(30+2326)=36 24; L=HCot=60Cot3

11、6 24=600.7=42米 H=90 -(0 +30 )=60 =90-H=30 4.昼夜长短计算来源:学。科。网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计算公式 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 昼长(12一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一12)2日落

12、时间一日出时间 夜长日出时间2(24一日落时间)2来源:学科网 某纬度的昼长相对纬度的夜长 (2)案例:某地北京时间6:40日出,19:40日落,求该地的昼长、日出、日落与经度。 计算过程:昼长:19:40-6:40=13; 日出:13(12一日出时间)2;日出时间12-6.5=5.5 日落:13=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3+-5.5=18.5 经度:6:40-5:30=1:10;1:10=1730;120E-1730=102 30 5太阳直射点的确定计算: 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

13、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6.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 (1)计算公式: 坡度计算: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源:学_科_网 相对高度计算:两点的海拔相减 水库储水面积计算: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高度,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陡崖处相对高度计算:(n-1)dH(n+1)d (2)案例:计算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a b两点减的坡度;c 陡崖的相对高度;此处修筑大坝海拔高110米,水库的容量大约是多少? 计算过程: 图示区域最高海拔在600-700,最低在0-100,交叉相减,最大高差接近700米; a b两点图距1cm,相对高差

14、200-400,坡度在200500 -200500之间; 大坝一定在图中峡谷处,100米围成的范围大致是1.5cm宽-2cm长,面积约为7501000=750000平方米 c处陡崖是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100米,则相对高度H为(3-1)100H(3+1)100 ,即200HTs时逆温消失, X-18-8 X10 8经纬度坐标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km(为纬度)。 9比例尺量算:来源:学,科,网 比例

15、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线性比例尺)=图上面积开方/实际面积开方(面积比例尺开方) 10河流流域面积的估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11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 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v赤道cos=1670cos km/h ;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12气压梯度计算: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3河流径流量

16、的计算: 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4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5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6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7运动体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体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18.其它计算: 提取有效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加减乘除运算之. 案例1: 推测本世纪地球上见到哈雷彗星的年份是( ) A. 2034 B. 2062 C. 2056 D. 2016解析:只要知道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为76年以及地球上曾在1986年观测到哈雷彗星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得出答案为B。

17、 案例2: 若黄赤交角()增加为30,则北温带范围应跨_个纬度。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黄赤交角对热量带的影响,回归线和极圈是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回归线的度数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就是(90-),温带的范围(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范围)为极圈度数减去回归线的度数,即为90-2,因此答案为30。 案例3: 读“1992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填空回答: (1)以5岁为一段,人口所占比例最多的年龄段是_岁,约占总人口的_%。(2)计算图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_,说明还未达到_%社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口问题(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的认识,而读图能力是关键。 (1

18、 )题凭直观可看出2025岁年龄段的最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男性所占的7加上女性所占的约6.5%,总和为13.5%。 (2)题在图上量算繁琐一些,但一个总的尺度应把握,即中国还不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因而60岁以上男性人口或女性人口的比例一定小于10%案例4: 读我国人口、粮食、耕地统计表,分析回答:(1) 1990年与1949年相比,项目1增长了_%,项目2增长了_%,两种增长速度相比,项目1_项目2。 (2)略。 解析:该题在进行统计比较时,关键看清题目为“增长了”,而非“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因此计算时由1990年的数据减去1949年的数据,再与原有数据(即1949年)比较。答案分别为110、8

19、0、高于。案例5: 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从19802001年,上升_%。这表明_。 来源:Z_xx_k.Com(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从19802001年,上升_%。这表明 _。 (3)从城市人口看,在_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到2000年,两者之比约为_,表明_。 解析:该题通过数据变化来说明两类国家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在计算方面极简单,只要把相关两个数据相减或相比。本题关键是在众多数据中选择有用的,因此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案分别是: (1) 14.4

20、,5.8,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变慢。(2) 12.2,1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3) 70年代,21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成为世界城市人口主体。 作为地理考试中出现的计算题,基本包括如上述类型。另外,有些地理试题,表面看来要求回答数据,似计算题,实则该题根据某一地理知识即可直接获得。而繁琐的计算不仅浪费时间,正确率也低。这一点考生要留意,案例如下:案例6:我国浙江温岭是大陆上最早迎来21世纪曙光的地方。该地区第一道曙光的时间可能为( ) A. 535 B. 632 C. 450 D. 543 解析:正确选项为B。该题通过复杂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不必。考生只需知道一个地理常识:即1月1日为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阳光不可能早于630出现,就可很轻易排除A、C、D选项。案例7: 当晨线或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合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6月22日2时 B. 12月22日16时 C. 3月21日14时 D. 8月24日13时 解析:正确选项为C。同样,本题不需进行任何计算,只要知道晨昏线与任一经线重合,只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也即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