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50.05KB ,
资源ID:54523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523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三第2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三第2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1、专题三第2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

2、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并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2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轻巧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两个新起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改革开放的起点。四个转变: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经济政策、领导核心。理解掌

4、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归纳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概念阐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

5、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方式。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易误辨析经济特区的“特”的体现(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时间: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3)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6、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4)意义: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1)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内容: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1)提出: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作用: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7、3)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2中共十五大(1)召开: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8、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易误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9、道路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性转折。(1)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对外关系: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4)思想路线:从脱离实际、盲目崇拜教条主义转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组织路线: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2领域: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3重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目标:中共十四大

10、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对外开放的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

11、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不断推进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3对外开放的影响(1)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史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

12、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史证史料反映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生产力,需要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必须要改革。从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等方面进行。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证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用。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

13、变。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史证史料主要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是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

14、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外开放1创办经济特区史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史证史料表明开办经济特区。其“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经济。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史料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多家贸易公司、

15、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邬鸣飞等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史证史料表明浦东经过开发现已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开放区;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经济的热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材料一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材料二十

16、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

17、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史三步曲粗读材料一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材料二则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要求。材料三反映邓小平“南方谈话”要求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细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是指党的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邓小平强调要注意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材料三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史证邓小平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

18、经济看做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史料应用(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答案:(1)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2)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临考视窗】(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多角度探讨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

19、点。(2)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以“美丽中国”为关键词,联系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高考例析(2013高考海南卷)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题流程审题题干时间:1983年;关键信息: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分析选项A

20、项错误选项,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而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排除B项错误选项,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不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排除C项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正确D项错误选项,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与题干1983年不符排除答案:C借题发挥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改革经济体制,开放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在农村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

21、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分配制等也随之变化作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3)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

22、,冲破了思想束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4)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尝试应用1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 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 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解析: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正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改变,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答案:B2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

23、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崛起C“九二共识” D联产承包后的农村解析:A项所述可纳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栏目中,B项所述可纳入“开放格局的形成”栏目中,C项所述可纳入“一国两制的成就”栏目中,D项可单独作为一个栏目与题干中的栏目并列。答案:D3(2013高考江苏卷)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本题选取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的图示

24、,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市场经济理论。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不是经济理论,排除D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A、B两项。答案:C选择题解题通用排除法选择题包括材料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等多种题型,也有诸多解题技巧,但最通用的是排除法。排除法是高考中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解题时首先排除本身错误的备选项或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备选项;如通过排除尚不能得出答案,则需对剩余备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答案。逆向选择题则要求选出说法错误、

25、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把说法正确的排除即可。(2013高考重庆文综卷)点拨排除法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去掉,进而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巧用排除法做选择题能提高做题的效率,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本题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我国19571960年工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这一时期,我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而农林牧渔业和轻工业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是在1962年,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26、全会以后。尝试应用4(2013高考天津文综卷)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自我解答_D_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表明国有企业在这一时期尚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5(2014广东广州一模)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

27、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自我解答_D_点拨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记录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见证了普通家庭生活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围绕这一分析,排除无关选项。6(2013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自我解答_C_点拨把握材料“开放整个海岸”以及“35年来”的时间信息即可判断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开放了哪些地方,排除与此不符的选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