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482.20KB ,
资源ID:54461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461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篇金融发展及稳定.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篇金融发展及稳定.docx

1、第四篇金融发展及稳定第十四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20年,西方主流的金融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显然这对市场经济和金融制度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完全适用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解决独立性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引起了一些经学家的兴趣。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金融抑制,同时深刻地分析了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如何实现金融深化。自此,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始了以金

2、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第一节 金融抑制一、金融抑制的含义麦金农和肖等人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致使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他们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动员起来并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去,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稳步发展的经济也会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而刺激金融业的发展,二者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

3、金融体制的落后和效率低下,使经济发展受到束缚,停滞的经济反过来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这样,二者间就呈现一种恶性循环。二、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受到抑制的金融体系有几个显著表现: (一)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这主要表现在银行等储蓄机构仅仅开办存、贷款业务,而且期限单一,利率僵硬,无法满足储蓄和借贷双方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因商业信用不佳,商业票据无法广泛流通;证券交易品种有限,投资者缺乏选择金融资产的机会。 (二)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现代化金融机构是以现代管理方式经营的大

4、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它们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城市;传统金融机构是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当铺、合会等民间金融机构,它们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状况使得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受到严重扭曲,从而难以发挥预期的效应。 (三)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效率低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专业化程度不高,经营效率低下;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极不发达,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四)金融资产价格严重扭曲,无法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具体表现是政府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的管制,使实际利率偏低,本国货币的币值估值较高。(五)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落后。发

5、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不确定性压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因而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和数量十分有限,限制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规模地组织和融通社会资金的能力,从而导致资本形成不足。(六)金融市场不健全。由于经济上的分割性,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多局限于在各自的传统领域活动,它们之间缺少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短期货币市场来连接再加之同业拆借的资金量不足,使得金融市场效率非常低下。三、金融抑制的根源 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根源。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严重的“分割性”: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散于零散的经济单位之中,国内市场也处在割裂状态,无

6、法发挥其合理配置要素的功能,市场价格千差万别,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率也因时因地而异,这种“分割经济”也就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割裂与脆弱。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资金很难通过统一的金融市场来流通,有限的金融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导管”的作用,因而投资多局限于本行业之内,用于投资的资本也只能依靠企业内部的积累,而这种“内源融资”的盛行无疑又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常见病储蓄不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再投资能力,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损失,延缓了经济发展,并且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进行人为干预制造了“最佳”的借口。可见,经济的分割性是造成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政治方面看,由于大多数发展中

7、国家是摆脱殖民统治后取得独立的,所以新政府对于国家主权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大多对宗主国实施的所谓“自由经济”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恶果记忆犹新,自然对“市场”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加之本国经济的落后与割裂,因此它们宁肯相信政府干预的力量,而不愿将国家的经济命脉交由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据此,这也许不难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里存在如此众多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政策,而这些恰恰是金融抑制的突出表现。 另外,对高利贷和通货膨胀的恐惧也是导致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高利贷就意味着剥削,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而支付了高额利息的生产商又会将这笔费用计入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从而导致通胀率的

8、上升。因此在政府看来,高利率的借贷活动必须禁止并代之以政府的财政计划和信贷配给。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硬性规定银行存贷款的利率上限,实际利率同名义利率相差甚远甚至为负数,金融体系对储蓄的吸引力日渐衰弱,而随配给制产生的特权与腐败现象却蔓延开来。实际情况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的活动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流通中的名义货币量却末受到有效控制,通胀的阴影依旧笼罩在人们的头上。四、金融抑制的主要手段金融抑制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有关,但发展中国家政府所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更是起直接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想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但面对的现实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财力薄弱,外汇资

9、金短缺。为获得资金实现发展战略,政府常常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例如:政府为获得资金以实现发展战略,对存贷款利率、汇率、信贷资金的配置、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等实行严格的限制和干预。这种压抑性的金融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率管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反映着资本的社会稀缺程度,并能够灵活地调节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公共部门的融资成本,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设定存贷款利率上限来压低利率水平,不允许利率自由浮动,使利率不能正确反映发展中国家资金供求市场的信息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政府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常常不得不依靠通货膨胀政策,使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在政府规定的

10、低利率水平下,往往使得名义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进而阻碍了金融体系吸收社会闲置资金的能力,进入金融体系的社会资金减少;而另一方面,较低的利率又刺激了更多的社会资金需求,甚至是投机活动,导致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从而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二)信贷配额。这是利率管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资金供求的失衡,金融当局不得不使用“信用配额”的方式进行资金分配。这种情况下能获得优惠利率信贷的大部分是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或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私营企事业机构。但这些借款人的投资并非总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它们往往不能偿还贷款。可见,信贷配给政策导致一些高效益的

11、投资项目无法获得贷款,贷款不讲经济效益、资金集聚的困难和使用效率的低下严重阻碍了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因得不到信贷配额而不得不转向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高利贷者、当铺等组织进行融资使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反过来又加剧了金融管制的盛行,政府会更加坚定地认为“市场机制会带来无效和混乱”,并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分配的不平等和分配效率的低下。 (三)汇率管制。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进口机器设备的成本,常常通过官方汇率人为地高估本币的汇率,使其严重偏离均衡的汇率水平。但是,本币高估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外汇市场的供不应求。在高估本币币

12、值的情形下,外汇供给只能通过配给来满足,能以官定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一些享受特权的机构和阶层,这不仅助长了黑市交易活动,使本已缺乏的外汇使用不当,而且使持有官方执照的进口商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权赚取超额利润,从而刺激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出口业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农副产品及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因为过高的本币汇率使出口商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商品后收回的外汇兑换成本币的收入远远低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收入,并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弱,出口受到极大损害,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短缺状况以及官定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因此,当低估外汇价格时,只利于进口与消费,而不利于出口与储蓄,并将使本国

13、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对外援与进口的依赖。 (四)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出于对金融体系和资金分配进行控制的目的,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及经营活动严加管制,现代金融机构不足,商业竞争无法充分展开。政府通常鼓励直接为政府服务、其活动易被政府掌控的部门与机构的发展,而限制民间私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形成金融业的高度垄断;各种金融业务必须由规定的机构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结果形成金融市场的分割;对金融机构要求很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和流动性,以便于政府有效地集中资金;同时,还限制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使整个金融业效率低下。五、金融抑制产生的负效应 由于金融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金融抑制会对经济

14、发展产生一些负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负收入效应。一般来说,公众和企业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越多,储蓄和投资就越多,而储蓄和投资的增加又会带来生产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与此相悖的结果。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于金融抑制状态,同时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人们为了逃避通货膨胀,就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这又会反过来制约储蓄与投资的增长,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结果将导致缓慢的收入增长。 (二)负储蓄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以及收入水平低,加之金

15、融工具的品种单调、数量有限,因此资产选择的余地就很小。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下,当存款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无法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时,人们被迫采用购买实物(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以及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来回避风险,这样就会使国内储蓄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负投资效应。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常常利用国家集权将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大规模、高技术的新型产业,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效率,使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大大降低,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将巨量资金耗费在重工业上的投资政策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向其他传统部门的投资,特别是阻碍农业和轻工业的正常发展。这样不但增加

16、了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而且由于这种传统行业发展的限制又会进一步影响国家出口的增长,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投资动力。 (四)负就业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传统部门与小规模生产受到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中所发展的工业大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那些大量的尤其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简单劳动力只能寻找更低工资的职业,甚至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形成了大中城市特有的贫民阶层与贫民区。即使那些已经就业的劳动者,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也将面临着失业的可能性。总之,金融抑制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

17、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阻滞了社会储蓄的应有程度和向社会投资的正常转化,造成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业的落后,从而陷入金融落后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六、利率管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扭曲了金融领域的“价格”利率,并对经济效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是麦金农和肖等经济学家关注的重中之重。下面以图14-1进行说明。图14-1 利率管制下的储蓄和投资 图14-1集中表现了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对利率上限的批评。其中Sg0代表经济增长率g0下的实际储蓄,它是实际利率的增函数。I代表实际投资,它是实际利率的减函

18、数。FF代表金融抑制,这里指人为规定的固定名义利率,使得实际利率r0低于其均衡水平。实际投资被限定在与实际利率r0相对应的储蓄量I0上。首先假设政府只对存款利率而不是贷款利率施加上限,则图14-1中投资者或借款者面对的利率为r3,在受限制的储蓄供给I0下结清市场。差额r3-r0将由一个受管制但却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花费在非价格竞争上(如广告费用及开设新的银行分支机构),但这些非价格服务的定价可能并不等于利息支付。实际货币需求(M2)总是随着外在的实际存款利率的下降而减少。我们可以以固定供给下的非贬值资产为例,来说明当出现加速的通货膨胀时下降的实际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对大多数发展中经济来说,持续或周

19、期性的通货膨胀是一个特征化的事实。假设通货膨胀保值物是供给量固定的土地,预期土地价格至少和般价格水平上升得一样快。现在随着实际利率的下降,与银行存款相比,土地作为一种保值手段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家庭从银行提取储蓄以购买土地(但这对整个经济而言并不构成投资)。哄抬之下,土地价格的上涨将快于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实际收入不变而土地价格上涨,家庭部门的财富-收入比例必然上升。所有基于跨时期效用最大化的储蓄理论都表明,更多的财富不仅提高目前的消费水平,也提高将来的消费水平,这必然会导致现期收入中储蓄比例的下降。 事实上对大多数金融抑制的经济而言,不仅存在存款利率上限,同样也存在着贷款利率上限以

20、及信贷资金的非价格配给。信贷分配往往不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率,相反,裙带关系、政治压力、贷款规模及信贷人员私下收受的好处等都可以成为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图14-1中的圆点表示在这类条件下得到融资的投资项目。 贷款利率上限必然会抑制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从而排除掉一大部分潜在的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因此在金融抑制的经济中那些仅仅高于上限利率r0的投资项目更容易得到融资。图14-1种FF线以上灰色区域里的圆点就表示这类投资项目。显然,图14-1中投资项目回报率分布的高度离散化在有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市场竞争会促使回报率成为带有收敛趋势的正态分布。因此麦金农强调指出,在回报率高度离散化的

21、情况下,将发展视为单一生产率下同质资本的简单积累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根据他的理解,应该将经济发展定义为减少国内企业家控制下的现有和新增投资回报率分布的巨大分散。 总结起来,利率上限将经由以下几种途径扭曲经济:(1)低利率鼓励现期消费而非将来消费,导致储蓄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潜在的借款者可能从事相对低收益的直接投资而不是将钱存入银行然后贷放给收益较高的项目,这将降低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3)低贷款利率将鼓励借款人选择资本相对密集的投资项目,而忽视比较优势原理。(4)选择性或有指导的信贷配给程序无法保证银行资产流向那些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从而恶化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所

22、有这些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 如果将图14-1中的利率上限从FF提高HH(即从r0提高到r1),储蓄和投资将会显著增加。同时剔除了图14.1中灰色区域内标出的所有低收益的投资项目,因为对企业而言,在较高的利率r1下这些投资项目已无利可图。因此总的投资回报或效率将会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率将上升,储蓄函数移向Sg1。 由此可见,提高实际利率是提高投资水平的关键,也是提高投资效率的一个配额装置,而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因此,麦金农和肖为金融抑制经济开出的政策处方是解除利率管制,使其上升到均衡水平;在这一点还无法做到的情况下,则应该尽可能通过提高名义利率或降

23、低通货膨胀率的方式来提高实际利率。第二节 金融深化一、金融深化的含义 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肖等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妨碍了储蓄投资的形成,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从而阻碍了经济发展。针对金融抑制所产生的负效应,发展经济学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金融深化政策来促进金融部门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所谓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实施有效的通货膨胀控制政策,使金融体系能以适当的利率吸引储蓄资金,也能以适当的贷款利率为各经济部门提供资金,并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

24、部门和地区,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金融体系本身的扩展。 可以看出,金融深化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如对利率和信贷实行管制等而提出的。其实质就是放弃政府对金融领域的过度干预和保护,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正的投资、就业、收入和结构优化效应从而建立起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二、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金融的发展包括量的发展与质的发展。量的发展是指金融在数量或规模方面的扩大,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增长、金融机构的增加、金融人员增多和金融市场的扩充;质的发展则主要指金融结构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两者分别从总量与结构的角度体

25、现了金融深化的程度。根据“金融结构论”与“金融深化论”,衡量一国金融深化程度常用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一)金融存量指标,即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的金融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如下:1、货币化比率,即用广义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M2GDP)来表示。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认为与金融深化相伴随的是流动性资产存量的增加,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大于实物资产,因此在宏观上这一过程就体现为一国金融资产存量与国民收入之比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经济货币化仅仅是金融深化的初级表现,或者说经济货币化程度指标还不能全面而正确地反映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货币量和准货币量

26、的增长便会趋缓,非货币性金融工具(如各类债券、票据、股票等)则会快速增长。如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的比值便基本停滞不动甚至趋于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该项比值则大幅上升。若仍以该项比值作为依据来考察金融深化的程度,则将得出高估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程度。2、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深化会导致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因此一定时点上各金融资产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表现金融深化程度的又一指标。由于货币化比率缺陷的存在,目前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的衡量方式是经济金融化,普遍认为经济金融化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指标。 (

27、二)金融流量指标,即利用一个时段内的金融发展状况来反映一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这些指标包括:1投资来源构成中财政所占的比重。爱德华肖指出,随着金融深化的深入,投资中财政所占的比重应当逐渐减少。2居民总储蓄中银行储蓄所占的比重。从理论上说,这一比例将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3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变化。金融深化将使这一指标有渐趋缩小的趋势。(三)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金融资产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各种债券余额、股票筹资额和市价总额、保险费收入等。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广义货币会继续增长,但其在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中的比重会不断降低。因此,金融资产与广义货币的比值可以用来表示金融工具

28、的多样化程度。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能反映一国金融发展在质上的进步,或者说是金融深化的深层次体现。 (四)金融资产价格指标,即用金融市场的各种价格水平来表征金融深化的程度,这是金融深化与否的最重要的表征,肖认为这一指标体系“也许是金融深化与否的最明显的表现”。它包括以下两个:1实际利率水平。这一指标与金融深化程度是正相关的。在金融不够发达的经济中,金融资产的需求被低水平的实际利率所抑制,初级证券的供给被信贷配额所压制,甚至场外非法市场也被反高利贷法和政府的管制所压制。而金融深化则意味着,利率必须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能替代即期消费的投资机会的多少和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非意愿程度,因此,实际利率通常比较

29、高,而各种利率之间的差别则趋于缩小。2利率的期限结构。金融深化会促使利率的期限结构渐趋合理并能反映消费者延迟消费的非意愿程度。3实际汇率水平。金融抑制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官方的即期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币值被高估,但是在黑市和远期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贴水率却很高。而金融深化则意味着汇率的扭曲得以纠正,外汇黑市和远期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贴水率下降。(五)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在金融发展不够充分的经济中,银行系统包揽了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其他金融活动则只能通过外汇交换及由高利贷者和互助团体组成的非法市场进行。而金融深化则会扩大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同时给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交易商和保险公司,

30、带来获利机会。因此,金融深化意味着金融职能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同时相对于外汇市场和场外非法市场而言,有组织的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三、金融深化的效应分析 根据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对金融深化的分析,认为金融深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一)爱德华肖的观点爱德华肖认为,以取消利率和汇率管制为主的金融深化政策具有储蓄效应、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等一系列正效应。 1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企业单位的货币余额增加,因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收入的增长。但爱德华肖认为,实际货币余额并不是社会财富,因而实际货币余

31、额的增长也不是社会收入。因此他认为,收入效应实际上是指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引起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他指出,这种收入效应是“双重的”,既包括正收入效应,也包括负收入效应。正收入效应是指货币行业为国民经济服务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负收入效应则是指货币供应需要耗费实物财富和劳动,减少了可用于国民收入生产的实际资源。金融深化所指的收入效应正是那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正收入效应,而货币政策的目标正是在不断提高这种正收入效应的同时,相应降低其负收入效应。此外,金融自由化及其相关的政策,还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 2储蓄效应,是指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对储蓄所产生的刺激作用。罗纳

32、德麦金农认为,金融深化的储蓄效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收入效应引起的,即金融深化引起的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在储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储蓄总额将随国民收入的增加按一定比例相应地增加。二是由于政府实施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的各项措施(如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了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实际利率),同时由于储蓄者资产选择范围的增加,从而私人部门储蓄的积极性将提高,致使整个经济储蓄倾向上升。三是汇率扭曲的纠正会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更为容易,同时使得资金的外逃得以扭转,从而使国外部门的储蓄增加。 3投资效应。金融深化的投资效应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储蓄效应的产生增加了投资总额;二是金融深化提高了投资效率。爱德华肖认为,金融深化可以从4个方面提高投资的效率:金融深化通过统一资本市场,减少了地区间和行业间投资收益的差异,同时提高了社会平均收益率;促使金融深化的政策减少了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对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做出较为理性的选择;金融深化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统一,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进而提高投资的平均收益率;金融深化可以促使那些不易上市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