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89KB ,
资源ID:54398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398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docx

1、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沿江地区是沟通我国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国内市场,因而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十年代初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而推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沿江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沿江岸线资源,使沿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市地处国家沿江开发开放和产业布局主轴的核心区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的中部,是苏中、苏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

2、洲大中城市经济协作圈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也是苏中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流经我市仪征、邗江、江都三县(市),岸线长达80公里左右,岸线资源十分丰富,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多年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市长江岸线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岸线的开发程度与资源利用效益均已远远落后于沿江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南沿江兄弟地市,这与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的发展部署很不适应,与当前长江沿江各个地区加快开发开放发展流域经济的良好氛围不相协调,也对我市在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发展提高经济协作能力,发挥苏中、苏北地区开发开放的门户作用构成了

3、重要影响。 1998年10月,扬州人民企盼已久的跨江大桥经国家批准立项,这无疑给我市新一轮开发利用长江岸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市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有丰富的岸线资源,而且随着仪征化纤、扬州二电厂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布点建设,我市沿江也已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同时随着大桥的建设对沿江地区乃至整个苏中、苏北地区交通网络的完善,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为突出。因此,抓住润扬大桥兴建的契机,搞好沿江岸线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快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对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并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市县各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本课题的专项调查和研究。 二、沿江岸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一)岸线资源分布情况沿江岸线西起仪征青山小河口,东至江都嘶马立新闸,总长80.7公里,主航道岸线约48.7公里,其中仪征段约27.6公里,主航道岸线约 14公里;邗江段(包括扬州市港口工业区)约26.8公里,主航道岸线约19.4公里;江都段约26.3公里,主航道岸线约15.3公里,夹江岸线长约11公里。从地质角度看,整个岸线除江都嘶马段由于长江弯道影响,江岸地质情况不稳外,其余地段大都水流稳定、地质情况较好,近70公里长江岸

5、线(不含夹江)中冲刷岸线约34.8公里,淤积岸线约20.7公里,稳定岸线约14.2公里,从开发利用角度看,近70公里长江岸线共有-10米以下深水岸线约39.8公里,具体为仪征约14公里,邗江约10.5公里,江都15.3公里。由于江都嘶马段江岸坍塌严重,不宜建港,15.3公里深水岸线仅约6.5公里可供开发建港。此外-5-10米中深水岸线约5.1公里,-5米以上浅水岸线约24.8公里。具体岸线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表1 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里岸线总长主航道岸线长冲 刷岸 线淤 积岸 线稳 定岸 线-10米以下深水岸线-5-10米中深水岸线-5米以上浅水岸线已开发岸 线仪征地段27.

6、6148.514.34.8142.6118.1邗江地段26.819.4116.49.410.52.513.86.8江都地段26.315.315.3-1115.311-2.3全市合计80.748.734.820.725.239.816.124.817.2 (二)岸线开发利用现状近几年来,沿江各地纷纷围绕港口建设和港口型工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岸线的开发与利用。到目前为止,沿江80.7公里长江(含夹江)岸线已开发利用约17.2公里,开发利用率达21.3%,共建有码头32座,其中仪征段有码头19座, 分别为南京港务局15座,仪化自备码头4座,邗江段有码头10座,其中扬州港区5座,分别为港务局万吨级码头4

7、座(1 座在建)、千吨级码头1座,二电厂2座,分别为3000吨级和3.5万吨级货主码头各一座,其他码头3座,为江扬船舶集团专用码头。江都段有码头3座,均在夹江口,分别为3000吨级液化气码头1座,5000吨级综合码头1座(初步建成),江都船厂专用码头1座,此外,生活占用、过江通道建设、过江电缆等特殊占用以及仓储设施建设共占用岸线约2.7公里,部分企业未经批准或自然占用岸约2.4公里。具体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见表2、表3、表4。表2 扬州市沿江港口建设情况表 单位:个建码头个数货主码头专用码头万吨级以上千吨级以上仪征地段1919414邗江地段1055510江都地段3123全市合计32626927表3

8、 扬州市长江岸线开发与占用情况一览表 单位:公里已占用岸线剩余岸线其中宜港中深水岸线港口占用仓储占用工业占用生活占用过江通道特殊占用仪征地段8.14.30.22.40.60.619.38.5邗江地段6.81.50.540.20.50.1206.2江都地段2.31.50.82415.2全市合计17.27.30.77.20.80.50.763.629.9表4岸线开发与占用单位(项目)一览表单位 (项目)占用岸线距离(公里)一、港口占用1、仪化码头及南京港区4.12、石油公司、仪征地方码头0.23、扬州港区1.54、江都三江营港区1.5二、仓储占用5、苏北油库0.26、扬州国粮储备库0.5三、工业占

9、用7、仪征无纺布厂0.28、仪征造纸厂0.39、仪征印染厂0.110、仪征造船厂0.511、仪征东方化工厂0.412、仪征真江船厂0.413、仪征塑化厂0.514、扬州二电厂215、江扬船厂大江分厂116、江扬船厂滨江分厂117、江都造船厂三江营分厂0.8四、生活占用18、仪征、仪化取水0.619、扬州四水厂0.2五、过江通道20、瓜洲汽渡0.5六、特殊占用21、仪征段过江电缆保护区0.622、邗江段长江水文监测站0.1合 计17.2 (三)岸线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沿江各县(市)在加快岸线开发利用, 推动 沿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 暴露出 各地在对岸线资源重要

10、性的认识和资源保护意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开发利用程度低。从总体上讲,我市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苏南沿江兄弟地市相比较低,一方面是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是受观念上的束缚,低程度、低水平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也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规划欠缺整体性。从时间角度讲,沿江各地规划 普遍未能立足长远,港口建设超前、产业规划滞后的矛盾 突出,不仅给综合性、深层次开发带来障碍,也造成了资 源的浪费。从空间角度讲,沿江各地区、各层次条块规划 较多,彼此又无法或不相衔接,大大削弱了岸线资源的潜 在利用价值,给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生

11、产力重新布局, 发挥沿江经济发展联动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 3、配套建设跟不上。沿江岸线地区大多远离城区, 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同时,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 岸线浅层次开发较多, 投资主体对有关配套建设投入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配套建设的发展进度。 4、管理机制不完善。岸线的开发利用对沿江产业的 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岸线开发的管理部门太 多,条块分割较为严重,形不成合力,沿江地段尤其是一 些乡镇企业无偿占用或不合理占用岸线,给岸线资源的综 合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此外,管理手段、技术条件 和管理人员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岸线利用前景评价 1、

12、已占用岸线。已占用岸线目前已达17.2公里,占岸线总长的21.3%,其中部分项目如扬州二电厂等经正式批准占用岸线,这部分岸线尚有进一步开发的余地,另外部分项目特别是一些企业属未经批准或长期形成的自然占用,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部分岸线有重新开发的可能,累计约有2.5公里左右。 2、剩余岸线。剩余岸线目前约有63.6公里,其中-5米以下中深水岸线约30公里,但大部分较分散,仅仪征泗源沟至沙河口段约3.5公里和邗江头桥至江都西七坝段约7.8公里两段岸线相对较长,且均为深水岸线,开发价值较高,有利于大型重化项目布点,其他地段可适当有针对性开发,布置相宜项目。 3、加强岸线整治与保护,提高岸线可利

13、用程度与距离。目前,沿江大部分岸线水流稳定,但江都嘶马和邗江六圩部分地段有坍塌现象,应加强节点控制,改善河床条件,防止崩岸塌岸,其余地段也要结合江堤达标建设加强岸线保护,提高岸线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数量。 二、岸线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岸线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从沿江岸线实际出发,紧扣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兴建这一新的发展契机,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开发开放这一大背景,着眼于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全面加强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沿江产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切实优化岸线资源的开发使用,培植滨江基础产业,发展港口工业经济;加

14、强存量资源的保护,将存量资源的保护与岸线的合理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岸线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岸线开发必须切实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岸线区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岸线开发必须统筹规划,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实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要确保关系国计民生重大工程对岸线利用的需要。在城市地区,要将岸线开发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兼顾生产、生活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岸线。 2、开发与整治相结合。岸线开发必须实事求是地做好资源评估,进行岸线影响评价,要切实加强对河势演变的监

15、测,摸清冲瘀规律,整治塌岸险段。加强航道整治,保障主航道的稳定和畅通,维护已建港口的前沿水深,加强城市护岸工程建设。 3、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和需求,处理好岸线近期利益和长远需要的关系,立足现实,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充分挖掘有限资源的最大潜力,切实保护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而暂时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和陆域,严禁乱占滥用。 4、坚持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长江岸线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岸线资源具有多种开发利用功能,在开发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以各岸段的适宜性评价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为依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岸段的主导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开发利用的模式,特别是港口

16、建设,要立足大市场、大货主、通过大联合,组建大集团,按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调整港口结构和功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形成规模效益。 三、岸线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控制目标 (1)打破行政制约,建立控制地区 岸线开发是对沿江产业的重新组织和生产力的重新布局,首先必须对现有岸线地段尤其是尚未开发的资源禀赋好的地段进行规划控制,要按照国家、省、市对长江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精神和有关部署,切实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对我市境内长江岸线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划出沿江纵深2公里左右(扬州、仪征城南地段纵深距离应更大)的范围建立岸线开发控制区进行规划保护,同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和安排一批重大工业基础项目和

17、基础设施项目进区建设,以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2)发挥优位效益,突出“一体两翼” 岸线开发必须注重挖掘现有优势,采取重点地段重点开发的优位开发政策,充分发挥生产力集聚效应,逐步将生产力要素向非重点地段延伸,带动沿江产业联动发展。我们规划实施“一体两翼”的沿江总体开发方略,“一体”即扬州城南沿江地段,“两翼”即仪征泗源沟港区段和江都三江营港区段,通过先“一体”,后“两翼”,抓“一体”,促“两翼”的发展部署,引导整个沿江地区的合理开发,逐步提高经济开放度和产业化水平。 (3)营造区位优势,发展“门户”经济 随着润扬大桥、宁启铁路等一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我市特别是沿

18、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作为引导苏中、苏北地区开放开发的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门户地位将更为突出。因此从营造和强化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门户”经济的角度出发,规划沿江的开发,必须着眼苏中苏北广大腹地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对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需求,高标准高质量组织沿江开发和现代产业培育,发展组建现代化港口群,同时加强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区位优势和门户地位能有效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在确保长江防洪安全和加强水源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长江岸线资源优势,优化布局港口和耗水多、运量大的基础工业,大力发展仓储运输、旅游和农副水产业,合理建设滨江城镇、过江通道和取排水设施,逐步形成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19、服务长江三角洲和长江全流域经济发展的沿江港口群和重要的石化、造船、能源等基础原材料工业基地,建成我市滨江基础工业带,促进沿江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振兴。 近期目标,至2005年,岸线项目布局结构合理,沿江产业带、产业群和港口群体初步形成,各类生产、生活项目进区建设,沿江地区初步建成以能源、车船、新型原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为主的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沿江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改观,滨江城镇带基本形成,江岸防护和环境整治成效初显。 远期目标,至2010年,沿江地区成为我市防洪安全、生态优良、产业高度化、经济国际化的发达区域,成为辐射苏中、苏北广大腹地的重要门户,成为我

20、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岸线地区分类产业发展重点分析 为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益,加快沿江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实现横向联动、纵向推进的沿江产业发展战略,沿岸产业发展重点为: 农业根据区内自然资源特点,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基础, 其 他经济部门对农业提出的要求以及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 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本区农业发展的重点为:发展内涵 提高型农业。增加农业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 的管理经验以及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全面提高粮田产量。适 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开发滩涂资 源。在建设高产、稳定农田的基础上,逐步增加

21、水利投入, 加强治水改土,加快滩涂资源、堤坝取土区的综合开发利 用,发展速生林地、水产养殖和其他副食品基地建设。 发展城郊型农业。巩固并拓展现有优势,建设一批稳固的、 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蔬菜、鲜果、副食品生产基 地,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适应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切实搞好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提高质量档次,通过加工增值,提高创汇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发展观赏性生态农业,以花卉、盆景、示范农业等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努力挖掘资源效益和产业价值。、工业本区工业发展的重点为:强化基础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高传统工业,建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结构 合理、技

22、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机械工业:加强横向经济联合, 引导组建企业集团, 努力建成大型成套设备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船舶、集装箱制造等行业,加快汽车、 机床及其他机械行业进区发展。 化学工业:巩固石化工业基础, 开拓精细化工领域, 加强农用化工发展,重点发展对(邻)硝基氯化苯、超细重钙、三氯异氰化脲酸等产品的开发利用。 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老工业基地、重点企业集团等, 加强知识技术集聚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型原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轻纺工业:加快行业技术改造,发展深加工轻纺产品。重点发展传统工艺、工程塑料、差别化纤维应用等行业。 建材工业:巩固和发展水泥材料业, 加强粉煤

23、灰的综合利用,适当发展其他新型建材。 乡村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其他出口创汇型产业,同时注重引导工业相对集中, 避免过于分散而浪费土地和增加污染。 民营、私营工业:加强政策扶持和法制管理,设立产业园地或产业集聚地区,引导民营、私营工业开发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提高沿江产业经济的技术含量。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沿江产业发展的前提, 也是近期规划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构想为:港口,以扬州港的开发为重点, 充分利用现有的三个港区 (即扬州港区、江都三江营港区和仪征泗源沟港区)的发展,并立足产业发展规划, 逐步培育和形成等级上大中小结合,功能上相互

24、协调配套的码头泊位体系。 在江都三江营、仪征泗源沟分别设立扬州港作业区, 纳入扬州港统一规划。公路,横向上以沿江公路为主轴,将沿江各区域有机联系起来。纵向上以扬州-镇江长江公路大桥为中轴,加强市区及邗江、仪征、江都境内区域性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形成一横多纵的沿江交通体系,南依长江,北接328国道和规划的宁启铁路线,形成沿江与腹地外引内联的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各城区的辐射功能,加强各城区与沿江的多元联系。发展重点是兴建扬州-镇江长江公路大桥,扬州沿江公路,拓宽改造扬瓜路、扬圩路等。航道,航道是发挥沿江水运优势的重要基础,规划建设内河航道与长江主干线结合的立体交叉的 现代化航道网络

25、。航道建设同时与沿江水利建设相结合,通过改扩建和重点养护,提高主要内河航道的等级标准。重点整治仪征境内的沿山河(潘家河)、胥浦河、仪扬河、扬州市区、邗江境内的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江都境内的小夹江、红旗河等重要的归江河道,提高通航标准和排洪能力。 邮电通信,沿江邮电通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有较好的发展,沿江地区邮电通信建设应较全市有更高的起点和目标,要积极采用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为本区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服务。规划目标为:全区实现市农话并网,逐步开通计算机网络通信,所有乡镇村均能实现国内、国际电话直拨,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15部/百人。能源,根据经验,能源工业主要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应略高

26、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加强能源建设的投入,以满足本经济区内重大项目布点发展的需要。 本区应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江火力电站和热电站,在完善扬州二电厂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步伐, 同时结合农网改造加快沿江电网的建设,逐步完善电网功能。 五、分段岸线产业发展布局 在对岸线资源分地段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实际,我们规划岸线地域产业布局设想为(见图1): (1)仪征小河口至潘家河口段,该段长江岸线约2.6 公里,由于受对江三江口节点控制,水流湍急,且水下地质复杂,不宜建港和发展航运之用。近期,拟作为农业种养生产基地加以控制。远期可结合南京二桥建设及外环公路建设规划

27、为过江通道。沿岸纵深潘家河至青山镇一带规划发展以照明电器、电子、彩印、 包装等产业为主的无污染工业项目,逐步形成青山东部工业带。 (2)潘家河口至仪化码头段,该段长约1公里, 仪征水厂取水口分布与此,拟辟为水资源保护带。 沿岸纵深拟规划为绿化风景区。 (3)仪化码头至胥浦河段,该段长约4.8公里,拟规划为仪征市基础工业开发区,该段 岸线由西向东已建有仪化码头4座,南京港务局码头15座,剩余岸线约1.1公里拟辟为港口预留用地。沿岸纵深与仪征城区的腹地规划为仪征市沿江基础工业开发区,进行基础产业布局,发展石油液化气储罐等大型石化项目,同时搞好生活配套区建设。沿岸纵向与规划中的仪征市中央大道相联,纵

28、深与规划中的宁扬铁路仪征曹山客货站相衔接,胥浦河规划为小船集散港地。 (4)胥浦河至泗源沟段,该段长约2.7公里,拟规划为仪征市沿江休闲绿地,建设滨江林带。泗源沟附近岸线现为散杂货运码头,近期作为控制地带,远期规划为仪征港客货运输码头。 (5)泗源沟至沙河口段,该线长约3.5公里。 该段江岸是仪征目前紧靠城区又尚未开发利用的岸线, 并且有仪征至十二圩的沿江柏油公路。规划此段为沿江综合工业开发区,在泗源沟附近地段,规划建设万吨级码头,完善港区配套建设,同时吸引国内外投资业主开发建设,布局大型基础产业项目,此外利用泗源沟内河段优势,完善储运作业区。 (6)沙河口至十二圩镇,该段长约2.3公里。 由

29、于长江被世业洲分成南北两支分流,南夹江为主航道, 仪征段长江仅能千吨级船通航,是天然的避风地段,也为造船、 拆船、修船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规划此段为扬州市船舶工业西区,充分利用沿江岸线的独特优势,发挥省级江扬船舶集团的资产优势,建设现代化的分段船体制造基地。 (7)十二圩至朴席军桥闸,该段江面为夹江,长约 10.7公里,此段无建港和发展大运输的条件。 近期规划为农业产业用地,发展以养殖、 草柳种植加工为主的综合农业。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远期结合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兴建,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8)军桥闸至邗江县马港段,该段长约4.5公里,岸线较浅,

30、多江滩。扬州市四水厂水源口分布在军桥闸附近,西侧拟辟为扬州市水源保护区。东侧及纵深腹地围绕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依托古镇瓜洲风景人文优势,规划为扬州市大桥风景旅游渡假区。 (9)马港至沙头河口段,长约9公里,该段沿江岸线基本稳定, 河床断面形态较为合理,天然深水航道条件优越,有利于码头布置,市区至沿江已有通港路、 扬圩公路、扬瓜公路、古运河、大运河等,水陆交通便捷。该段目前所剩岸线东西两侧各约1公里左右,沿岸已布有扬州二电厂、国家直属粮库、扬州港作业区等项目,结合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该段规划为扬州市港口工业区。具体由西向东规划为:(1)能源工业区,以现有二电厂为依托,以电力生产和输变电设

31、备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纵深配套建设生活区;(2)仓储加工区,围绕现有国粮储备库和扬州市金鑫保税仓库,发展港口仓储业和出口加工区。纵深配套建设生活区。(3)港口作业区,围绕现有扬州港吞吐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集装箱制造等配套产业。 (10)沙头河口至跃进闸口段。该段长约12公里,大部分为浅水岸线。其中新坝段约2公里以上岸线为深水岸线,现有江扬船舶集团滨江船厂布点于此,该处拟规划为扬州市舶舶工业主区,在加快建成10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基地的同时,规划建设10万吨级以上船舶制造基地,形成扬州市造船工业的主要基地,其余地段目前以水产养殖、农林业发展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人口分布相对稠密,从整个地理位置看,不具备大型项目布点条件,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