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0.55KB ,
资源ID:54376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376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且饮墨渖一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且饮墨渖一升.docx

1、且饮墨渖一升且饮墨渖一升 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创作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编者按今天,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对外开放,此前两日,吴昌硕篆刻学术研讨会陆续展开,嘉宾学者齐聚,围绕吴昌硕,共话继承创新之问题。小编也在第一时间直击现场,请您跟随我们一起,品印观展,“且饮墨渖一升”!就知道您着急,小编帮您分分类Part1 展场直击 | 詹泗Part2 活动概况Part3 研讨会速递 | 白昕霞:旁听生有感Part4 延伸阅读 | 芜生:从吴昌硕篆刻展谈起据说,罚喝墨水的源起是因梁武帝劝学而立,有“差

2、谬者罚饮墨水一斗”的说法。而通典和隋书?礼仪志等书亦记载了北齐选举沿用后魏之制,“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的故事。清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柴四有言:“少小贾贩,胸无墨渖,焉知故事?”墨渖在这里便引申为学问,如今我们常用“一肚子墨水”来比喻学识,而吴昌硕作“且饮墨瀋一升”印,意在自谦。Part1 展场直击 | 詹泗天朗气清,小编一早便踏着愉快的步伐来到了国家图书馆。或许是因为没有开幕式,展厅很安静,引人沉静下来。展厅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是与吴昌硕相关的史料、印存等,而外部是当今印人之创作,以外套内,将缶翁遗作围绕其中,仿佛象征对其尊敬、承继之情。在这里,有一条环绕的“腰线”,这是

3、此展示区中的亮点之一,其以逆时针旋转,以吴昌硕的印石为节点,展示了其非凡的篆刻生涯。随着观者驻足流连,亦可看到与之相关的印谱、史料,有助于理解缶翁一生创作。外部的展示是当今印人的创作,分篆刻、书法两部分,篆刻方面有命题和自选之分,命题是指是共同以“且饮墨渖一升”为题,诸家创作,自选是指,另作一方以吴昌硕印语为文的篆刻一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更展示了诸家的篆刻设计底稿、修改样稿等,并汇集创作思路、札记,是为一次全面多元的展示,亦是篆刻爱好者难得的学习机会。部分作品展示韩天衡作品王镛作品崔志强作品Part2 活动概况2016年12月6日至7日,“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暨吴

4、昌硕篆刻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形式融文人雅集与书印展览为一体,集中展示了吴昌硕篆刻的艺术成就与当代三十位知名印人共篆“且饮墨渖一升”之印,并以吴昌硕其它印语再创作,以篆刻设计稿、底稿、修改稿的全景展示,记录了他们的创作过程。展品分为“明月前身”与“问学缶翁”两部分。6日上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新闻发布厅,召开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学术研讨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介绍了参展的三十位篆刻家及与会嘉宾。首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讲话。他介绍了本次

5、展览的举办缘起与策划过程,这是一次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举办的系列公益性展览之一。他期望通过以这样的展览为桥梁和纽带,有更多的年轻人得到指点和启发,参与到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了人的价值与精神信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和超越,我们的民族需要新的文化高峰。在新的时代,我们从吴昌硕的身上可以学到的是对艺术坚持不懈的精神与通融的境界,并把人生的苦难上升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并向人类精神最深处去开拓,我们的民族呼唤这种精神。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

6、席陈洪武感谢支持这次活动的专家、学者,鼓励年轻人学习经典、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并阐释了“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艺术精神。6日下午,由邹涛主持,与会篆刻艺术家进行了开放式的讨论,对于如何继承传统、个性创新以及创新的意义所在,各抒己见。他们认为,艺术创新必须建立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一代大家吴昌硕,终生坚持学习古人,并且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入古出新。我们今天的创新只有在未来能够进入传统,才是有价值的创新。7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4号展厅,举行了篆刻艺术家的专题讲座。赵熊的通变无方一一吴昌硕篆刻对汉印精神的诠释;黄惇的“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两论观照下的吴昌硕篆刻;朱培尔的技法的

7、传承与篆刻意境的开拓;李刚田的 吴昌硕与三家比较;吴昌硕曾孙吴超的吴昌硕生平;邹涛的吴昌硕对日本篆刻的影响。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为后学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本次展览展期自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1月6日,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四展厅)展出。Part3 研讨会速递|白昕霞:旁听生有感“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暨吴昌硕篆刻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研讨会主持邹涛先生谈到吴昌硕代表作之一“且饮墨渖一升”印石由日本著名书道家高木圣雨先生收藏,值此吴昌硕逝世90周年,特举办此次展览,并邀请全国三十位篆刻家进行“别开生面”

8、的创作展示及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强调了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审美上的高度一致性,崇尚浑厚古朴的艺术风格,在构图上的发展形式前无古人,直线、曲线、平行线的综合运用创造性非常强,并特别强调了“赝古”之病不可医,创造更有价值。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以“建国以来最具学术性的篆刻展,可以载入史册”来概括,获得与会的篆刻家及学者的一致肯定,并谈道此次展览在重温经典的同时,加入了当代印人对经典的重读与重现,十意义重大。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先生在论及吴昌硕艺术时,用“交响乐”来比喻,就吴昌硕篆刻用刀的问题时谈道,“钝刀”之“钝”是为钝角之“钝”并非刀锋之“钝”。吴昌硕曾孙吴超给予了佐证,中国书法家协会篆

9、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志强就印面篆刻线条中的虚点以锐利刀尖做了技法上的演绎。此次研讨会透过种种形式,挖掘了隐藏于方寸间的人文精神,对当代篆刻创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量,是有历史观和学术价值的展览及研讨会。Part4 延伸阅读 | 芜生:从吴昌硕篆刻展谈起且饮墨渖一升从吴昌硕篆刻展谈起芜生12月8日,“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幕。联想到7月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举行的“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吴昌硕艺术大展”,吴氏艺术遗存遍布大江南北,至今影响着今人。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其篆刻功夫更是了得。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之一,学

10、者邹涛曾言:“就各单项艺术而言,吴昌硕篆刻成就最巨,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邓石如篆刻理念融于石鼓文书法之中,集浙皖刀法之长,别增后期制作,荡涤纤曼,而求浑朴厚重,寓巧于拙而入于拙,开吴派印风。”园丁墨戏 2.4cm2.4cm 浙江省博物馆藏这种成功得益于吴氏与刻刀、印石的日日相伴。其尝自语:“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可见刻印很早就成为吴氏之好,甚至成为陪伴其打发闲暇时光的“好友”。在不断地磨合中,吴昌硕对印学有了自己的理解。吴氏“用刀切中带冲、冲中有切,以冲求畅求整,以切见涩见变,都是为了传达用笔的需要,可以称为其篆刻的骨法。但其选择以厚刀钝刀刻制,以强大的指腕臂

11、力钝刀硬入,参以披、削之法,以钝得厚、以披求松、以削见韧,其笔道质感比之钱松更显浑厚、灵活、丰富,而与吴让之晚年率意一路的佳作异曲同工。”我爱宁静 4.4cm4.4cm 君匋艺术院藏刀法的凌厉让吴昌硕的篆刻气韵生动,通过考察吴氏篆刻的风格流变历程,我们也会发现吴氏之所以能够在篆刻方面取得大的成就,与其性情气质不无关系。辛尘著吴昌硕的篆刻人生一文中写道:“吴昌硕学习篆刻是从摹古和模拟时风入手的他生性疏阔,虽敛气自守而尚豪侠奇气,加之字法变化、参学古鈢,其中年时期的章法以眼布为主其暮年,豪气干云而归于平淡,奇思妙想如信手拈来,书画浑融而一寓于印,随意落墨而自成印式,其章法已入化境,开启了后世的写意

12、印风。”吴昌硕刻来修齐田黄章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八周年春拍上( 2013) 以13,800,000 元成交在吴昌硕看来,破除门户风格的桎梏对于从艺之人是否能学有所成,甚至自立一家门派至关重要。虽然其在刻印一文中自认“我性疏阔类野鹤,不受束缚雕镌中”,但其“少时学剑未尝试,辄假寸铁驱蛟龙。不知何者为正变,自我作古空群雄”的诗句,也道出吴氏心中的志气凌云。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打破常规进行创作,并不是为了刻意地拓古开今,只是为能走进真正的艺术。吴昌硕 临古碑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吴昌硕对于摹古这条中国文人书画家习艺的必经之路极具辩证精神的思索。面对“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的疑问,吴氏尊崇“与古为徒”

13、的精神,追求“信刀所至意无必,恢恢游刃殊从容”,绝不甘于走入“但索形似成疲癃”的悲哀境地。这也直接导致对吴昌硕崇拜有加的齐白石说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刻出“老夫也在皮毛类”一印,以激励自己走出摹写,走向创作。“赝古之病不可药”,一味地摹古只能是死路一条。坚韧、强硬、灵动、质朴,看吴昌硕的篆刻,我们似乎忘记了他瘦小佝偻的身影,却看到了一个磅礴、伟岸、自由的艺术魂灵。这种内质超越技法,赋予方寸之间的篆刻更高妙的含义,这也许才是这些百年前的红方小印带给今人的最大财富。【清】任颐 酸寒尉像轴吴昌硕,别号老缶、缶道人等,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等艺术成就于一身的大成者,尤其

14、在篆刻艺术领域广收博采,自成流派。同时,他在中国传统篆刻及书画艺术的国际交流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词目】墨渖 【拼音】m shn 【注音】 释义1、墨汁。2、犹墨迹。3、指学问。详细解释1、墨汁。宋 陆游杂兴诗之五:浄洗砚池潴墨渖,乘凉要答故人书。 清 王式丹 萧尺木凌歊台图诗:钟山 有客癖橅彷,坐挥墨渖升斗倾。2、犹墨迹。明 王时敏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盖时见公(袁可立子袁枢)墨沈,不觉小巫气索,欲下笔而辄止者数四。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淳化帖:惟大内所藏,系当日所赐毕士安者,篇帙完善,墨渖如新, 成亲王曾见之。 清 孙枝蔚 李叔则归故里后怀之以诗:曾陪杖履叹风流,墨渖于今徧九州

15、。3、指学问。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柴四:少小贾贩,胸无墨渖,焉知故事? 渖 shn 古同“瀋”。 笔画数:11;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44525112 吴昌硕代表印作“且饮墨渖一升”原印石应妮摄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应妮)“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8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原印石现系日本私人收藏,鲜少在国内展出。展览通过展出吴昌硕代表印作“且饮墨渖一升”原印石、吴昌硕篆刻系谱、吴昌硕印谱及后世研究吴昌硕的资料等,将书印展览与文人雅集融为一体,展示了吴昌硕高超的篆刻艺术成就。墨渖,即墨汁。“且饮墨渖一升”印是吴昌硕晚年力作,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因行结字,有行无列,中行“墨渖”二字稳重如山,两侧四字任其大小随之,舒畅流动。该印现在系日本私人收藏,鲜少出现在国内。展览同时还展示了后世印人师法吴昌硕的篆刻创作,当代三十位知名印人共篆“且饮墨渖一升”之印,并将吴昌硕其它印语进行再创作,用篆刻设计稿、底稿、修改稿、创作手札等记录了他们的创作过程,供众多专家学者及篆刻爱好者观摩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