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81KB ,
资源ID:54363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363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说课比赛阅读材料参赛作品.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说课比赛阅读材料参赛作品.docx

1、说课比赛阅读材料 参赛作品说课比赛阅读材料专题一:科学素养一、科学素养相关概念1、科学素养的概念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的四个核心因素即: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科学素养理念的基本特征1)基础性,2)丰富性,3)公平性,4)开放性,5)操作性。3、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由于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不同,科学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同,在制定科学教育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可操作的目标决定着科学教育的范围、内容及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

2、。可以归纳为: ( 1)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 ( 2)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 ( 3)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了解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二、科学素养内容1、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1)科学知识。包括概念、定律、理论等。2)技能。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3)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形式、方式和

3、程序的总称。4)价值观。在复杂的问题,多重价值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要能进行价值判断,并在冲突的观念中寻找妥协的途径,要具有与人、与自然进行协商的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见。5)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鉴定作为全国和地方的决策的基础的科学问题以及表示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有见识的观点。6)创新精神。7)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8)科学精神。A.求真、求实、客观精神。B.合理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C.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精神。D.人文精神。E.不断求知精神。F.超功利精神。G.探索精神。H.原理精神。I.独立精神。J.群众参与精神。K.高瞻远瞩、超越前人的精神。L.宽宏大度、谦恭能

4、达的精神。M.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9)科学态度。10)科学伦理和情感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较之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大家都应非常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是指一个人对科学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这是形成其科学态度的前提。 科学素养中的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又是他

5、的科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科学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三、科学素养培养策略1、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1)要求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始终全面把握课程三个领域的目标,不可有所偏废。在具体的章节教学中,从课程目标的三个领域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在每节课中侧重或突出某些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章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目标。2)在学习方式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探究式学习的环境。探究式学习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6、,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3)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精神,即领悟科学的本质,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2、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1)课程牵动策略A、主体学科优化,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B、其他学科渗透。 C、校本课程拓展。2)活动推进策略。日常活动,竞赛活动,科技节,主题活动,自由活动。3)环境熏陶策略。4)发

7、挥家庭、社区互动策略。5)优化教师队伍策略3、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策略1)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2)创设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3)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4)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外部环境5)重视实践,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基本的科学方法。总之,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要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专题二:教师素质一、高师生培养的“四维目标”1、知识(知识与技能)(1)基础性的本体性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建构: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知识(

8、包括教育与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课程研究与评价的知识等)和心理学知识(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的结构等)以及与教育学有关的其他领域知识(3)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课程实践时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例如教育机智、教学经验等实践性知识。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分,是缄默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课堂情境性知识,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领悟并积累(4)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即指教师的知识面。广博的文化知识可以提供开阔的视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提升文化品位,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2、 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校要

9、学习与专业有关的各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中,要特别注意选择与各学校、各专业相适应、广度和深度适宜的内容,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在教学方式上,更多地使用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能、网络的计算机教学等。3、德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师生在接受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要形成一定的教职志向和一体感。所谓的教职志向可以理解为从教的欲望,一体感则是在从教欲望促使下的一种进入角色的体验,也就是学生找到自己已成了教师的感觉教职志向和一体感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进程,可以通过对全部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来完成,坚定教育信念。4、创新素质二、高师生的教学能力要素分析心理学对“能力”的界

10、定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能力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学能力是由教师个人的智力和智慧以及从事学校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建构而成的一种职业素质。1、 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理解和概括化程度,对所教学生心理特点和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的了解程度。它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的分析,知识的呈现方式。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2、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的向导。教师的教学并非是将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简单的重现,更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而是要根

11、据知识的特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将有关知识加以提炼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因此,在教学准备中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职业专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教学实施能力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进步,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以及价值观念都深受影响。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拥有运用多元!新颖的教学技巧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懂得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及多媒体教材来丰富内容的能力。4、教学组织能力教师的组织能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与变量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

12、教学效果的能力。5、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对教和学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评价能力的核心,因为,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是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作为参照指标。它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整体性、客观性、发展性和激励性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效果。6、教学研究能力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教师要促进教学的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依赖于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能力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课题的试验、研究、创新以及形成研究成果的能力。三、基于生师互动的教学培养策略当今国际高等教育的潮流是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收获”,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

13、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秉承这一教育理念,教师应该进行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坚持双向互动的教学,引导激励学生更加重视良好的学习方式,真正从发展的角度去学习。1、建立师生教研共同体是培养高师生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在“研讨与对话”的过程中,师生教研共同体围绕课例,展开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题研究,使学生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审视教学内容。这样,高师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以科学、理性的思考为引导,方能真正形成和提高教学能力。2、完整的指导训练环节是培养高师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对高师生的指导训练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14、,二是指导学生的课外基础作业。这两部分彼此衔接,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指导训练环节。3、理论教学和教育实践的交替进行是培养高师生教学能力的保障理论教学和教育实践的交替进行,使理论教学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功能性的联系。要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等实践环节。4、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改变是培养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结合教学内容,以模拟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或兼课教师等形式开展活动,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师示范指导与学生反复练习的结合。5、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培养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夯实四、师范生走向成功的四条路径路径一:学好专业知识,拓展知识覆盖面;路径二:积极挖掘自身多方面的潜

15、能,提高综合能力路径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会为人处事;路径四: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择业时不盲从于别人专题三:STS教育与STSE教育一、STS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 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

16、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有关STS教育的理论,并对大、中、 小学STS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1、在科学教育目标上,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2、在内容构成上,倾向综合化。3、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与体验。如何在我国实施STS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全球背景和我国现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开展STS教育迫切性的认识,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第二,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开展STS教育研究的经费

17、,突破资金短缺瓶颈;第三,要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既要对未来教师进行STS教育,又要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培训。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办法可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招收STS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进行第二学位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培训,选拔各方面素质好的教师集中进修STS课程二、STSE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STSE教育思想是对STS的延伸,因为由于在发展科技,生产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环境(Environment)教育是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

18、重要组成方面。由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构成的STSE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专题四:信息技术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二、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像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

19、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器官实现的,是先有感觉后有认知。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

20、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3、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的备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的补充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自学中,学生可自定学习进度,自选学习路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反馈、完善,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4、计算机多媒体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更能体现其优越性。三、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21、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主导者转变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2、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现代学习方式转变。3、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4、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其它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它并发挥其优势,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五专题:科学探究

22、一、科学探究的涵义科学探究:一方面是指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另一方面,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以探究为本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以及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科学探究是以其与科学教育的科学本笥相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转变极其被动的学习方式等综合优势而重新回归科学教育和科学课堂的。使学生进行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可以综合发映科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特征、活动和过程特征。 学生所从事的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

23、他们学习活动的窗口。 探究式教学以其未知性与问题性、发现性和探索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主动性与互动性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与科学过程;有利于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三、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1、具有驱动性: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2、具有诱发性:能诱发出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和认识,并且有利于产生观点和想法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3、具有易参与性: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参与形式应多种多样,以保证学生参与的效果。4、具有可生成性:学习活动中产生出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问题。5、具有多重教育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

24、观的变化与发展性价值;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现和发展学生主体的真实价值,促进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四、探究式教学的过程1、提出科学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进行猜想和假设:对未知的事实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性看法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探究计划包括探究的实验器材、设备、技术和资料的准备和选用;探究的程序与过程。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测量、实验、调查、检索和其他的方法与技术,收集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5、检验与评价:指用观察实验或者知识原理、科学方法去确证探究结果是否与所提出的假设一致,以获得正确的结论。6、表达与交流:要求学生

25、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吸收他人提出的有益建议。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三条主要途径:1、特别开设的课程;2.按照常规开设的各学科课程;3.课外、校外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有些地方或学者又把这类课程或活动称为研究性学习。六、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开展应注意的方式:1、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亲历成功的体验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言语支持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第六专题:科学本质一、科学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科学知识本质;科学探究本质;科学事业本质。二、科学教师依据

26、科学本质的现代观, 建立以下几方面的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1、 强调科学探究:科学本质观规定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是科学的本质特征。2、重视知识建构3、加强合作学习4、关注科学史5、 体现 STS 理念三、有关科学本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科学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运用类似科学家工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是探究学习的根本。通过探究学习及其后的总结与反思,学生能够增进对科学本质某些方面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做”中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我们仅仅强调“做”而不去引领学生“想”,这样的“做”未必能学到什么。2、科学史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科学历史、科学哲学的某

27、些内容 ,进行适当的选择和调整以覆盖科学本质的不同层面 ,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而准确地理解科学本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科学史作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应用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组织学生讨论科学史中的某一事件来揭示科学的本质,鼓励或组织学生阅读与科学史、科学哲学有关的书籍文章,观看与科学相关的电视电影来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等。第七专题:实验教学一、化学实验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教学论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1、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意义;2、对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3、对于培养各种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最佳途径。其教学论功能:(1)化学实验

28、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2)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3)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4)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二、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1、实验教学的意义: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动眼

29、、动脑的过程,可以发掘学生较大的潜能。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实验课堂教学意义:(1)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2)在研究问题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3)在动手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

30、实验: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科学的方法应该包括六个重要步骤:观察:观察即对事实和事件的详细记录。定义;对问题进行定义是有确切程序可操作的。假设:提出假设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关系的暂时性解释。检验: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一方面要能提供假设所需的客观条件,一方面要找到方法来测量相关参数。发表:发表研究结果:科学信息必须公开,真正的科学关注的是解决问题。建构:即建构理论。孤立的问题无法建立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可以被证伪的。第八专题:小组合作学习一、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以学

31、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可称为是一种教学方式,有人称其为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 他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和谐自由民主的大家庭中 在小组学习中,研究课题的一切探究活动中,过程都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要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边交流的机会,在与知识授受为主的课堂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听被动地位 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问答只是一对一的,参与回答的人极其有限,而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互相问答的很多机会,全班就更多了,对学生来讲,可以说人人参与,获得的机会的机率大大提升了,这样就等于赋予了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3、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反复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可能马上会得到有效的反驳,如再有争议可以反馈给老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