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9.49KB ,
资源ID:5420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20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实验报告.docx

1、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实验报告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实验研究报告XX本文阐述了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设计、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在研究中探索出的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资源处理利用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方式,问题解决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任务驱动与网络技术整合的方式,基于网络情境的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合作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等。关键词:学科教学 网络技术 整合1引言上个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正日益普及,特别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正在

2、国际上日益流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结构最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除此之外,建构主义主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及从INTERNET上获得信息),并强调“情景创设”“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及“发现式”、“探索式”学习策略,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和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软件可以对发散思维、辨证思维、知觉思维、形象思维提供有力支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目前,与

3、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同大多数国内中小学一样,尽管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精神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刺激的状态。例如,我校先后进行了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及数学“问题解决”等教改实验,力求从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手段上,也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添置了许多设备,如语音室、幻灯机、闭路系统等,但收效不大,有的课堂学习效果甚至流于花俏的形式。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只重视了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而忽略了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结构的改革。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4、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小学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环境的整合学习,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 1998年以来,我校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开设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了语文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不断提高,为开展本实验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几点充分论证,我们积极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我们首先选择语

5、文、数学、思想品德、英语、美术等学科上进行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以求改革上述学科的教学结构,改革各学科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课题的设计2.1本课题概念界定:2.1.1网络环境: 指网络教室、校园网、因特网。2.1.2 整合:即综合,本课题指把网络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在师生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 。2.2研究目标探索出适合我校各学科教学的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基本原则与方法途径;探索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探索信息化时代使学生成为知识意

6、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并形成基于网络技术资源环境下的学习理论与模式;建设有一定容量、质量的资源库;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逐步掌握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3本子课题设计的指导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网络技术,研究适合国情、校情的学习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2.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基本原则与方法途径。应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资源库的基本类型与建设、应用的方式方法。2.5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即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

7、秩序状态下,行政直接领导,聘请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参与,边行动边研究,阶段反馈矫正,以求取得最佳成果。2.6实验对象语文学科随机抽取本校二年(5)班、二年(6)班、三年(1)班、四年(5)班、五年(2)班、五年(4)班、五年(3)班、六年(1)班、六年(2)班、六年(3)班为实验班,作为点上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为对比班级。数学学科随机抽取六年(1)班、五年(4)班、四年(2)班、四年(3)班、五年(3)班作为点上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为对比班级。英语学科随机抽取三年(1)班作为点上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为对比班级。思品学科随机抽取六年(1)班、二年(1)班作为点上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为对比班级。美术学科随机

8、抽取二年(1)班、四年(3)班作为点上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为对比班级。信息学科随机抽取各年段三个班作为点上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为对比班级。实验有目的、有假设,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注意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并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 。2.7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第一阶段:(见开题报告);第二阶段: 因人事变动,领导小组成员有所调整,另因课题研究需要,又吸收了若干实验员。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3.1领导重视,分工明确,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力支持。2001年 本课题立项后,我校马上成立子课题领导小组, 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亲自任组长,副校长主抓工作。并成立实践组,由林珊担任实践组组长。我们在确定了参加实验的语文

9、、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美术等学科后,采取教师自报、领导小组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参加实验的人员及各学科组组长,并确定了实验班与对比班。之后,我们召开了学校首届信息技术会议,制定了课题研究整体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并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作到分层管理,任务明确。3.2加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支持。三年来,在校长室直接关怀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电脑,生均电脑比率为1:7,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建成校园网络,建成网络教室三间,学校还购置了大量的计算机辅助用书 及教学软件,建立了素材库,课件库。大量的图片、动画及声音素材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学校于2003年秋上宽

10、带,将各办公室的计算机和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全部联入因特网,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 为实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造了条件。3.3构建学习型组织,为课题研究提供能力支持。本课题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较扎实的培训。每学期都制定了较可行的培训计划,从培训的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作出了周详的安排,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整合能力。首先,我们重视理论学习。三年来,我们在组织教师自学科研理论的同时,邀请了张大展馆长、林斯坦研究员等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不断丰厚了实验员的理论积淀;其次,我们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循序渐进开展了普及型 、基础型、提高型、研究型、等四个层次的

11、信息技术培训和 两届英特未来教育培训。并积极以赛促练开展了教师课件制作与教研组网页制作等竞赛活动另外,我们还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三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先后派出实验员15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非常重视资源共享。例如:10月,我校部分实验员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锋学校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取经,回校后,组织了报告会,这样做,不仅使广大的实验员也得到学习,对于传达的实验员来说,也是一次再内化、再学习的过程。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逐步丰厚了实验员的理论与能力储备,为顺利开展实验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4积极开展常规性实验工作。第一,加强校本课程信息学科教学,

12、积极配合课题实验。为普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促进该课题的顺利进行,自2001年9月起,我校自编教材开设了信息课。学校重视信息课教学质量监控,并制定了学生计算机等级评价体系,开设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向学生传授制作powerpoint、网页制作 、电子绘画等知识 。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显著提高,也促进了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实验进入第三年后, 我们取消了高年级的信息课,改由实验教师来通过整合课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教师则专门负责资源库的建设。第二,积极探索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方式。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建立网络与学科整合的课堂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

13、术这个自变量的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要求实验员每周必须安排一定课时到网络教室上整合课,并制定了授课方针:学情要分析,设计要精心,教学要认真,点评要重视,课后要反思,过程要扎实,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实施教学行为。在行动中,要求教师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和效果的提升,并将调整与变革的过程以案例、随笔、反思的形式进行记载。第一轮研究中,我们探索了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模式。第二轮实验中,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又对这些模式进行验证和提升。第三,定期进行阶段交流研讨活动

14、。每轮实验结束,我校都遵循行动研究的原则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专题会议,对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设想。会议形式丰富:论文交流,课件展示,案例点评,总结经验,提出计划接受专家审议、回答专家提问等。为广泛听取意见,加强与兄弟学校交流,课题组还利用年会、大型研讨会等机会踊跃展示研究成果,并广泛采集意见与建议。例如,2002年6月,我校还与福建省电教馆、福州市教科所联合举办了“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杨在隋教授、许汉教授及省内教育届同行600多人参加,会上,我校林昭、陈黎玲等教师执教的网络课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肯定。这次研讨活动,是我校该课题研究工作

15、的重要里程碑。此外,我们还勇于抛砖引玉,开设的研究观摩课接待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促进了实验实验教师的迅速成长。第四,整体规划,建设资源库。在第一轮试验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教学平台是腾图教学网(腾图多媒体教室、腾图服务系统),课题组要求实验员根据教材内容查找有关素材,自行制作课件并上传到资源服务器中,积累了一定数量 的教学资源。进入第二轮试验后,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并吸取了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建库的经验与教训,走出了建库的迷茫,确立了建设软件库的总体思路: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条件。2003年秋,学校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大大拓宽了资源来源,提高了教师学生

16、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效率,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课题开展初期,我们定期将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随着课题的深入,我们了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教育学的研究专题网页,为实验教师大建交流经验、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该网页主页分为:实施方案、论文集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电子作品、课件介绍、试验教师风采等栏目,反映了本课题的研究进程与研究成果。第六,积极组织学生和网上的信息互动,开展网络探究实践活动。我们认识到,学生应该是科研的最终受益者。第一轮实验后,我们把学生网上自主探究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课堂之外,积极开展网络探究实践活动。 例如林文锋老师将语文课本

17、中的实践活动与网络紧密结合,带领同学们遨游于网络,探索福州家乡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学科与网络的合理整合。在此基础上,2003年12月,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学生电子作品演示会,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展示了孩子们实践活动的成果,赢得了在场专家与教师的好评。4课题研究成果 4.1探索了小学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几种方式4.1.1资源处理、利用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方式 (1)指导思想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课程标准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该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资源。”“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整合目

18、标:将广义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源、生本资源、师本资源、社会资源、隐性资源、教材资源等)与信息技术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展示知识形成的经过。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初步意识与能力。我们认为:小学生信息素养包含以下五方面的元素:较敏锐的信息意识、信息的确定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整理集成能力及适时的评价信息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够使信息产生知识价值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转变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强调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 。因此,我

19、们要通过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使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创新意识。促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航者、合作者。操作流程资源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形式教师学生研究教材,寻找教材与网络整合点,收集相关资源并进行整理、分类预习学习内容,收集相关资源,并进行整理、分类师生共同运用网络技术处理、整合资源数字化的元素材资源网站网络课件专题网络资源Web 网页专题学习网站利用处理、整合的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处理、整合的资源自主、合作学习,建构知识引导拓展,完善资源拓展、实践创造,完善资源(3)操作流程例如,我校杨洁老师在进行语文第五册赵州桥的教学时,师生共同收集了大量的图片、文本以及从各个网

20、站搜索到的资料,建立了具有BBS功能的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中可以系统地了解赵州桥,还可以拓展思维,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种桥梁,丰富的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可以利用BBS功能抒发感想,还可以在网站的“画板”上做一回桥梁设计师并通过网络互相交流。(4)操作要点: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资源收集、处理、应用的积极性。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如将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 等作为

21、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加强校园网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资源.同时加强资源管理提高应用水平。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购买软件公司的成品(如柯隶华教学软件包、)这些教育资源库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表现在:内容无法与时俱进,跟不上教材变动的步伐;兼容性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等。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表现为现有资源库在体系结构、功能设计和资源内容本身的设计和制作上跟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育资源需要建设一种具有开放式、功能

22、强大、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系统,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分布建设和分布管理,解决资源建设实际共享需求问题。我校校园网资源从内容上划分为:优秀教案、集成素材(精品课件)、元素材(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的征集则根据资源的特点做了如下的任务分配:资源名称工作内容操作人优秀教案教师优秀教案链接教师精品课件收集校内外优秀课件资源;制作课件科任教师、信息管理员元素材将原有的软件包解包,提取元素,归类整理(优秀影片、科普影像资料、音频、图片文本等)信息管理员域外资源网上精品资源收集、链接相关主题资源网址教师、学生图书中心推荐书目图书馆优秀电子作品制作网站、网页、幻灯片等教师、学生资源审核、网络数字

23、化处理则由信息管理员承担。我校资源库还具备资源注册、资源检索功能,便于查找资源。所谓资源注册,就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资源编码,将一系列最基本的元数据描述信息(注册信息)添加到注册库中,注册信息包括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和资源的地址等元数据规范标准描述的所有信息,对资源进行元数据编码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存储的基础。资源网内的各节点可以利用中心节点的资源注册服务进行注册,将节点资源纳入统一的教育资源库中,而资源本身可以保留在原来的系统中,不会受到任何干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资源本身直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所谓资源检索,就是用户通过查询注册信息库,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的注册信息,

24、并且通过存储地址或者有关描述使用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5)长短处分析:长处短处 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效度部分网络资源内容简单呈现直观,降低学习难度带有大量图形、图片及视频资源的网络课件运行速度缓慢,有的甚至不能运行能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投资巨大能扩充信息,增加教学密度费时费力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4.1.2探索了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方式。4.1.2.1问题解决与网络技术整合方式(实验学科:语文、数学)、指导思想:新课程强调,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学习要重视问题的作用。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问题在学

25、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认为,在基于网络环境的问题式的教学中,教师完全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整合目标:使教育目标由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必须的自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操作流程:模式流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问题的提出问题情境建立问题解决基础数据库、因特网是信息资料的来源多维互动合作,提出解决方案应用powerpoint、 frontpage 、word、图表制作软件等加工

26、信息生成概念。完善解决方案利用网络交流、补充与完善例如,在数学解决问题旅游的预算教学的开始阶段,我校的陈老师利用“腾图多媒体教室”的课堂讨论功能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包括文字讨论与声音讨论),讨论围绕旅游展开,目的是在讨论中呈现问题。随着讨论的不断进展,师生形成共识,旅游的预算很重要。那么,如何预算呢?显然,此时学生已经作好准备参与到旅游预算的问题中去。 要完成一个旅游预算,学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如懂得全国各地有哪些旅游资源,知道通常旅行社是如何设计旅游线路的等等,这些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因此,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相应的网址,如中国旅游网等。在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当中, 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

27、角色,如旅行社经理,导游、旅行者等,提出假设,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线路设计及经费预算的可行性。之后, 学生就要应用电子表格、幻灯片、word软件等工具制作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设计,利用“腾图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交互功能(信息发布)、遥控辅导功能及电子抢答,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利用电子教室中的“文件传输”功能提交作业。、操作要点:与网络整合的软件学习环境设计应该关注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不应该仅仅被设计来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和概念。例如,在课件的设计上,我们也力求在课件中隐藏丰富的问题,引发学生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合作,避免只是为了利

28、用多媒体在技术上的可能性,而没有考虑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问题。 以影子课件的设计为例,我们设计了一个小朋友和一个可拖动的太阳,当学生拖动太阳,地面上就会出现相应的影子。这样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教学“玩中学”的原则,有益于学生产生问题:为什么太阳的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与长短也不同呢?太阳与影子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更有益于学生在“玩”中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及基本的应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分析:传统课堂网络环境问题情境单一,多以文字呈现问题情境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赋予问题以现实意义思维相对封闭,师生、生生间的传递方式单向网络支持下大量的开放资源

29、,使学生思维开阔,有利于解决问题多样化,师生、生生合作互动多维下课铃响意味着本课研究活动结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将问题解决延伸到课外从以上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使教育目标由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必须的自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4.1.2.2任务驱动与网络技术整合的方式(实验学科:信息、英语、美术)指导思想: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与能力。而网络环境的学习具有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因此,我们进行任务驱动与网

30、络技术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整合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意识与素养。、操作流程:模式流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教师学生确立任务,设立主题接受任务 引导执行任务执行任务查找资源、运用资源指导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应用powerpoint、 frontpage 、word、图表制作软件等加工信息。评价任务运用任务利用网络交流、补充与完善例如:美术课中国结,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上课时先向学生展示作品,讲述操作要领及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一节课贯穿二条线,一是教师演示部分,二是学生的作品部分,演示部分与学生作品部分内容不尽相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

31、知识来完成这一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步骤与过程可以与教师演示的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用一种方法完成,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完成,作品的结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有作业的素材都在教学网站上可以找到,并不局限于一堂课完成一个作品,允许学生完成多个作业。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部分学生在自行看书,上网练习的过程中,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并不限制,反而鼓励学生超额完成任务,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操作要点:适当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造性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任务”如果一帆风顺,反而会降低学习热情。如果适当地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往往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获取知识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任务驱动容易把主题回归的学习过程变成主题放任自流的学习过程,容易出现学生网络自学成才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网络讨论跑题等现象。因此,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多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调控的态势。、比较分析:传统课堂的任务驱动学习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