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87KB ,
资源ID:54205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20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二十一.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二十一.docx

1、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二十一浙江省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二十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然是夜间,各种色象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z),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B.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jin)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C.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

2、丹德所不许的,我看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zhn)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神经!D.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t)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甲】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熙熙攘攘的梦境。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乙】君不见,此月

3、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丙】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放逐 B.际遇 C.甚至 D.熙熙攘攘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果企业依规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对所寄物件进行验视,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延迟运行效率。这种制约企业效率的规范,在快递企业眼里自然不受待见。B.为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政务服务水平

4、,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实施意见将公务人员“未按公开承诺内容履职的行为”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C.俄能源部长诺瓦克在会谈中称,输送至欧盟的天然气将得到保障,“不会受到威胁”。基辅方面也表示,目前过境乌克兰自俄至欧的天然气“一切如旧”。D.据此间媒体报道,官司缠身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2017年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目前正受到当局的税务稽查,其中欧洲议会“空饷门”的涉案金额或高达700万左右欧元。5.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落实好今年提速降费各项措施,在移动流量的资费上,除了取消

5、流量漫游费,还要降低移动流量每G每个月的资费水平,这两项措施加在一起,到年底前要比去年下降30%以上。苗圩还表示,要继续推动家庭宽带和企业宽带费用的下降。北京青年报记者随后从运营商处获悉,对于流量漫游资费的取消,预计工信部很快会统一披露时间表,相关的工作将统一进行部署。对于即将到来的通信降费最新举措,有业内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取消流量“漫游费”,受益人群覆盖范围将会非常广泛,“从月移动资费10元到月移动资费150元的用户,都可能成为受益者”。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体现对春的喜悦之情。要求:15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语言生动。(5分)春雨 蜜蜂 摇曳 放飞 二、现代文阅读(

6、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一是“国学热”。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应而生,社会大众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二是关注现实的影视作品受到大众追捧。三是网络游戏悄然诞生。上述三者以“国学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它经过10多年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刚刚走出校门,甚至仍然在读,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懂阶段

7、。然而,他们热情好学,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熟悉网络虚拟环境;他们思想活跃,在线编写故事毫无心理羁绊。他们占据的时空优势和读者优势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读者喜欢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和唯一目的。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国学热”和“在线游戏”成为网络文学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其促使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的形成实是一种必然。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再次是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在男性向写作和女性向写作中,这一关系又

8、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男性向写作多取其意蕴,女性向写作则取其形态。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比比皆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当中,书场、茶舍是其生根发芽的场所。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存续有相通之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胆推测,其借古论今的演绎技法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孙晓的英雄志、打眼的黄金瞳等,无不承袭古人智慧,而又具有现代视野。树下野狐的云海仙踪则直接脱胎于白蛇传。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

9、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从后宫甄嬛传悟空传等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但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扬,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零散而浅显的,表象化的成分居多,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热”的出现,表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已再次被点燃。B“国学热”虽然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它最终不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是悄然诞生的网络游戏。C网络游戏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网络文学诞生和成长的文化背景。D网络文学对中国古

10、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是零散而浅显的,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网络作品很少。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之中,而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B作者在第段中列举作家作品,意在说明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C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D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宝藏,吸取精华,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9.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

11、继承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送行 梁实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地

12、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多少亲人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途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 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

13、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

14、,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送

15、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的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蠕动。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大堆礼物,我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

16、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计开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听,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听,小宝剑两把”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剎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

17、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10.文章第一段提到汪伦踏歌而来送别李白,有何用意?(4分) 11.试分析第五段“送行”场景描写的作用。(5分)。 12. 赏析划线句。(5分) 13. 梁实秋文章风格以幽默诙谐见称,他的幽默实则是一种讽刺。他认为:“讽刺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种讽刺艺术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

18、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

19、,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 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 书”。

20、(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科头:不戴帽子。瞷(jin):窥视。刺:名帖。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4对下列句子中相应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属:类B饱饮墨以俟 俟:等待C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缝隙D 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客有吹洞箫者B竹床一,坐以之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余怅然久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21、一项是 (3分)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C.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7用斜线(/)给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22、分)盖 余 性 既 严 急 家 中 人 启 事 不 以 时 即 叱 出 而 事 之 急 缓 不 更 问 一 故 仓 卒 不 得 白 而 家 中 盐 米 诸 琐 物 皆 内 子 主 之 颇 有 序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4分)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2)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 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

23、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宋 戴复古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19.戴词“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开篇突兀而起。第一句写词人站在远处仰望云端,是正面描写楼的特点 ;第二句运用 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2分)20.有人说作为文学,不管写任何题材,最根本都是写人,这是文学的生命线所系。请以两词为例

24、,分析这个观点的正确性。(6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7)21. 第一则材料中“仁”和“圣”的境界分别是怎样的?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8) (9) (10)22. 两则材料中让圣人感到为

25、难的分别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加以分析。(4分)(11) (四)古诗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 。(王实甫长亭送别) (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欧阳修蝶恋花)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5年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引发了众

26、人的议论,穹顶之下的主旨是什么呢?是雾霾和解决方法啊,这或许是多数人大答案,在优酷下面网友评论中,深受感动者不在少数,呼吁环保的也比比皆是。不过著名学者、律师吴法天在微博中抛出了疑问:柴静女士雾霾纪录片获得朋友圈很多的赞誉,认为她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演讲也富有感染力。但也有不少朋友发表看法,认为该片主旨是去工业化,妖魔化本土工业,顺带黑国企。和西方文化左派操弄民粹主义的套路类似,以煽情和情怀为手段。两种观点形成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注意】立意自定。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浙江省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

27、二十一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B。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色象色相;C.拈(nin);D.精萃精粹。2.(3分)D。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前文“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月下之景该是恬静和悦的。3.(2分)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是有疑而问,与下文照应,所以,“月光”后的句号改成问号。4.(3分)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A.搭配不当,“延迟运行效率”改

28、为“降低”;B.宾语残缺,“推进政务诚信”改为“推进政务诚信建设”;D.不合逻辑,去掉“左右”。 5.(4分)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流量漫游费将取消,受益人群覆盖范围广泛。(本题4分,流量漫游费、取消、受益人群、广泛各1分)6.(5分)本题考查语句的扩展、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的连贯、鲜明、生动的能力。【示例】一场春雨,滋润了整个大地,一地的鹅黄悄悄探出了头。暖暖的春风,驱赶着最后一丝寒意,风轻抚着衣袖,摇曳树上最后一片枯黄。触角新绿已悄悄,爬上枝头,新的生命已悄然绽放。沉睡了一季的生命,在春风的抚慰下,在大地上争奇斗艳。那红色、粉色的花,朵朵都像笑脸,对你微笑示意。蜜蜂在花丛中唱着歌

29、,奔波忙碌,积攒新年的能量。在这光阴的轮回里,我写下一笺心语,将春意放飞成春天的诗行。(本题5分,修辞运用恰当2分,有条理地描写3分,4个词顺序不限,少用一个扣1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7.(3分)B【从原句“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可知,选项去掉了“赢家”前面的限制成分,且“最终”的说法欠妥。】8.(3分)C【“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错误,根据语境,这里的“作者”应该是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其原因是“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9.(4分)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在审美上的高

30、度认同,形式上、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取法古人,与大众的心灵相契合与对接。传承古典文学的技法、智慧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10. 【参考答案】 说明古人送行是雅人深致,出自于真心,是纯朴真挚,潇洒自然的。与下文现代人生活中作为应酬礼节的“送行”形成对比,讽刺了现代人的虚伪做作。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性。(4分,一点两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情节设置的作用掌握程度。学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去把握。11. 【参考答案】 1 渲染了天气之冷,女子上车时间之紧迫。2 送行人送行,引导人物的出场。3 表现了送行人的尴尬的处境,也表明送行的狼狈。4 表

31、现女子因“送行”之宴而狼狈赶车,顾不得那些在月台为她送行的人,收了一堆礼物,却连谁送都不知道的可悲。5 表现了送行闹剧的实质是荒唐滑稽的,极具讽刺意味。(5分)【解析】本题考场景描写的作用,学生可从氛围、人物、主题上去把握。12. 【参考答案】 形式上使用相对应的词和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抒情性强。借朋友之口,用“你走”表达了作者对于送别的意愿,真正的离别是一种痛苦,应尽量避免;相对应的,用“你来”传达了作者对于朋友间迎接相聚的态度,应珍惜呵护。这是一种对理性、真挚的情感的呼唤,也是一种洒脱、自然的人生情怀。(5分,答出1点给2分,2点给4分,3点给5分)【解析】本题是赏析题,赏析的句子恰好是文章的精髓。考查学生鉴赏句子和理解主题及作者情感的能力。学生可从句子的特点和句意、主题去把握。13. 【参考答案】文中第二段用一连串的动词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