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1.42KB ,
资源ID:54137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137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评述题答题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评述题答题方法.docx

1、历史评述题答题方法历史观点评述(论、价)题综合专题 设计人:赵爱玲 时间:2015-5-18纵观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第41题均为多角度评述题,单题总分均为12分,因其要求考生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作答,故俗称历史小论文题。 初遇此类题型,许多考生常常发怵,有的考生甚至在考试中放弃作答,从而痛失12分,留下了诸多遗憾。其实,此类题型并非难不可破,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凭借扎实的历史学科素养和作文基本功,照样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

2、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二、特 点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3、”。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三、题 型1、 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2)年高考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稳派考试41小题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2、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

4、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 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 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 (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答题模板 历史评价=

5、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题型:两种可能评析历史观点类题(全国卷出现的概率大)评价、认识、看待、理解某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

6、(上海卷常客,全国卷出现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四、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历史人物评价:(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五、高考试题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7、,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下面以赞成为例,说明答案的思路。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持反对意见则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观点明确,须有概括性表述。史

8、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尙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湖北省评分细则1、满分3分;明确表示同意(反对)、一分为二(2分);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冲击反应”模式)(3分)。2、满分7分;基本照录材料,有简单分析(5分);材料全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论证,如从契约、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等(7分)。赞成观点等须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评析;反对观点所用材料应为19世纪中期以后,如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等材料,可酌情给

9、2分。3、满分2分;归纳总结,“冲击-反应”是渐进式的,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2分)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

10、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约300字,史论结合。)材料中的观点1.西方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2.非、拉、亚的历史是从欧洲的接触才开始的。3.在1500年前后,

11、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4.1500年前后的欧洲落后于世界其他许多文明。5.1800年欧洲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国家。6.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7.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以上观点任选一个论证即可。但通过精读材料,可以提炼出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的因素,二是西方崛起主要是依赖东方。表态一: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因素表态二: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依赖东方。表态三:我认为西方崛起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依赖东方的一面。(两种观点都不同意,所以综合两种观点,但论证费时,一般同学不要尝试)西方崛起的原因分析 经过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兴起。随着

12、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开始觉醒,首先在思想领域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关注现世的生活,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新的曙光。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成为殖民国,通过掠夺的方式使非洲和美洲成为两国的殖民地,搜刮的财富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英国、法国、荷兰也相继加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世界市场雏形基本形成,亚洲、非洲和拉美开始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8、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对外大量输入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控制了世界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开始形成。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

13、命兴起,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国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为强占更多投资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 西方的崛起固然有其内在的动力,但其崛起是建立在控制殖民地基础之上。对亚非拉民族来说,西方的扩张是血与泪的灾难。评论示例1】亮出自己的观点(总论点):西方的崛起是比较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2】(分论点一):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时代落后于东方国家。16-18世纪只能侵略非洲、美洲,不能动摇中国等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3】(分论点二):19世纪前期西方才崛起。工业革命使英国实

14、力迅速增强,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胜利标志西方崛起。4】(分论点三):西方崛起很多文明成就来源于东方国家。以唐朝到明朝传播到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说明分论点。5】结论(呼应总论点):西方在1800前后才真正崛起,并且很多文明成果来源于中国等东方国家。 步骤在考试中不要写出来;分段作答很重要,表明思路清晰。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3】分段论述第一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点一(必须是总观点的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三段:论点二(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四段:论点三(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

15、表述及其论;第五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六、步骤(思路)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0分)。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1、材料只有一种观点怎么表态同意或正确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

16、挑战满分)注意:如果该观点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只能同意。 跟中共官方意识形态有出入的,辩证看待。(为啥不直接否定呢?) 例:(2009年宁夏)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 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 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态。 例如:中国古代具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你认为具备,但只能想到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想不到政治上的。而如果答不具备,则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想到相应的史实。2、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

17、大)同意其中一种。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观点最好是综合多种观点。) 注意(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种,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A.与材料另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B.材料的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这种方式呢?如2011全国课改卷通过精读材料,可以提炼出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的因素,二是西方崛起主要是依赖东方。表态一: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因素表态二: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依赖东方。表态三:我认为西方崛起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依赖东方的一面。(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

18、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析材料中观点”。(可能性不大,但政治、地理学科会出现) 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2、史论结合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

19、的重大历史事件。 3、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思维的发散性)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SOLO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跳出你同意的这个论点,运用辩证思维(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作者的立场等,对所有论点进行评价。跳出此论点所涉及的具体国家、时间、问题,放到整个全人类历史上看问题。例:1、 西方崛起既有自身因素,也有东方因素的。(全球化视野下看问题,如果认为全靠西方自

20、己那就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 2、近代中国经济变革是利大于弊。(“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有所得必有所失,自然经济的解体所造成的各种灾难,相比较于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进步则要小得多”) 3、传统思想是推动还是阻碍五四新文化运动(思路:可以跳出中国,站到世界;跳出近代,站到整个历史、跳出文化,站到各个层面,看传统与现代的接轨 4、中国明清时期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不能用文明发展的共性来否定个性,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形成了独有的文明类型,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压力下被迫开始的,是后发外源型。)特别提示:除了第41题,在第一个大题(40题)、后面的选做题的某一问也可能会出现

21、评述历史观点类题,如果设问是“评析(述)”,分值在10分以上的(通常是12分),仍按刚才讲41题的方法去做。例2 2010宁夏第40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特别注意:如果是“简要评析(述)”,分值在10分以下的要区别对待。例2011全国课改卷4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参考答案: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

22、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简要评述观点类的方法:观点在设问中没有明示的,要阅读材料把观点概括叙述出来(简要评述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即“是什么”观点归纳出来后,就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并分析该观点的意义、局限性即评价该观点。七、要 求1、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小论文得分的高低。立场鲜明,就是指考生提出自己的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论文没有论点就是没有灵魂。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三是不

23、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提出论点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2、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这一条也很重要,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在形式上是否符合题目的答题要求,也就

24、是说,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论文必须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 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 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 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就是要求答案要符合论文的行文要求,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3、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就是要求论

25、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就是要求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4、角度要多样,层次要分明。 论证角度的多少与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样,就是要求从多个角度论证论点,一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论证,也可从内因、外因或者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角度进行论证,当然论证角度并非仅仅如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寻找论证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为论据 层次分明,这里主要是强调论证角度要鲜明,最好每一个论证角度都能单独成段,并且把论证角

26、度置于每段的开头,可以把答问答题常用的提示语变通使用,如“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等,这样便于阅卷老师看清论证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数不能少。 卷面工整,就是要求考生书写要认真、规范、美观、整洁,不可潦草,不可写得太小,更不可乱涂乱画。 字数不能少,一般以2000字以上为宜,字太少,容易导致论证不充分。 ) 八、训 练 题训练题1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

27、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评材料中明太祖关于丞相制度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提炼观点:材料中 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1分) 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稳当。(1分)表明态度:我认为这两个观点是错误的 (1分)史论结合:(论证第一个观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设置丞相。论证第二个观点)明朝罢丞相所以稳当是因废除丞相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但皇帝又担心内阁权力过大,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监制。却导致后来宦官专权,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8分)升华:材料中的观点夸大

28、了丞相对政治的影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 稳当是错误的。(1分)训练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传统社会理论,欠发达是由于本土社会本性、文化和个性等,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传统社会僵化的社会结构或有权势腐败的官员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在这种社会中,虽然发达国家为其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培养了类似于西方的企业家和政治家等精英人士,这种社会也不存在或不能迅速出现一种刺激工业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中心外围理论则认为,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源。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首先提出了中心外围

29、理论。他把世界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体系。发达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处于边缘,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被迫接受了不利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不发达国家向西方提供大量廉价的农矿产品,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呈现长期下降趋势限制了国内生活水平的改进并严重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殖民主义强化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外国资本对几种初级产品的投资而产生的飞地经济,限制了其他部门利用资源进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使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之下,对本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威胁。 摘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评析材料中关于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

30、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阅卷参考观点一、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因素造成的。(1)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条件。 如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市场狭小或市场不统一等导致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2)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政治体制。 如统治腐朽、制度保守、体制落后、政局动荡、对外依赖等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文化观念。 如传统农耕思想,安土重迁、恪守祖制、内敛中庸的民族性格和义大于利等观念对工业化的抵制。观点二、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1)发达国家长期的殖民掠夺。 如黑奴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等。 (2)不合理的国际经

31、济旧秩序。 如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对商品价格的控制等。 (3)经济全球化主导和实质。 如,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训练题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