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57.16KB ,
资源ID:54073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073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伏羲故里成纪在西方还是在东方.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伏羲故里成纪在西方还是在东方.docx

1、伏羲故里成纪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伏羲故里成纪在西方还是在东方?_伏羲出生成纪考续作者 李沣帝五世纪载:“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水经注云:“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皋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属天水郡。”天水地区还有多处伏羲庙。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面绝立,太皓之治,伏羲生处。”仇夷或谓即仇池,地在甘肃成县西。罗泌路史说:“地与彭池成纪皆西土。”据此,古今不少学者认为天水成纪乃伏羲出生地。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天水题“伏羲故里”后,伏羲出生甘肃天水似乎已成定论,因此甘肃省政府把在天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做为一项全国性的文化盛典。但甘肃天水成纪县真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吗?

2、检索历史文献,确实古代就有经史学家对此问题犹豫不决,例如郦氏的水经注,在“瓠子河注”中又云:“瓠河又右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是说伏羲母华胥氏在城阳县故城北的雷泽(今山东荷泽东北60里)履大人迹,然后生伏羲。在这里,郦氏又说伏羲出生地是山东的雷泽、城(成)阳。如此,伏羲出生地自古就有东西两说。所以学者刘夫德说:“是伏羲一族在此(甘肃天水)发展,然后东徙陈鲁,还是伏羲被窜于此地后才产生出成纪的传说,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伏羲出生成纪考一文中,已对伏羲出生东西说,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说明(请参看附录伏羲出生成纪考)本文就此问题再作如下补充说明:三皇五帝

3、历史久远,由于三皇五帝时代还没有系统的文字,他们的事迹只存在于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中,如伏羲的名子就有伏羲、伏牺、庖牺等等,出生地也有东、西、南各说。尽管众多的传说里只有一个为真,但这些众多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必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这些传说与伏羲氏族的发展历史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反映了某种真实的历史的变迁。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这些历史的联系和变迁。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研究,一、方言比较前些日子我住院时,遇到了在北京打工的天水礼县的夫妻二人,为了求证天水与东夷的历史联系,我提出了十个字,问天水人如何读?其结果非常奇妙,相隔数千里的天水读音与我家乡寿光的读音完全一致,比如:(1)和、河、

4、合、盒 ,礼县和寿光都读“活(huo )音;(2)哥、歌、胳、搁,礼县和寿光都读“锅(quo)音;(3)脚、角,礼县和寿光都读“决(jue )音;(4)墨、麦,礼县和寿光都读“妹(mi )音;(5)泽、宅、窄、摘,礼县和寿光都 读“这一”合音(zhei);(6)刻、客、克,礼县和寿光都读“客一”合音(keyi);(7)人、认、任、仁,礼县和寿光都读(勒恩 )合音(lei);(8)德、得,礼县和寿光都读“得一”合音(dei);(9)册、策、测、厕,礼县和寿光都读“吃一”合音(chi);(10)科、课,棵、可、咳,礼县和寿光都读“阔”(kuo)音。天水与寿光,相隔数千里,中间有河北、山西、陕北,而

5、河北、山西、陕北都有独特的方言系统。天水与寿光的方言一致,表明古代两者之间有某种历史的联系,应该说渭水流域的先人和东夷人共祖。我在以音求史-读韦应物的诗有感一文中已谈及此事,请参见老李李沣的博客。二、史料和史家的共识东西方都有伏羲太皞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但太皞族氏的历史原点也即太皞族氏的始祖地到底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献和近现代史学们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在东方,认为伏羲(太皞)为东夷氏族,是东方之人。(一)、史料 易曰:“帝出于震”,而震位于东方,其帝太皞。孔子家语五帝德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 淮南子天文训曰:“东方,木也;其帝

6、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洪范五行传曰“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皞,神句芒司之。”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震为雷,故其地为雷泽。雷泽在东方,在今山东荷泽地区。(二)、史家 傅斯年先生曰:“太皞族姓之国部之分配,西至陈,东括鲁,北临济水,大致当今河南东隅,山东西南部之平原,兼包蒙峄山境,空桑在其中,雷泽在其域,。古代共认太皞为东方之部族,乃分配于淮、济间之族姓。” 左传僖二十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皋与有济之祀。”太皞后裔任、宿、须句、颛臾,都是东夷古国,所以蒙文通先生曰:“太皋之胤,胥国于济、兖之间,知风姓诚东方之民族也。” 徐旭生先生在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

7、考一文中说:“据我们现在的意见,太皞氏族在东方,属于东夷集团。这一集团较早的氏族,我们所知道的有大皞(或作太昊)、有少皞(或作少昊)、有蚩尤”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曰:“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太皞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长。” 郭沫若先生在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据记载:陈,太皞之墟也在今河南淮阳县。那么太皞应有尽有该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了。” 王献唐先生曰:“泰帝为伏羲,以居泰山而有此号。后裔居曲阜者,袭其旧称。华胥为东方伏羲之旧族,散居泗水一带,泗水、曲阜接壤,并在一方。”三、成纪之名义 甘肃天水有成纪县。括地志载:“成纪,汉县,在秦州成纪县北二里。史记孝文本纪 “黄龙现成纪”补

8、正义引。”括地志明确,成纪为汉县,出自汉初孝文皇帝时,汉为土德还是水德的一场争论。鲁人公孙臣认为,秦为水德,土克水,汉应为土德,“土德应黄龙现”。丞相张苍坚持汉为水德,为此罢免了公孙臣。但“文帝十五,黄龙现成纪,天子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按照括地志的理解,秦州成纪这个县名,出自汉初的这场争论,而争论的主角,提出“黄龙现成纪”的公孙臣,乃东方鲁人。黄龙现成纪的腹稿是东方人的杰作。此问题我在伏羲出生成纪考成纪之缘起中,已做过详细论证。新编静宁县志说:据出土文物考证,成纪古城“建城时间不晚于战国,为县始见于西汉初,疑是秦县。”成纪“为县始见于西汉初”,这是对的,“疑是秦县”,没有文献

9、根据。(一)、青铜器中的“成纪” “成己”是个十分古老的族团。在殷商彝器中就有“成己”二字,见下图:己成鼎现存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引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一对此鼎的注释为:“在后足上的鼎腹内壁,铸有铭文二字,在上为己字,在下者字特大,显然是作为族徽用。此族徽像秤物重的权衡之形,其右是立柱,上架横杆,左为系物之钩,横杆中央有可移动以识码之物,其下为权,合组为“秤(称)”之形,实即“成”的本字,再由经传多解,“成,平也”,知“成”原像“秤”形。 这个解释是非常正确的。尚书牧誓有:“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矛因为是长武器,行军时必须立起来;戈是短形器,行军时必须平扛在肩上,称,平也。所以“称”

10、又俗作“秤”。在彝器铭文中,“成”有时在“己”上,有时在“己”下。复合族徽中,构件的这种上下、左右变换,不影响其本义。 己成鼎 、赖卣 、商己尊上的铭文,是族徽文字,而且是复合族徽,是“成氏族”与“己氏族”的联合体。 (二)、文献中的“成纪” “成纪”二字见诸文献的,恐怕首推谶纬书春秋元命庖。春秋元命庖曰:“颛顼并干,上法月参。集威成纪,以理阴阳。” (太平御览卷第七十九)关于谶纬书,顾颉刚先生曰:“这一派的思想起于齐学,恐怕驺衍应做他们的老祖师。下面所录的他们的古史说,自当有战国以来沉淀在下层而至此时方透露的,本不能说它完全是西汉末和东汉初的思想和传说。但是这许多材料,哪些是战国的,哪些是秦

11、、汉间的,哪些是西汉的,本文上固没有说明,我们也苦于旁证不足,无从判别。所以只得把它的出现时代算作它的发生时代。”照此理解,这段文字,这个“成纪”,是出现在春秋时期。“颛顼并干”,但帝王世纪曰:“颛顼于若水,首载干戈。”“颛顼并干”或颛顼“首载干戈”都说明古帝王相貌与凡人不同,其意就是颛顼氏族以干戈为族徽,或曰干戈乃颛顼氏族的图腾标志。这个图腾标志和青铜器中的“干戈”、“称”、“成”同义,所以路史曰:“春秋元命庖云:颛王带干,是谓清明。干谓成,干字易乾。”干,成也。 “集威成纪,以理阴阳”,是说颛顼帝统领、集威成纪族团,管理上天(神界)与地上(人界)的事物。这就如徐旭生先生所言:“帝颛顼主要事

12、迹是命重黎绝地天通,是重实上天,黎实下地,是命南正重司正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与青铜族徽“成己”联系起来考察,这里的“成纪”,应是个族团,当然也含有相当的地域概念。总之,“成纪”与帝颛顼紧密相联,与帝颛顼子重、黎或曰祝融紧密相联。 世本云:“伏羲氏人定时生”,张澎按:考经河图云:“伏羲在亥,得人定之应。”张说大衍文历序:“皇雄成纪之晨,是谓八月五日矣。”路史:“伏羲亦号人帝皇雄氏”。诬蔑这里的“成纪”似乎是动词,即“人定时生”之义。但无论如何,纬书中把“成纪”和伏羲联系在了一起。这就给后人的衍说制造了根据,。 (三)、关于“成氏族” 史记:“高阳(颛顼)生称,称生卷章”。成氏族是颛顼后裔

13、。皇甫谧曰: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路史高阳纪:颛顼“年十五而佐少昊,封于高阳。”张晏曰:“高阳者,所兴地名也。”河南浚仪有高阳故城。 古“成”、“盛”、“郕”通用。隐五年、十年,左氏经、左氏传及谷梁经、谷梁传写作“郕”;公羊经、公羊传写作“盛”,路史后纪九下曰:“即春秋成国。成国即郕国也。”郕后迁于成之阳,故又称“成阳”,或作“郕阳”,通作“城阳”。 古成国的具体地望,史家有多个说法, 山东图经:“郕国城在汶上县北三十里”,即今山东兖州汶上县北;隐五年杜预注:“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汉置刚县,属泰山郡,后汉属济北国,在泰山东北部;张洽集传曰:“郕国在单州任城(即今济宁)县,今兖州府

14、宁阳县东北三十四里有城霸,即汉刚县也”。这些说法虽有差异,但都在泰山周围,今山东境内。 应劭曰:成“其后乃迁于成之阳,故曰成阳。”括地志曰:“濮州雷泽县,本汉成阳”。地理志云:“成阳属济阴郡,古郕伯国”,曹州界。王汝涛续山东考古录注云:“汉成阳县,遗址在今荷泽市区东北30公里胡集村一带。” (四)、关于“己氏族” 国语晋语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而青阳即少皞也。所以 左传昭十七年 杜预注:“少皞金天氏,己姓之祖也。”己,可以说是东夷的主人,是个十分古并在夏、商、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族团。少皞的己姓后裔,大部分在山东东部和东南部的古潍、淄、沂水流域。

15、己氏族又与祝融氏有关。祝融八姓,首姓为己姓。祝融的名子或叫作黎,或叫作重黎,即“绝地天通”的重黎。左传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山海经大荒西经曰:“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曰:“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总之,祝融是颛顼后裔,因此颛顼后裔的一支为己姓,或曰己(纪)国族。祝融己姓后裔有昆吾、苏、顾、温、董。昆吾之墟又叫观,杜预注“今濮阳城中”;苏、温二国,杜预注:“河内温县”,即今河南温县;顾,元和郡县图志说:“故顾城在(范)县东二十八里;董姓,按照后汉书郡国志的线索,在“济阴郡定陶县下”。 另外,济阴郡还有己氏邑。路史曰:“古戎州,己氏之邑,今拱之楚丘己氏城,汉、隋之己氏县。”王汝

16、涛点注续山东考古录曰:“楚丘邑,即己氏邑,汉为己氏县。遗址在今曹县城东南23公里蔡楼乡,楚天集村(旧称楚丘集)。”(11) (五)、颛顼帝与东夷少皞 少皞为己姓之祖,颛顼子祝融的八姓首姓又为己姓,这样己姓或祖少皞,或祖颛顼(祝融)。东夷少皞族团和颛顼族团是什么关系?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孺与乳古义相通假,义为颛顼幼年时,曾被少昊氏族养育,少昊氏族是颛顼帝的养育父母。 帝王世纪曰:“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年而冠。始都穷桑,后徙商丘。”帝颛顼少年在东海之外的少昊国,后随少昊都穷桑,今山东曲阜,后又徙商丘。商丘即帝丘,左传昭十七年:“卫,颛顼之墟也,故曰帝

17、丘。”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由此可见,颛顼族氏的活动区域,是由东到西,主要在濮阳、济阴地区。与此相对应,成纪也在这个地区。这也与上述所分析的“成”和“己”的区域相对应。王献唐先生曰:“伏羲治于成纪,成纪为二族合名。”(12)按照王汝涛先生的研究,“成”的遗址在今荷泽市区东北30公里胡集村一带;“己”的遗址在今曹县城东南23公里蔡楼乡,楚天集村。两地相距70多公里。四、东夷族人的西迁关于东夷族人的西迁,古今经史学家都有共识、都有论述。西迁的夷人为秦。青铜器师酉敦中曰“秦夷”;公羊传昭五年“秦者,夷也”。“夷”,东夷,东方之民族。史记陈杞世家:“伯翳之后,至周

18、平王时,封为秦。”汉书地理志:“秦之先曰柏益,出自颛顼。”秦,赢姓,“赢,伯益之后也。”上面已论述颛顼的大本营在今河南濮阳、山东荷泽地区。“秦人来自东方,太皞为东集团的明神,太皞、少皞又同以皞为氏。”“东夷集团中有一支异军突出,从东方跋涉山川,跑到西方,在那里保世滋大,渐成大国。这就是曾服役于商纣,及纣败后辗转西走的蜚廉的后裔,秦。”(13)蒙文通先生曰:“而海、岱之间,实为其(伏羲氏族)根据地。故伏羲陵在山阳,女娲陵在任城,方其盛时,势力西渐,熊耳、昆仑皆入版籍,故曰被迹在柱州。”(14)王献唐先生曰:伏羲“其生长之地,即为山东濮县,试据为起点,以求其它各地,则迁徙路线,由鲁而豫,由豫而陕,

19、由陕而甘。自东徂西,彰彰甚明。而所至之处,皆以成名,鲁、豫、陕、甘莫不皆然,亦必族迁名随,方能如此。其在鲁之地名成,故迁豫亦为成,迁陕亦为成,徙甘肃亦为成,其由东而西之路线,亦可成为定谳。”(15) 秦的先人,颛顼苗裔伯益的子孙是在什么背景、年代,或因何种原因由东到西,在大西方安家落户、繁衍子孙后代呢? 史记秦世家云:“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说明商末,伯益后人中潏已经在西戌保西垂。中潏什么时候、为什么到了西戎? 史记秦世家

20、又云:“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唐守节正义解:“胥轩,仲衍曾孙也。”胥轩是仲衍的曾孙,娶西垂郦山女,生中潏,所以中潏的出生地就在西垂。由此,中潏的子孙,即秦之先人开始在西垂繁衍生息。这个记载说明,东方伯益后人,大概在殷商末期,就因婚姻关系而迁徙到了西方。这是东人西迁的第一波。但这里有个问题十分模糊,中衍与太戌为同一时期的人,太戌的玄孙,大概在祖辛的前后,这与殷纣帝辛还相差很远很远,不知何故? 第二波东人西迁是在商末周初。李学勤先生对清华简系年第三章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周武王死后,“三监”叛乱,中潏子飞廉参预三监之乱,失败后逃到奄国,“飞(廉)东

21、逃于商盍氏。成王伐商盍,杀飞(廉),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16)商盍即商奄,左传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东土也。” 路史国名纪:“奄,故曲阜有奄城、奄里。”李学勤先生沿用此说,但李白凤先生另有一说,:“史注云:世皆以为鲁奄,然与禄父相远,或此事所疑甚是,实在益都而非曲阜。”(17)照此说,西迁的商奄之民,也即风姓伯益后裔,在今山东寿光、青州、博兴一带。“西迁商盍之民于邾”,邾、邾娄、邹,为东夷之地,怎么“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戌。”?邾到底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王献唐先生曰:“邾娄民族虽为炎帝之后,而支派不一。后汉书西传:洛川有大荔之戎注:大荔,古戎国。秦得

22、之,改曰临晋。荔、来古音正同,大荔即大来。邾为炎帝族名,来字亦然。一族即有二称,其族所居之地,因之亦有二名,或移曰来,或称曰邾,各以时间空间而异,亦以时间空间而合。统名来邾,转音为临晋。”(18)如此,陕西渭南蓝田附近的大荔、蒲城,古之临晋,亦曰来邾,也即“西迁商盍之民于邾”的“邾”。为什么把商奄之民西迁于邾?秦国先人“商奄之民在周成王时西迁,性质用后世的话说便是谪戍。其所以把他们遣送到西方,无疑也和飞廉一家有关,因为飞廉的父亲中谲正有为商朝在西戎,保西垂的经历,并且与戎人有一定的姻亲关系。中谲、飞廉一家,本来也是自东方出身的。周朝命令商奄之民远赴西方御戎,完全不是偶然的决定。”(19)五、西

23、垂东夷人的东方传统 中华各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祖先崇拜,就是敬祖、祭祖。各族团迁移到新地后,就在新居住地建畤、祠、庙,供奉祖先神。 史记封禅书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周室东迁时,秦襄公以兵护送周平王,襄公对周室有功,“周平王封襄公为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西垂之地归于秦侯。秦襄公立即建庙祭祖,作西畤祠白帝少皞,把东方的祖先少皞神位请到西垂供奉。史记正义:西垂“汉陇西郡西县也。今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也。” 史记封禅书还载:“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关于渭之间的地望,雷学

24、淇竹书纪年义证:“、渭之间有二说:以之发源言,则今秦州清水县为是,既水经渭水注所云:秦水、秦川、秦谷、秦亭,秦仲所封也。” 在这里,秦文公梦见黄蛇亦即黄龙自天属地,口止于鄜衍,而鄜衍就在后来的秦水、秦川、秦谷。而古秦州后辖上邽、清水、成纪诸县,这恐怕就是“黄龙现成纪”的初级版。史记封禅书还载:“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河图、五行大义:“东方青帝灵威仰,木帝也。”青帝、木帝或谓苍帝,太皞伏羲也。秦宣公时在渭南立密畤,祭青帝太皞。综上述,颛顼、伯益后人秦襄公、秦文公、秦宣公时,就把东方之神请到了西方供奉,西垂也有了供奉少皞、太皞的畤、庙。与此相适应,太皞凤(风)姓的扶

25、凤、凤祥的地名,颛顼成的成县、成纪名,在秦人的居地也相继出现。如王献唐先生所言;“知羲族所在皆以成名,则甘肃之成纪、仇夷各处,实其足迹所至。世纪诸书,谓为伏羲生长之地,正有相当根据。殆以故老相传,误以伏羲所至之地为所生之乡,后世史籍相沿为说,世纪从而著录,非特与雷泽之义不悖,且可由此探得自东徂西之途径。”(20)王献唐:第495页)总之,由于伏羲时代无文字,伏羲的事迹只能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再加上伏羲氏族由东到西的迁徙,口耳相传的故事,就会有些失真和变异。传到后世,就产生了王献唐先生说的“殆以故老相传,误以伏羲所至之地为所生之乡。”参考文献:2刘夫德:上古史发掘第4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1

26、0年版。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第4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蒙文通:古史甄微,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蒙文通卷第38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5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11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16、417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第233、234页,中华书局1988年版。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87页,广西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汝涛:续山东考古录点注第636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8年版。(1

27、1)王汝涛:点注续山东考古录第603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12)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94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1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241、24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4)蒙文通:古史甄微,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蒙文通卷第38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5)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95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 (16)李学勤: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光明日报2011年9月8日。(17)李白凤:东夷杂考第77页,齐鲁书社1981年版。(18)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12、413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19)李学勤:秦文化具有东方色彩,载大众日报2014、1、17。(20)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95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完稿于2014年1月29日星期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