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备课内容一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 A.以父系血缘关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 B.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C.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家族内是兄弟,政治上是君臣或上下级)(小宗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作用: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周礼维护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例如: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二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 西周灭亡和东周建立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诸侯争霸
2、有利于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 人民渴望统一 秦因商鞅变法国力强盛 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皇帝制度的确立(三个特点1 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政治制度基本特征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2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权独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的建立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以血缘关系基础按地域划分被分封诸侯有封地,可世袭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有俸禄无封地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3、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维护了封建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汉高祖: 郡国二制王国势力膨胀(2)汉景帝: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3)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2、唐朝:藩镇割据3、北宋:加强(收编、控制、监督)1)措施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2)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完善并发展(行省制度(1)措施地方设行省,省下设路 府 州 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
4、慰司(2)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总结: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皇权加强(设内朝决策)(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内朝)2、魏晋南北朝 皇权加强(设三省体制)3、隋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3、4课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 距今1万年 水稻 、粟 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相当发达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3、表现 生产工具 :耒耜 石锄石犁青铜 农业技术 农作物4、影响 : 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特点
5、)1、精耕细作的体现(1)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 开始、推广-西汉 耦犁(犁壁) 耧车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隋唐 曲辕犁(犁评)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 耙耱技术 -耕作制度 两汉一年一熟;宋以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制(3)农业灌溉的提高 战国 都江堰 ;汉朝 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形成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封建政府扶持(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6、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得到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日益瓦解仍占优势地位;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反映其仍有潜力。 3、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5、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6、评价:作用: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
7、它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局限: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小农经济的弱点:分散性 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官府垄断的局面被打破,逐步形成三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明朝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8、特征 1、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2、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3、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是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4、享誉世界: “丝国、瓷器大国”三、手工业(冶金、纺织、制瓷)发展表现1、冶金: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冶铜技术2:商周:繁荣 (代表作: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铁炼钢1:西周 已能制造铁器2:东汉 杜诗 发明水排3: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4: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制瓷业的发展过程: 1: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 技术成熟,青瓷3:北朝 白瓷 4:唐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6:明清 瓷都景
9、德镇 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3、丝织业的发展过程a、距今四五千年前:养蚕和丝织品b、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c、汉代 :丝绸之路d、唐代:轻盈精湛,波斯织法e、宋代:种类多(织锦中的花鸟画写实风格) f、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g、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 :苏州、杭州、南京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缎(花楼机)发展缓慢: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束缚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3、思想上:明清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4、对外:海禁和闭关锁
10、国,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从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丝国);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适应外国,明清销量更大(瓷器大国) 领先世界的原因: 政治条件:中国较早建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才能。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发展概貌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商:善于经商-春秋战国:繁荣-秦汉:比较艰难-隋唐: 繁荣 邸店 柜坊 飞钱-两宋:空前繁荣 交子 - 元:大都-明清:
11、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商帮 (徽商 晋商)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朝以前的市:城市中“市”和“坊”分开,严格的时间和地点,官府管理市场交易。宋代(及以后)的市镇: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四大商业名镇; 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商业城市西汉:长安;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两宋:开封、临安;元:大都、杭州、泉州。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历史悠久;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多为朝贡贸易概况 历史悠久:西汉 丝绸之路 逐渐发展 唐 广州 市舶使 两宋 亚非 海外贸易收入 元 泉州 明清 萎缩 广
12、州 十三行 朝贡贸易 目的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古代农业土地制度原始社会 公有制奴隶制社会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1952年土改)农民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1956年三大改造)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 (均田制 原因目的) 二、理解“重农抑商”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一)含义: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开始于战国时期的 商鞅变法 。其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为 。二)发展概况 (三)“重农抑商”政策消极作用:1、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2、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
13、成和资本的积累,从而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积极作用:1、重视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2、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三、理解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一)“海禁” “闭关锁国”含义: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 主持下进行(二)海禁的影响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 的发展。2、使中国与世界的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在“百家争鸣
14、”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春秋创立: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维护周“礼”; 教育思想。 2、战国发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主张“性本善” 、荀子:最早提出“
15、君舟民水”思想,强调民心的作用。主张“性本恶”先秦儒家思想特点: (1)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 (2)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主要内容:大多是关于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民间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受冷落: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推行“礼制”; 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3、秦朝 -崇法排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 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4、西汉 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
16、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西汉 -儒学的改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糅合了、 的一些思想(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_与_(3)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_2、教育状况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3.结果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评价新儒学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
17、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5、魏晋南北朝时期:冲击 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6、隋唐时期:融合 三教合一7、两宋时期 儒学新发展,“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 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理”是离开事物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程朱理学的特点:复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政治制度层面的
18、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功能走向一致化评价:1、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2、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8、明清 -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 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一、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评
19、价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主张(1)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评价: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顾炎武的观点倡导经世致用评价: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2)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9、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 将儒家大同思想与
20、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10、十九世纪末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11、辛亥革命后 -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12、新文化运动前期 -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 、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