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32.66KB ,
资源ID:53994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994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docx

1、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1954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约6000年。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案,线条生动、明快、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风格。原始文化(指精神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上。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

2、、陶绘和木雕、骨雕。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对大自然(如太阳、月亮、大地等)的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祖先崇拜:对祖先创造生命的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供奉女性祖先,到父系社会,男性祖先成为供奉对象。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的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反映原始人对自身繁衍、大地母神和万物生育的虔诚祝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陶塑孕妇裸体像(高腹丰臀、乳房硕大)。红山文化陶塑孕妇裸体像图腾崇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

3、图腾保护者和象征。龙、凤就是中华先民崇拜的图腾物,它们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大型玉制龙,高26厘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5000年前)、最大的龙的形象。红山文化大型玉龙3三大民族集团在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开始形成三大民族集团: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分为两支:一支是黄帝(姬姓),另一支是炎帝(姜姓)。以河南的仰韶文化为代表,是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的摇篮。东夷集团:大致活动于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蚩尤、后羿属于这个集团。以山东的龙山文化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伏羲、女娲属于这个集

4、团。以浙江的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源头。在涿鹿之战中,黄帝、炎帝联军大败蚩尤;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经过对东夷集团的征战、对苗蛮集团的征战,华夏集团取得连续胜利,从而确立了华夏集团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多元发生中的主流地位,对后世文化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

5、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夏朝的活动区域集中在豫西、晋南,这是夏人的大本营,后不断向东扩张。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地位最高的神是“帝”,其次是祖先神。商人频繁举行祭祀,流行人祭和人殉。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牲,总共约三百人。主持祭祀的巫师在商朝政治中具有崇高地位,甲骨文中的“尹”字是巫师之长的意思。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

6、向。周人进行了文化维新:a.建立了宗法制。b.创立了“礼”。周人之“礼”包括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其形式为“仪”,各种礼节、礼仪,其内容两条:一是“亲亲”,二是“尊尊”,宗旨是“别贵贱,序尊卑”,即维护长幼、上下等级秩序。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或“礼制文化”即创制于西周。c.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意为推崇道德、爱惜百姓,这是总结夏亡、商亡的历史教训而得出的重要政治思想。(2)农耕文化取向周人极端重视农业。周公告诫公子贵族们“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从事农耕,可以养成俭朴的品德,可以使人和睦。周人允许商遗民去经商,而周人的子孙则不可,这势必造成经商是“贱业”的概念。这是后世重农抑商的最早的萌芽。

7、 周公 像补充:商朝人喜好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人以贝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据易经记载:商朝人以牛马驾车、载货物到很远的地方。西周初年的周公就说过商朝遗民“奔走”从商,“牵牛车远服贾”。历史学家童书业指出:“有人认为商人的商即是商代的商,其说法也不无道理”。如果此说成立,原来我们今天汉语中所说的“商人”,是由殷商时代“经商之人”而起的!汉语中的“商人”,原来与“商(代)人”有关。根据古代世界史上各国本族人往往不经商,而最早经商的多是外来人这一普遍事实,童书业在其后的考据中还发现,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古代其他各国的情况。譬如,到了周代,殷

8、商的“商人”可能还具有非国民性质的待遇。据此,童书业先生推想到,“殷商人民长于经商,商人的商就是殷商的商,周代的商人可能多是殷商人的后代,这也可备一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掌握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的特征与重大文化事件。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 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从东、南、

9、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最著名的文化活动是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中国文化因此而多姿态多彩。 思想文化统一。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大师董仲舒全面改造儒学,把孔子学说神学化,把封建专制理论系统化。从此,经学兴起。思想文化统一对中国后世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至巨。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

10、,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二)成熟期 (隋、唐南宋)隋唐时期: 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有一种“有容乃大”的气派。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唐型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外倾、色调热烈。唐文化就像杨贵飞的体态一样丰满、丰润、丰盈,就像唐太宗的度量一样能够海纳百川,就像李白的诗歌一样大气磅礴。重要原因在于充分吸收了外来文化的营养。唐代文化大量摄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份,滋补、充实、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唐代的科学技术融合了外国科学文化的先进成份。唐帝国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美术对唐代的艺术影响很大。宗教是传播唐代文化的重要媒介。长安是唐代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是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转运点

11、,是中外文化交流最集中、最繁盛的城市。唐代文化尽管大量摄取了外来文化,但它始终没有成为“四不像”式的文化,仍然是堂堂正正的中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使中华文化变得更健美、更多采。(刘修明、吴乾兑,试论唐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学术月刊1982年4期) 唐代是诗歌与书法的黄金时代,也是绘画的极盛时期。在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收唐诗48900首,诗人2300多位。 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事是中日文化交流。唐代文化辉煌灿烂的基本原因 :(1)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虚心纳谏,这以唐太宗为典型; 李世民 像 在各朝法律中,唐朝对重大犯罪(如谋反罪)的株连范围最小。(2)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既是

12、唐代文化灿烂的重要表现,也是唐代文化辉煌的重要原因。唐朝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彻底的。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并可以与中国人通婚。唐朝甚至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参加唐朝科举,中了进士,在中国居住54年,先后做过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顾问)、卫尉卿(掌管兵器)、安南都护(南疆边防司令)等职。 (3)推行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积极鼓励文艺创作、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在意识形态上实行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并行的政策。白居易(772846,生於唐代宗时,卒于武宗时)的长恨歌敢于嘲讽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开头两句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

13、求不得”,第十五、十六句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唐玄宗是762年去世的,白居易写长恨歌时唐玄宗去世只有44年。补充材料: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补充材料:安禄山唐王室的血统本身不纯,唐朝又是由魏晋南北朝长期民族融合发展而来。(5)推行科举制,大大提高了寒门庶族地主阶级的地位,充分调动了他们创造文化、发展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归根结底,唐统治者的英明、开明是形成唐文化大气派、大气势、大气魄的根本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外,唐代文化的繁荣还

14、有以下原因:政治上长期的统一和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是唐代文化顺利发展要条件;繁荣昌盛的封建经济,奠定了唐代文化充分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中外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发展;唐代文化是总结、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科学文化的结果。宋朝时期(北宋、南宋): 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宋型文化”的特征是内省、封闭、精致、色调淡雅。比较来说,唐诗高亢,唐诗的代表诗人是李白、李贺、高适,宋词文雅(宋词的主流是“婉约”、“阴柔”),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柳永、李清照。补充材料:李白的诗与柳永的词对照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理学是儒道释三者合流的产物,带有浓厚

15、的哲理性与思辩性,以及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自觉性。 市民文化(市井文化)勃兴。话本、说唱文学应运而生,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瓦舍勾兰,“瓦舍”是固定的游艺场所,“勾栏”是瓦舍中划出的专供演出的地方,上演傀儡戏、参军戏等戏剧。 宋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十分突出,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的改进与运用,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总的来说,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熟期。(三)衰落期 (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元明时期至清朝中期,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暮气沉沉,又孕育新生。元朝文化的基本特点:1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既冲突又融汇。2中外文化交流规模盛大。元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1)形成了回人: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语

16、,吸收了阿拉伯与波斯的文化。是汉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的混血儿。是今天回族人的前身。(2)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16年;补充材料:马可波罗(3)郭守敬充分吸取阿拉伯文化成果,制定了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授时历,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目前国际通行的公历完全相同。3.元杂剧的创作十分繁荣。明朝至清朝1840年前的文化特点:1.文化专制空前严厉朱元璋规定科举考试一律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乾隆帝借编纂四库全书之机,开展禁书运动,长达19年,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万1千多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大兴文字狱。2.封建政府主持编纂了四部大型的图书永乐大典,是类书,收入各类著

17、作七八千种,正文22877卷,篇幅总计3.7亿字,被公认为世界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可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焚毁、被劫走。1960年,中华书局多方搜集,影印出版730卷。古今图书集成,修于康熙、雍正时,是类书,篇幅约1.6亿字,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途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四库全书,是丛书,成于乾隆时,收书3503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四库全书抄有7部,今存4部,藏于北京、甘肃、台北,另有杭州的残本。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收字字数最多的字典,收字47035个。3.明末清初,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多少具有市民的反叛意识,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将批判的锋芒直指专制君主。4.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以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为代表,西方人带来了近代的世界观念与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间,传教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补充材料:利马窦5.中国小说发展到明清臻于极盛,出现了四大名著。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特点是新旧杂陈,外来的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冲突又交融,两种文化展开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