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6 ,大小:68.12KB ,
资源ID:53964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964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docx

1、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社会心理学 课程教案(2015-2016 学年 第2 学期)整理人:马 永 方 审定人:刘 兆 军 2016 年 8 月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3地点学科 主楼328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概念,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概念 进程(时间)安排: 第

2、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30分钟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30分钟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30分钟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30分钟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30分钟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30分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社会心理学学习意义及学科基本定义。教学重点:1、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定义。2、社会心

3、理学的基本发展历史。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基本发展历史。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宏观意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微观意义:考研、就业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 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沈德灿) 研究领域:个体:3 、4 、5章人际:6 、7章 团体:8 、9 、10章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 1。酝酿 2。起步(40年代) 3。发展 4.反思(70年代) 5.大发展(80年代以后)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二次课

4、/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8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进程(时间)安排: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学时) 第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授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二次课

5、/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学时) 第-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假设与理论*有据、量化、简洁*整合、解释、预测2.取向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1。 如何提出研究问题*理论*实践2.如何查阅文献 * 纸质 * 电子 3。 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实验研究4. 收集数据 * 观察法 * 调查法 * 实验法 * 档案研究法 * 元分析方法5。 研究设计*注意事项*论文撰写*熟悉基本格式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

6、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10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进程(时间)安排: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学时)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讲授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学时)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

7、本理论1。 生物理论*遗传特质、本能、生理原因2。学习理论*学习和外界影响3.诱因理论*环境与个人得失4。认知理论*知觉、组织和解释5。角色理论*社会角色期望和技能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17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三章 社会认知(2学时) 第一节 个人知觉 第二节 自我知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个人直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教学重点(): 自我知觉 教学难点(): 个人知觉 进程(时间)安排: 第三章 社会认知(2学时) 第一节

8、 个人知觉 第二节 自我知觉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 第三章 社会认知(2学时) 第一节 个人知觉 第二节 自我知觉第一节:个人知觉*1. 印象形成*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被称为印象形成*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Asch的研究)*从行为推论到特质,再从一个特质推论到其它特质。(因为用特质描述人更为经济)* 在推论过程中存在着核心特质(如:热情-冷漠 )* S。E.阿希在1946年,他以7种描述个人人格特征的词为刺激物,即“精干、

9、坚信、健谈、冷漠热情、机智、进取、有说服力,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有关人格印象的形成过程。实验分A、B两组进行,除第四个人格修饰语不同外(A组为冷漠、B组为热情),给予两组被试的刺激语没有区别,提示的方式、时间间隔、重复次数也一概相同。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都很快根据7种人格修饰语描述了该人的人格形象,但两组的印象大相径庭。不仅A组被试说该人是个“冷漠”的人,B组被试说该人是个“热情”的人;而且两组被试都咬定,在这7个修饰语中,最关键的是冷漠或热情。* 当“热情”与“冷漠换为“文雅”和“粗鲁”时,两组被试所描述出来的人物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 Asch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10、的特征称为“中心特征”,把“文雅”与“粗鲁”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边缘特征”。 * 但是“边缘特征”与“中心特征”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会根据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特征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中心特征”随着个人的文化背景,年龄、性别的不同有所区别。第二节: 自我知觉*1. 定义: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所有关于“我的知觉、情感和评价。*罗杰斯(C。 Rogers)的自我理论1951、1959年*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

11、*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应该自我(ought self)*实际自我(actual self)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22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三章第三节社会认知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社会认知法则教学重点():社会认知的概念 教学难点():社会认知的法则和对健康的影响 进程(时间)安排: 2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12、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三节 社会认知 2学时第三节:社会认知*1. 就是认识他人,或者说是对他人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的认知。它是指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并推测和判断其内在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行为意向性的过程。 *社会认知包括三个步骤 *观察*判断和评价 *推理和解释*我们在认知他人时并不是将某个人当作独立的个体,而总是会将对方归为某一类人.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产生的。*人们对他人进行分类时依据的标准是原型(prototype),也就是将被分类的事物与该事物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进行比较,这个范例就是原

13、型。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24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三章 第四节归因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归因理论教学重点(): 对自己的归因 教学难点(): 对他人的归因 进程(时间)安排: 第三章 第四节归因问题 2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结合案例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三章 第四节归因问题 2学时 第四节:归因问题*1。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

14、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动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目的:在于能预测、评价人们的行为,以便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内、外部原因共同制约着人们行为表现的发生和变化:*内部原因:个体自身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外部原因: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归因理论(Attributional theory)*朴素心理学(Nave psychologist)*相应推断理论(The 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三度理论(the cube theory) *成败归因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学心理

15、学 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3.31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四章 社会行为(2学时) 第节 人类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社会行为,掌握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人类行为的基础 教学难点(): 人类的侵犯行为 进程(时间)安排:第四章 社会行为(2学时) 第节 人类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 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结合实际,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

16、七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四章 社会行为(2学时) 第节 人类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第一节: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1.与环境作用的比较*(1)遗传决定论*麦独孤的本能论。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论。*(2)环境决定论*亚理斯多德的自由意志。华生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3)遗传环境共同决定论:班杜拉 2.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1)生物学理论的观点*基因影响人类行为的传承情绪*人类选择有利于为了繁衍后代的行为传承。*(2)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不论基因影响的大小如何变化,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加大.基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社会与人格特质

17、的影响。3.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环境人的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的是间接性的,有的呈潜在性。*(1)家庭环境共同性(环境)和非共同性(教养方式)的影响。*(2)文化环境*文化进化:是指文化特征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过程,是以文化与社会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成长离不开文化环境。*文化进化的特色:速度快;决定人们如何使用由遗传得到的能力.*文化差异影响人的行为发展。4。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生理上的基础 环境发展的空间*遗传建构环境:与养育环境相关*遗传的意义:遗传能力多,资源多.促进社会发展. *遗传的作用是通过社会文化实现.*行为遗传学的证据:一种行为或心理保持不变归于

18、遗传;一种行为是通过强化所得归于环境.*概率渐成论: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环境信息激活DNA,从而产生适当的蛋白质。基因与环境共建.第二节:人类的侵犯行为1.侵犯行为的定义: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2。侵犯的原因:本能论的解释弗罗伊德 侵犯冲动这种心理能量必须以 社会认可的方式宣泄出来,否 则不利健康.罗伦茨 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 能。发展冒险性体育运动,以 耗散侵犯本能挫折侵犯学说 【直接侵犯 【外向侵犯 【侵犯的激发 【替代侵犯 (受挫反应个体归因 挫折 【内向侵犯(自杀、自残) 有很大关系)(目标受阻) 【其他反应(退缩、冷漠、无能)*体罚教育创造暴力社会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侵犯行为

19、是习得的(学会或消除)。*其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模仿。*个人从观察他人侵犯行为到自己表现出来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儿童具有更强烈的模仿他人倾向*家庭暴力是社会犯罪之源3.犯行为的预防、控制*宣泄说 :员工EPA计划 *榜样说*惩罚说 :新加坡的鞭刑 *降低挫折:延迟满足*沟通技巧的训练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八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4.5地点学科 主楼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四章 社会行为 第三节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第五章 态度问题 第一节 态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

20、握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和影响因素,了解态度的概念教学重点():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进程(时间)安排: 第四章 社会行为 第三节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60分钟 第五章 态度问题 第一节 态度概述 30分钟 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八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四章 社会行为 第三节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60分钟第五章 态度问题 第一节 态度概述 30分钟第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1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进化理论的观点进化理论认为,助人是一种直觉反应,本能反应,是基因进化的结果,是

21、为了保护和促进那些在遗传上和我们相似的物种的利益.(1)亲缘保护:基因使我们愿意关心与我们有亲缘关系的人,因此,父母会为孩子无私的奉献(2)群体的生存*社会规范理论Oseola是一个在密西西比长大的黑人女孩,六年级时,她退学做了一名洗衣女工。时间飞逝,她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生活得很节省,将不多的工资大多数是美元硬币和零钱都存进了银行里。在她87岁这一年,她将自己的全部积蓄,15万美元都捐给了南密西西比大学,作为黑人学生的奖学金。她解释说:“我希望能与孩子们分享我的财富,我不介意工作但是,也许我可以让这些孩子们不会像我那样工作。”*Campbell称之为“社会进化”(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历史

22、发展观点)来更好地解释。*依据Campbell的观点,人类社会逐步并有选择地演进某些能够增加群体繁荣幸福的技巧和信念。由于亲社会行为通常对社会有益,它就成了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有三种社会规范与助人行为特别相关,它们是:社会责任、互惠和社会公平。*社会责任规范(nom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指我们应当帮助那些依赖我们的人。我们期望父母关心照顾他们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社会机构就会进行干预.教师应该帮助他们的学生,教练应该照顾他的队员,同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一些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强调帮助他人的责任感,有时这种责任甚至会被写进法律.第五章 第一节

23、:态度概述弗里德曼的态度定义中包含三个成分:*一是认知成分(道德观和价值观),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其余部分的基础。*二是情感成分(喜欢与厌恶),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三是行为倾向成分(谋虑、企图),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九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

24、4.7地点学科 主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五章 态度问题(2学时)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态度的形成方式,掌握态度改变的理论教学重点(): 态度的形成 教学难点(): 态度改变的理论 进程(时间)安排:第五章 态度问题(2学时)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九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五章 态度问题(2学时)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第二节:态度的形成1。 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凯

25、尔曼 ,1961年)*服从:受迫被动的表面接受 *认同:自愿接受*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并改变态度2.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时候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形成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基于感觉反应、审美反应。*曝光效应: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地一种现象。3. 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不同文化下的人们是否可能对同一事物抱有不同的态度呢?*在西方文化下人们的态度可能更多基于对自己的关注,而在东方文化下,人们的态度更多基于对自己在社会团体(如家庭)中的地位的关注。*如:广告“穿对鞋子是很舒服的”与“适

26、合你家人的鞋子”第三节:态度改变理论1。海德的平衡理论2.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3。社会交换论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十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4。14地点学科 主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五章 态度问题 第四节 说服模型 第五节 偏见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说服的模型和减少偏见的方法教学重点():说服模型 教学难点(): 偏见的形成和改变 进程(时间)安排: 第五章 态度问题 第四节 说服模型 1学时 第五节 偏见问题 1学时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结合案例 实施

27、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十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第五章 态度问题 第四节 说服模型 1学时 第五节 偏见问题 1学时第四节:说服模型1.两种说服模型*Hovland的说服模型*Sears修改之后的说服模型2。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说服者因素*被说服者因素*说服信息的影响*情境因素第五节:偏见问题*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偏见与态度有关,但偏见又不同于态度.偏见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偏见的理论*偏见对人的影响*偏见的消除 社会学心理

28、学 课程教案(第十一次课/2学时)授课教师学科 马永方职称讲师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40人) 授课时间 2016.4。19地点学科 主328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第六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吸引 第二节 亲密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人际吸引的因素及维持亲密关系的方法教学重点():人际吸引 教学难点(): 亲密关系 进程(时间)安排: 第六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吸引 1学时 第二节 亲密关系 1学时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社会学心理学 课程教案(第十一次课/2学时)基本内容/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设计 第六章 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吸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