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89.25KB ,
资源ID:53947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947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1、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11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记载的周桓王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所述的内容可知,郑庄公在挑战周桓公的权威,故选C;A与题意无关,BD的表述不是实质,故排除AB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题,因为问的是“

2、实质”,所以考生要根据题干所述的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审题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理解“礼乐制度”的含义。2.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A. 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说明秦代的任命官员方式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不予承认,故C正确;材料中是任命官员,不是官僚体系的变动,故A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选官标准,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考核后任命,

3、不是任命后实施的考核,故D错误。3.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职;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 必须人人参政B. 宣扬平等意识C. 强调依法治国D. 政治自由有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政治自由有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允许、不能、不得中立”等字眼是在强调政治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参政,而不是必须人人参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

4、平等意识方面的信息,启蒙运动才宣扬平等意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还未达到依法治国的程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政治自由有限4.罗马法学家提出:“在进行制订法律、修订和解释现存法律的全部劳作过程中,始终存在引导他们的标准和准则,即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它们远比任何人类发明之物崇高而广泛。”这一理想指的是A. 颁布万民法B. 倡导自然法C. 废除奴隶制D. 鼓吹性善论【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是指自然法思想,自然法追求公平正义,对罗马法产生很大影响

5、。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罗马奴隶制国家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罗马法蕴含人类一般价值标准。罗马法的特点是同它的源头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分不开的。苏格拉底认为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是神的意志,具有普遍性,是正义的表现。正义既是立法的标准,也是立法的共同本质。柏拉图认为,法律应该是同正义相一致的东西,维护法律就是维护正义,遵守法律就是服从了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种追求也就存在。正是因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才使得罗马法获得了其他奴隶制法律制度所不具备的生命力。5.近代英国托利党贵族詹姆斯德雷

6、克指出,“如果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他意在说明内阁大臣A. 受党派政治的影响大B. 必须具有责任意识C. 应实行集体负责原则D. 对国家政事有决策权【答案】B【解析】“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这说明内阁大臣必须要“提供建议”,这也是内阁大臣的职责所在,故选B;AC与题意无关,D与题干中的“提供建议”不一致,故排除ACD。点睛:英国内阁制的原则有:产生方式上,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统治方式上,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去留方式上,当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6.当美国国

7、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映: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A. 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B.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C. 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D. 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答案】A【解析】【详解】由“当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作出反应”可以看出国会的立法是受到总统的制约的,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对选民负责;C项说法错误,国会享有立法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材料没有涉及到国会对总统的制约,故D项排除。7.1889年,法国当局完成巴黎公社社

8、员的政治大赦,还组织各种庆典,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并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其用意是A. 适应市场需求B. 应对暴力革命C. 捍卫宪政民主D. 展现工业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政治大赦”“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是展示国力,均可以体现对宪政民主的捍卫,故C项正确。8.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A. 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B. 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C. 地方官员仍执行传

9、统抚夷外交政策D. 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林则徐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林则徐仍具有天朝上国华夷观念,故B正确;当时林则徐对英国有一定的了解,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朝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故C错误;材料说明清政府没有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体现了华夷观念,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林则徐的思想认识的局限性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

10、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A. 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 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C. 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D. 列强侵华,对国人采取挑拨与分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民众缺乏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情感。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与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A项错误;国人喜明哲保身是表面的现象,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导致民众国民意识淡薄,缺乏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经国耻历国难”也不足

11、以警醒国人,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应从自身找失败的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0.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 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

12、本贪欲最强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日本公使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可知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A项中“大肆出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B、C两项的表述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列宁在发表四月提纲时说,沙皇统治虽然不复存在,但俄国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没有变,所以,谁奢谈“保卫祖国”,他(普列汉诺夫)就是个“帝国主义者”!据此,列宁认为A. 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 十月革命迎合了苏俄革命的形势C. 普列汉诺夫不赞成社会主义革

13、命D. 普列汉诺夫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答案】D【解析】列宁批判普列汉诺夫是个“帝国主义者”,显然是因为普列汉诺夫赞同临时政府参加一战,说成“保卫祖国”,故D正确;十月革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A错误;十月革命还没有到来,故B错误;材料没有论及普列汉诺夫不赞成社会主义革命信息,故C错误。12.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周恩来意在说明A. 南昌起义应力求一举成功B. 中共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C.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D. 南昌起义

14、的条件已经成熟【答案】A【解析】“歼灭南昌的敌人”说明是南昌起义,“出敌不意,攻其不备”说明要力求一举成功,故A正确;B是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之后;C与材料意思不符合;D中条件显然不成熟。13.下面为中央苏区对商人按资本额划分等级,征收商业所得税的税率表。表中1932年前后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 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B.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日益艰难C. 中央苏区税收主要来自大商人D. 中央苏区经济政策一度“左”倾【答案】D【解析】【详解】据税率表中,1932年前后数据的变化,只能得出苏区政府向商人征收重税,无法得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故A项错

15、误;材料没有涉及根据地发展状况的其他数据与信息,因此不能反映根据地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商业所得税的税率表,不能反映苏区整体税收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1932年前后,商业所得税税率的变化,可知苏区对商人征收重税,增加商人的财税负担,进而反映苏区经济政策一度出现“左”倾,故D项正确。14.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B. 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C. 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

16、命路线D.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于民众之中,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说明组织民众对于打败日军的重要性,故B正确;材料主要是民众组织,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错误;持久战不是材料中体现主旨,故C错误;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故D错误。15.巴黎公社曾经于1871年4月颁布“人质法令”,按照该法令,任何凡尔赛军的帮凶都将成为“巴黎人民的人质”;第5条更进一步指出,任何被凡尔赛军处决的战俘或巴黎公社正规政府的游击队员,都将导致三倍的人质被处决。这说明巴黎公社A. 以立法来表明政权的立场B. 对反革命行为进行坚决报复C. 孤立凡尔赛军的措施偏激D.

17、 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任何凡尔赛军的帮凶都将成为巴黎人民的人质任何被凡尔赛军处决的战俘或巴黎公社正规政府的游击队员,都将导致三倍的人质被处决”这说明巴黎公社对反革命行为进行坚决报复,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对反革命行为进行报复,没有涉及到立法以及政权性质,故AD项排除;C项包含在B项之中。【点睛】“任何凡尔赛军的帮凶都将成为巴黎人民的人质任何被凡尔赛军处决的战俘或巴黎公社正规政府的游击队员,都将导致三倍的人质被处决”是关键信息。16.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

18、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等。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A. 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C. “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D. 宪法制定条件尚不成熟【答案】D【解析】材料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群众组织来说明宪法制定的条件很不成熟,故D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共掌权,故A错误;政协已经召开,故B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年 开始,时间不符合,故D错误。17.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

19、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A. 继续与苏联合作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C. 与苏联分道扬镳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尖锐对立,美国应该采取措施遏制苏联。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对抗遏制才是美国的措施,排除;材料只反映出对苏联采取措施,且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尚未形成,排除D项。18.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A.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B. 美国通过多

20、边力量遏制苏联C. 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D. 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答案】B【解析】据材料“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苏争霸时期,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的企图,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遏制苏联的企图,不是顺应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故C选项错误;美国亚洲政策的收缩不能说明其政策出现根本转折,故D选项错误。故选B。19.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据此可

21、知,东汉A. 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B. 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C. 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 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可知,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犁制农具的改良指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D项错误。20.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

22、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A. 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B. 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C. 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D. 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500-1800年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即在对外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故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外贸易中外国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并不能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及带有掠夺性。故A、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手工业形式为

23、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手工作坊,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才开始产生并缓慢发展,丝织、制瓷等行业缓慢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但是发展程度并不发达。结合材料论述的是1500-1800年中外贸易情况可知此时期工场手工业并不发达。故C选项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D选项。21.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B.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C.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后以半两钱作为货币在全国统一流通,有利于巩固统治,维

24、护国家统一。因此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货币开元通宝最早铸造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并非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交子”的使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两钱、开元通宝、交子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点睛】本题依据教材中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及北宋纸币“交子”等相关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内容即可得出答案。2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

25、”,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A. 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 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 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 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南宋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说明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材料后半部分描述了地方市镇具有城市的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地方市镇城市化,不是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故D项错误。23.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26、“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 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C. 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 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宋初采取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到宋真宗时人口增加,土地开辟很多,百姓康乐,说明这种土地政策在一定时间内解放了生产力,也就是说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A正确;BC说的是消极影响,而题干说的是积极的;户口增多,并不代表是自耕农增加,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宋代土地政策24.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

27、如下表: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 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答案】B【解析】该农户主要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把养的蚕卖出一部分,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该农户养蚕缫丝,织绢120匹,反映了这一地区丝织业发达,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25.康熙五十四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罢工,

28、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 踹匠罢工不是为了经济目的B. 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C. 政府立法以管理民营手工业D. 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答案】B【解析】踹匠罢工除了要经济目的上的“增加工价”,还包括“办理普济院、育婴堂”等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踹匠罢工要求建立的“踹匠会馆”类似于近代工会组织,是农耕文明的另类,反映出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政府立石严禁“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表明政府立法以阻止罢工,非管理民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材料阻止工匠

29、罢工,不能体现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且这一说法和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相违背,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

30、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材料二 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

31、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答案】(1)特点: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色彩;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影响:政治: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经济: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军事:使德国富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2)原因: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不同:清末宪政改革是封建制度专制情况下进行的,而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完成的;清末宪政改革是为了维护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而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等信息可从具有君主专制色彩、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等方面概括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制定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