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99.71KB ,
资源ID:53857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857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低频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低频实验报告.docx

1、低频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2负反馈放大器3差动放大器4LC正弦波振荡电路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信号处理有源滤波器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1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学会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2实验原理晶体管系列元件分布图:1、 放大器静态指标的测试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2和RB1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

2、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图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和R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VCC为供电电源,此为+12V。 (1-1) (1-2) (1-3)电压放大倍数 (1-4)输入电阻 (1-5)输出电阻 (1-6)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数

3、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算出IC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E,即可用算出IC(也可根据,由UC确定IC),同时也能算出。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或UCE)调整与测试。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O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O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

4、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ui,检查输出电压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图1-2 静态工作点对U0波形失真的影响改变电路参数UCC,RC,RB(RB1,R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2-3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电阻R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的说,产生波形失真

5、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须满足较大信号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图1-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2、 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1) 电压放大倍数AV的测量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i,在输出电压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i和uo的有效值Ui和Uo,则 (1-7) 2) 输入电阻Ri的测量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按图2-4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和Ui

6、,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1-8)测量时应注意1 测量R两端电压UR时必须分别测出US和Ui,然后按UR=US-Ui求出UR值。2 电阻R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取R与Ri为同一数量级为好,本实验可取R=12K。3) 输出电阻RO的测量按图2-4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L的输出电压UO和接入负载后输出电压UL,根据 (1-9)即可求出RO (1-10)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图1-4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4)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PP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

7、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W(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uo,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2-5)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O(有效值),则动态范围等于2UO。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OPP来。 图1-5 静态工作点正常,输入信号太大引起的失真5) 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与输入信号频率f之间的关系曲线。单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6所示: 图1-6 幅频特性曲线Avm为中频电压

8、放大倍数,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1/倍,即0.707Avm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则通频带 (1-11)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就是测量不同频率信号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V。为此可采用前述测AV的方法,每改变一个信号频率,测量其相应的电压放大倍数,测量时要注意取点要恰当,在低频段与高频段要多测几点,在中频可以少测几点。此外,在改变频率时,要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且输出波形不能失真。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1、 双踪示波器 5、晶体三极管3DG612、 万用表 6、电阻器、电容器若干3、 交流毫伏表 7、信号发生器4、 频率计 8、直流电源4

9、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 连线在实验箱的晶体管系列模块中,按图2-1所示连接电路:DTP5作为信号Ui的输入端,DTP4(电容的正级)连接到DTP26(三极管基极),DTP26连接到DTP57,DTP63连接到DTP64(或任何GND),DTP26连接到DTP47(或任何10K电阻),再由DTP48连接到100K电位器(RW)的“1”端,“2”端和“3”端相连连接到DTP31,DTP27(三极管射极)连接到DTP51,DTP27连接到DTP59(或DTP60),DTP24连接到DTP32(或DTP33),DTP25先不接开路,最后把电源部分的+12V连接到DTP31。 注:后续实验电路的组成

10、都是这样按指导书提供的原理图在实验箱相应模块中进行连线,把分立元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实验电路,以后连接实验图都是如此,不再如此详细说明。2、 测量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测量条件:输入接地即使Ui=0.在步骤1连线基础上,DTP5接地(即Ui=0),打开直流开关,调节RW,使IC=2.0mA(即UE=2.4V),用万用表测量UB、UE、UC、RB2值。记入表2-1。表2-1 IC=2.0mA测 量 值计 算 值UB(V)UE(V)UC(V)RB2(K)UBE(V)UCE(V)IC(mA)3.05 2.4 7.66 35.0 0.65 5.2623、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调节一个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0

11、mV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Ui 。断开DTP5接地的线,把输入信号连接到DTP5,同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入电压Ui(DTP5处)和输出电压Uo(DTP25处)的波形,在Uo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1.不变实验电路时;2.把DTP32和DTP33用连接线相连时;3.断开DTP32和DTP33连接线,DTP25连接到DTP52时)的Uo值(DTP25处),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o和U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2。表2-2 IC=2.0mA Ui=17.7mV (有效值)RC(K)RL(K)U0(V)AV观察记录一组U0和Ui波形2.40.8648.61.20.4525.42.

12、42.40.4424.94、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在步骤3的RC=2.4K,RL= 连线条件下,调节一个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0mV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Ui连到DTP5。调节R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uo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IC和UO的值,记入表2-3。测量IC时,要使Ui=0(断开输入信号Ui,DTP5接地)。表2-3 RC=2.4K RL= Ui=17.7mV(有效值)IC(mA)1.7351.8102.02.202.41U0(V)0.850.880.5230.340.083AV48.049.729.519.24.75、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在

13、步骤3的RC=2.4K RL=连线条件下,使ui=0,调节RW使IC=2.0mA(参见本实验步骤2),测出UCE值。调节一个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0mV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Ui连到DTP5,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Uo足够大但不失真。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W,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U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UCE值,记入表2-4中。每次测IC和UCE值时要使输入信号为零(即使ui=0)。表2-4 RC=2.4K RL= Ui= 0 mVIC(mA)UCE(V)U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1.55不失真放大2.08截止失真截止2.59饱和失真饱和6、 测量最大不

14、失真输出电压在步骤3的RC=2.4K RL=2.4K连线条件下,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W,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UOPP及UO值,记入表2-5。表2-5 RC=2.4K RL=2.4KIC(mA)Uim(mV)有效值Uom(V)有效值UOPP(V)峰峰值2.517.74.512.6实验二 负反馈放大器1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压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2、 了解负反馈放大器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3、 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2实验原理晶体管系列模块元件分布图: 图2-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图5-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

15、电路中通过Rf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根据反馈网络从基本放大器输出端取样方式的不同,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基本理论知识参考课本。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 负反馈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AVf的表达式为: AVf= (2-1)从式中可见,加上负反馈后,AVf比AV降低了(1+AVFV)倍,并且|1+AVFV|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深度反馈时, (2-2)2、 反馈系数 FV= (2-3)3、 负反馈改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

16、抗的影响不一样。一般并联负反馈能降低输入阻抗;而串联负反馈则提高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使输出阻抗降低;电流负反馈使输出阻抗升高。输入电阻 Rif =(1+AVFV)Ri (2-4)输出电阻 Rof= (2-5)4、 负反馈扩展了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2-6) (2-7) (2-8)可见,引入负反馈后,fHf向高端扩展了(1+AVFV)倍,fLf向低端扩展了(1+AVFV)倍,使通频带加宽。5、 负反馈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当反馈深度一定时,有 (2-9)可见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AVf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1

17、+AVFV)倍,即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AVFV)倍。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1、 双踪示波器2、 万用表3、 交流毫伏表4、 信号发生器4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 按图2-1正确连接线路,K先断开即反馈网络(Rf+Cf)先不接入。2、 测量静态工作点打开直流开关,使US=0,第一级静态工作点已固定,可以直接测量。调节100K电位器使第二级的IC2=1.0mA(即UE2=0.43V),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2-1。表5-1UB(V)UE(V)UC(V)IC(mA)第一级2.822.4811.905.04第二级1.000.436.9113、 测试基

18、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测量基本放大电路的AV、Ri、R0及fH和fL值并将其值填入表5-2中,测量方法参考实验三,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Ui的峰峰值为50mV。4、 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在接入负反馈支路Rf=10K的情况下,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Avf、Rif、Rof及fHf和fLf值并将其值填入表2-2中,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Ui的峰峰值为50mV。 表5-2 数值 KUS(mV)Ui(mV)U0(V)AVRi(K)R0(K)fH(KHz)fL(Hz)基本放大器 (K断开)RL=63.557.82.236.21225200250RL=10K63.557.82.236.251621

19、0300负反馈放大器(K闭合)RL=63.557.82.236.23223320350RL=10K63.557.51.624.3883203505、 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先接成基本放大器(K断开),输入f=1KHz的交流信号,使U0出现轻度非线性失真,然后加入负反馈Rf=10K(K闭合)并增大输入信号,使U0波形达到基本放大器同样的幅度,观察波形的失真程度。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1实验目的和要求1、 加深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特点和抑制零漂的方法。2、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3、 学习差动放大器的差模、共模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的测量方法。2实验原理差动放大模块元件分

20、布图:图3-1所示电路为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其中晶体管T1、T2称为差分对管,它与电阻RB1、RB2、RC1、RC2及电位器RW1共同组成差动放大的基本电路。其中RB1=RB2,RC1=RC2,RW1为调零电位器,若电路完全对称,静态时,RW1应处为中点位置,若电路不对称,应调节RW1,使U01、U02两端静态时的电位相等。晶体管T3、T4与电阻RE3、RE4、R和RW2共同组成镜像恒流源电路,为差动放大器提供恒定电流I0。要求T3、T4为差分对管。R1和R2为均衡电阻,且R1=R2,给差动放大器提供对称的差模输入信号。由于电路参数完全对称,当外界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波动时,对电路的影响是

21、一样的,因此差动放大器能有效的抑制零点漂移。图3-1 恒流源差动放大器1、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如图7-1所示电路,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不同方式可以有四种连接方式。即: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US1、US2两端,输出取自U01、U02两端。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US1、US2两端,输出取自U01或U02到地的信号。3)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US1上,US2接地(或US1接地而信号加在US2上),输出取自U01、U02两端。4)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US1上,US2接地(或US1接地而信号加在US2上),输出取自U01或U02到地的

22、信号。连接方式不同,电路的性能参数不同。2、静态工作点的计算静态时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信号,由恒流源电路得 (3-1)I0为IR的镜像电流。由电路可得 (3-2)由上式可见I0主要由-VEE(-12V)及电阻R、RW2、RE4决定,与晶体管的特性参数无关。差动放大器中的T1、T2参数对称,则 IC1=IC2=I0/2 (3-3) (3-4) (3-5)由此可见,差动放大器的工作点,主要由镜像恒流源I0决定。3、 差动放大器的重要指标计算1) 差模放大倍数AVd由分析可知,差动放大器在单端输入或双端输入,它们的差模电压增益相同。但是,要根据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分别计算。在此分析双端输入,单端输入

23、自己分析。设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Vid=Vid1-Vid2。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时,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为 (3-6)式中。AVi为单管电压增益。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电压增益为 (3-7)式中。 2) 共模放大倍数AVC设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同时加上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即Vic=Vi1=Vi2. 单端输出的差模电压增益 (3-8)式中为恒流源的交流等效电阻。即 (3-9) (3-10) (3-11)由于一般为几百千欧,所以则共模电压增益AVC1,在单端输出时,共模信号得到了抑制。双端输出时,在电路完全对称情况下,则输出电压A0C1=VOC2,共模增益

24、为 (3-12)上式说明,双单端输出时,对零点漂移,电源波动等干扰信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3) 共模抑制比KCMR差动放大电器性能的优劣常用共模抑制比KCMR来衡量,即: 或 (dB) (3-13)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 (3-14)双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 (3-15)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1、 双踪示波器2、 万用表3、 交流毫伏表4、 信号发生器4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 参考本实验所附差动放大模块元件分布图,对照实验原理图图3-1所示正确连接原理图:从FTP16连接到电位器RW2(10K)的一端,另一端接地,FTP12接到CTP52,FTP8接入CTP54,CTP5

25、3接地,FTP11连接FTP14,FTP1接+12V电源,FTP15接-12V电源,这样实验电路连接完毕。2、 调整静态工作点打开直流开关,不加输入信号,将输入端US1、US2两点对地短路,调节恒流源电路的RW2,使I0=1mA,即I0=2VRC1/RC1。再用万用表直流档分别测量差分对管T1、T2的集电极对地的电压VC1、VC2,如果VC1VC2应调整RW1使满足VC1=VC2。若始终调节RW1与RW2无法满足VC1=VC2,可适当调电路参数如RC1或RC2(对照差动放大模块元件分布图,通过FTP1插孔与FTP2插孔或FTP3插孔并联一适当电阻,这样来减小RC1或RC2来使电路对称),使RC

26、1与RC2不相等以满足电路对称,再调节RW1与RW2满足VC1=VC2。然后分别测VC1、VC2、VB1、VB2、VE1、VE2的电压,记入自制表中。 VC1 VC2 VB1 VB2 VE1 VE2 7.58V 7.58V -0.028V-0.028V6.80V6.80V3、 测量差模放大倍数AVd将US2端接地,从US1端输入Vid =50mV(峰峰值)、f=1KHz的差模信号,用毫伏表分别测出双端输出差模电压Vod(Uo1-Uo2)和单端输出电压Vod1(Uo1)、Vod2(Uo2)且用示波器观察他们的波形(Vod的波形观察方法:用两个探头,分别测Vod1、Vod2的波形,微调档相同,按下

27、示波器Y2反相按键,在显示方式中选择叠加方式即可得到所测的差分波形)。并计算出差模双端输出的放大倍数Avd和单端输出的差模放大倍数AVd1或Avd2。记入自制的表中。 Vod Vod1 Vod2 AvdAVd1或Avd2 -0.031 6.93 6.90 -0.84186.8 、 187.24、 测量共模放大倍数AVC将输入端US1、US2两点连接在一起,R1与R2从电路中断开,从US1端输入10V(峰峰值),f=1KHz的共模信号,用毫伏表分别测量T1、T2两管集电极对地的共模输出电压UOC1和UOC2且用示波器观察他们的波形,则双端输出的共模电压为UOC=UOC1-UOC2,并计算出单端输

28、出的共模放大倍数AVC1(或AVC2)和双端输出的共模放大倍数AVC。 UOC1 UOC2 UOCAVC1(或AVC2) AVC 11.43 11.70 -0.27 1.63、 1.65 0.0445、 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分别计算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即KCMR(单)和KCMR(双)。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 双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 KCMR(单) KCMR(双) 0.06 4346、 有条件的话可以观察温漂现象,首先调零,使VC1=VC2(方法同步骤2),然后用电吹风吹T1、T2,观察双端及单端输出电压的变化现象。用一固定电阻RE=10K代替恒流源电路,即将RE接在-VEE和

29、RW1中间触点插孔之间组成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重复步骤3、4、5,并与恒流源电路相比较。按实验步骤七,连接成长尾式放大电路,且Re=10K Us1=Vid=37mV Us2=0mV f=1KHz Vod Vod1 Vod2 AvdAVd1或Avd2 0.02 6.93 6.95 0.53187.3 、 187.5f=1KHz Us1=Us2=10V(峰峰值) UOC1 UOC2 UOCAVC1(或AVC2) AVC 11.65 11.72 -0.07 1.65、 1.65 0.045当为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 当为双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 KCMR(单) KCMR(双) 1.3 实验四 LC正弦波振荡器1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电容三点式L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