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271KB ,
资源ID:53630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630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2、古诗三首31.会认38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 50个词语。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纸的发明2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综合性学习3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语文园地2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

3、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教学策略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

4、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

5、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1个字。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3.背诵

6、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板块一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课件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3)班级内交流、评价

7、。教师范读。(4)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2.读出节奏。(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2)学生练习读。(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3.了解大意。(1)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学生交流探究。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

8、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桃符是用来辟邪祈福的;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4)指导书写“符”两个字。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师范写,生摹写。(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

9、评。【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板块三 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创设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创设意境,引导想象。(3)学生描述诗的画面。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2)学生圈画交流。“暖”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快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3)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课件出示: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10、。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4)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5)指名读全诗。3.练习背诵古诗。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板块四 拓展延伸,读出情景1.课件出示描写春节的诗句,学生自由读。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1、 陆游除夜雪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2.议一议:说说这三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春节的哪些难忘情景。3.课堂作业:用田字格写“符”两个字。(1)学生练写。(提醒书写姿势、字的结构布局等)(2)交流评价。4.拓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完成一份春节画报。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6个字。2.背诵古诗清明并默写。3.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解题,了解“清明”1.谈谈清明的来源。(1)板书古诗的题目: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清明简介)课

12、件出示: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2.介绍诗人。了解诗人杜牧。指导书写“牧”,左边牛字旁的第三笔是提。3.说说你们在清明节通常会做什么。(祭祖、上坟、扫墓、踏青等)板块二 初读故事,感受韵律1.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借助生字表,放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2.抓诗眼,悟诗情。(1)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欲断魂)(2)理解“欲断魂”。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等)“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观察田字格中“魂”的笔画,指导书

13、写“魂”: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学生描红、临帖、练写,教师评价。指导书写“欲”。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课件出示: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B.想要,希望;C.将要,快要。说说“欲断魂”的意思。3.指导朗读。(1)指名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2)小组读。(3)读出节奏。课件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教师示范读,指名读。(5)学生自由读,齐读。【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必须在诵读上下足功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读”占鳌头。板块三 读懂读透,感受诗情1.自主

14、探究,解字析义。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合作理解古诗大意。3.班级交流。(1)感知“纷纷”的精妙。“纷纷”指的是什么?(细雨朦胧的样子)诗中除了“雨纷纷”,还有什么是“纷纷”的?(诗人的心情)(2)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3)拓展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回家祭拜先祖。但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很不好受,现在又淋了雨,此时,他的感受如何?(欲断魂)(4)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5)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6)情境体验:学生扮演行人,教

15、师扮演牧童,读诗中第三、四两句。(7)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欣赏作品,升华感情。(1)欣赏名家笔下的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课件出示名家作品片段)课件出示: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选自丰子恺清明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2)交流感受: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3)再次朗读清明全诗。5.背诵课文,默写古诗。(1)指导书写

16、“酒、何”。(“酒”里面不能少写一横)(2)用方格纸默写古诗。(3)评讲订正。(要求:正确、美观)6.师小结: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设计意图】将生活实际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通过展示名家作品片段,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总结学法,迁移运用1.回顾古诗,总结学法。(1)回顾元日清明,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课件出示: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

17、解古诗大意。第二步: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布置预习作业。用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板块一 回顾学法,导入课题1.复习古诗,学法回顾。(1)课件出示元日清明,我们一起来背一背。(2)这两首古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春节和清明节)(3)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法,谁

18、来说一说?2.导入新课,板书题目。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诗的题目,指导书写“兄”。3.读诗题,解题意。(1)指名读诗题,读了诗题,你了解到了什么?(2)“忆”有回想、想念、记得的意思,在这里“忆”的字义是什么?(想念)(3)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王维简介)课件出示: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实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板块二 借助学法,合作学诗1.合作学诗,课件出示提示。课件出示:借助学法,先

19、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交流所学。(1)汇报诗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关键词:“异乡”指他乡;“佳节”指节日;“遥知”指远远地知道)(2)体会诗情。抓住“独”“异”,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独”“异”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倍”字道出了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0、3)学生交流。【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想画面,悟诗情。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生交流反馈。预设:相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是悲伤,第三首是孤独。3.拓展延伸。(1)就像王维一样,从古至今有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将他们漂泊在外、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入诗中。课件出示相关诗句。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二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21、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2)自由读,指名读。【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授人以渔,提升能力。在教授元日清明这两首诗的时候,引导学生学古诗,提炼方法。一是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二是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法的提炼,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多样诵读,读出味道。任何一堂语文课都

22、要读出语文味。古诗的韵律之美更要通过诵读来体现。读是一种艺术,不仅仅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是要读出层次,读出精神。在课堂上,教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要做到的。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会认“创、携”等13个生字,读准“累、鲜”2个多音字,会写“术、伟”等12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教学策

23、略1.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自主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良好习惯。接着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将词语的理解融于课文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2.关注积累表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某一句话写的,找到这句话就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造纸术的相

24、关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创、携”等13个生字,读准“累、鲜”2个多音字,会写“术、伟、录、册、保、存”6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2.互动交流。(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5.课件出示“资料袋”内容进行补充。板块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

25、自读要求。课件出示: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课件出示:创 携 存 制 蔡 伦 累 鲜 欧 洲 社造纸术 伟大 文字 记录 青铜器 保存 方便 学问 轻便盛放 西汉 大约 东汉 吸收 经验 树皮 破布 原料切断 价格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进步 文化 影响(1)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2)正音:创(chun)、携 (xi)。(3)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鲜”。3.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一填。课件出示: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

26、,人们造出了(麻纸),但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课件出示图表)(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利用课后图表作为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聚焦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感知课文内容。板块三 研读课文,感受演变1.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课件出示:时间记录文字的物体优点不足造纸术发明以前起先后来再后来西汉2.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1)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2)快速读

27、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甲骨文”。(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理解“铸刻”。“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字源识记“帛”。“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课件出示:帛,甲骨文“”=“”(白,无色)+“”(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4)汇报交流,完成表格。(课件出示完成后的表格)时间记录文字的物体优点不足造纸术发明以前起先龟甲、兽骨和青铜器需要用刀刻,笨重,阅读、携带、保存不便后来竹片和木片再后来帛轻便价钱太

28、贵,只有少数人用得起西汉麻纸便于携带粗糙,不便书写3.整体回顾。(1)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2)同桌交流。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同时,解释重点字词,巩固生字词的学习。板块四 书写汉字,相机指导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术 伟 录 册 保 存2.归类指导。“术、 册”是独体字;“ 伟、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存”是半包围结构;“录”是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水”,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3.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4.优秀作业展评。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约、验、阿、欧、洲、社”6个字。2.概括自然段大意,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9、3.能解释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体会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将课后习题的图表补充完整。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3.再次默读第4自然段,解决问题。(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词画出来。(剪碎、切断、浸、捣、捞、晒)(2)回归课文段落,学生自由朗读。(3)体会连续使用多个动词的作用。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到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具有聪明才智的人)4.概括大意,提炼学习方法。(1)课文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写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2)默读课文,自主填写思维导图。(课件出示思维导图)课件出示:(3)交流反馈。(4)借助导图,拓展训练:借助思维导图,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5)组内练习,全班交流。(6)提炼学法:第4自然段是围绕“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来写的。【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板块二 拓展延伸,感受贡献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