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43.33KB ,
资源ID:53617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617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综合复习模块过关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综合复习模块过关检测.docx

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综合复习模块过关检测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综合复习过关检测1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2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 )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4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5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 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8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2、,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9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0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11.碳循环的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和释放,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12 如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

3、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3 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5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等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14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

4、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15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16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

5、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17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18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19 如图为植物群落

6、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0 (2012福建卷,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21 (2013江苏卷,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

7、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22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

8、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3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24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25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

10、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2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有的消费者无细胞结构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

11、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28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29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沼蟹数量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

12、蛛数量将减少30. 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 B秋季,efcf31 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32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

13、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 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33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

14、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34美国的生态学家奥德姆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15.912.6813.23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构成了唯一一条食物链B由NP可知被调查时刻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C

15、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低于10%,也是有可能的D的粪便中所含能量是不是其GP的一部分35 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36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在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

16、如题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在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在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37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

17、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种群进化,_(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K1、K2、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

18、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为确定放牧量,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_(回答两点)。(5)若该图表示田鼠的种群增长方式,则图中_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6)图中“J”型曲线和、条曲线开始部分出现了重叠,原因是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_。(7)牧民为减少田鼠数量,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草原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

19、后田鼠种群数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8)第条曲线中,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下降。(9)如果该曲线是湖泊中某种藻类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则调查其不同时期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10)该种群在投药前,其种群密度的增长速率就开始减小,原因是_。38.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各图所示的某些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A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由于某种原因蛇突然全部死亡,则短期内鹰的数量将 。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上图B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

20、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 (3)上图D中,假设每种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比例不知道,每种较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比例也不知道,要使鹰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草 kg。图C中甲所起的作用是_。(4)上图C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提供给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5)图D中的生物和其他种类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_,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乏_ _成分。39.研究发现,某污染重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21、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 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目前人们依据 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2)甲基汞通过 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 。40.某岛屿栖息着狐和

22、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41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

23、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 70.003 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42.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所有生物构成 ,分解者主要是

24、指 。(2)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形式贮存。如图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_,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kJ/m2y。 (4)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植食动物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能量的 。(5)试分析图中植食性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6)图解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7)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8)根据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

25、到环境容纳量(K值)。(9)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动物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植食动物有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10)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43.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表示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图乙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猫头鹰所占有的营养级有_。(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

26、别是 、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l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44、乌鸦种群数量受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调节 ( )45.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 )46.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 )47.农业生态系统中对于农作物的多途径

27、利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48.调查池塘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 )49.调查池塘生态系统中藻类的数量一般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 ( )50.池塘中的鲫鱼和生活在池塘中的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 )5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E。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F。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G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H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综合复习过关检测答案1-11 FTTFT FFFFT T 12-15 DDBC 16-20 DCBCC 21-25 BCBCB 26-30 DCBBA 31-35 CCDAA36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2)D和E水平B和F37答案:(1)N0t基因频率不一定(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竞争(3)K2信息传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