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35KB ,
资源ID:53472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47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docx

1、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1.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而地下水无疑在供水量中担当了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地下水污染可分为通过包气带渗入,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由地表水体侧向渗入,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污染。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业类型,可以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我国当前地下水的污染防止主要应从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关键字:地下水污染防治1.1. 前言地

2、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

3、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1.2.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 ,仅河北沧州第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 ,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

4、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 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

5、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

6、约因素。1.3.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入地下水中。因此,地下水污染途径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通过包气带渗入,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由地表水体侧向渗入,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污染。1.3.1. 通过包气带渗入通过包气带渗入又可分为连续渗入和断续渗入。连续渗入是污染液从废水坑等污染源不断通过包气带想地下水渗漏,其污染程度主要受包气带岩层厚度和岩性控制;断续渗入是堆放在地面的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被降雨淋滤而通过包气带下渗污

7、染地下水,其污染程度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以及下渗水源的多少,包气带岩层的厚度和岩性因素有关。1.3.2. 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这中途径是利用废井坑道或岩溶通道将废水直接排入地下岩石孔隙、裂隙中,直接造成地下水的污染。1.3.3. 由于地表水体侧向渗入被污染的地表水间接污染地下水,其污染程度受河流沿岸岩石的地质结构,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源地距岸边的距离等影响。1.3.4. 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污染这种污染途径主要指污染了的第四系或石炭系等浅层地下水越流入渗污染深层地下水。对于岩溶山区的岩溶地下水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1.4. 地下水污染源成因分析通常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业类型,可以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工业

8、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1.4.1. 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指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隔水处理不合格,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水,或

9、随地表径流往下游迁移过程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地下水污染。1.4.2. 农业污染源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70%以上,污染的影响面广泛。一是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淋滤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污染;二是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农业灌溉使用被污染的地表水,造成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侵蚀土壤,并下渗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1.4.3. 生活污染源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量激增,由于无害化处理率低,造成对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国每年累计产生垃圾达720亿吨,占地约514亿,并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的速度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由于生

10、活垃圾没有进行有效分类,大量有毒物质及危险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混合填埋,以及垃圾填埋处理技术落后、垃圾填埋选址不当等原因,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已经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在严重污染地表水的同时,通过下渗也对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1.4.4. 自然污染源在有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天然背景不良,有毒有害成分超标。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查统计,我国部分地区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全国约有1亿多人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使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砷中毒(皮肤癌)、地甲病、地氟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困扰。1.5. 地

11、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与建议由于为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地下水体,还会被含水介质(砂、黏土)吸附,所以地下水一旦污染,治理起来决非易事。2004年,一位日本专家估计,全日本污染重点场地达40万处之多,如果全部进行处理,需要10兆日元以上,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因此,防止地下水污染是釜底抽薪之计。从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考虑,我国当前地下水的污染防止应采取以下对策。1.5.1. 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面对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地下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与政策支持。构建完备的地下水环境

12、保护制度框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通过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在各地方政府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中,要明确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规划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相应责任,并建立起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机制,使地下水的各项保护工作得到具体落实,并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制度上的根本保证。1.5.2. 将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防治纳入统一规划规划和管理水污染防治应将地下水与地表水综合考虑,纳入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之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保证了自然界水循环的连续性,构成了自然界水循环中相互影响与关联的重要部分。

13、地表水的污染源往往也是地下水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的综合防治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在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应综合考虑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与监管责任,并与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相协调,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要满足自然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要。1.5.3. 合理确定地下水资源价格地下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再生性的资源,尤其是深层地下水,具有与石油、矿石等资源一样的不可再生性,地下水价格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一资源的稀缺性。只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不仅监管成本高,管理的绩效也难以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弥补行政管理的不足,

14、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绩效。应改革原有的地下水资源的定价理念与方法,建立地下水包括开采、输送、净化、分配、使用与污水处理等过程的全成本定价方法。价格中应包括体现地下水资源环境价值的地下水资源费,以此来激励人们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地下水的节约利用,从根本上遏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1.5.4. 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针对现有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需要的现状,国家应加大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备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统一地下水监测的有关技术规范,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对现有多部门建设的监测网络进行有效集成,建立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公用平台。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重点

15、监测,系统掌握地下水水质、水量和地下水环境变化的动态特征,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5.5.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缺少成熟的技术可供推广。我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十分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术。因此,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投十分必要。一是可以由国家财政直接投资,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并将实验成熟的治理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信贷、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总之,水环境的保护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事情,特别是地下水它具有埋藏性和系统

16、的复杂性,一旦污染,治理将非常困难,付出的超过地表污染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代价,并且使原本就紧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日益严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所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全社会都应珍惜、爱惜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1.6. 参考文献1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2期72-752姜建军.我国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对策.水科学.52-533梁亦欣.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趋势.科技信息问题与探讨.2007年第27期.5844赵章元.地下水污染不容忽视J环境经济,2006,(04).5田廷山.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对策J今日国土,2005,(Z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