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4 ,大小:104.62KB ,
资源ID:53434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43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docx

1、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2006年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求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关系。

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述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A、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天体是宇宙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3、和相互绕转,即形成了天体系统。人们认识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层关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B、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虽自有特点,但并不特殊。特殊性: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A、安全的宇宙环境: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的演化中断;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B、优越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体积和质量适

4、中,可以吸引大量气体并演化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导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结晶水汽化。日地关系:A、太阳系概况: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和共面性三大特点。根据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周期的差异,九大行星被划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三大类。除行星外,太阳系还有各种流星、彗星(哈雷慧星公转周期76年)、卫星等等。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富含矿体。B、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距日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C、太阳能量的来源:太

5、阳内部核聚变(4H1He)D、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纬度越高受太阳活动影响越显著,其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太阳黑子(光球层): 与地球气候(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 斑(色球层): 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是太阳活动激烈程度的显示。 太阳 风(日冕层):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极光现象。地球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地球为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三轴椭球体,且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略长。大小:地球极半径为6356.8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2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B、地轴、两极;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及极圈:

6、地轴、两极和赤道:地球自转的轴,称为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两极。地球表面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为赤道。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其交点为地心。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即子午线。所有经线等长且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而标注的度数,叫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全球经度由0开始,东、西各跨180,且经度往东递增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两个经线平面间的夹角为二者的经度差。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所有纬线独立成圈,纬线圈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

7、线圈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而标注的度数,叫纬度。赤道为0,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极点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反之是南纬。某地的地理纬度,即该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间的夹角。南、北回归线及极圈:南、北回归线分别为南、北2326的纬线圈,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则为南、北纬6634的纬线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C、经纬网及其意义: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网络,即经纬网。人们绘制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定位和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且北极点四周皆为正南,南极点,反之)D、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统一规定,20W

8、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为西半球。东、西半球关于经度的暗示对地方时的计算有重要意义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据纬度变化特征、温度分布规律、季节与月份对应、地转偏向力方向等判断 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E、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区跨经度15(东、西12区除外,各占7.5)。日界线:法定日界线(180);自然日界线(0点钟所在经线,即夜半球平分线)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120E经线

9、的地方时)区时的应用:时区内以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区时。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其意义:A、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自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可借助经度判断东、西);俯视(南顺、北逆)自转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处角速度相等,均为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为0。线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S/24(S为纬线圈周长)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B、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故产生了昼夜,其分界线为晨昏线(圈)。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况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各

10、地太阳高度大于0,晨昏线上等于0,夜半球小于0。昼夜的更替也可以理解为地球某地相对晨昏线的周期性移动。昼夜更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1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同时,由于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即地方时差只与经度差有关。在地方时的转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东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早;地差1区(15),时差1时,早加晚减。另需把握昼、夜半球平分线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线索。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水

11、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基本规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而且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赤道上为零。C、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黄赤交角: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角、线速度均是最大;远日点(7月):角、线速度均是最小。公转的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公转的轨道:黄道面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纬度范围。D、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长的含义:昼长,可以理解为地球以15/时从晨线转到昏线所需的时间。通常昼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昼长=昼弧/

12、15,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12-日落时间)*2。昼长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由此可见,昼长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密切相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基本概念:太阳光与地平面(过该点的地球的切面)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亦叫太阳高度。正午时刻(12:00)的太阳高度角,叫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任一瞬间,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向晨昏圈(线)递减; 日内,正午时的太阳高度最大,晨昏线上(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距(所求地点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跨度)【太阳高度的关联知识】A、太阳高度与经、纬度:两地

13、纬度之差等于其正午太阳高度差;赤道上,两地经度差等于其太阳高度差,其它纬线上,则大于太阳高度差;同一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特殊位置的太阳高度:日内,太阳高度始终保持不变且为正数的为极点,其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此刻,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的余角;晨昏线正切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C、太阳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出没过程。注意把握日出、日落和正午太阳方位 D、日影问题:日影朝向(与光源反向);日影长短(计算公式:Y=H*ctg Y为日影长度,H为实物高度,为太阳高度)四季的形成: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14、,从而形成四季。掌握气候四季的划分 五带的形成: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据此将全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五个热量带。宇宙探测:A、宇宙探测的意义:开发宇宙丰富的自然资源。具体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特点。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He。B、宇宙探测的现状:目前,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但开发活动的增强,太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污染源有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意外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航天员扔出飞船

15、的垃圾等。二、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A、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固体杂质B、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流层(012km): 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6/1000km);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样。 作用影响: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平流层(1250km): 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作用影响: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平流运动,利于高空飞行。高层(503000km): 主要特征: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 作用影响:电离层(80500km)对

16、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易受太阳活动的干扰。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A、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首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从而使大气受热增温。由此可见,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的温室效应。其中,吸收和散射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蓝紫色光最易被散射,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影响因素有天气状况、气候湿润程度、下垫面等 日变化:日气温由午后一、两点分别向前、后时段递减,

17、至凌晨日出前达日内气温最低点。日温差变化特点为“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裸地大,绿地小”。年变化:年内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当地的夏季和冬季。年温差变化特点是“高纬大,低纬小;陆地大,海洋小;海陆过渡地区大,下垫面均一地区小”。C、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D、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垂直运动成因: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导致热地面气流上升,冷地面下沉,即形成大气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成因:由于大气垂直运动引起了水平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E、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热力环流:三圈环流:热力环流的扩大化,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18、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构成。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过程中,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气压带中,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都因热力作用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则是动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存在与分布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一般有如下规律。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信风带:(视风源下垫面状况而定)来自海洋湿润,来自内陆干燥;西风带:受其控制或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东风带:一般寒冷干燥。F、大气环流与

19、水热输送的关系:大气环流有利高纬和低纬,海洋和陆地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能有效调节全球的水分和热量平衡。大气降水A、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分配差异大。一般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B、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沿海多,内陆少;低纬多,高纬少。天气、气候与人类A、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亦称锋区。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无论冷锋还是暖锋,冷气团因为冷、重总位于锋面的下方,而且任何锋面过境都会带来降水。区别是冷锋降水指向锋后,暖锋降水指向锋前。锋面过境时的天气

20、具体特征为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有大风;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B、高、低压系统: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C、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出现于低压槽,其影响地区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大风天气。D、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

21、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

22、少雨。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温带海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压控

23、制,常年酷寒,干旱少雨。E、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交换;其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分布、地形、植被状况等等。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F、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成因:(人为)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使森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自然)气候变迁,冷暖干湿交替。全球变暖的危害: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安全与全球生态环境平衡;全球变

24、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决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臭氧空洞:(911月南极臭氧空洞最大)臭氧空洞的成因:(人为)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消耗大量臭氧;(自然)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臭氧空洞的危害: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危害:(酸雨(pH值5.6);重酸雨(pH值4.5)酸雨的成因:由于

25、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燃煤主要为硫酸型酸雨,燃油则以硝酸型酸雨为主)酸雨的危害:对非生物的危害,如酸化土壤和水源、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对生物的危害,如危害动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等。解决措施: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天气和气候要素图的解读和应用A、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参见“天气、气候等值线判度”)B、柱状图、曲线图等图形语言:【天气、气候等值线判度】A、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的应用:判断某地的气温值:由等值线变化趋势判断或

26、估计某点气温值。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 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判断海陆分布及季节: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海洋相反。判断洋流流向及性质:等温线由低纬向高纬弯曲为暖流,反之为寒流。判断地形特点: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闭合的等温线图,内高外低为盆地,外高内低山顶(地)。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常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形地势等下垫面状况、大气运动及天气特征、洋流等等。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等温线越密

27、集表示气温变化越大,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B、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与风向和风力判断:风向,先明确高、低气压区,即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参考地转偏向力画出风向即可。通常,闭合的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者,风大。若气压梯度相同,摩擦力小者,风大。等压线与天气系统判断:闭合的等压线图中,气压值外高内低为低压,亦称气旋;内高外低为高压,亦称反气旋。一组等压线向同一方向凸出,凸向低处为高压脊,凸向高处为低压槽。C、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变化特点:等值线由高向低凸出说明降水量比周边地区高,反之则低。影响因素:海陆分布:一般沿海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小;内陆降水量小而且变率大。地形地势: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

28、丰富,降水有随高度递减的趋势;背风坡降水少。大气环流状况:受低压或暖湿季风影响降水多;受高压或干冷气流控制降水少。洋流: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三、陆地和海洋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A、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辉石、橄榄石B、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分侵入岩、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的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如花岗岩。喷出岩多气孔和流纹,如玄武岩。变质岩: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岩性、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具有典型的片理构造,变晶结构。常见的变质岩有板

29、岩(页岩的变质)、大理石(石灰岩的变质)。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而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沉积岩具明显的层理结构。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另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人们可以借助沉积岩中的化石确定地质年代、重塑古地理环境,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反映了当时湿热的森林环境。C、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组成: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表物质循环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

30、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回到地球内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即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D、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的边界有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和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两种类

31、型。E、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板块运动影响海陆的形成和分布,奠定地球地貌的基本格局;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决定了其分布的规律性特征。【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构造类型判断依据地貌特征研究意义褶皱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中间老,两翼新)背斜成山(但,顶部因受张力,易被风化侵蚀,往往成为谷地)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向斜成谷(但,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有利于储存地下水断层地垒相对上升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影响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水库、隧道工程应避开断层。地堑相对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外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