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9.69KB ,
资源ID:53303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30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重点讲义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重点讲义资料.docx

1、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重点讲义资料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大学的学问,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 陈钢教授 1、 华佗原名华元化。2、 人类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法,大量、长时间的观察了自然与人,归纳、提炼和总结出了阴阳。3、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道:普遍规律神:变幻莫测谓之神。拓展:人的生理是阴阳平和,病理是阴阳的偏盛偏衰,诊断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疗是恢复阴阳的平和。“内经谈天谈地,是为了谈人。”2“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由气构成,轻清向上为天,浊阴向下成

2、地。 3“阴静阳燥”这说明了阴阳的一种特性。天主动,地主静,天圆地方亦是此意。(不要随意去否定那些你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东西。)老师引“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来说明阴静阳燥。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这说明了阴阳的三种关系,即相互关系、主从关系(阳主阴从)、辩证关系。 5“阳化气,阴成形”阳的功能是作用于有形之物,使之转化为无形之气。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阴是作用于无形之气,使之转化为有形之物。那么在这里是否可以提示治疗肿瘤的方法呢?也许黄芪建中汤是不错的选择。6“清气在下,则升飧泄”阳气下陷(位的异常),不能化气,水谷并走大肠。所以治疗时应健脾升阳,才会“离照当空

3、”,用风药升阳,如羌活、防风、白芷等。7“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浊气在上,则气机不通,如半夏泻心汤。拓展:墨子讲“法,意、规、圆,三也俱。”所以学方要注意四点:方的机理,方的法则,方证,方药,如此才能真正领悟一个方。8“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9“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上升的本于下降的,下降的本于上升的。所以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因此“升降相应”。案例:一女,左眼珠上出现一芝麻粒大小的凹陷。西医诊断为角膜溃疡。一师遂开补中益气汤,12剂痊愈。理论“陷者举之”。陈师认为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其效更佳。案例:女,50岁,便秘7、8年,心烦,脉细,舌苔薄黄。魏农祥老师遂开:白术9

4、0g (三两)生地60g(二两)升麻3g(一钱)10“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阳气虚,则四肢冷,倦怠乏力。阳气过亢,则狂躁,又如多动症。小孩子蓝眼睛,晚上趴着睡,动则汗出,即疳积,是由于脾胃积热所致。临床运用消食,活血加胡黄连。如果不行,则加重镇的药。11“阳为气,阴为味”气:四气;焦、香、腥、腐;辛甘为气。味:无味; ;酸苦咸为味。气药:凡是以升浮为主,具有发散、宣表的作用;又凡是具有益气温阳的作用。性属温热,味属辛甘。味药:是以沉降为主,具有清热、活血作用;若为补药,则滋阴凉血。味属寒凉,性属酸苦咸。12“味归形”滋阴、养血的药物能生成、长养人体的形气。13“气归精”益气温

5、阳的药能补养人体生成阴精。周学海认为精有四:精也,血也,津也,液也。14“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厚则泄,如大黄;薄则通,如泽泻、木通。气薄则发泄,如麻黄、桂枝;气厚则发热,如附子、干姜。拓展:“医者,意也,在人思虑。”案例:有一年冬天患冻疮,开当归四逆汤,桂枝30g,服后通宵不眠,第二天口角生疮。遂不服,至夏,精神倦怠。此时遂开苓桂术甘汤加附片、干姜,桂枝30g,服后非常舒服。“冬三月,此谓闭藏”,即冬天阳气潜藏,桂枝量太大,会使阳气外泄。所以说药量的大小可以改变功效,配伍也可以。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也在人。”15“壮火

6、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少火既可指药物,又可指生理和病理。壮火,如附片、干姜,用时常、量大,阳气亢盛,反而消耗人体正气。少火,如人参、当归、白术,温和,可渐补人体阳气。壮火火热邪气,少火是生理阳气,如金贵肾气丸中的肾气就是少火。16“风盛则动”风导致的病症有“动”的特点。如肝风内动、血虚生风、热极生风等。老师认为在这些证中加入风药,如秦艽、防风、威灵仙,效果会增加。17“燥胜则干”干是表现,可由燥邪引起,而燥可由多种原因所致。18“热胜则肿”肿,即臃肿。外科强调清热解毒。老师认为热胜可以导致肿,另外阴寒邪气也可以,如阳和汤。19“寒胜则浮”阳虚,或阳气不行,化气行水无力,

7、导致浮肿。20“湿胜则濡泄”陈言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21“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阳:外,阳经,腑阴:内,阴经,脏提示我们治疗疾病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如:蔡京便秘,史载之用紫菀磨细服下则通。即用紫菀开宣肺气。病在下,可治上。老师治疗咳嗽,大便往往会变稀,这是给邪以出路。病在上,可治下。22“以我知彼”我与你有共性,故知彼之个性。因此才会有神农尝百草的道理。23“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见微得过,用之不怠”4 素问六节藏象论1“藏象何如?”藏:隐匿,不外现。象:现象,法象,征象。藏在内,象在外。通过象测知藏,藏反映于象。此即以表知里。孟子告子下“有诸内

8、,必形诸外。” 管子“上有丹砂,下有黄金。”所以说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先秦的朴素的哲学。2“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生之本:1)有神,主载精神意识;2)主血脉(心主血脉,长头发,肾主须);3)君火,阳气。神:1)万事万物运动的内在动力;2)生命力;3)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1)主管思维。管子“心之官在思。”2)记忆。要发展将来,必须要有过去、现在的存在。记忆藏于心神。如归脾汤。3)意志,是人自觉规定,克服困难的力量;4)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5)感知。阳中之太阳:阳,指部位,心肺在上为阳。说明心的阳气很盛,故为君火。通于夏气:生理,某脏与某季相通应

9、,活动一致。如夏天,心气振奋,故春夏养阳。病理,某脏在某季好发某病。如心病在夏天最易表现出来,又如春天小孩容易流鼻血,此时可用丹栀逍遥散加牛膝、桑白皮,血分热胜加地骨皮,还可加凉血药,如侧柏叶。老师认为血脉淤阻,除了加行气药外,还可考虑加入肺药,效果更佳。3“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气:1)呼吸之气;2)一身之气。若人有淤血,则需行血,还可宣肺,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如杏仁、桔梗、枇杷叶等。魄:孔颖达在注左传“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哭为声,此为魄之灵也。”类经“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觉也。”根据这些话,老师总结魄的特点如下:1)与本能、感

10、觉有关的低级反映;2)先天就有,不需学习;3)阴神,附气藏于肺中;4)于痛、痒,手足运动有关。肺于皮的关系:在单细胞生物、蚯蚓、青蛙、狗等的动物身上,皮毛是可以呼吸的。人身上有18g硅,只分布在肺与皮毛上。这些似乎在说明中医的一些理论。老师根据这个提出了肺主皮毛的意义:1)为外感病的发病、传病及症状提供了理论依据;2)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治疗思路。临床上见肺病可治皮,皮肤病了可以治肺。这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是一致的。比如麻杏石甘汤可以治疗小儿遗尿。3)用药。阿胶补肺阴,动物的皮,如地龙、刺猬皮,可以治疗肺病。植物皮、果实皮,都可以治疗肺病。4)呼吸补泻。4“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11、,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太阴),通于冬气”五脏六腑,先后天之精,都藏于肾。后世非常强调“心主发”。所以在治疗脱发,发白时,应该考虑肾于心。若发痒,则需要泄心火(此时往往可以看到舌尖红),清利湿热。5“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句话讲的是病理,即困倦到了极点。肝主筋,肝血(气)不足,经脉得不到濡养,人体就感觉疲劳困倦。现代根据这一条,来治疗亚健康,常用逍遥散加人参与黄芪。我发现老师通常用: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黄芪、当归头,为基本方,灵活加药,治疗人体气血不足之证,效果很好。肝主筋:1)抽搐,“风胜则动”;2

12、)前阴疾病。肝经循行于前阴,所以前阴疾病除考虑从肾之外,肝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白带,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大血藤;阳痿,老师曾用逍遥散加补骨脂;不孕不育,老师用逍遥散加蜈蚣和香附(通络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女士按环后的出血;3)失音证。叶天士等人从肺治,如金魄不鸣、金实不鸣。甘作旺认为筋主振动。而肝主筋,那么声带息肉、肥厚、结节可以从肝来治,疗效较好。4)冠心病。筋脉与血脉相关,可以从肝来治。魂:孔颖达认为“精神性识,渐有所知,谓之魂。”张景岳认为“魂之为言,如梦恍惚,变幻游行之境也。”老师据此,提出魂的特点:1)是与意识、思维和认识等有关的反映;2)渐知,后天逐渐形成;3)阳神,附血,藏于肝;4)表

13、现:人静在血归于肝,动则供养诸筋。白天心主神明,掩盖了魂的力量,魂的表现不明显。晚上魂归于肝,如果肝血不足,就会做梦。所以治疗以养血调肝为主,比如酸枣仁,否则再加重镇药,如龙骨和牡蛎。心是最高的,参与其他主神,其力量最大。以生血气:说明肝能生血。其味酸:味与脏的关系:1)作为诊断学的依据:定病位,如苦心;定病邪,苦属热,甘为湿,另外咸亦属热。2)治疗学的意义。肝有病,需用酸药,如用木瓜芍药汤(白芍30g 木瓜15g 当归10g 川芎10g 伸筋藤10g 丹参15g 续断10g 姜黄10g 甘草5g )治疗颈椎病。3)预防学的意义,如脾有湿,禁甘药。在服固元膏时要加陈皮方妙。4)炮制学的意义,如

14、醋制延胡索,盐制黄柏。其色苍:色与脏的关系:如黑属肾(黧黑癍,面酐证,本经记载菟丝子条文下有面酐证)、黄属脾(黄褐斑与肝、脾有关,如用温胆汤和柴胡疏肝散来治)。6“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气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仓廪之本:仓是藏谷的,廪是藏米的。总的来讲,仓廪就是进粮,搬运和出粮的地方。说明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具有受纳水谷,运化水谷和排泄糟粕的功能。转味而入出:转输饮食五味。老师遍查十三经,均是“出入”,而此处是“入出”,可见内经用词相当准确。至阴:1)到达阴分

15、。长夏是由阳入阴;太阴,三阳在前,三阴在后。2)至,极也,即阴盛。因此,太阴的阴气很重,故脾胃病要随时固护阳气。如老师在开半夏泻心汤是黄连的量很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1)条文的对与错的问题;2)在认为条文正确的基础上,老师讲了两种学说。a、李东垣认为少阳主春生之气,有了春天的生发,他脏才开始工作。如“胆气春升,万物安,余藏从之。”所以脾气要健,脾阳要升,则往往要加升少阳的药,如小柴胡汤。这就是肝“以生血气”的道理。老师认为四物汤,六君子汤加小柴胡汤,其效更佳。b、张景岳认为少阳主枢,通达阴阳。胆为半表半里,可以调和阴阳。那么脏腑之间不协调了,就可以从胆治。岳美中医案:季某,女,10岁。患儿发病

16、时眼微睁,口微干,四肢下垂,发病3天,每天中午12点,晚上12点均发生一次,过1小时清醒,醒后如常人。由于此病均在阴阳交接时发病,而且是厥证(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老师遂开小柴胡汤原方,三剂痊愈。5素问五脏别论1“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感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说明内经之前的命名比较混乱,内经予以正名。2“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泄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浊气”,不是五脏的糟粕,是五脏的剩余物。“传化之府”代表了六腑的总体功能,即运化水谷,行津液,排糟粕。因此不能停留

17、,所以六腑以通为用。魄门:1)命名。魄同粕。肺藏魄,肺与大肠相表里,即肛门。“魂从上出,魄从下出”,因此抢救病人要注意魄门,如真人养脏汤。2)功用。门,开,合,即排泄和约束。魄门自己有启闭的功能,但同时要受五脏的支配。3)魄门与五脏的关系。魄门的启闭受五脏支配,但同时魄门启闭正常与否可反映五脏的盛衰。4)治疗。通过魄门的启闭来治疗五脏的病变,如承气汤。也可以通过五脏调节魄门的启闭,如宣上治下。5)养生。时时提取肛门十几次,可以养生。如孙思邈“谷道亦常撮。”3“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

18、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这是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整体性概括。“实”与“满”都是充实、充满的状态。而“实”指水谷糟粕,“满”指精气。后文举例说明六腑的虚实。脏腑藏泻讨论:藏指储存,泻指传送。五脏主藏,六腑主泻。1)泻与藏。以入,以受为藏;以出,以予为泻。藏中有泻,否则精气神无以为用;泻中有藏,否则水谷糟粕无所依存。(牵牛子研磨吞服,通便效果很好。)2)满与实。五脏当满不当实。不满则肾精不足,肝血不足;不藏则脾不统血,肾气不固;不当实,否则水湿困脾;不泻,则心血淤阻。六腑当实不当满。不实,则胃纳很少,水谷不入;不泻,则食滞胃脘,阳明腑实;不当满,则(脾虚、肾虚)白浊,另外肝亦主生小便。素问口问:“中气

19、不足,溲便为之变。”射干对治疗乳糜尿效果很好;不藏,则泄泻。6素问太阴阳明论 1帝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异位:部位,脏腑位置及其经脉循行部位;地位,特指其特性,功能。脾为阴,主升,主运;胃为阳,主降,主纳。 更:变更。生理上,春夏为阳,阳明之气振奋,为从;太阴之气抑制,为逆。秋冬为阴,阳明为虚,太阴为实。病理上,胃阳盛,则脾阴不足,脾湿停聚,则损伤胃阳。或从内,或从外:说明发病源头不同,即邪气来源不同。2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阳道实,

20、阴道虚。”阳道实,阴道虚:说明了阴阳发病的一般规律。讨论阳明多实的机理和病症。1)生理特征。a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即阳气盛大,气血充盛;b 经脉循行部位很长,上达额颅,下至脚,因此受邪机会很大;c 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2)多实的机理。a 正邪相争很剧烈,因此多实证和热证;b 胃属阳,邪入阳明易化热化燥;c 淤血、饮食、痰湿易藏于阳明;d 胃一旦不泄,则便秘。3)病症。阳明经证、阳明府证、阳明属血证、阳明气分证。讨论太阴多虚的机理和病症。1)生理特征。a 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b 太阴的阴很盛;c 主运化、升清,喜润恶燥。2)病理。a 气易耗,血本少;b 易伤阳气,生寒;c 失运化,所以要

21、健运脾胃,而非补脾。3)临床表现。不运、不升、不统。3“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脾不主时的意义:1)脾不主时,强调了脾对任何脏腑均有濡养的功能;2)脾有调和的功能;3)脾是枢纽,主运转。脾正常,那么从心到肝都正常。7灵枢营卫生会篇1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

22、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营卫生成:“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说明营卫之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营卫特性:“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唐容川认为“清浊以刚柔而言。”营气很柔和,卫气比较钢悍、剽疾滑利。营卫运行:“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营在脉中,按十四经的顺序行走。在内经中卫气的循行有三种方式:1)“常然并脉”;2)遍行全身各处;3)昼夜运行规律。早上从目的睛明穴开始运行于手足三阳经,晚上从肾经开始一次循行于心、肺、肝、脾,最后到肾,再到睛明穴,开始白天的运行。五十而复大会:营气的五十圈:1)14经总共28条经脉

23、(12正经,共二十四条,再加任脉、督脉,阴、阳蹻);2)长度:28条经脉的总长度是16丈2尺;3)呼吸次数:13500息;4)呼吸脉行6寸。算法:13500(16.20.06)6=50“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的临床意义:1)寐。卫阳不能入于阴,可能是阴分有邪,如痰湿、淤血等,如半夏秫米汤(秫米,小黄米,或高粱米),老师认为半夏、夏枯草都有引阳入阴的作用。可能是阳分有邪。另外阴分有邪,可睡,但睡不沉,阳邪盛,则入睡困难。案例:邓铁涛老师用桂枝汤煎汤泡脚治疗失眠,还有老师认为早上八点绿茶15g泡水,鼓动卫阳之气运行。晚上八点酸枣仁30g煎汤,引卫阳之气入于阴分。2)寐。卫阳虚少,不能由阴出阳。如“

24、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可能阴分有邪,卫气不行,如湿邪蒙蔽。卫出于下焦的理解思路:(1) 坚持者:a、版本学、文献学的依据。如针灸甲乙经亦此。b、下焦是卫气的发源地,卫气根于下焦肾阳。(2) 卫出上焦:a、文献学的依据。如中藏经外台秘要 即此。b、肺气宣发敷布卫气,且与其生成有关。临床上哮喘之人易患感冒,即源于此。(3) 卫出中焦:从灵枢营卫生会篇得到的结论。(4) 卫气根源于下焦,来源于中焦,敷布于上焦。如张仲景加附子健脾、宣发阳气。夺血者勿汗,夺汗者勿血。传统解释 :夺,失也。即“夺血”,失血之人;“夺汗”,失汗之人。基于此,a、“勿汗”就是不要再发汗,“勿血”就是不要再放血。b、

25、病理结果,大出汗的人血就少了,大量失血的人,汗也会少。这些都基于精血同源。医家的看法:夺,强取也,是一种治法。即夺血,就是活血化瘀法,得到的是无汗这样一个预期的治疗结果。夺汗,就是汗法,得到的是可使出血停止这样的预期。例子:如伤寒论中“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衂者,麻黄汤主之。”就是夺汗者勿血的例子。又如明代医家赵献可医贯中提出小儿自汗(小儿饮食积滞出汗极多,可以将保和丸种的连翘改为胡黄连),如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条下: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血府逐瘀汤一剂可愈。这些就是夺血者勿汗的例子。8灵枢本神1、岐伯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

26、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意谓之忆,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我,生命。德,天之阳气。气,地之阴气。生,已生则维持生命,未生,则形成新生命。神,生命。类经于此有详细的解释。此段强调了两点:a、人的整个思维过程,即“任物”“存变”“处物”。b、养生的总则:调刚柔,和喜怒,节阴阳。目的:僻邪不至,即不生病;长生久视,即寿命长,活得好。9、素问生气通天论 1、 “生气”,生生之气,即使生命生和维持生命的气。易经“生生之谓易。”

27、在此处,更重要的是强调阳气,“存得一份阳气,便有一份生命。”“通天”:相互联系,亦名“天人相应”。这样就强调了阳气的重要性和阴阳平衡。 2、 释义 1)人与自然 a、“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六合”:a、十二经相合,如足太阳与足少阴经;b、四方上下。“其生五”,指五行。“其气三”,指三阴三阳。因此教导人们要顺应自然。 b、“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也。故神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

28、气之削也。” “清净”,自然之气正常状态的表现。“志意”,指人的精神活动。即在“天人相应”原理的指导下,自然之气的正常有利于人的精神乃至生命活动能够保持“治”的状态。“圣人”,最善于修身养性的人。“内闭九窍”,脏在内,窍在外。说明邪气伤脏而致九窍不利,治疗时不应简单的去通窍,而应求本,治疗脏病。如耳聋治肺,常用三拗汤加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等。所以在临床上感冒出现耳疾病,要考虑这个道理。 2)、阳气失常病症 a、“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与”,有。“所”,场所、规律,陈师认为“所”乃职字,解为功能。“阳因而上”,即阳气从肾经出发,

29、循膀胱经向上、向外布达。这里“因”字释为依循。另外“因”字,段玉裁认为因“从口从大”,说明阳气很强大。 b、“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有三解。1、“欲如运枢”,指人的阳气如户枢般运行自如,说明一种生理状态。 2、全元起本“定如运枢”,即人受寒之后,寒邪凝滞,卫阳之气不行。3、吴昆把“欲如运枢,”迁移至“卫外者也”之后。展现了人体卫阳之气的功能状态。 c、“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汗”,暑性开泻所致。热扰心神则烦,上熏于肺则喘(呼吸不利),喝喝有声。大汗之后,津液耗散,阳气不足,正气亦虚,则多言,即振声(“虚则振声”)。这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

30、汗出而散” 有四种说法:1、治法,即汗法;2、症状,即大汗淋漓,待其自散;3、病理结果,身热发汗,大汗淋漓,致使人体阳气耗散,卫外不固,津液外流;4、迁移,吴昆把此句放到“因于寒”之后,提出治疗的方法,即柴胡6g、青蒿6g、藿香6g(后下)。 d、“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经緛短,小经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首如裹”,即湿邪蒙蔽清阳。“湿热不攘”,湿邪留滞经脉,热邪耗气伤精。“大经緛短,小经弛长”是互文的修辞。这里提示我们在治疗痿症时要注意邪正两个方面。 e、“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气”有两解。1、阳气,即阳气虚;2、风邪,风邪郁滞肺气,导致肺气不利,而生的水肿,如

31、越越婢加术汤证。 “四维”有两解。1、四方四时,即寒、暑、风、湿四邪,因为暑同火气,燥邪不易伤阳,故名;2、四肢,即四肢肿胀交替出现。王宏图先生在这一点上有很深的体会。 f、“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烦劳则张”,过度劳作,会生火热之疾。因为劳不但耗气,而且伤精,日久则成阴虚火旺之证。“辟”,同嬖,衣裙皱褶。阴精耗损,清窍失养,则视物模糊,听力下降。“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极言此疾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g、“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经,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怒则气上”,气逼血升,气血壅滞于上,产生薄厥证。气血上涌,下肢失于滋养,则四肢不能随意运动。“其若不容”,其,指四肢;若,则;容,用。补阳还五汤的即源出于此。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沮”,当音同举时,释为阻止,即气血偏阻于身体一侧;当音同拒时,湿也,半身湿润。刘完素认为此时是健侧出汗。而现代认为是患侧出汗,因为淤血阻滞,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则会自行汗出。这往往是中风先兆之一。 h、“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齄,郁乃痤。” 由运动、暑热天气而生热,热迫精外泄,在出汗的过程中,风、寒、湿邪闭郁了气血精液,而生痤疮。在临床表现上,痒则风邪,痛则寒邪,流水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