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4.06KB ,
资源ID:53260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260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东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东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1、辽东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目 录一、发展背景(一)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学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奠定学校发展基础(四)目前存在的困难使学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总体目标、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一)总体目标(二)办学定位(三)发展思路四、发展战略(一)学科专业发展战略(二)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三)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战略(四)师资队伍建设战略(五)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五、保障措施(一)加快校区整体置换步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科学的决策与管理机制(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

2、立和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人才培养的服务机制(五)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治校理教的能力辽东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一)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未来十年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围绕大学制度改革、实施特色办学和提高

3、教育质量三大主题开展工作。大学制度改革将使学校更具有办学自主权、更大的政策空间和更多的学术民主;实施特色办学就是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克服办学同质化倾向,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自己的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辽宁省要实施大学特色化发展战略,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内

4、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特色发展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学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不照搬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路径,寻求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资源优势开发的最佳结合点,突出新建性、地方性、应用性特征,注重培育办学特色,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学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进步,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高校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在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辽宁省明确提出“十二五

5、”期间要充分利用进一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域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包括“企业提升工程”、“产业集群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和“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产能工程”的五项工程。与此同时,丹东市提出以“沿江沿海经济带”为重点,建设“四大经济区”,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电子信息业、仪器仪表业、特色农业、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战略。学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重要职责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

6、需求。因此,辽宁省和丹东市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调整战略,不仅为学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而且也给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十一五”期间取得成就奠定了学校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规划目标基本得到实现,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点工作,为“十二五”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学校牢牢抓住国家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机遇,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比例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科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本、专科

7、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并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很好效果,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障,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果;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有了新的发展,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级项目、横向课题和科研经费取得可喜的成绩;办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办学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要,教学仪器设备值、教学用房等生均指标基本达到办学条件的标准;学校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干部制度、人事制度

8、、职称制度的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稳妥推进全员定岗定编工作,有力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使学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宏观形势的严峻性也使学校面临挑战。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辽宁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60%,高考生源将呈下降趋势,导致高校发展扩大规模与生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争夺生源态势日趋激烈。大学教育适龄人口的逐渐下降,将使学校发展规模、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几年来学校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本、

9、专科学生规模结构不够合理,如果本科学生数量不能快速增加,不改变现有的结构比例,势必影响未来的学校定位和发展;二是本科专业设置涉及学科门类过多、专业跨度过大,相互支撑力度不够,缺乏有特色的优势专业;三是对应用型人才及其如何培养的共识度还不高,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要求还有差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幅度还不能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五是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各项制度落实得还不很到位;六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等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开发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七是由于多个校区办学

10、,管理难度大,办学成本高,教学资源不能共享,等等。面对“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机遇和困难,要把握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结合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丹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学校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促进学校的快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牢固树立“面向区域、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以满足环渤海经济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产业需要和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错位

11、竞争、打造特色;坚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在同类别院校中特色优势明显的教学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坚持“以改革求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的原则,整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已有的办学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大力

12、培育办学特色,实行错位竞争,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3.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塑造教师团队精神,为教师成长和提高创造条件。4.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突出技术应用型”的原则,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的理念,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紧密结合产业或行业技术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5.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原则,适应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产业和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

13、技服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三、总体目标、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一)总体目标2015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学、工学、管理学学科建设为主、其它学科协调发展;保持并适当增加办学规模,改善本、专科比例结构,提高本科规模结构,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坚持特色办学的发展战略,打造学科专业发展平台,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效益,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优势明显的教学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2020年远景目标是:适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确定办学层次、类型和特色,构建合

14、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坚持多层次、多途径、开放式的办学模式,进一步突出和巩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进一步促进办学体制的优化、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把学校建设成为竞争优势明显、办学特色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高、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学型地方应用型大学。(二)办学定位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积极争取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办学职能定位: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项目咨询、文化引领为两翼,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为途径,实现学校的办学职能

15、。培养目标定位: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丹东、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三)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树立“面向区域、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特色办学为主线,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文化发展为保障,通过错位竞争、培育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1在学科专业上,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基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搭建学科专业平台,培育特色学

16、科,建设特色专业,并牵动相关学科专业的不断发展。2在人才培养上,根据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链条各环节的人才需求,明确人才的细分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3在科研与科技服务上,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学校科技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以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工作,为区域经济和地方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4在师资队伍上,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丰富教师实践背景和经历,突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17、。5在文化建设上,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秉承“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凝铸辽东学院精神,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宽松友爱的文化环境。四、发展战略(一)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学科专业发展理念:错位竞争,突出特色学科专业发展目标:1.学科专业结构与数量: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到2015年末,本科专业数量达到40个左右,高职(专科)专业数量调整到30个。2. 学科建设:打造以重点学科为支撑的本科专业发展平台,争取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达到2个、校级重点学科35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46个;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资格,实现专业硕士点零的突破。3.本科

18、专业建设: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体系,深入开展重点与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力争建设省级特色本科专业(示范专业)23个,校级重点与特色专业46个。4.高职专业建设:发挥高职(专科)教育的办学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职(专科)专业结构,突出重点和特色高职(专科)专业的培育。力争建设国家级高职品牌专业12个、省级高职品牌专业35个、校级高职品牌(特色)专业48个。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1.建立和完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以学校确定重点发展学科专业为核心,建立本科和高职(专科)专业调整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体系,突出本科重点与特色专业和高职品牌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

19、享的学科专业群。2.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确定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所对应的生产领域或环节,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错位竞争、凸显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策略。3.突出重点搭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平台。努力打造以特色学科建设为主体的纺织服装学科专业平台、以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服务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学科专业平台和以财务管理、金融学为主体的财经管理类学科专业平台,通过本科专业平台建设,牵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扩大社会知名度,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4.继续开展重点与特色专业的遴选与建设工作。按照学校学科专业发展重点和

20、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目标,继续遴选特色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在师资引进与培养、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实现特色办学和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二)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培养理念:知行并重,致用为本人才培养目标:1.办学规模:逐步改变本科与高职(专科)办学规模结构,努力提高本科学生规模比例,形成本科、高职(专科)、继续教育、留学生和研究生的多种类型、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理办学结构和适当的办学规模。到2015年末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8000人,其中,本科生12000人左右,高职(专科)生6000人左右;成人教育3000人左右,留学生200人左右,研究生实现零的突破。2.

21、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征,以就业岗位群为目标指向;高职(专科)学生教育突出技能型人才特征,以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为目标;3.教学质量工程:紧密结合国家“十二五”期间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内容和要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形成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体系。4.就业与创业:积极探索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三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不断提高毕

22、业生的就业率。到2015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力争突破93%,协议就业率力争突破52%。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任务: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按专业招生、分就业领域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资源探索举办复合型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的“卓越计划”精神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密切与企业界的联系实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2.大力开展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牢固树立课程是专业的元素、是特色人才培养的载体的理念,按照专业就业岗位要求开发设计课程内容,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开发与行业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继续开展课程中心建设,努力实现课程建设

23、、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征。构建贯穿全学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践教师队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继续实施实践学期制度,丰富实践学期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打造实验实训平台,为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继续开展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实验和实训教学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使之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场所,成为教师技术研发与技能提高的基地。5.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24、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基层组织的功能,发挥其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以教学基层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引导教师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三)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战略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理念:技术创新、服务地方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目标:1.学术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争取国家级研究课题810项,省级科研立项累计达到210项,省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力争达到68项,“三大检索”发表论文数量累计达到200篇,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申办奠定坚实的基础。2横向课题数量有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有明显增强。力争横向课题在现有每年20项的基础上,

25、以每年10%比例递增,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要达到总科研经费的60%以上。3.积极开展服务地方工作,扩大服务地方的范围和内容。力争建设23个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机构,建设1个以地方重点产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1个集经济、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的咨询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战略的主要任务:1.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搭建科研信息交流平台。紧密围绕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专业建设,构建科研项目信息平台,收集和发布各级各类科研立项信息,资助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立项,发挥科研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2.围绕区域重点产业搭建科技研发平台。以促进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为学校科研

26、创新的突破口,以现有科研机构为基础,成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能为区域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提供有效服务的应用技术服务中心,搭建科技研发平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难题,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3.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搭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以科技咨询服务为纽带加强学校与地方的联系,以科研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开展科技开发、技术咨询、决策咨询、经济文化服务等活动,通过科技咨询平台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4.围绕教师科研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学校成功举办“鸭绿江学术论坛”为突破口,积极举办或承办国际和国内学术论坛,引导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

27、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交流学术动态和前沿成果;组织校内师生举办学术论坛进行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5.建立一支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建立教师科研分类管理制度,形成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转换机制,通过建立专职科研团队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四)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德学兼修、注重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目标:1.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末,教师队伍总数为100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60人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

28、0%。2.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或培养1个省内知名学术团队、培养3个校级学术团队;引进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1-2名;力争使我校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3名、学术带头人46名,有校级学科带头人6名、学术带头人6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0名。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逐步形成与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的、有丰富实践背景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末“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4.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实验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通过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培养和引进实验教师

29、,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稳定的、具有较强实验教学经验和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满足实验教学需要。5.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既能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辅导员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教师行为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要求教师注重言传身教,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做良好教风的践行者和促进者,体现教师的学养、品行和风范。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

30、步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性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培养制度和转岗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重点学科与专业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专业急需教师;按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求,优化教师的部门结构和专业结构,逐步解决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3.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按照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现有财力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高层次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健全和完善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制度,发挥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

31、人和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制度,健全考核与淘汰机制,通过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建设创新团队、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发挥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带头人作用。5.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教师到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的轮训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的应用性技术研究、应用性技术成果的转化;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职能部门引进专业教师,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制度、青

32、年教师助课制度、导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班导师)制度,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7.建立健全教师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师各项奖励制度,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高效激励机制,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理念:以文化人、凝铸精神文化发展目标:1.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体的,符合时代要求、富含深厚底蕴、秉持博大胸怀、具有恢宏视野、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大学文化。2.凝练体现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育人理念,凝铸辽东学院精神,充分发挥师生传承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秉承“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大力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3.营造宽松友爱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严谨开放的舆论环境、高雅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稳定的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