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42MB ,
资源ID:53226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22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必修1.docx

1、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命题分析】近几年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近年命题的热点,如温室大棚生产、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等。 2.结合等温线或等压线分布图考查温压或风压关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重点和常考点。3.对于气压带、风带的直接考查相对较少。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常以结合火山灰的影响和企业分布图的形式来考查,气压带的移动规律主要结合气候类型来考查。对于气候类型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重点。4.以洪水灾害、沙尘暴、强冷空气、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为切入点,对常见天气系统进行考查是最主要的命题方式。 5.对于气候类

2、型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重点。通常结合各种气候统计图表、热点区域图,来考查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影响因素。 6.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全球气候变暖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结合各种统计图表和资料来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命题角度。 【备考策略】 1.针对大气受热过程,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形成分析昼夜温差的思路,掌握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以上原理、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玻璃温室、水库建设、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其影响。 2.对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范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

3、点的关系。对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可结合气压带盛行上升还是下沉气流,风带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还是由陆地吹向海洋来理解其对降水的影响。在复习气候类型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要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其分布规律,然后要全面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要素,最后要熟悉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思路。 3.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复习时在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台风、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与危害,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复习时可借助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新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掌握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节

4、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特别关注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结合等温线或等压线分布图考查温压或风压关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等压面的判读【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 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

5、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要点名师透析】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

6、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 三、等压面的判读1.判读气压的高低判断气压高低的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7、(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使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近地面气压高低 根据温压关系,判读出气温高低 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白天的绿地(夜晚的裸地)、城市的郊区等。4.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日较差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近地面气压高低 判读出天气状况(低压多

8、阴雨天气,高压多晴朗天气) 日较差大小(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1.判断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3.判断风向(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E处虚线箭头);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如F处虚线箭头)。(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4.判读风力

9、大小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风力小。如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感悟高考真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1)二氧化碳的增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加强作用。(2)

10、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能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两方面来描述大气的温室效应;(2)熟悉大棚利用的是温室效应原理,但也要注意其与温室效应的区别。 【参考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误区警示】“温室大棚的作用”不同于“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指大气的保温作用,而“温室大棚”除了具有保温作

11、用外,还具有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水分的作用。(2010全国文综T68)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1)

12、图中的等温距为2。(2)沿时间轴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数值大小和变化幅度,沿纵轴分析出市中心与南北方向的气温差异。(3)不同时间段的天气状况:8日多云,9日晴;天气转晴。【思路点拨】(1)选C,(2)选B,(3)选B。第(1)题,结合等温距可知,图示最高气温的取值范围是:21T123,最低气温的取值范围是:5T27,从而求出最大温差。第(2)题,读图可知:最高气温值(大于21)出现在9日(晴)15时左右。在白天,8日(多云)等温线稀疏,即多云的白天气温变化缓慢;9日(晴),等温线密集,即晴朗的白天气温变化剧烈,故B正确。白天最低气温出现在黎明,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时后;因而白天气温变化剧烈

13、,夜间变化幅度较小;气温由下午的最高值到明天的黎明逐渐降低。第(3)题,从图中可知,8日20时至8日24时(即9日0时),等温线弯曲最大,表明此时间段市中心与郊区温差最大,即为热岛效应最强时间。 (2009广东地理T12、134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

14、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新概念(有效辐射)和新等值线(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同时也考查了知识迁移、调动和运用的能力。【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一般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特点。第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第2题,

15、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参考答案】1.C 2.B(2009广东地理T19、204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4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命题立意】本题组以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和区域气压形势判断。【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组的关

16、键是对等压线数值和弯曲状况的准确把握。第3题,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同时,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因此甲地风向为东南风。第4题,通过陆地气压低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夏季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往往呈块状分布。【参考答案】3.A 4.C【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13题。1.若图1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

17、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2.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A.a为海洋 B.b为陆地C.为陆风 D.为海风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解析】1选B,2选C,3选D。根据热胀上升、冷缩下沉和水平气流一定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结合图中热力环流方向,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城郊热力环流而言,不论哪个季节和时间,城区的温度始终比郊区高,因此b处可能为城区,但海陆间热力环流在不同的季节方向不同,因此在季节不确定时难以确定a、b的海陆位置,若为冬季,则a为陆地,b为海洋,为陆风。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的关系,确

18、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下弯曲。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据此回答4、5题。4.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 B. C. D.5.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减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解析】4选B,5选D。该题组以水库建设及其影响为例,考查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其影响。解决该题组的关键是理解水库与周边地区的热力差异。水库与周边地区相比白天增温慢,形成高压;夜晚降温慢,形成低压。风从水库吹向周边地区,并带去充足的水汽。下

19、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完成6、7题。6.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7.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解析】6选C,7选C。第6题,山谷风主要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图示山谷处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说明气流垂直下沉,气温较低,为白

20、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为谷风。第7题,夜晚,谷地的气温较周围地区高,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运动,水汽易遇冷凝结,成云降雨。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8、9题。8.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9.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解析】8选C,9选C。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第9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

21、图回答10、11题。10.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11.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解析】10选A,11选A。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第11题,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即为风向。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13题。12.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

22、13.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 B.N地C.P地 D.Q地【解析】12选A,13选C。第12题,本题考查等值线基础知识及在等压线图上绘制实际风向的能力。利用“N地气压高于P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利用“40N”确定该地为北半球,向右偏转,利用“海平面等压线”确定为近地面,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等得出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13题,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地区应为低气压中心或低压槽附近,则推导出正确选项为C。 二、非选择题14.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0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

23、,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5)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6)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解析】本题以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其影响。第(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第(3

24、)题,城市多云雾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第(4)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高空,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第(5)题,主要考虑当地盛行风向及城郊热力环流。第(6)题,环境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答案:(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3)城区空气作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4)略(5)不能。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6)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15.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25、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A.55hPa B.50hPa C.45hPa D.40hPa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此日,和两地日较差较大的是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最高值(大于1 040百帕)位于50N、110E附近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最低值(小于995百帕)位于55N、160E附近的北太平洋地区,利用等值线图上计算差值的公式可算出两气压中心的气压差。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应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2)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有关,可通过

26、等压线疏密和地表差异来分析。(3)从天气状况和海陆热力状况两方面作答。答案:(1)B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3)Q地 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16.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华北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的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冬季,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

27、向_。 (2)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3)该温室生产的西红柿明显不如夏季自然生长的口味好,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足 B.日较差较小C.热量不足 D.年较差较小(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止霜冻的原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原理及应用。温室效应主要是改善气温,因此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向太阳。温室中日较差较小,晚上作物呼吸作用较强,消耗较多的养分,因此口感不如自然生长的好。人造烟雾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使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1)南(2)温度 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 (3)(4)增加烟尘,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增加CO2的浓度,加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