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8.04KB ,
资源ID:53189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189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俞琰卦变说研究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俞琰卦变说研究论文.docx

1、俞琰卦变说研究论文 俞琰卦变说研究论文 文辨析了俞琰以反对卦变释彖传刚柔上下与来之说,指出来知德以卦综释彖辞本出俞氏,而俞氏自谓其说是“自秦汉唐宋以来,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是自诩过高之词,朱震汉上易传已发其端。分析中认为,虽谓彖辞难通,然必有其可通处。俞琰、来知德、江永等人以反对卦变说释彖辞,亦不能“归一”,有“顾此失彼”等失误。诸家卦变说不可全取之亦不可全废之。准系辞“唯变所适”,“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之义,强调指出易变之道与爻变之道,乃为裁变行通之道。仲裁“唯变”之是否行通,当以能释彖辞刚柔上下往来之义有“所适”为标准。 俞琰(1253-1314),吴郡人,字玉吾,自号林

2、屋山人,学者称石涧先生。宋亡入元,隐居著书。其学精于易,著述颇丰,今存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外别传、周易参同契发挥等。 俞琰有关卦变之说主要见于读易举要卷一“卦变”篇,又见于其周易集说释彖传诸卦变之文字。因俞氏自谓其以反对卦变释彖辞之说,是“自秦汉之后唐宋以来,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而来知德以卦综释彖传卦变实不出俞琰说之外,江永又力主“因反易而有变动,诚可谓之卦变”,所以将俞琰卦变说辑出而研究之,实是卦变说研究之重要课题。 一俞琰对“卦变”概念之界定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列卦变图并曰:“彖传或以卦变为说,今作此图以明之。”又曰:“汉上易卦变,只变到三爻而止,于卦辞多有不通处。某更推尽去,方通。

3、如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只是初刚自讼二移下来;晋柔进而上行,只是五柔自观四挨上去。此等类,按汉上卦变则通不得。”(1)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曰:“卦变之说由泰、否二卦彖辞“小往大来”、“大往小来”而见之。而夫子彖传所以发明卦义者,于是为多,顾易中一大节目也。上经三十卦反对之为十二卦,下经三十四卦反对之为十六卦,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不可反对,则反其奇偶以相配,卦之体两相反,爻亦随卦而变。顾有于此则吉,于彼则凶;于彼则当位,于此则不当位。从反对中明此往来倚仗之理,所谓两端之执也。行有无妄之守,反有天衢之用,时有丰亨之遇,反有羁旅之凶,是之谓卦变。非以此卦生彼卦也,又非以此爻换彼爻也。”

4、朱熹卦变图是“以此卦生彼卦”、“以此爻换彼爻”,显然不是黄宗羲所谓之“卦变”。然而黄氏所定义之“卦变”亦有所自,俞琰于读易举要中已有明说: 主卦变之说者,皆谓一阴一阳卦自复、姤来,二阴二阳卦自临、遁来,三阴三阳卦自泰、否来。朱子易学启蒙有图,凡一卦变为六十四卦。卦变之说用之占法则可,用之解经则不可,盖忘其本爻之义也。古注、程传皆不取卦变。不取诚是也。殊不知彖传盖兼论两卦反对之刚柔,爻辞则论本卦两爻相应之刚柔。各有所取也。彖传所谓刚柔上下,不过以两卦前后相并取其义。彖传赞成卦之主爻,遂就主爻上推出刚柔上下与来。盖以二卦相并而言。讼之刚实自需来,无妄之刚实自大畜来。谓自乾、坤来者非也,谓自遁来者亦

5、非也。乃若中孚、小过不可倒转,中孚则云柔在内,刚得中,小过则云柔得中,刚失位,无非皆就两卦之相比取义。后卦或取前卦而言;前卦或取后卦而言。前后旁通,惟变所适,盖不拘也。 可知,俞琰以反对卦变释彖传刚柔上下与来说,亦认为“彖传或以卦变为说”,只是对用朱熹所主卦变说解经持有反对意见而已。至于黄宗羲所谓之“卦变”概念,则俞氏早已有所界定。 二俞琰就“两卦之相比取义”释彖辞例 俞琰于周易集说彖传中以反对卦变释刚柔上下与来说,又于读易举要“卦变”篇中列刚来柔来上下图并出图说。今集录如下。 讼“刚来而得中也” “需倒转为讼,讼之刚来谓九二自需九五来。”“刚来而得中指九二,九二盖成卦之主爻也。自彼而此谓之来

6、。讼乃需之倒体,主爻在五,讼主爻在二。向为需之主,则刚处于五,今为讼之主,则刚来于二也。或谓讼为四阳卦,自遁来,而九三降为九二,非也。” “泰彖辞云小往大来,谓阴往居外,阳来居内,否彖辞云大往小来,谓阳往居外,阴来居内。彖传于泰云天地交,于否云天地不交,盖对取两卦相反之义”。 随“刚来而下柔” “随云刚来而下柔者,蛊上九来为随初九,而居六二之下也。”“彖传凡言刚来柔来与刚柔上下,皆以两卦反对取义。如讼九二云刚来,盖自需九五来;无妄云刚自外来,盖自大畜上九来。泰极为否,否极则为泰;损极成益,益极则成损,前后之相仍也。知泰、否,损、益之相仍,则知无妄倒转为大畜,大畜倒转为无妄,后卦盖兼前卦而言,前

7、卦亦兼后卦而言,不以先后拘也。夫随倒转为蛊,蛊倒转为随,随初九之刚实自蛊上九来,而居六二之下,故曰刚来而下柔。或谓自否而来,非也。” 蛊“刚上而柔下” “蛊云刚上而柔下者,在随为初九、上六倒转为蛊,则初九之刚上为上九,上六之柔下为初六也。”“蛊乃随之倒体,随以初九、上六为成卦之主,倒转为蛊,则初九之刚上而为上九,上六之柔下而为初六,故曰蛊,刚上而柔下。或就本卦升降而谓蛊自泰来,非也。” 贲“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 “贲六二之柔自噬嗑六五来,文于两刚之间,故曰柔来而文刚,又分噬嗑初九之刚,上而为上九,故曰分刚上而文柔。”“贲乃噬嗑之倒体,柔来而文刚,谓六二之柔自噬嗑六五而来,分刚上而文

8、柔,谓分噬嗑初九之刚,上为贲之上九,即非自泰来。或谓一阴一阳卦皆自复、姤来,二阴二阳卦皆自临、遁来,三阴三阳卦皆自泰、否来,或又谓彖传凡言刚来柔来,皆从乾、坤二卦来,亦非也。” 复“亨,刚反” “刚反,盖谓复之所以亨者,剥上九之刚反而为复之初九也。”“剥倒转为复,复彖传云刚反,盖自剥之上九反而为复之初九。”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无妄倒转为大畜,则初九之刚上而为上九,而六五之君自下承之,故曰刚上而尚贤。”“无妄之为卦,内震外乾,乾之三画皆刚爻也。今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自何爻而来耶?曰:无妄乃大畜倒体,无妄内卦初九之刚,盖自大畜外卦上九而来,非从本卦升降也。或谓讼与无妄皆自遁来,讼九二

9、,无妄初九,皆遁九三降而为之,非也。” 大畜“刚上而尚贤” “大畜倒转为无妄,则上九之刚来为初九,故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大畜倒转为无妄,则其刚自外而来,是为初九;无妄倒转为大畜,则其刚自下而上,是为上九。刚居上而六五在下承之,有尊尚贤者之象,故曰刚上而尚贤。” 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咸倒转为恒,则九三上而为九四,上六下而为初六,故恒曰刚上而柔下。”“柔上谓上卦兑之阴爻,刚下谓下卦艮之阳爻,二气即山泽之气,感应以相与谓山泽之气往来相通。” 恒“刚上而柔下” “恒倒转为咸,则初六上而为上九,九四下而为九三,故咸曰柔下而刚上。”“恒倒转为咸,则柔上而刚下;咸倒转为恒,则刚上而柔下

10、。刚上柔下,则其分正而可久,此以卦之主爻言恒也。” 晋“柔进而上行” “以明夷对观之,彼日之入,此日之出也。柔进而上行,谓六五之柔进居上卦之尊位也。晋乃明夷之倒体,在明夷为六二,倒转为晋,则进而为六五。谓自临卦而来者,非也。”“睽、晋、鼎三卦皆曰柔进而上行,皆以六二进而为六五,渐曰进得位,则以六三进而为六四,睽、鼎以前卦取义,晋、渐以后卦取义。” 睽“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睽乃家人之倒体,家人六二之柔本居下,倒转为睽则六二进为六五而上行,又得中而应九二之刚,则睽者合矣。”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解乃蹇之倒体,解九二即蹇九五。向也险难在前,则吾不可不任济蹇之责,

11、当是时而往,则往为得其中道,今险难解散,无所事乎往,则以来为得其中道,故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损下益上为损,损上益下为益,二卦皆主下而言。益之为卦下震上巽,损上指六四之阴爻虚而不足也;益上指初九之阳爻实而有余也。益乃损之倒体,向为损之上九,今为益之初九,此自上而下于下也。” 升“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柔谓坤柔,时指巽而言,东南之卦于时为夏,地气至此而升腾也,故曰柔以时升。升乃萃之倒体,时为萃则地气聚而在下,时为升则地气升而在上也。下巽而上顺,九二以刚德居中,与六五柔中之君相应,所以其道大通,故曰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12、” 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六五乃革之六二,本居下者也,倒转为鼎,则进居尊位又得其中,而与九二相应,故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彖传凡三言柔进而上行,晋也、睽也、鼎也,皆以两卦相并而取义。或谓晋自临、观来,睽与鼎自遁、大壮来,非也。” 渐“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 “渐乃归妹之倒体,归妹六三进为渐六四,是进而得位也。进得位,往有功也,盖释女归吉,而指六四,进以正,可以正邦也,盖释利贞,而指九五。彖传凡论主爻之得,必以五兼言之。此易道尊君之大义也。” 涣“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涣之刚来与随之刚来同,皆指后卦而言。涣乃节之倒体

13、,涣九二之刚,盖来自节之九五,既非自渐来,亦非自否来。夫刚之来也,虽在下卦坎险之内,而险难盖已涣散,不至乎穷极,故曰刚来而不穷。涣六四之柔,在节为六三,本在下体又不得位,倒转为涣之六四,则得巽位阴柔之正,而上与九五同是巽体,又同其正,故曰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中孚、小过此二卦不可倒转者也,其刚柔相对,其义亦相反。是故中孚云柔在内,刚得中,小过则云柔得中,刚失位,皆就两卦之相比对说,不拘卦之先后也。” 以上是俞琰以反对卦变释彖辞之十九例。 三来知德以反对为卦综释彖传诸卦说 明来知德曰:“六十四卦止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八卦相错,余五十六卦皆相综而为二十八卦。”“以某卦自某卦变者,

14、此虞翻之说也,后儒信而从之。如讼卦刚来而得中,乃以为自遁卦来,不知乃综卦也。需、讼相综,乃坎之阳爻来于内而得中也。”(2)清焦循曰:“虞氏而后,若蜀才、卢氏、姚信、侯果之流,皆言卦变,宋李挺之、朱汉上复整齐而更张之。皆不免支左而诎右。王弼屏而去之,郑东谷、俞石涧力辩卦变之非,而东谷取错卦,石涧取反对。明人来矣鲜本石涧之书,而以反对为综卦,以旁通为错卦。然而八卦相错自卦之相错,以为旁通非其义矣。”(3)焦循谓来知德本俞琰之书以反对为综卦,是否如此,我们将来氏释彖传诸卦刚柔上下往来之文列出,并与俞氏说比较之,即可明了。 周易集注释彖传诸卦刚柔上下往来之文: 需“以卦综释卦辞。需、讼二卦同体,文王综

15、为一卦。位天位以正中者,讼下卦之坎往居需之上卦,九五,又正而又中也。五为天位。” 讼以卦综释卦辞。“刚来得中者,需、讼相综,需上卦之坎来居讼之下卦,九二得中也。” 小畜以卦综释卦辞。“本卦与履相综。履之三爻阴居阳位,不得其位,往而为小畜之四,则得位矣,故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泰“否、泰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小往大来者,言否内卦之阴,往而居泰卦之外,外卦之阳来而居泰卦之内也。” 否“大往小来者,否、泰相综,泰内卦之阳往而居否之外,外卦之阴来而居否之内也。” 同人“以卦综释卦名,同人、大有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柔得位得中者,八卦正位离在二,今大有上卦之离来居同人之下卦,则不惟得八卦之正位,又

16、得其中而应乾九五之中正也。下与上相同,故名同人。” 大有“以卦综释卦名,大有综同人,柔得尊位而大中者,同人下卦之离,往于大有之上卦,得五之尊位,居大有之中,而下五阳皆从之也。上下从之,则五阳皆其所有矣,阳大阴小,所有者皆阳,故曰大有。” 随以卦综释卦辞。“刚来而下柔者,随、蛊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蛊下卦原是柔,今艮刚来居于下而为震,是刚来而下于柔也。” 蛊以卦综释卦辞。“刚上而柔下者,蛊综随,随初震之刚上而为艮,上六兑之柔下而为巽也。” 噬嗑以卦综释卦辞。“柔得中而上行者,本卦综贲,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以贲下卦离之柔得中上行,而居于噬嗑之上卦也。” 贲以卦综释卦辞。“本卦综噬嗑。柔来文刚

17、者,噬嗑上卦之柔,来文贲之刚也。柔指离之阴卦,刚则艮之阳卦也。分刚上而文柔者,刚指震之阳卦,柔则离之阴卦也,刚上而文柔,以成艮止。” 复“反者,言剥之刚穷上反下而为复也。” 无妄“本卦综大畜,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刚自外来者,大畜上卦之艮来居无妄之下卦,而为震也,刚自外来作主于内。” 大畜以卦综释卦辞。“大畜综无妄,无妄下卦之震,上而为大畜之艮也。上而为艮,则阳刚之贤在上矣,是尚其贤也。” 咸以卦综释卦辞。“柔上而刚下者,本卦综恒,二卦同体。柔上者,恒下卦之巽,上而为咸之兑也;刚下者,恒上卦之震,下而为咸之艮也。” 恒以卦综释卦辞。“刚上而柔下者,本卦综咸。刚上者,咸下卦之艮,上而为恒之雷也

18、;柔下者,咸上卦之兑,下而为恒之巽也。” 晋以卦综释卦辞。“柔进而上行者,晋综明夷,因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明夷下卦之离,进而为上卦之离也。” 睽以卦综释卦辞。“柔进而上行者,睽综家人,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家人下卦之离,进而为睽之上卦,六得乎五之中,而下应乎九二之刚也。” 蹇以卦综释卦辞。“往得中者,蹇综解,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解下卦之坎,往而为蹇上卦之坎,所以九五得其中也。” 解以卦综释卦辞。“往得众者,解综蹇,蹇下卦之艮,往而为解上卦之震也,震二爻皆坤,坤土为众,故得众也,得中也。” 损“以卦综释卦名、卦辞。本卦综益卦,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益卦,柔卦居上,刚卦居下。损下益上者

19、,损,益下卦之震,上行居损卦之上为艮也,故其道上行,如言柔进而上行也。本卦损下卦之刚,益上卦之柔,亦非常道也,以时当损下益上。” 益“以卦综释卦名。损损上卦之艮,益益下卦而为震也。” 升“以卦综释卦名。本卦综萃,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柔以时升者,萃下卦之坤升而为升之上卦也。柔本不能升,故以时升,所以名升。” 井以卦综释卦名、卦辞。“以刚居中,在困卦居二之中,在井卦居五之中,往来皆井,不可改变也。” 鼎以卦综释卦辞。“柔进而上行者,鼎综革,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革下卦之离,进而为鼎之上卦也。进而上行,居五之中,应乎二之刚也。” 渐以卦综释卦辞。“进得位者,本卦综归妹,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

20、归妹下卦之兑,进而为渐上卦之巽,得九五之位也,然不惟得位又正之中也。” 旅以卦综释卦辞。“本卦综丰,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丰下卦之离进而为旅之上卦,所以柔得中乎外卦。” 涣“以卦综释卦辞。本卦综节,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刚来不穷者,言节上卦坎中之阳,来居于涣之二也。言刚来,亦在下之中,不至于穷极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节下卦兑三之柔,上行而为巽之四,与五同德,以辅佐乎五也,八卦正位乾在五,巽在四,故曰得位,故曰上行。” 节“以卦综释卦辞。节、涣相综,在涣则柔外而刚内,在节则刚外而柔内,则刚柔分也。刚得中者,二、五也,二、五皆刚居中也,言刚柔虽分内外,而刚皆得中,此所以亨也。” 以上是来氏以

21、卦综释卦名、彖辞之二十九例。与俞氏释彖传诸卦之文比较,除俞氏所释十九例外,来氏又多出讼反需、同人反大有、大有反同人、贲反噬嗑、解反蹇、益反损、困反井、丰反旅、涣反节、履反小畜十例。看来来知德以反对卦变释彖传说,似本俞琰而来,只不过以反对卦为综卦而已。 四俞琰以反对卦变释彖辞,并非“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 卦变之说始于京房,前此孟喜似已有说。荀爽以卦变解经,至虞翻则卦变说始备。(4)其后,李挺之、朱震、朱熹、项安世、方实孙、吴澄、朱升、董守谕、王夫之、毛奇龄等人,皆本乾、坤为卦变之祖,以六子生卦或辟卦生卦及其复变而言卦变。李挺之有变卦反对图八幅、六十四卦相生图一幅,(5)朱熹有卦变图,(6)方

22、实孙有易卦变合图,(7)朱升本吴澄易纂言卦变说出十辟卦变图和六子卦变图,(8)何楷本程颐之说出伊川卦变图,(9)毛奇龄则合诸家卦变之说出折中图。(10)于释彖传诸卦刚柔上下往来说方面,程颐、苏轼等主乾坤变说,朱熹、项安世等主辟卦变及复变说,而朱震既主辟卦变及复变说,又兼主反对卦变说。虽然俞琰学本朱子,但是其论“卦变”,却谓前儒“卦变之说用之占法则可,用之解经则不可”。俞氏以反对两卦相比取义释彖传诸卦,以李挺之变卦反对图观之,此说亦不出“卦变”义之外,故黄宗羲仍目俞琰“两卦相比取义”说为“卦变”之正宗。而后江永亦谓“因反易而有变动,诚可谓之卦变。”(11) 俞琰自谓其以反对卦变释彖传刚柔上下与来

23、说,是“自秦汉之后唐宋以来,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12)实在是不读朱熹所谓“解易如百纳袄”之朱震书,而自诩过高之词。其实早在俞氏之前,朱震既已用反对卦变释彖辞。汉上易传以反对卦变释彖传之文共有十处:以屯反蒙而曰“蒙者屯之反,屯者物之粗,故蒙而未亨有屯塞之义”;以同人反大有而曰“盖六无自同人之二,固始以正矣,以时而行是以元亨。此合两体推原六五,言大有之才也”;以谦反豫而曰“豫,谦之反。谦九三反而之四,四动,群阴应之,其志上行,以顺理而动也”;以大畜反无妄而曰“无妄,大畜之反。大畜上九之刚自外来为主于内。主言震也。九五刚中在上,六二以柔应之,上下不过乎中,故无妄”;以晋反明夷而曰“明夷,晋之

24、反,离为文明,坤为柔顺”;(13)以家人反睽而曰“睽自家人反,明本同也。自家人六二之五言之,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以蹇反解而曰“解者,蹇之反,解之九二乃蹇之九五也,九四乃蹇之九三也。坤为西南,其体顺,自艮反有平易之意,坤又为众,当蹇难之后,人皆厌乱,四以平易之道往顺乎众,而众与之,是以得众”;以萃反升而言“升者,萃之反,柔在下者也,以时而升乎上,上巽乎下者,坤可升之时也”;以震反艮而言“艮者,震之反,艮止也、静也,震动也、行也,艮直坤之初六可止之时也”;以巽反兑而言“兑,巽之反,初六之上,六四之三,柔说于外,不失其中。以说行刚而刚柔皆亨,故曰兑亨。彖曰兑说也,此合两体卦变而言兑也”。 以

25、反对卦变释彖传刚柔上下往来说,俞琰有十九处,来知德有二十九处,江永有二十二处。其中,俞琰之大畜反无妄、家人反睽、蹇反解、萃反升与朱震同,来知德之同人反大有、大畜反无妄、家人反睽、蹇反解、萃反升与朱震同,江永之大畜反无妄、家人反睽、蹇反解、萃反升与朱震同。可见,用反对卦变释彖辞当源于朱震,并非俞琰之发明。 五以反对卦变释彖传刚柔上下往来说之分析 项安世曰:“夫子之彖,则后之说者,其谁通之?”又曰:”彖之义无所不备,不可以一说通也。”(14)可见以卦变说释彖辞之难。易传系辞曰:“刚柔相易,唯变所适”,“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可见“唯变”者必落脚于“所适”,“变”须化而裁之,“通”须推而

26、行之,如此方可谓“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清儒焦循著易图略,出旁通图、当位失道图、时行图、八卦相错图、比例图,又有论卦变上下篇。其图以本卦及旁通卦之不定爻互变而穷“既济定”,以“变通”而求元亨利贞,又谓当位、失道等图为荀、虞卦变说之所本。论及先儒以卦变说释彖传时则曰:“凡传称外内刚柔往来上下,皆指旁通。以为卦变,非也;以为反对,亦非也。”讥刺俞琰力辩卦变之非而取反对亦“不能画一”,曰:“说易者,沾沾于卦变反对者,何也?以彖传有往来上下进退之文也。荀、虞以来,大抵皆据以为说。传文不可强通,故不能画一耳。”又举例驳以反对卦变释彖辞之非,如“谦传云地道卑而上行,为反对之说者,豫下坤倒于上也。坤居

27、上,五失位,以三先五,为灾,为伤,为大败,为冥,为晦,为迷,为死,正所谓卑而逾矣,何亨之有?何吉之有?又何有终之有?”;“萃倒为升,坤晦于上,正所谓冥升矣,安得为时乎?”;“解倒体蹇,则二往五为得中。归妹倒体渐,则二进于五为刚得中。然蹇传之往得中,解释彖辞利西南,解反为蹇,所谓西南者,安在?西南,坤也。解无坤,蹇亦无坤,不且反正为失据邪,又何解于解利西南之得众也?”。可知对俞琰之反对卦变说,早已有发难者。俞氏以“萃下卦之坤,升而为升之上卦,柔本不能升,故以时升”释彖辞之义。此处所谓下卦坤之“升”,当是初升四,二升五,三升上,而下卦坤“翻跟头”之初往上,二往五,三往四,与系辞“变化者,进退之象”

28、说不合,如此之动,则不可谓之“升”。孔颖达曰:“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15)所谓反对卦,即孔氏所谓之“覆”,与其所谓“变”之义不同。所谓“表里视之”,是指已有五十六杂卦而言,并非以二十八卦“反覆”变之而成五十六。俞琰所谓之“倒转”之变,与人倒立相似,初往上来,二往五来,三往四来。系辞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又曰:“言天下之动不可乱”。三才之道,焉有天翻地覆人于其中打倒立之“六爻之动”?如此说萃下卦之坤升而为升上卦之坤似可,然震翻为艮、艮翻为震、巽翻为兑、兑翻为巽,岂可谓下卦升而为上卦、上卦降而为下卦?日往月来,寒往暑来,此谓天下之动。来知德卦综之说可谓大乱天下之动,较之俞琰说更为费解。对此,清儒江永已辨之曰:“屯、蒙倒转似翻车,不止上下,安得谓之综?其易卦变为卦综,自是来氏之谬。”(16)来知德自谓“综字之义,即织布帛之综,或上或下,颠之倒之者也”,又谓“综者,高低织综之名”,(17)然织布帛亦止高低、上下之动,来氏以卦综释彖传,却无高低上下,进退之动,仅是上下卦分别“翻跟头”而已。阴阳指卦言,刚柔指爻言,九、六亦指爻言,来氏以上下体之三画卦“颠之倒之”释彖辞刚柔上下往来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