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选择题为第1页至第6页,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综合题为第7页至第10页。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水平运动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是“南左北右赤道无”,据此判断C对。2. 地理课上,在绘制夏至日日照图时,(老师的要求是准确标出赤道、太阳光线、晨昏
2、线、南北极点连线4条线及其位置关系。)同学们画出的图形不尽相同,请判断下列四位同学的绘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光线垂直于地表穿过地心,且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D图绘制准确;A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标注不准确,A错误;B图赤道与地轴应呈垂直的关系,B错误;C图此时晨昏线应与地轴呈2326的夹角,且北极出现极昼,南极出现极夜,C错误。故选D。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春分 B. 乙为夏至 C
3、. 丙为冬至 D. 丁为秋分4.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小暑立秋 B. 雨水清明 C. 寒露大雪 D. 小寒立春【答案】3. C 4. D【解析】【分析】【3题详解】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判断可知,甲为夏至,乙为秋分,丙为冬至,丁为春分。故选C。【4题详解】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判断,小暑立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A错误;雨水清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移动到北半球,B错误;寒露大雪,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错误;小寒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
4、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5. 下图为某地区太阳能集热板,其与地面的夹角是可调节的。为使集热板效率达到最高,调整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答案】D【解析】【详解】为使集热板效率达到最高,应使集热板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则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与集热板地面的夹角互余,因此=90-H;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冬季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分属两个半球,纬度差最大,即调整最大。故选D。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创孔海百合化石,产于我国贵州省的泥质灰岩中,该组地层是2亿年前海水侵入陆地时沉
5、积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含有创孔海百合化石的泥质灰岩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 岩浆岩、重熔再生 B. 沉积岩、外力作用C. 变质岩、变质作用 D. 侵入岩、冷却凝固7. 根据化石推断,创孔海百合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 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 温暖湿润的湖泊C.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 相对封闭的海湾【答案】6. B 7. D【解析】【分析】【6题详解】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所以泥质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B正确。故选B。7题详解】“贵州省的泥质灰岩中,该组地层是约2亿年前海水侵进陆地时形成的沉积”说明生存环境和海水入侵有关,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创
6、孔海百合应该是海洋生物,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海湾,D正确。高原山地不利于沉积岩形成,A错误。温暖湿润的湖泊虽然可以形成沉积岩,但和海水关系不大,湖泊没有海洋生物遗体,不会形成创孔海百合化石,B错误。和海水有关、和风力无关,C错误。故选D。【点睛】创孔海百合,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的一属。创孔海百合的时代为距今2.4亿年左右。茎圆,无蔓枝,分为冠部(由萼和着生在萼上的腕组成)、茎和根三部分。读某月海陆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 导致图中等温线在Q处弯曲的原因是(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9. 影响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7、B. 大气环流 C. 下垫面 D. 人类活动10. 以下各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M地全年温和湿润 B. N地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C. P地全年炎热干燥 D. P地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答案】8. A 9. C 10. B【解析】【分析】【8题详解】读图分析,Q处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陆的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Q处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寒流的流向一致,可判断为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故选A。【9题详解】读图分析,该区域为北半球,越向北气温越低,X位于等温线以北,Y位于等温线以南,可知X(海洋)气温较低,Y(陆地)气温较高,两地纬度相当,因此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8、异。故选C。【10题详解】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判断,M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A错误;N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正确;P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C、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2 、8时亚洲部分地区近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2018年11月26日2时,地( )A. 受气旋影响 B. 受冷锋影响C. 气流下沉 D. 阴雨天气12. 2018年11月26日2时至8时( )a. 地
9、风力减弱 b. 地气压降低 c. 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d. 地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A. ab B. ac C. bc D. cd【答案】11. C 12. B【解析】【分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地受高压(反气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故C正确。A、B、D错误。12题详解】由两图对比可知,2时至8时,地等压线变得稀疏,风力减弱。地气压升高。地受冷锋过境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地由偏南风变为偏西风,故ac正确,选择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气压系统和天气、锋面系统和天气,难度一般,需要学生准确获取图中信息,调用基础知识即可作答。读40N亚欧大陆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
10、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乙地的气候类型为(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14. 关于甲、丙、丁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量不同 B. 受海洋影响不同C. 受地形起伏影响 D. 受洋流影响不同【答案】13. B 14. B【解析】【分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乙地的经度约为150E,纬度为40N,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区;根据1月气温小于0C,可知该地位于温带,再根据年降水量约为800mm,说明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B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小于400mm,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
11、1月气温大于0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据图可知,三地都位于40N,其中甲地的经度约为75E,年降水量约为200mm,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丙地经度约为30E,位于地中海沿岸,降水量约为750mm;丁地的经度约为50E,位于里海沿岸,降水量约500mm;甲、丙、丁三地的降水都主要受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的影响,从丙到丁到甲,距海洋越来越远,受西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降水逐渐减少。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影响降水的因素,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每年春季博斯腾湖水面昼
12、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形成推冰景观,其中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下面甲图示意推冰自然景观,乙图示意博斯腾湖区域,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5. 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景观最为壮观,影响其形成的主要风向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16.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成为内陆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 属于外流区域 B. 纬度高,蒸发量小C.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D. 多地形雨,降水量大【答案】15. A 16. C【解析】【分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形成推冰景观,其中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
13、鹭洲景区最为壮观。风推冰向西、向南可知风向为东北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博斯腾位于天山中段南缘,主要补给水源应为高山冰雪融水。天山降水丰富,积雪较厚,每年会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流入湖中,更新湖泊水体。所以即使其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却依然为淡水湖。C正确。博斯腾湖为内陆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不在外流区,故A错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故B错误。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故D错误。故选C。【点睛】做好本题,首先要理解“推冰”形成的条件:昼夜温差大,白天解冻,晚上结冰,风力较强。然后找出大河景区和白鹭洲景区的位置,由此
14、推出盛行东北风。再根据文字材料“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绿”判断湖水的主要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B.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18.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 加快洋流流速 B. 使海水富营养化C. 减轻酸雨污染 D. 缓解全球变暖【答案】17. A
15、18.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海洋通过辐射、蒸发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引起大气运动,进而影响大气环流,A正确;洋流的成因主要为风力,此外还有海水运动、密度状况等,与降水无关,B错误;赤潮与臭氧无关,C错误;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并不能形成风,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所以这个作用可以缓解全球变暧,D正确;洋流的流速主要与盛行风等因素有关,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A错误;海水富营养化主要由人类向海洋排放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引起的,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B错误;酸雨
16、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导致,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洋与大气直接的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下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瓶子树”主要分布在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20. “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A. 4月-9月 B. 6月-9月C. 7月-8月 D. 10月次年3月21. 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17、气候C. 洋流 D. 海陆位置【答案】19. B 20. D 21. B【解析】【19题详解】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分布区降水季节差异显著,干湿分明,应为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图中甲处属热带雨林气候,乙处属热带草原气候;丙处属热带沙漠气候,丁处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正确,A、C、D错误。【20题详解】“瓶子树”储水时期为应为当地的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雨季应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由上一小题可知,“瓶子树”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21题详解】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的独特题型是为了适应当地降水分配不均匀的气候特征,故B正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2. 该地区可
18、能位于( )A. 非洲南部 B. 地中海地区 C. 欧洲西部 D. 我国南方地区2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A. 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 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答案】22. D 23. A【解析】【分析】【22题详解】该地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冬温夏热,降水丰沛,且雨热同期,以低山丘陵为主,而非洲南部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且非洲南部以高原为主,不符合题干描述,A错误。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以地中海式农业为主,不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B错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不足,以乳畜业为
19、主,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符合题干描述,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图中涉及到水稻种植业等产业类型,所以不能代表“自然地理环境”,BD错;读图可知,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类型,气候影响了光照、河运和农业、这体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相互关联,体现了整体性特征,而不是差异性特征,A正确,C错,故选A。【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关键信息“亚热带大陆东岸,冬温夏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低山丘陵”等,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读 “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根系却在20米以上)完成下面小题。24.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的个体形态反映出其所生长地区的气候
20、特征是( )A. 高寒 B. 温湿 C. 干旱 D. 炎热25. 秋天该植物根区在四季中含水率较高,其原因是 ( )A. 蒸腾作用消耗少 B. 树根集水作用强C. 树冠遮阴效果好 D. 枯枝落叶覆盖厚【答案】24. C 25. A【解析】【分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植物的地表以上高度较低,但地下的根系却极其发达;根系发达是为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高度较低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因此该植物反映的其生长地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故选C。【2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气候干旱,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季该植物地表部分枯萎,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少,因此根区含水率较高,A正
21、确;秋季该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少,根系集水作用不会比其他季节强,B错误;秋季植物地表部分枯萎,落叶,树冠遮阴效果差,C错误;该植物产生的枯枝落叶很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考查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共50分。)26.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小题。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某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右图) 。左图为某极点俯视图。 (1)读左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天津此时昼夜长短状况是 。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为 。 (2)根据右
22、图可以判断,该同学观测日晷的时刻为 。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3)左图所示节气过后,请推测故宫日晷正午时晷针影长开始 (4)说出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自然因素。【答案】(1)2326S,180;昼最短,夜最长;BCA(2)11:00;由长变短再变长 (3)变短(4)昼夜长短状况(昼夜状况),阴晴状况等(答出任一项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照图的判读、日晷的计时原理等,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左图,根据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可判断为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
23、归线;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经度为180;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180)。此时天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BCA。(2)读右图可以看出,晷针投影在巳时和午时之间,应为11时;日出时太阳高度角小,因此日晷影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大,因此日晷影子短,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因此日晷影子长,因此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3)左图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因此故宫日晷正午时晷针影长开始变短。(4)
24、日晷计时是利用晷针投影的变化实现的,因此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照的状况;昼夜状况和天气阴晴状况直接影响了太阳光照,因此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有昼夜状况、天气阴晴状况等。【点睛】27. 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1)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是 处的地貌类型是 ,此地貌类型的成因体现出的水循环地理意义是 (2)从地质构造看,丁处属于 ,该处能否修建水库? 。(能/否)若丙处的地质构造形成时发生在海洋上,则海洋可能出现 灾害。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
25、水灾事故。(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 ,原因是 。(4)图中、两处森林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由于人口增长,两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基本特征是 。【答案】(1)太阳辐射 地表径流 山前冲积扇 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2)断层 否 海啸 (3)甲处。原因:位于岩层向下弯曲(向斜构造)部位,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4)垂直地带性 水热 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年较差增大(温差增大)。或对河流的影
26、响: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体现出的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意义、地质构造的应用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图中河流注入海洋,属于地表径流;位于山麓河流出山口处,为冲积扇(洪积扇),该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塑造地表形态。(2)丁处岩层发生了断裂和位移,属于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定,且易发生渗漏,不适合修建水库。丙处为海底发生的断层活动,可能会引发海啸。(3)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向斜构造有利
27、于汇集地下水,因此易发生透水事故。(4)图中、两处森林的分布体现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森林减少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在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对气温的调节能力减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森林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这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点睛】28. 读世界某些要素分布图,完成问题。 (1)图例ab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其中影响a种植被分布在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由于此要素的差异,而导致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2)图中洋
28、流性质是 。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利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在此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是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大气环流的变化。 (3)南赤道附近的盛行风是 。若该风势力减弱,则会发生上图所示的海气交换异常现象。此现象被称为 。请在图中字母A、B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并说明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4)受此种异常现象影响,处渔业生产将受何影响?并说明原因。【答案】(1)草原 水分 从沿海到内陆(2)暖流 此处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29、(3)东南信风,厄尔尼诺现象,A处箭头向下,B箭头向上,降水量减少。 (4) 渔业减产。温暖海水倒流,使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原来适应冷水环境的鱼群就会减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等,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ab的分布范围可知,a为温带草原,b为热带草原,两者都为草原植被;其中a种植被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受其影响,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读图可知,图中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处为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此处盛行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充表层流走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渔场。(3)南赤道附近盛行东南信风,若东南信风减弱,会导致秘鲁沿岸的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使太平洋东岸的B处形成上升气流(箭头向上),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的A处海水温度相对降低,形成下沉气流(箭头向下),降水减少。(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暖海水倒流,使处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