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6.47KB ,
资源ID:53100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10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docx

1、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规转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一、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医学教育地位 2.临床诊治地位 3.doctors doctor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第三节 疾病概论一、疾病的相关概念1.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二、疾病的共同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

2、与整体三、死亡 1、死亡:临床上传统判定死亡的标志是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 2、脑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其判断标准有:无自主呼吸;不可逆性昏迷或对外界的刺激完全失去反应;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管造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 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一、 萎缩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2、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生理性萎缩:是指某些细胞、

3、组织和器官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逐渐萎缩,称之为退化。例如青春期后胸腺萎缩、老年性卵巢、子宫、睾丸萎缩等。病理性萎缩:是指病理状态下发生的萎缩,可表现为全身性萎缩或局部性萎缩。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类型:(1) 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二、 肥大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一) 类型及原因从性质上,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1、生理性肥大:是指生理状态下应激高兴奋状态,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增强发生的肥大。代偿性肥大(例如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内分泌性肥大(例如妊娠时的子宫肥大、哺乳期的乳腺肥大)2、病理性肥大:

4、是指病理状态下引起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增强发生大肥大。代偿性肥大(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心肌肥大)内分泌性肥大(例如甲状腺亢进时,引起的甲状腺肥大)(二)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常伴有数量增多,细胞核肥大深染。(三)影响及结局 肥大的细胞代谢和功能增强,具有代偿意义。但如果超过组织、器官的代偿限度时,则发生失代偿,如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晚期出现心力衰竭。三、 化生1、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2、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被覆上皮受到化学刺激或慢性炎症损害而反复再生出现的化生,由原来的上皮转化为磷状上皮,简称磷化

5、。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是指腺上皮组织的化生,较常见。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化为含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型粘膜上皮,称为肠上皮化生。第二节 损伤一、 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种:(一) 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是指细胞内水和钠离子过多积蓄,又称水样变。常见于肝、肾、心等器官。(二) 脂肪变性1、脂肪变性:是指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质中。常见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尤以肝细胞最为常见。2、病理变化: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左心室内膜

6、下和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和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3、影响及结局如长期弥漫性脂肪肝时,肝细胞逐渐坏死、继发纤维化,最后发展为肝硬化。(三) 玻璃样变性1、玻璃性样变: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及部分细胞内。2、细胞内玻璃样变性: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二、 坏死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一) 基本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 核溶解(二) 类型坏死主要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7、和坏疽三个类型。1、 干酪样坏死:是有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2、 液化性坏死:脑组织坏死后形成半流体状物的软化灶,称为脑软化。3、坏疽:是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色等特殊颜色改变。坏疽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坏疽类型及其特征干性坏疽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形成原因动脉阻断而静脉回流通常动脉阻断而静脉回流受阻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好发部位四肢末端,多见于足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肺、肠、子宫、阑尾等肌肉深部,开放性创伤病变特点干燥、皱缩,黑或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肿胀、湿润 ,呈污黑、暗绿色等,与周围

8、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肿胀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污秽暗棕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影响结局感染较轻,发展较缓慢感染严重,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预后较差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病变发展迅速,多因中毒而身亡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一、 修复的概述1、 再生:机体同种细胞分裂增生以补充机体衰老的细胞或进行损伤的修复,成为再生。2、 细胞的再生能力 机体细胞根据再生能力的强弱,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 (2)稳定细胞 (3)永久性细胞二、肉芽组织 1、 肉芽组织:是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并伴炎细胞浸润。2、肉芽组织发挥功能主要有: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缺损;计划或包裹

9、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及其他异物等。三、创伤的愈合创伤愈合:是指有外力引起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细胞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一) 皮肤创伤的愈合1、 愈合的类型 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 一期愈合:特点:伤口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无感染;伤口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愈合时间短;形成线状瘢痕。例如手术切口愈合。(2) 二期愈合:特点:伤口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严密对合,或伴有感染、异物;由于坏死组织多,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愈合时间较长;愈合留有明显瘢痕。(二) 骨折的愈合骨折愈

10、合过程的四个阶段: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或再塑。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一、 充血 充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输入血量增多。三、 淤血(一) 淤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二) 重要器官淤血1、 肺淤血: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发生。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镜下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广泛高度扩充,充满红细胞;部分肺泡腔内见有多少不等的漏出液和漏出的红细胞;部分肺泡腔内见心衰细胞,是指左心衰竭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的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

11、的巨噬细胞。2、 肝淤血:长期慢性肝淤血时,肝的表面及切面可见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第三节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一)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有血小板黏附小堆开始,形成的血小板血栓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二) 形态血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1、白色血栓:见于血栓起始部,延续性血栓头。灰白色,质地坚硬。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例如风湿性心内膜炎。2、混合血栓: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由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混合而成,灰白色和红褐色层

12、状交替的结构,又称为层状血栓。例如A瘤、心脏内球形血栓等。3、红色血栓: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暗红色,有一定的弹性,质脆易碎。镜下观察:凝固血液的改变,纤维蛋白及红细胞。4、透明血栓:主要见于DIC时微循环的小血管内,肉眼不能识别,又称为微血栓。镜下观察:由嗜酸性均质透明状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第四节 栓塞栓塞:是指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一、 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主要有三种运行途径:1、 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2、 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3、 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二、栓塞的类型及结果血栓栓塞1、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的

13、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尤其是腘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偶见来自于盆腔静脉或右心的附壁血栓。2、 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 引起血栓的血栓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的是心肌梗死区心内膜上的附壁血栓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第五节 梗死1、 贫血性梗死的好发部位:实质性器官如心,肾,脑,脾等2、 出血性梗死的好发部位:肺,肠等第四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一、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的液体成分、蛋白质和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比较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蛋白量30g/L500*106/L通常1.018(通

14、常1.020)1.018外观浑浊清亮凝固性易自凝不自凝炎症的局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第二节急性炎症 变质性炎 浆液性炎症 纤维蛋白性炎症 一、 炎症类型 渗出性炎 表面化脓和积脓 化脓性炎症 蜂窝织炎 增生性炎 脓肿 出血性炎症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参与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的渗出和趋化;白细胞的激活、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白细胞的损伤作用。四、 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一) 浆液性炎是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征的炎症。渗出物主要为清蛋白,其中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浆液性炎常发生与粘膜、浆膜、滑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等。(二) 纤维

15、素性炎纤维素性炎是指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特征的炎症。1、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发生时,在黏膜的表面,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病原菌等,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模,将此类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等。2、 肺的纤维素性炎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三) 化脓性炎化脓性炎 是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化脓性炎的类型:(1) 表面化脓和积脓 (2) 蜂窝织炎 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皮下组织、肌肉和阑尾等。(3) 脓肿 是指组织与气管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皮下和内脏等实质器官,如肺、肝、肾、脑等。原因:脓肿

16、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第二节 慢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 是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称特异性慢性炎症。肉芽肿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将结核病时结核结节中的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第五章 肿瘤一、 肿瘤的概念肿瘤 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异常增值所形成的新生物。二、肿瘤的形态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度)和数目等。三、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分化:肿瘤的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的余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

17、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分化程度异型性 恶性程度 高 小 低 中 较大 中 低 大 高 未分化 显着 很高 四、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性质良性肿瘤良、恶性恶性肿瘤 大体观察结节状,有完整包膜,分解清楚,可推动乳头状、息肉状、藫伞状、溃疡状溃疡状、足状、树根状、无包膜,分界不清,推不动生长部位实质器官与组织体表、腔道前两者都有预后易摘除,不复发难切净,易复发影响挤压、阻塞,无明显破坏作用破坏作用大,恶病质五、 肿瘤的扩散扩散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扩散方式包括直接蔓延和转移两种。(一)1、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内器官的外表面,被血液、淋巴液

18、或脱落带到机体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肿瘤。2、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三种:(1)淋巴道转移:是癌常见的转移途径;(2)血道转移:是肉瘤和晚期癌常见的转移途径;血道转移形成的继发瘤的常见部位是肺,其次是肝。(3)种植性转移:是指体腔内组织和器官的恶性肿瘤瘤细胞生长侵及气管外表面时,其脱落并向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个转移瘤。 临床上常采取抽取积液进行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六、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区别项目分化程度核分裂像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转移复发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无或少,不见病理性

19、核分裂象缓慢膨胀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少见不转移手术后不复发或很少复发危害较小,除发生在重要部位外,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较快浸润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常继发坏死、出血、溃疡形成、感染等。常有转移手术后易复发危害较大,除局部压迫和阻塞外,浸润侵袭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坏死,出血,感染,疼痛,恶病质等七、 癌前疾病(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一) 癌前疾病(病变)癌前疾病是指某些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疾病或病变,如不积极治疗,有可能发展成癌。常见的癌前疾病或病变有: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大肠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粘膜白斑和皮

20、肤慢性溃疡。(二)原位癌原位癌是指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也有时称为上皮内癌。第六章 常见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脂质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引起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1、 高脂血症脂蛋白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共同称为致AS性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极地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脂的异常增高是判断AS和冠心病的最佳指标。2、 高血压;3、吸烟;4、遗传因素;5、其他因素二、基本病理变化AS病理变化一般分为四期:1、 脂纹期

21、;2、纤维斑块期;3、粥样斑块期4、继发性复合病变期在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继发的病变,常见的有:板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四级,I级,=76%。(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CHD的临床表现类型及特征类型 内容原因临床表现特征心绞痛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心肌梗死(MI)冠

22、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供血区严重性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大范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1 常见的发生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的前2/3;2 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第二节 良性高血压(一)高血压(HBP)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改变的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二)高血压的标准: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HBP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三) 器官病变期1、 心脏病变早期只心室壁肥厚但心腔不扩张,心腔相对缩小,表现为代偿性改变,表现为失代偿性改变,称为离心性肥大。2、 肾脏病变3、 脑病变 主要表现(1) 脑

23、水肿:临床上可出现头痛、头晕、眼花、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称为高血压脑病。(2) 脑软化: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而发生多数小坏死灶,梗死脑组织发生液化坏死,称为脑软化。当坏死较严重时,临床上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表现。(3) 脑出血:是良性高血压最严重且致命性的并发症。常见发生于基底节和内囊处。第三节 风湿病一、风湿病:是指一种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最常侵犯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便最为严重。二、基本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程病变发展分为三期:(一) 变质渗出期;(二) 增生期(肉芽肿期);特点:是在变质渗出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肉芽肿,称为风湿小体

24、或阿绍夫小体。 风湿细胞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转变而来,又称为阿绍夫细胞。三、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病最常见受累的就是心脏,引起的病变表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风湿性心肌炎常与风湿性心内膜炎同时发生,在心肌间质小血管旁形成Aschoff小体是特征性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包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第四节 肺炎一、 细菌性肺炎(一) 大叶性肺炎 是指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1、 病因及发病

25、机制 大叶性肺炎90%以上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2、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常发生在单侧,多见于双肺下叶大叶性肺炎的各期特征 分期 病理临床联系充血水肿期1 临床表现:由于毒血症,患者出现寒颤,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2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模糊阴影。红色肝样变期1 临床表现:体温持续升高,咳铁锈色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等缺氧等状。触诊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有湿性啰音。2 胸部X线检查: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肺实变体征。 灰色肝样变期临床表现:体温开始下降,缺氧有所改善,痰由铁锈色逐渐变为脓液粘痰。 溶解消散期1 临床

26、表现:体温恢复正常,各种症状和体征减轻、消失。2 胸部X检查:病变区阴影密度降低,透亮度增加,直至逐渐恢复正常。3、结局及并发症(1)肺肉质变;(2)胸膜肥厚和黏连;(3)肺脓肿、脓胸;(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1、小叶性肺炎 是指主要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多见于小儿、体弱老人及久病卧床者。表现为冬春季节多见,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 2、病理临床联系 发热、咳嗽和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痰液常为粘液脓性或脓性。二、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发病

27、年龄青壮年小儿、老人 病前体质 体健 体弱 炎症性质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肺大叶 肺小叶 肉眼观察单侧肺,左下叶多肺大叶实变,病灶大两肺各叶、背侧及下叶病灶常小,散在实变 镜下观察 纤维素性炎,无组织坏死化脓性炎,肺组织有破坏,肺泡壁完整 预后状况 较好 较差第五节一、肺气肿肺气肿 是指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并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肺体积膨胀增大和通气功能的一种疾病病理状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肺气肿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尤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最常见。(二)、病理临床联系1、 缺氧症状;2、桶状胸;3、x线检查。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 病理变化心脏病变主要表

28、现为右心室壁肥厚和心室腔扩张的右心室病变。二、病理临床联系及结局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呼吸功能不全和心悸、心率增快、全身淤血、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第七节 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病 是指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及胃壁或肠壁慢性破坏性病变为主的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十二直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约占70%。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影响消化性溃疡的因素:1、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2、粘膜的抗消化能力减弱;3、胃液的消化作用;4、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5、遗传。二、病理变化 1、 肉眼观察:发生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侧,由以胃窦部多见;十二直肠溃

29、疡多发生于球部,以前壁或后壁多见;形状:常呈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缺损,胃溃疡直径多在2cm以内,十二直肠溃疡直径多在1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似刀切;溃疡周围:粘膜皱襞呈放射状。2、镜下观察:溃疡底部由表面至深部分四层结构:炎性渗出物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1、 点状坏死:是指坏死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2、 碎片状坏死:是指在肝小叶周边部界板处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第十一节 结核病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及进行性消瘦等。 2、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是其人型和牛型。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3、上皮样细胞是由吞噬有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转变而来。 4、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5、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特征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初次再次发病人群儿童多见成人多见特殊免疫力无有病变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复杂多样,新旧病灶并存病灶起始部位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病程短,大多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