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4.66KB ,
资源ID:52868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86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解读.docx

1、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解读绪论-1.人体科学的研究方法:(一)大体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尸体研究、活体研究。(二)生理学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慢性实验。(三)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光镜技术、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2.稳态的反馈调节:反馈指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负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正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进程加速或加强。基本组织1.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内皮:指覆盖在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很薄、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动及物质交换。3.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2、能单位,也称神经元,可分为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功能。2.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骨质又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3.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无机质(钙盐);青壮年有机质1/3,幼儿有机质较多,韧性大,易骨折,老年人无机质含量多4.骨连结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5.全身骨的分布情况:a) 鼻旁窦: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有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称为鼻旁窦b) 脊柱:颈7、胸12、腰5、骶1、尾1c) 胸廓:胸椎、胸骨、肋骨、骨连结6.肌的构造:肌腹、肌腱。(注意下起止点,P43胸锁

3、乳突肌、胸肌、膈肌)7.成人全身有206块骨,由于部位、功能和发生的不同,可有各种不同形态。按其在体内的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按其骨的基本形态,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8.骨骼肌的结构特点:a.肌的形状与构造:形状: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构造:包括肌腹(骨骼肌纤维构成)和肌腱(致密结缔组织)b.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概况-头肌: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二)颈肌:分颈浅肌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肌群(3)躯干肌骨骼肌的肌肉收缩的机械特性:骨骼肌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位收缩和强直收缩。当受到刺激时,肌肉不能缩短,但张力不变时就是

4、等张收缩;如果肌肉不能缩短,长度不变,仅变现为张力变化时,就是等长收缩;在肌肉接受单个刺激时,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就称为单收缩;高频率的刺激引发的单收缩融合现象称为强直收缩。9.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功能为:在肌肉的牵引下做各种运动,保证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组成: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周围神经: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按功能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出)神经。感觉神经又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植物性神经,包括

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所支配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的特点 :(1)神经元内含有合成递质的酶类和前体物质;(2)递质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能被释放;(3)递质通过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激发产生突触后电位而发挥其传递信息的作用;(4)突触部位存在着消除递质作用的机制;(5)递质直接外加于突触间隙也能产生突触后效应,此效应与神经冲动传递引起的突触后效应相同;(6)存在着受体激动剂或阻断剂加强或抑制递质传递信息的作用。 神经递质的分类:(1)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分为:胆碱类递

6、质有乙酰胆碱;单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氨基酸类递质有-氨基丁酸、甘氨酸和谷氨酸等。 (2)根据作用产生的效应不同,递质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后,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的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细胞兴奋。如谷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的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细胞抑制。如-氨基丁酸。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及降解:1)递质的合成需相应酶系和前体分子:乙酰胆碱合成的原料为胆碱和乙酰辅酶A,酶为胆碱乙酰化酶。在酶催化下,乙酰胆碱在胞浆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原料为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合成多巴,

7、再在多巴脱羧酶作用下合成多巴胺,后者被突触小泡摄取,由小泡中的多巴胺-羟化酶催化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胞体是合成神经递质的场所。合成后通过轴突的快速顺向运输到轴突末端,贮存于突触小泡。轴突终末也是神经递质合成的场所。非肽类递质即可在胞体合成,也可在轴突终末内合成;但肽类神经递质只在胞体部位合成。2)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主要以胞吐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Ca2+在递质释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递质的失活:在突触部位存在的特异性酶的直接分解作用下,消除递质的作用;递质进入突触间隙被细胞间液稀释后进入血液循环被带到一定场所分解失活;递质被突触前膜回收后再利用。2.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些特

8、殊生物分子,能识别并特异结合化学信号分子,引起特定的反应,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功能。某种化学信号分子能否对细胞产生影响,取决于效应细胞上是否存在着能够与其特异结合的受体。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征:(1)受体对结合的配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2)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受体与配体是非共价结合,二者易结合,也易解离。(3)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4)存在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3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轴1)电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意义: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入,使感觉功能更为精细。4.脊髓的结构特点:脊髓容藏于椎管内,上自枕骨大孔续于延髓,下端尖削于第一腰椎下缘变为终丝

9、连干尾骨.在成人脊髓约占椎管长的2/3。内部结构有灰质(前角、中间带、后脚)、白质(固有束、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5.脊神经:是指从脊髓两旁发出的成对的神经,共有31对,分别对应着31个脊髓节段。其中颈神经有8对,胸神经有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有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躯体体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6.牵张反射: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地牵拉肌腱而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骨骼肌保持一种轻度地

10、持续收缩状态。肌紧张的作用是对抗肌肉被牵拉,收缩力量并不大,因此不表现明显的动作。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7.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主要表现: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弱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出汗被抑制,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等。这些表现是暂时的,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恢复的快慢与种族进化程度有关: 低等动物恢复快,高等动物恢复慢。恢复的快慢与反射弧的复杂程度有关:简单的反射先恢复(如屈反射、腱反射等);复杂的反射后恢复(如对侧伸反射等)。人类发生脊休克恢复后,排便排尿反射由原先的潴

11、留变为失禁。锥体系及传导径路: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执行随意运动指令。 锥体系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发出,其神经纤维形成锥体束经两个主要传导束下行。A.一个为皮质脑干束,经内囊枕部下行后,一条形成锥体交叉经皮质脊髓侧束至脊髓运动神经元。另一条通过皮质脊髓前束到达脊髓,交叉后支配脊髓运动神经元。这些支配躯体和四肢肌随意运动。B.另一条经内囊膝部下行,在脑干平面部分交叉后下行至脑干运动神经元,支配面部肌肉活动。8.学习:通过N系统不断接受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记忆: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经验贮存一定时期的能力。学习的类型-(1)非结合型学习:是一简单的学习类型。习惯化:反复给予

12、新异刺激时,动物行为反应的强度渐减弱。 敏感化:反射性反应因另一个强刺激或伤害性刺激而加强。(2)结合型学习:脑内发生的在时间上很靠近的两种N活动,重复出现而形成的关联。条件化学习:巴甫洛夫创立的条件反射学说。 尝试与错误学习:“问题箱”大白鼠迷宫。记忆的类型及其特点-(1)感觉性记忆:获得的信息在脑感觉区保留很短时间1s.(2)短期记忆(第一级记忆):对少量信息持续几S-1分钟或更长些的记忆。(3)长期记忆(持久记忆):第二级记忆:是一种弱的或稍强的记忆.。第三级记忆:深刻在脑中记忆。8.运动单位:一个运动N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9.脑电波及意义:脑电波是大脑

13、皮质大量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总和的表现。正常脑电波的基本波形,可根据其频率的快慢不同划分为波、波、波、波四种基本类型。10.睡眠及其发生原理:睡眠和觉醒的昼夜周期性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正相睡眠(慢波睡眠):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时相。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异相睡眠(快波睡眠):脑电波呈现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时相。对于儿童N系统的发育成熟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可促进记忆活动;促进体力恢复。睡眠两时相的转换为:由浅睡(慢波睡眠)深睡(快波睡眠)浅睡。每晚可重复45次的周期性过程。睡眠的机制:睡眠不是脑活动的简单抑制,而是一个主动过程。目前认为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

14、化的中枢,其上行通路(上行抑制系统)作用于大脑皮层,与脑干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11.脑神经:脑神经是指与脑部神经核团有直接联系的周围神经,共有12对。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第I、三对为纯感觉性脑神经,第 、五对为纯运动性脑神经,第V、X四对为混合性脑神经.这些脑神经分布到不同的的组织器官,支配和管理躯体和内脏不同部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脑神经名称常用口诀:I 嗅 II 视动眼,滑叉 外展,面庭 舌咽 ,迷、副、舌下神经全。)12.感觉投射系统: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

15、皮质投射特征的不同,感觉投射系统可分为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包括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性核团两部分的投射。躯干、头面部感觉及特殊感觉经各自的感觉传导路径上行至丘脑核团的感觉接替核,跟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这种感觉投射途径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即上行激动系统。各种特异性感觉传导束上行经过脑干时,其内的部分纤维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并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更换神经元,上行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换元后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感觉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13突触及传递过程:突触-神经元之间

16、或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用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通透性改变Ca2+离子通道打开, Ca2+离子内流进入突触小体突触小泡与前膜接触、融合、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Na+或Cl-离子通道打开,离子Na+或Cl-内流,分别引起后膜去极化或超级化 产生局部突触后电位。14.去大脑僵直与形成原因:去大脑僵直是动物中脑上下丘横断,呈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颈部肌肉过度紧张,头后仰,尾巴翘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肌紧张的调节,大脑皮层、纹状体、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引起易化区作用相对增强

17、。去大脑僵直主要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中易化区活动加强而抑制区活动减弱所致,形成伸肌过度紧张的状态。15.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调节躯体运动机能的较高级中枢,它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控制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调节肌肉运动。电刺激运动区的不同部位,能引起特定的肌肉产生运动。这些不同部位在高等动物的运动区呈有秩序的排列,并与肌肉的分布相对应。16.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辐散式联系、聚合式联系、链锁状与环路式联系。17.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具有保护和营养脑及脊髓的作用。脑脊液主要有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经蛛网膜粒分泌到硬脑膜窦回血循环。正常脑

18、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如果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均可导致颅内压升高。 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结构,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内皮细胞间存在着紧密连接,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它可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此,血脑屏障能限制和控制水、电解质及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18.深部感觉传导途径:意识性深部感觉的传导途径:肌肉、肌腱、关节处深部感受器-脊神经节-薄束锲束核-丘脑外侧核-大脑中央后回。非意识性深部感觉的传导途径:为传入到小脑的深部感觉,经脊髓

19、小脑前束和脊髓小脑后束,止于小脑前叶和后叶。浅部感觉传导途径:浅感觉传导路又称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传导皮肤、口、鼻腔粘膜的痛温觉、触、压觉.(l)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路:脊神经节假单极N元周围突至躯干、四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外侧部入脊髓止于后角-固有核发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束,上行止于丘脑外侧核(腹后外侧核),其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2)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三叉N节假单极N元周围突组成三叉N感觉支至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组成三叉N感觉根人脑,止于三叉N脑桥核和

20、三叉神经脊束核,其轴突越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升终于丘脑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后者发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传导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及触觉.19.大脑的感觉区:结构特点-N元分布呈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感觉柱: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细胞柱N元兴奋时,其相临的细胞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听觉代表区,嗅觉代表区,味觉代表区。19.兴奋性:组织或细胞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抑制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

21、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l-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I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I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20.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特点: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等,不受意志控制。从中枢到效应器需二级N元。中枢部位与躯体N不同。双重N支配,交感N与副交感N交互抑制。根据结构与功能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的结构特征是:a.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的中枢起源不同。交感神经的中枢起源

22、部位为脊髓胸腰段的灰质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中枢起源比较分散,一部分由脑干中的各个副交感神经核发出,一部分由脊髓骶部发出。B.自主神经由中枢发出在抵达效应器之前,先在自主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而后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效应器。C.交感神经分布比较广泛,几乎所有的内脏都受交感神经的支配,而副交感神经分布较局限。D.刺激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产生的反应比较弥散;而刺激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产生的反应较为局限。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1)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个别例外: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2)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个别例外:如对唾液腺,二者均促进其分

23、泌,交感神经促进分泌的唾液量少而粘稠,副交感神经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3)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剧烈活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21.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对内分泌腺的调节,对生物节律的控制。22.小脑的组成:根据其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三叶,分别为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新小脑).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 、小脑中央核、 小脑的纤维联系(传入纤维、传出纤维)。小脑功能:协调大脑皮层发动的随意运动、调节脑干运动神经核

24、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协调全身各肌群的收缩活动和肌紧张。 23.皮质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导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诱发电位是在自发脑电的背景下发生的。(1)主诱发反应:为一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主反应主要是丘脑-皮层的纤维同时兴奋的结果。(2)后发放: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后发放的节律在812次/秒。 24条件反射建立的神经机制:条件反射是高级N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脑的高级机能之一,它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反射弧不固定。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弧固定。26.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反复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进行

25、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最终到消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过程称条件反射的强化.27.大脑的语言功能和半球优势:1.人类大脑皮质联络区的语言中枢有语言的表达中枢和理解中枢,包括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和听觉性语言中枢。这些语言中枢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负责对语言信号的处理与存储。大脑语言管理功能是书写、阅读、听话、讲话中枢。 2.人类半球优势:人脑两侧大脑半球的语言功能是不对称的,语言中枢是在一侧半球发展起来,善于用右手的人,其语言活动功能主要在左侧半球,善于用左手的人,其语言区也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人在右半球。左侧语言优势半球的形成主

26、要是在后天生活、学习中形成的,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侧大脑半球在非语言性的认识功能中占优势,主要负责感知物体的空间关系、触觉认识、情绪和欣赏音乐等。优势半球仅仅是两侧半球功能上的不对称而已,且是相对的。感受器官1.感受器: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它们可直接或间接地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为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传向感觉中枢。根据感受器的解剖学位置及刺激的性质可以将感受器分为:外感受器;距离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只能接受某一特定形式的刺激而兴奋,即对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特别敏感

27、,通常把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二)感受器的阈值: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引起感受器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强度阈值。而在强度不变时,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称为时间阈值。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性质不同,因而阈值也不相同。(三)换能作用:感受器可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的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在换能过程中,一般是先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末梢产生一种过渡性电位变化-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四)感觉编码:感受器把刺激转变为跨膜电位变化时,还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也转移到跨膜电信号即动

28、作电位的排列组合中,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编码。感觉信息的编码是通过每条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变化和信息传递的神经纤维数目进行的,即频率编码和群体编码。(五)感受器的适应: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的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感受器的适应。是由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一段时间之后,感觉纤维冲动发放的频率逐渐下降的结果。感受器的适应分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接受外界刺激时,可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化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在这种能量的换能过程中,先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末梢产生一种过渡性电位变化,在感受器细胞膜上产生的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2.半规管的主要

29、功能有:感受角加减速运动,产生旋转感觉。调整躯体肌的紧张性,引起姿势调节反应,对抗刺激动因,维持身体平衡。过强、过久的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经性反应。特殊的反应眼球震颤:快动相方向与旋转方向一致。3.椭圆囊的功能:感受水平面上头部的直线加减速运动,产生运动感觉。调整躯体肌紧张性,引起姿势调节反应,维持身体平衡过久、过强的刺激也可引起植物神经性反应(运动病)。球囊: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头部垂方向的直线加减速运动。当垂直面直线加减速运动时,因耳石膜的惯性便与纤毛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从而使一部分毛细胞兴奋,一部分则抑制 。 4.听阈:某一声频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一声频的最大声

30、强。 听域: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 5.折光异常:A.近视:用眼疲劳,眼球前后径过长引起。凹透镜矫正。B.远视:先天眼球前后径过短,看远物需调节。凸透镜 矫正。C.散光: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所致。引起视物模糊或变形。柱面镜矫正。D.老花: 晶状体的弹性, 用凸透镜矫正.E.白内障:晶状体变混浊F.玻璃体混浊:6.眼视物的调节:7.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眼的成像-简约眼。眼折光力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会聚。8.视觉光化反应: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的结合蛋白质,在光照时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在光照下迅速分解,在

31、暗处又可重新合成(图9-4)。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要依靠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如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会影响人的暗视觉,引起夜盲症。9.感光换能作用:10.视觉的三原色学说: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当这三种视锥细胞同等受到刺激时,即形成白色感觉;其中一种单独受到刺激,导致相应的色觉;三种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光刺激时,则引起不同的色觉。视锥细胞的光谱吸收曲线有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三类光谱吸收特性不同的视锥细胞,吸收峰值分别在420nm、534nm、564nm处,相当于蓝、绿、红三色光的波长。11.听觉感受器对

32、声音的初步分析:(1)对音强(响度)的辩别: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频不变)。与毛细胞的敏感性和背景声音有关。(2)对音频(音调)的辩别:主要依靠基底膜的振动部位。12.声波在耳内的传播和感受: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基底膜。内分泌系统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分两类-(一)含氮激素:1.肽类和蛋白质类:下丘脑调节肽、降钙素、胃肠激素等。 2.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2)类固醇(甾体)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信息传递作用(二)激素-受体特异性(三)信号放大系统-高效能:激素在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