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79.45KB ,
资源ID:52850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85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处理源水臭味应用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处理源水臭味应用研究报告.docx

1、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处理源水臭味应用研究报告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处理源水臭味的应用研究张素霞1 郭强1 马刚1于建伟2李涛2杨敏2王东升2李宗来21北京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摘要: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质恶化,原水嗅味问题成为我国自来水厂迫切关注的水质问题。本研究对北京市地表水水源突发嗅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确定2MIB为水体主要致嗅物质。常规工艺不能有效解决嗅味问题,采用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嗅味物质,经实验研究及运行验证, 在原水2-MIB浓度100ng/L以上的条件下,可将出厂水2-MIB浓度控制在10ng/L以下,解决了因嗅味引起的用户投诉关键词:嗅味;

2、2-MIB;粉末活性炭;常规处理;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乎需要的饮用水必须拥有良好的视觉、嗅觉和味觉。水的感官性状是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直观判断,是评价水质的重要依据。感官性状指标包括:水的色度、嗅味、和混浊度1。而嗅和味是人类评价饮用水质量的最早的参数,因为它能被饮用者最直观地判断2。饮用水中出现令人讨厌的气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美洲、澳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饮用水中普遍存在异味问题,国外在饮用水中嗅味研究方面起步早,在嗅味分析检测方法,水源地污染源种类及其成因和去除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早在1993年,日本便规定了采用粉末活性炭处理2-MI

3、B和Geosmin浓度为20ng/L,活性炭滤池出水浓度为10ng/L3。在给水厂处理嗅味的常用方法有粉末炭吸附和臭氧氧化。第九水厂原水取自密云水库。随着水库蓄水量的逐年减少,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在2002年9月曾经发生局部水华现象,出厂水嗅味一度达到一级,用户反映强烈。后经实验研究,确定了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去除嗅味,出厂水基本无味,用户反映有所缓解。2005年8月,自来水公司陆续接到用户投诉,并有上升趋势,虽经提高高锰酸钾投药量,仍不能彻底解决管网水嗅味问题。为此,第九水厂采用粉末炭与活性炭滤池联用技术对饮用水中嗅味开展处理研究,同时,与高锰酸钾和臭氧预氧化进行技术比较,最终确定了粉末炭吸

4、附工艺并建立应急处理方案,改善了出厂水水质。1原水嗅味问题1.1原水藻类分析富营养化水体发生异嗅的藻类和放线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发臭物使水体产生异嗅2。通过对密云水库长期监测,发现藻类高发期为春秋两季,尤以秋季最高。见图1。同样嗅味投诉事件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春秋季节多发,且秋季尤其明显。万个L图1密云水库藻类变化规律由图1可见虽然2002年藻类总数较2004年少,但由于蓝藻数量占藻类总数的30%以上,引起了出厂水嗅味问题。而2004年9月藻类以硅藻为主,占77%,蓝藻占19%。在工艺中通过提高高锰酸钾投加量,提高加药量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后,便可控制出厂水嗅味,用户投诉很少。2005年

5、由于改变藻类的监测方法,藻类总体数量较往年下降了4倍左右。根据对密云水库藻类品种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蓝绿藻衰退后和上升阶段,用户嗅味反映最强烈,与相关研究成果规律相同2、6。万个L图2 2005年水库藻类分类构成1.2水库原水中的嗅味物质分析目前,已被查明的致嗅物质主要是2-MIB二甲基异莰醇)和Geosmin取样位置Inlet取水口)Middle中层)Surfacegeosmin(ng/L嗅味物质去除率)原水156.11.31一期进水280.61.41煤池出水128.21.5354炭后水27.3n.a.90回流水373.2n.a.管网水28.4n.a.注:高锰酸钾投加率1.2mg/L2.2 回流

6、水质对原水水质的影响通过表2看出,混合有回流水的一期进厂水,嗅味物质浓度增加幅度非常大,说明反冲水中含有高浓度的MIB。由于反冲洗排水约90的上清液回流至配水井,占一期处理水量的10以上,因此研究回流水中嗅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一期进水嗅味物质比原水浓度高将近一倍,再次对炭池反冲洗排水进行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反冲初始2-MIB浓度较高,说明水冲也可以起到释放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恢复部分炭吸附能力的作用。基于分析结果,决定将炭池反冲周期由原6天一次缩短到3天一次,缓解由于炭吸附饱和后的嗅味穿透。表3 炭池反冲水嗅味物质检测结果2-MIBng/L)GEOSMINng/L)1C系列2炭

7、池反冲1min402.171.411C系列2炭池反冲3min147.780.821C系列2炭池反冲5min80.530.341C系列2炭池反冲7min40.960.291C系列2炭池反冲10min38.890.30回流水398.710.44污泥上清液285.51.09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污泥上清液较回流水中嗅味物质含量低,是否与污泥停留时间较长,受到微生物的降解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2.3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方案研究2.3.1处理水中嗅味物质技术方案比选臭氧预氧化技术应用于改善饮用水的嗅味,去除色度和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但由于设备庞大,耗电量高在国内较少使用。针对嗅味物质进行臭氧氧化实验,臭氧投加量

8、最高2mg/L。图4不同预臭氧投加量对MIB和geosmin的去除实验结果原水目标物含量MIB184.41ppt;Geosmin 207.69ppt)由图4可以看出,预臭氧对MIB和geosmin的去除效率较低,在预臭氧投量达1.5ppm条件下,MIB和geosmin仅能去除25左右。从实验结果和设备购置周期的角度分析,臭氧氧化技术不宜作为应急技术方案。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是第九水厂2002年开始使用,经上述对进厂水嗅味物质分析结果证明,此项技术已不能满足2005年秋季的水质处理要求。粉末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巨大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粉状炭。通常采用碳源丰富的木材、煤、骨等材料制成。投加粉末

9、活性炭是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技术成熟。早在1927年,美国便采用粉末炭去除水中的苯酚,80年代,有近200家水厂使用粉末炭控制嗅味。我国在1967年便使用活性炭脱色去味,在日本粉末炭的应用更为广泛。粉末炭对于饮用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有机臭味物质的去除具有广泛适用性。同时,粉末活性炭由于使用方便,可以根据饮用水嗅味的实际情况决定短期或应急措施处理藻类爆发期的嗅味问题。粉末活性炭直接投加到水中,与有机污染物吸附后,可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分离出来4、5。由此,确定采用粉末活性炭作为处理九厂嗅味问题的应急处理措施。2.3.2粉末炭选型在粉末炭选型时,煤质活性炭比木质炭更易沉降,而

10、且价格便宜。根据九厂在用的颗粒活性炭指标确定了粉炭指标参数,粒径为200目。通过对两家炭厂生产的煤质粉末炭进行嗅味物质吸附实验,发现相同指标的SX炭效果较优,高浓度吸附效果比NX炭显示出更强的优势。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两种炭的差异逐渐缩小,见图5图5不同种类活性炭针对不同浓度MIB的吸附动力学实验2.3.3确定粉末炭投加点粉炭投加点可设在水源处、混凝前和滤池前7。通过进行粉末炭对不同嗅味物质吸附动力学实验曲线,可以看出MIB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吸附才能达到平衡。虽然粉末炭对这些痕量目标化合物的去除主要在1小时之内的吸附,之后的吸附速率有所降低,但如有条件延长吸附时间将会使嗅味物质浓度进一步降低,提

11、高吸附效率,见图6。据此,九厂应考虑在密云取水站投加,以延长粉末炭对嗅味物质的吸附时间。图4 不同PAC对geosmin的吸附动力学结果图6 SX粉末活性炭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2.3.4确定粉末炭投加量针对原水2-MIB含量进行投加量实验,并进一步验证接触时间、炭选择实验结果,如图7,图8。图7 2h和16h平衡条件下不同PAC投量对MIB和geosmin的去除结果SXPAC)图8不同粉末炭对MIB和Geosmin去除结果16h平衡,100ppt)由图7、图8可以看出,为保证充分利用PAC的吸附能力,延长PAC在工艺中的接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同样,与动力学结果一致,山西PAC吸附效果优于宁

12、夏PAC,但对geosmin的效果影响不大。MIB和geosmin在天然水体中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无关,根据需要降低到的目标浓度,利用吸附特性曲线,计算出实际需要的PAC投加量。粉末炭投加量与嗅味关系实验图可知,在一个给定的粉末炭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后,痕量嗅味物质的去除率与开始浓度无关,必须考虑过量投加。经实验15mg/l与20mg/l粉末炭的处理效果相当,投加量确定15mg/L,见图9。净水药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投加率20mg/L,即使在粉末炭投量稍少的情况下嗅味仍为一级弱,去除嗅味效果稳定。 图9 不同混凝剂投加率条件下粉末炭投加量与嗅味关系实验原水嗅味三级)以上实验表明,采用15 mg/L

13、的SX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置于密云取水站,经过18小时长距离管道吸附输送到净配水厂,净水药剂投加率20 mg/L提高沉淀效果,确定了对原水主要致嗅物质2-MIB的初步技术参数。2.4粉末炭中试实验结果为考察投加粉末炭对后续处理工艺-滤池的影响,进一步开展了中试运行实验。结果证明粉末炭与适当的混凝剂使用对后续工艺影响不大,在滤池过滤后嗅味即可降低到一级弱或无,效果非常明显。即使滤后出水含有较低浓度嗅味物质也会被活性炭滤池吸附,进一步提高水质。中试实验条件:水量:5m3/h连续运行采用进厂水为实验原水,原水中已投加高锰酸盐复合剂1.2mg/L混合池:将粉末活性炭制成乳液后再进行投加,投加率15mg/

14、L;PACL20mg/L;接触时间30sec反应时间:10min,三级机械搅拌沉淀时间:60min实验结果:图10 粉末炭对UV254的去除效果如图10、图11所示,原水投加15mg/L的粉末炭,经沉淀过滤工艺去除对嗅味和UV254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平均煤后嗅味去除率达到80%;UV254达到50%以上。图12显示了适合的净水药剂投加量,对加炭原水浊度去除效果达到70%,煤池出水浊度可以控制在0.2NTU以下。图11 粉末炭对嗅味的去除效果图12 中试工艺流程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图13 粉末活性炭中试投加实验滤池总水头损失记录任何技术方案的实施,都必须对现有水厂生产工艺不能有过大的扰动。滤池的滤程

15、和出水浊度是直接关系到技术参数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由图13可见,投加粉末炭与未加实验条件对照,虽然对滤池滤程无缩短的影响,相反有延长的趋势。通过加药絮凝过程,炭颗粒与药剂形成絮体的颗粒比一般絮体比重大,有利于沉淀。根据滤池水头损失增长趋势来看,达到36小时反冲周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投加粉末炭对滤池滤程和出水浊度无明显负面影响,建议生产中投加15mg/L粉末炭,净水药剂PAC20mg/L。2.5 粉末活性炭的生产应用与实际效果2.5.1 粉末炭的投加粉末活性炭可采用干法和湿法投加两种方式。干法投加利用水射器将粉末炭投入水中,湿法投加则将粉末炭配成乳液加注。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条件购置溶炭搅拌和加药

16、设备实现湿法投加,在应急生产应用中利用水射器将粉末炭与水混合制浆后,加入原水输水管路,见图14。由于水中余氯与粉末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减少粉末炭对目标化合物的去除率,进厂水应停止预加氯6。 粉末炭图14 密云粉末炭投加示意图2.5.2 粉末炭投加效果 经过静态实验、中试连续实验,最终于9月21日及时向密云调流阀后投加了15 mg/l的粉末炭,经十几个小时的输送,次日上午10:00到达净配水厂。滤池滤程略有缩短,其它各项水质指标均正常,符合水质标准。由此管网水水质有了极大的改观,用户反映由开始的每日二十余个降低到无,比较圆满的解决了管网水嗅味的问题。9月26日管网水检测MIB浓度为6.5ng/l

17、,无嗅味,到了预期的目的。25日开始便无用户反映,粉末活性炭处理突发嗅味效果令人满意,见图15。3结论与建议3.1结论1)2005年水库原水主要致嗅物质为2-MIB二甲基异莰醇),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处理与活性炭滤池工艺不能满意去除水中高浓度的嗅味物质。2)确定了原水投加粉末炭延长吸附时间提高吸附效果,与现有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形成双重水质保障的应急技术措施。3)通过粉末炭对嗅味物质吸附特性曲线,确定粉末炭选炭方法和投加量计算方法。4)研究得出了在嗅味高发期,及时调整炭池反冲,回流水对嗅味物质具有富集作用的结论。3.2建议1)建议粉末活性炭技术应作为地表水厂常备技术措施,应对水体突发嗅味和有

18、机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2)回流水量占进厂水量的5,水质恶化期间对水厂工艺处理效果影响巨大,必须尽快加以单独处理。3)继续深入系统地研究嗅味发生规律,建立嗅味发生预警系统,及时采用粉末炭进行处理,避免再次引起被动。4)考察粉末炭在输水管道中的沉积状况。参考文献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DB5749-85)2)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王占生 刘文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433)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汇编日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993.1.1 张金松 范晓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高乃云 严敏 乐林生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5)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许保玖 龙腾锐 高等教育出版社6)水源异臭和给水除臭谢志平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安徽分会70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Third Edition,American)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