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20KB ,
资源ID:52793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793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夏至浦江人习俗.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夏至浦江人习俗.docx

1、夏至浦江人习俗夏至浦江人习俗【篇一:第六批国宝】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计1080处) 一、古遗址(共计220处) 序号 编 号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 1111 1212 13131414 1515 1616 1717 1818 1919 2020 2121 2222名 称 时 代 元大都城墙遗址元 十字寺遗址 元 天妃宫遗址 元至清 爪村遗址旧石器时代石北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北福地遗址 新石器时代钓鱼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台西遗址商 东先贤遗址 商 南阳遗址周 讲武城遗址 战国至汉 常山郡故城

2、汉 土城子城址南北朝 边关地道遗址 宋 会州城 辽至明 刘伶醉烧锅遗址金至元 九连城城址 金至元 海丰镇遗址 金 小宏城遗址 元 大名府故城 宋 塔水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 周至汉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北京市房山区 天津市河东区 河北省迁安市 河北省永年县 河北省易县 河北省曲阳县 河北省藁城市 河北省邢台县 河北省容城县 河北省磁县 河北省元氏县 河北省尚义县 河北省永清县 河北省平泉县 河北省徐水县 河北省沽源县 河北省黄骅市 河北省沽源县 河北省大名县 山西省陵川县 山西省闻喜县 2323南村城址战国至晋 山西省方山县 2424黄河栈道遗址 汉至清山西省平陆县 25

3、25霍州窑址宋至元山西省霍州市 2626洪山窑址宋至清山西省介休市 2727阿善遗址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2828赵宝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2929 3030 3131 3232 西省旬邑县 3333 3434 3535 尔市 3636 3737 旗 3838 3939 4040 4141 4242 4343 联合旗 4444 4545 4646 旗 红山遗址群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夏家店遗址群 新石器时代至战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朱开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秦直道遗址 秦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麻池城址和召湾墓群 汉

4、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黑城城址汉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 朔方郡故城 汉 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巴彦淖霍洛柴登城址 汉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 克里孟城址 汉至南北朝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沃野镇故城 汉至南北朝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 白灵淖尔城址 南北朝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 十二连城城址 隋至唐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城川城址唐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 查干浩特城址 辽至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安答堡子城址 金至元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净州路故城 金至元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元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 巴彦乌拉城址 元 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4848高台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辽宁省

5、新民市 4949石台子山城 汉至唐辽宁省沈阳市 5050赫图阿拉故城 明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5151百草沟遗址 战国至晋 吉林省汪清县 5252自安山城南北朝吉林省通化市 5353龙潭山城晋 吉林省吉林市 5454 5555 5656 5757 5858 5959 6060 6161 6262 6363 6464 6565 6666 6767 6868 6969 7070 7171 7272 7373 7474 7575 7676 苏密城 城山子山城 磨盘村山城 偏脸城城址 秦家屯城址 城四家子城址 叶赫部城址 辉发城址五排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雁窝岛城址 塔子城址瓦里霍吞城址桃温万户府故城

6、 莽吉塔站故城南京人化石地点 藤花落遗址 大墩子遗址 花厅遗址 三星村遗址 骆驼墩遗址 青墩遗址绰墩遗址 唐 唐 唐至金 辽至金 辽至金 辽至元 明 明 战国至汉战国至金 隋 辽 辽至清 元 明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吉林省桦甸市 吉林省敦化市 吉林省图们市 吉林省梨树县 吉林省公主岭市 吉林省白城市 吉林省四平市 吉林省辉南县 黑龙江省东宁县 黑龙江省穆棱市 黑龙江省宝清县 黑龙江省泰来县 黑龙江省桦川县 黑龙江省汤原县 黑龙江省抚远县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连云港市 江苏省邳州市 江苏省新沂市 江苏省金坛市 江苏省宜兴市

7、江苏省海安县 江苏省昆山市7878宜兴窑址晋至清江苏省宜兴市 7979钟山建筑遗址 南北朝江苏省南京市 8080明故宫遗址 明 江苏省南京市 8181龙江船厂遗址 明 江苏省南京市 8282跨湖桥遗址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杭州市 8383上山遗址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浦江县 8484 8585 8686 8787 8888 8989 9090 9191 9292 9393 9494 9595 9696 9797 9898 9999 100 100 101 101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5 105 106 106 谭家湾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南河浜遗址 新石器时代 钱山漾遗址

8、 新石器时代至周茅湾里窑址 周至战国 富盛窑址周至战国 递铺城址春秋至南北朝 小仙坛窑址 汉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宋至元 永丰库遗址 元 人字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临涣城址战国 北苑御焙遗址 宋磁灶窑址宋至元 德济门遗址 宋至明 南胜窑址明至清 樊城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牛头城址商至周 白口城址汉至南北朝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元至清 御窑厂窑址 明至清 沂源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北辛遗址新石器时代王因遗址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桐乡市 浙江省嘉兴市 浙江省湖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绍兴县 浙江省安吉县 浙江省上虞市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宁波市 安徽省繁昌县 安徽省濉溪县 福建省建瓯市 福建省晋江市 福建省泉

9、州市 福建省平和县 江西省樟树市 江西省新干县 江西省泰和县 江西省进贤县 江西省景德镇市山东省沂源县 山东省滕州市 山东省兖州市108 108小荆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章丘市 109 109东岳石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平度市 110 110白石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烟台市 111 111两城镇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日照市 112 112尧王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日照市 113 113东海峪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日照市 114 114 115 115 116 116 117 117 118 118 119 119 120 120 121 121 122 122 123 123

10、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8 128 129 129 130 130 131 131 132 132 133 133 134 134 135 135 136 136 后李遗址三里河遗址 傅家遗址 教场铺遗址 归城城址郯国故城邾国故城偪阳故城 东平陵故城 中陈郝窑址 龙华寺遗址 寨里窑址 织机洞遗址 杨台寺遗址 瓦店遗址 石固遗址郝家台遗址 王油坊遗址 李庄遗址 王湾遗址 鹿台岗遗址 新砦遗址 唐户遗址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周 周至汉 周至汉 周至晋 汉 南北朝至清南北朝至隋南北朝至唐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

11、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新石器时代至夏新石器时代至周山东省淄博市 山东省胶州市 山东省广饶县 山东省茌平县 山东省龙口市 山东省郯城县 山东省邹城市 山东省枣庄市 山东省章丘市 山东省枣庄市 山东省博兴县 山东省淄博市 河南省荥阳市 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南省禹州市 河南省长葛市 河南省漯河市 河南省永城市 河南省柘城县 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省杞县 河南省新密市 河南省新郑市【篇二:高考历史 文史知识荟萃】 高考文史知识荟萃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胡中怀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曾令多少文人骚客如痴如狂,也令多少外邦友人垂涎仰慕。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涉猎文

12、史知识的考查,尤其是全国卷,每年必考,而考查的知识点,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姓氏来源 姓氏的形成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封国命氏。如赵、秦、郑、韩、苏等。 2以居住方位命氏。如西门、东郭等。 3以字命氏。如孟孙、叔孙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司马、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陶、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文、武、等。 8以爵位命氏。如王、侯、公孙等。 例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13、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 1、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谥号一般都是 什么帝。如汉文帝、隋炀帝等。 2、庙号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祖”,第二代及以后帝王庙号常常为“宗”。一般都是什么祖 、什么宗。如汉高祖、唐太宗等。 3、年号一般是两个字,它们或反映王朝的兴衰,或表达皇帝内心的愿望,如太和、洪武、康熙等。 例2、(2007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三、避讳制度 在古代

14、,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避讳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改字法,如秦始皇名“政”,改“正月”为“端月”; 2、空字法,如镇压过隋末瓦岗军的王世充,在唐人撰隋书时,为避李世民讳,改“王世充”为“

15、王充”,空“世”字 ; 例3、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四、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为方便农时,常以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十二地支与属相一一对应,它们分别是: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16、天干地支纪年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例4、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c.辛丑年 d.壬

17、寅年 大家可以算算1949年天干地支是哪一年?2011年呢? 附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1点 子时 1 3点 丑时 3 5 点 寅时 5 7点 卯时 7 9 点 辰时 9 11点 巳时 11 13点 午时 13 15点 未时 1 5 17点 申时 17 19点 酉时 19 21点 戌时21 23点 亥时 例5、半夜三更指的是何时? 一更1921点, 二更2123点 , 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 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 。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例6、二十四节气中哪一节气为中国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

18、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小寒。其中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 例7、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 a汉武帝b僧一行 c沈括d郭守敬 五、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1、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2、元旦:1949年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民间又习称为“灯节”。习俗: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 4、清明节: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习俗: 扫墓、祭祖 ; 5、端午节:农

19、历五月初五习俗 :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 ,此日为纪念屈原,有驱鬼避邪之意;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吃月饼、赏月,此日有合家团圆之意; 7、除 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习俗:吃团圆饭、放鞭炮。 附中国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3、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黄帝生日 4、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5、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6、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

20、节 7、五月初五 端午节 8、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9、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 10、八月十五 中秋节 11、九月九 重阳节 12、十二月八 腊八节 13、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节 14、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例8、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例9、从

21、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例10、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例11、“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

22、验的总结() a bcd 例1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例13、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

23、礼可能起源于(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例14、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例15、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 a.祈祷姻缘美满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例16、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

24、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 c.加拿大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 六、京剧国粹 1、发展时期: 孕育期: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形成期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后 成熟期 :同光十三绝 鼎盛期 :民国时期 2、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京剧相关知识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京剧鼻祖 程长庚(18111880)安徽潜山人 民国时期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例17、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 a.汉 b.唐 c.宋 d.清 例18、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

25、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七、史书体例 史书体例可分为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也可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1、纪传体史书: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记录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历史,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2、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春秋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整理修订;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

26、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周世宗,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 3、典制体: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代表作有: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西汉末刘向编定的 战国策,西晋陈寿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纪事本末

27、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 6、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7、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 例19、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例20、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

28、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 a.史记 b.三国志c.汉书 d.资治通鉴 八、阴阳八卦、五行 阴阳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传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等。 3、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 例21、(2008年全国文综卷ii,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阳的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北,水之南 c、山之南,水之南 d、山之北,水之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