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0谈中国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510 谈中国诗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精髓(su) 颦(pn)蹙 咻(xi)咻卓(zhu)然 梵(fn)文 无垠(yn)深挚(zh) 轻鸢(yun)剪掠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槛 咽薄 撩2语境辨析法(1)很多人之所以深陷失败的牢笼()不能自拔,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目标或人生目标太笼()统。(2)老王家的大儿子竟然在别人家的田地里畜()养家畜(),真是太过分了。【答案】(1)lnglng (2)xch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轻鸢剪掠:_(2)尖刻斩截:_(3)穷边涯际
2、:_(4)遥思远怅:_(5)吞言咽理:_(6)空中楼阁:_(7)数见不鲜:_【答案】(1)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2)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3)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4)怅惘地远望。(5)指不敢声张和申辩。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的情形。(6)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7)经常看见,并不新奇。2理解辨析辨别鉴别二者都有“对事物分析比较,加以区分”的意思。“辨别”侧重于对多种事物加以分辨、区别,主要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加以比较,予以区分,适用范围较广,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3对点
3、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地瓜是第一保健食品,润肠防癌,口感绝佳,吃一口回肠荡气,妙不可言。()(2)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没有一蹴而至的成功,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3)这里虽然有点繁华,但是却混乱,每天发生的斗殴事件数见不鲜,因此进医院的人数不胜数。()【答案】(1)望文生义。应用“回味无穷”。(2)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3)常识速览钱钟书(1910年1998年),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著
4、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见,管锥编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钟书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本文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和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5、。钱钟书先生的著作起到了很好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1谈艺录谈艺录是学者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文的论艺专著。这部书以探讨中国传统诗学为主要内容,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美学、比较文学、修辞学、艺术论、创作论等,均在作者的视野之内。中国的诗歌有几千年的历史,作者的着眼点是在宋元明清四朝。2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根据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的。文章针对特定听众关心的问题,站在“比较文学”
6、的立场,既介绍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同中之异”,又阐发中外诗歌的“异中之同”,以增强听众对中国诗歌特点的了解,并促进双方“相互尊重和宽容”。文脉梳理【答案】篇幅短词气和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作者为什么认为“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_【答案】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很难形成整体印象,绝不会发生这个问题。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求
7、证这个问题。2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流毒无穷的聪明”中“聪明”一词?_【答案】 句中的“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的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3作者在第7自然段中说“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试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中西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作风”是什么含义?_【答案】 陶渊明和李白的两首被“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诗和英国的格雷、德国的歌德的两首诗,都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抒发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这里的“作风”用
8、上文中的近义词来解释,可解释为“情调”。4有人认为课文最后一段是赘笔,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说明理由。_【答案】 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在做总结,得出文章的结论:“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读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合作探究5这篇文章的末段写道:“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像这样的句子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作品风格谈
9、谈你的看法。_【答案】(示例一)这样的句子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是演讲中的重要技巧,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极大地调动听众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演讲内容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演讲效果。像上面的句子,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中西文化本位论者,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示例二)这样的句子虽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但用语过“俗”,态度过于严厉,“小畜生”磨牙咬人的比喻似乎有愤世嫉俗的意味,不容易让人接受,和上文的整体风格不太一致。6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听众是一般的有文化的美国人,他们有一定的鉴赏诗歌的经验,了解本国诗及其他西洋诗,对中国诗有所接触,有一定兴趣
10、。面对这样的听众,你认为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抓住他们的心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_【答案】(示例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作者举重若轻,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听众。雅而不奥,俗而不庸。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没有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听众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示例二)居高临远,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
11、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了。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比喻论证效果鲜明本文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去谈理论,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如讲到中国诗歌的篇幅短小时,作者以 “闪电战”“轻鸢剪掠”“樱桃核”“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喻之,形象生动。说到中国诗歌轻淡的笔力和安和的词气时,由“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像吹着芦管”“像乐队合奏”这样形象的比喻和外国诗雄厚、沉重的笔调相比,明白如画
12、,最后讲到中西诗内容作风暗合时,打了一个比方:“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设喻生动、亲切。2写法指导运用比喻论证“3做到”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它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那么运用比喻论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
13、自己的一切。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的比喻,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3迁移运用下面是以“枝繁叶茂赖根深”为中心写的一段运用比喻论证的议论文片段,其中空缺了第一段。请你根据片断中心和下文内容,补写出空缺的部分。_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一鸣惊人的演奏家,那么现在你就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弹练那一个个单
14、调乏味的音符,练就娴熟的指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书法名家,就请你先练好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由楷书而行书,由行书而草书。反之,现在不打下深厚的基础功底,一挥笔就想写出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草书,其结果必然是毫无韵味风致,只能是信手涂画而已。【写作示例】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之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默默为世界文化奉献的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管锥编出来以后,“钱学”兴起,钱先生声
15、名大起,而他却潜心读书研究,闭门谢客。一些“钟书迷”不远万里从港台、美国、法国慕名而来,他却常常以病或者其他原因辞谢,“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难道一定要见到那只母鸡?”钱钟书曾这样幽默地婉拒一位想亲见他本人的外国著名作家。面对国内、外的“钱钟书热”一直居高不下,钱钟书对此很不以为然,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致老友郑朝宗教授的信中,他恳切地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钱钟书始终安如泰山,锲而不舍地守着他的摊子,埋头做学问,不掷光阴于交游。他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保持着高尚人格操守和独立学问品格,默默地为
16、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淡泊”“名与利”“专注”“做学问”“拒绝”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2精彩应用读钱钟书,读到的是他那种“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思绕树鹊难安”的治学精神,读到的是他那种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淡泊宁静和毁誉不惊的人格魅力,读到的是他“做完整的人,过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和媚骨的生活”的刚直与坚韧。他拒绝了华中师大为其先父钱基博老先生作百年诞辰纪念的提议;他拒绝了世界名流赵浩生的录音采访;他拒绝了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袂所拍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对他的拍摄;他拒绝了法国政府授其“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勋章他以静穆对喧嚣,以冷峻对狂热。他不违其性,不背其行,心无旁骛,专注
17、凝神,洁身行己,始终如一。在人生这部大书上,钱钟书就是这样心如止水,卓尔不群,写下不同寻常的一页,他一生为人行事,是一代的典范。他似一缕清风、一江春水,拂尘涤污,带给人间一些明媚、一些清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读钱钟书能使时间变短,生命变长;悟钱钟书使人高尚超然,灵魂净化。佳作领悟导读: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也很强的随笔。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阅读本篇我们常常为钱老充满智慧的语言拍案叫绝。特别是大量的比喻,喻得机智、妥帖,喻得颇有趣味。它们以联想、想象为桥梁,浅显易懂,透着灵性,寓意深刻,俏皮而耐人寻味,
18、是难得的语言典范。论快乐钱钟书我们经常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langeweile)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以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
19、立。快乐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
20、,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享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
21、,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
22、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悟亮点】1.学修辞(1)文章第段画线语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提示: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既形象贴切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又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2.学人称(2)第段在叙述中运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对快乐的看法,作者运用了第二人称,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激发了读者的
23、阅读兴趣。3.学过渡(3)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提示:过渡句的使用如“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等既紧密承接了上文,又自然引出下文议论的话题,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4.学语言(4)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第段简要分析。提示:本文的语言轻松幽默,如“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这些语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妙趣横生,充满智慧。5.学结尾(5)本文的结尾在全文中起何作用?提示:这篇文章的结尾简短有力,既是对前文的照应,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揭示,进一步深化了主旨。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梵(fn)文 倾轧(y)轻鸢(yun)剪掠 引吭(kn
24、g)高歌 B.颦蹙(pn c) 给(j)予吞言咽(yn)理 应(yng)运而生 C缄(qin)默 精髓(su)呶呶(no)不休 数(shu)见不鲜 D.叫嚣(xio) 熨(yn)帖了(lio)不足奇 一蹴(c)而至 BA项,“吭”应读“hng”;C项,“缄”应读“jin”;D项,“熨”应读“y”。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