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报告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实验报告上集镇程洼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美国巴尔博士说过这么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师是与学生接触仅次于父母的人,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所关注的,而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热情得以提高的一个条件。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影响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社会形象。
2、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即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此可见,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许多研究者认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将体现人本主义趋势,主张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不平等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对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出了挑战,力图打破传统的对立式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
3、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掘各种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理论依据与研究现状(一)理论依据爱弥尔,让雅克卢梭著,李平沤译,该著作主要阐明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反对戕害人性、违反自然的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的教育,提倡以培养自然人,自由人为目的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使之在自然中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按照儿童的自然本性,而不压抑其个性,也不灌输传统的偏见,更不用严酷的纪律和体罚,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
4、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自然人。卢梭从“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杜威教育论著论,赵祥麟、王承绪编译,该著作阐明了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应该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儿童决定教育的质和量,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关于教师的任务,杜威认为,教师应该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地位,去充当一名忠实的儿童教育的看守者和辅助者,完全站到学生背后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吴式颖等编,该文集体现了马卡连柯的“辩
5、证”师生观。马卡连柯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认识充满了辨证法的精神。他指出,一般来说,教师和成人自然是儿童集体的指导者,他们理应时时刻刻运用自己的思想、经验与机智去分析儿童集体中的各种现象、希望和倾向,并且用忠告、意见及其他影响来帮助儿童集体。对教师来说,学生确实是教育的对象,但儿童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应以生活为乐,并从丰富的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该文集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生关系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及整个教育过程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和青年校
6、长的谈话,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该著作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了解儿童是热爱儿童、关心儿童和实施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主要的结合点。帕夫雷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该著作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他说;“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任,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像纸板搭小房一样定然倒塌。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傅道春编著。主要观点: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改变教学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国外师生关系研究,海南出
7、版社, 王旭东编著。 王旭东在书中阐明了师生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式的要点,其中包括行为塑造模式,和谐沟通模式,交付责任模式,目标导向模式,肢体语言模式,果断纪律模式。(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们反对权威主义和体罚,崇尚自由精神,提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中世纪教育禁欲主义、权威主义、强制纪律棍棒体罚等陋习,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蒙田开展了“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实验,他认为对那些鞭打儿童的教师,自己就应该被鞭打。维多利诺则指出,应该跟随儿童的天然本性前进;拉伯雷认为,教学方法要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
8、愉快“与其说是一个学生在学习,毋宁说是一个国家在消遣。”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勾画出了师生问题以人为本的,尊重人格伦理关系。2、当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针对60年代科技至上教育的精神弊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侧重情意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经验的学习及感受性的训练。提倡创建了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展露个性、发展个性。他们提出了“四个R的教育”,采用背对法、沟通、拟情等教学策略。注重人际关系和谐和知情意整合发展。3、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最著名的代表罗杰斯认为,构成道德教育的条件是感情和态度,是教师的真诚、坦率与学生的和谐一致,提出用真诚、接受和移情性理论来构件师
9、生关系的基本要求。4、1970年,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曾用自己独特的调查研究来证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必须用一种无威胁的方式“接受”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行为。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师生关系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它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深入到教育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对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功能及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民主。这种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突破单一的教育学领域,将师生关系放到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阐释学甚至文化生态学的视域中去考察,对师生关系的解释更加
10、丰富、深刻。其次,从静态描述走向动态过程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研究者更倾向于用具有动态性质的“师生互动”、“师生交往”来代替静态描述的“师生关系”,并努力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师生关系模式。第三,师生关系研究的人本主义价值趋向。这体现在文献中,研究者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致力于构建“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师生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式、融洽师生关系的技巧、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
11、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 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指导意义。我们的课题研究从“人的高层次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重构一种多元价值基础之上的平等、尊重、理解、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我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师生之间真实的交往环境,因此
12、更富有真实性和实践意义。三、研究内容1、我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2、学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研究。3、更新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4、探索消除对立的师生关系的途径,重构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策略。四、研究方法与策略1、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全体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得分值,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的基本现状,了解学生心目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为课题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依据。2、行动研究法,用于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利用各种具体的师生活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桥梁,提供课题研究的平台。3、个案研究法,用于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13、系的指导策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追踪研究、总结,提高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并反指导于研究工作,找出最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4、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报告的撰写。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对以前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提练,同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的凭据。五、研究过程(一)“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问卷调查”社会调查表发放和回收情况据统计,我们发出学生调查卷170份,收回168份,(其中:男生 75份 女生 93份);发出教师调查卷20份,收回18份。A、学生卷数据分析1.你喜欢哪能个年龄层的老师? A. 刚毕业的(25-30岁) 54.50%B. 30-40岁 28.43% C.
14、40-50岁 3.00%D. 有长期教学经验的(50-60岁) 13.72%2.你最看重老师哪方面?A. 教学经验 26.66%B. 品质 33.44%C. 外貌 5.46% D. 性格 34.44%3.老师通过什么方式跟你交流A当面谈话 79.33%B通过班干部传达 5.00%C书面形式 9.66%D眼神的交流 5.00%E其他 1.01%4.你喜欢什么性别的老师?A.女 13.68%B.男 7.36%C.都喜欢 36.84%D.无所谓 42.12%5.你的老师通常用的批评方式是A. 当众辱骂 10.98% B.单独批评 28.57% C.耐心教导 50.54% D.叫家长 9.91%6.如
15、果老师无理批评,你会A. 当场反驳 37.89%B.忍声吞气 22.10% C.找同学诉苦 33.68% D.向校长告状 6.33%7.你认为老师辛苦吗? A. 很辛苦 42.55 %B. 比较辛苦 43.61% C.一般 11.70%D.不辛苦 2.14%8. 老师能平等对待班级里的学生吗A能 20.98%B不能 68.77%C有时会 10.25%9. 你有问题或困难愿意和老师倾诉吗A愿意 40.34%B偶尔 53.61%C经常 6.05% 10.你最想读一老师说的一句话有提出建议或期望的:“老师,我们需要更大的空间。”“老师,你应体谅学生,与学生更好地沟通。” “温柔些,少些考试。”“我愿
16、成为你的朋友。”“放下老师的尊严,把自己当作学生,与学生静心交谈。”“不要话太多。”“老师,对学生仁慈一点。”“长大后我会成为你,并超越你。” 有表示感谢和理解的。许多同学写道:“老师,你辛苦了!”或“老师,谢谢你的教导。”“您的生气我能理解。”“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恩师。”以上都是让人感动的话语。然而,尽管是少数同学的指责也是不容忽视的。“感谢上帝你不是我的父母。”“如果你的品质不好,千万别摧残我们祖国的花朵。”“当老师很痛苦,我们更痛苦。”甚至“下岗,我恨你!” 以上四句都是原话,看了让我们心头一震,我想我们和老师都应该深思一下。 B、教师卷数据分析1、您最喜欢哪一类学生?90%以上的老师喜
17、欢为人正直,品德好,较乖巧,守纪律的同学。2、 您对学生是否有偏爱或鄙视?、 有偏爱的占20%,主要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 无偏爱或鄙视的占80%,主要理由:老师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学生都是可爱的。3、 您对教学工作持何态度?100%的老师回答对教学工作持认真负责,力所能及,从不懈怠的态度。4、当学生在课堂上问到与书本无关的课外知识时耐心讲解55%草率推卸10%置之不理5%提出批评05、您对现在的学生有何看法?、有35%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学习刻苦。、有65%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娇、骄两气足,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钻研精神不够,动手能力差。6、 您最想对学生说的
18、一句话各个老师的话都不同,有代表性的:、珍惜自己的每一天,做个愉快的、正直的、有能力的人。、抓紧分分秒秒,世上没有后悔药。、 把握今天,是为了解更好地把握明天。六、问题与思考(一)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A、学生卷从调查表的数据统计中不难发现一些令人欣慰的方面,但是也能看出其中令人担心的趋向。具体体现有以下的三个方面:、与年长的老师有代沟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对于喜欢一个老师的程度,有时往往还决定着我们对于这一科目的喜好程度。在这次问卷调查的第一题中,有56人次喜欢刚毕业的老师,有29人次喜欢30到40年龄层的老师,只有3人次喜欢4050岁的老师,另外还有14人次是比较喜欢有长期
19、教学经验的老师。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学生与年长的老师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代沟。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敏感地带,古时候,老师对待学生的方法是打、骂、罚。老师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对老师决不能说个不字,那个时候,老师与学生是没有什么交流的。社会在进步,师生关系也随之焕然一新,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有56人次选择喜欢刚毕业的老师,就是因为年轻的老师有着一颗不泯的童心,还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学生时代,对待自己的学生首先是平易近人,再者也常常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学生便多了几分宽容与谅解。学生自然喜欢。而年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待学生不自觉的就会以命令的
20、形式要求学生应该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这对于生性活泼,追求自由的学生来说,无疑便会产生反叛的情绪,从消极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年长的老师主观的认为“我是为您好,你怎么不听呢?”也产生不良的情绪,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便日益恶化,出现代沟,特别是学生,情绪冲动,又无人生经验,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就越来越浓,哪还谈得上理解和沟通呢?、 对待老师的批评常无法忍受。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犯错是难免的,于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必然经历。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在“你的老师常用的批评方式”中,有10人次选择当众辱骂,有26人次选择单独批评,有46人次选择耐心教导,有9人次选择叫家长。我们认为,有时老师不恰当的批
21、评方式是引起学生不满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无法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老师的批评。在第一道选择题中“如果老师无理批评,你会. ”有36人次选择当场反驳,有32人次选择找同学的诉苦,有21人次选择忍气吞声,有6人次选择向校长告状。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不管老师的批评有理无理,当场反驳始终不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的选择,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只有你没有看到的事,老师批评,总是有引他发火的理由,当场反驳只会让问题一发不可收拾,老师也是人,如果他骂得在理,您便是无礼,如果他骂错了你,在他后悔时,你一顶撞,你就给自己加一条罪名,他就更有骂你的理由,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找同学诉苦的学生,一
22、般对老师心存敬佩,但同学不是你,和忍气吞声一样都无法解决问题。由此看来,学生受了批评,第一反应总是怪罪老师而不是自我反醒,对待老师批评的态度上确实存在问题。、 对老师是否谅解在问题7“你认为老师辛苦吗”一项中,有41人次认为比较辛苦,有40人次认为很辛苦,有17人次认为一般,只有2人次认为不辛苦,由此看来,现在学生还是能正确看待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的,而在问题9中“你是否体谅过老师”,有81人次选择有,只有11人次选择没有。选择有的同学要么便是真心体谅过老师,不然也是愿意体谅老师的,选择没有的同学想必也会由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结果。谅解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只要有它的存在,
23、任何不快都有解决的可能,我们相信师生关系,会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B、老师卷 首先90%老师喜欢正直,乖巧,品德好,学习好,守纪律的学生,不难看出,这类学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了应试,他们必须这样做,应试好了,老师自然会喜欢这样的人,而忽略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其次,有80%的老师对学生没有偏见,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偏见是完全不可能的。”说明的些老师并没有说真心话,还有所隐瞒,而有偏见的老师都偏向于学习好的学生。这是很正常的。学习好的学生都讨人爱。(只希望老师们能在以后不要太偏爱于优秀的学生,也要照
24、顾其他学生,尽可能平等对待。)全部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是认真不懈、严谨的。因为他们忠心爱着这份事业与他们的学生,他们要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事业当中去。有35%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见识广,学习刻苦,的确,面对知识信息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现有知识是不够的,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有65%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娇、骄两气足,没错,现在学生在家的工作只有学习,娇气是一定的,而且他们的条件好,有优势,就会显出有一定的傲气了(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多插入些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时时提醒他们应该戒娇戒骄。)(二)对问题的思考 1、各种年龄层次的老师都有,不可能说学生和年长的老师有代沟就
25、只能让年轻的人来当老师。最主要一点是要做到学生和老师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学生应当充分信任老师,年长的老师不一定都是死板的老先生,我们应该这样想:年纪较大的老师经验丰富,有耐心,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懂得更多一些,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代沟自然变浅了。具体的做法是多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换自己的看法。信任是感情产生的基础,而信任又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真诚则是要靠思想深处的道德情操和价值信念维系的,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两者间就会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老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老师,这种互动性能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增强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老师批评学生是极平常的事,对
26、于老师的无理批评,学生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在现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已不再是完全的被动者,不再心甘情愿地充当“绝对服从”的角色,他们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对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师生冲突,在我们的问卷中,选择“当场反驳”“忍气吞声”“找同学诉苦”“向校长告状”的都有不少人,其实这些做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得了问题,不仅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且甚至会使矛盾更加激化。而对老师的批评,学生应该仔细地、深入地探讨一下,寻求一下自己究竟有没有错。3、其实学生都知道,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对老师的体谅付诸于实际,作为学生,我们应当理解配合老师的工作,这
27、样才能使老师和学生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相处,从而使教育的效果更为突出。七、小结总之,师生关系在学校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老师和同学都不要回避,而应该正确面对。一方面,老师要很好研究现在孩子的心理状态,了解他(她)们的学习压力,多用些鼓励的方法去激励他(她)们,同学生交朋友,学生就会尊敬老师;另一方面,学生更要理解老师教育的艰辛,老师的所有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老师有时批评重了点是为了你好,因为现在的“分数教育”逼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学生一定要理解老师的苦衷。只要相互理解,彼此都能给予宽
28、容,那么,我们充分相信,一种崭新的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在美丽、温馨的校园八、参考文献爱弥尔,让雅克卢梭著,李平沤译;杜威教育论著论,赵祥麟、王承绪编译;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吴式颖等编;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傅道春编著;国外师生关系研究,海南出版社, 王旭东编著。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实验方案上集镇程洼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美国巴尔博士说过这么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
29、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师是与学生接触仅次于父母的人,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所关注的,而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热情得以提高的一个条件。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影响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社会形象。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即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
30、此可见,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许多研究者认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将体现人本主义趋势,主张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不平等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对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出了挑战,力图打破传统的对立式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掘各种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理论依据与研究现状(一)理论依据爱弥尔,让雅克卢梭著,李平沤译,该
31、著作主要阐明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反对戕害人性、违反自然的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的教育,提倡以培养自然人,自由人为目的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使之在自然中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按照儿童的自然本性,而不压抑其个性,也不灌输传统的偏见,更不用严酷的纪律和体罚,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自然人。卢梭从“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杜威教育论著论,赵祥麟、王承绪编译,该著作阐明了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应该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儿童决定教育的质和量,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关于教师的任务,杜威认为,教师应该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地位,去充当一名忠实的儿童教育的看守者和辅助者,完全站到学生背后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吴式颖等编,该文集体现了马卡连柯的“辩证”师生观。马卡连柯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认识充满了辨证法的精神。他指出,一般来说,教师和成人自然是儿童集体的指导者,他们理应时时刻刻运用自己的思想、经验与机智去分析儿童集体中的各种现象、希望和倾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