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85KB ,
资源ID:52694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694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综合实践七年级下册《珍爱生命》主题活动设计备课参考.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综合实践七年级下册《珍爱生命》主题活动设计备课参考.docx

1、初中综合实践七年级下册珍爱生命主题活动设计备课参考珍 爱 生 命一、设计思路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隐患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灾难的降临则造成人类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本主题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了解什么是伤害事故,明白任何伤害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诱因,懂得怎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排除事故隐患;知道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当灾难降临时将危险减到最小,化险为夷,绝地逢生。活动由“从伤害说起”、“事故与隐患”、“当灾难降临时”三个次主题组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调查”、“分析”等不同形式来实施。二、活动目的1、了解什么是伤害事故,

2、知道怎样防范人为的意外事故发生。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掌握防范、自救、互助的方法,减少意外伤害。三、课时建议本主题活动建议6课时完成。调查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四、活动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计划。本次活动预设了三个问题:1.你注意过身边的安全隐患吗?2.怎样防范人为的意外事故的发生?3.一旦发生灾难,我们该做些什么?希望教师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讨论,同时能主动地征求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使活动计划尽可

3、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五、活动分析(一)、从伤害说起这一次主题活动,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伤害”,学会分析造成“伤害”的诱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伤害”,我们提供了两个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伤害事故的案例,以此说明伤害事故的隐患就在我们的身边。创设情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地、主动地学习、体验,去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与提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课程组织形态上的基本区别。1、案例。案例是已经发生并有了处理结

4、果的伤害事故,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很强的说服力。我们用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形式将案例展示给大家,使案例变成了直观而有情节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案例”所传递的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案例一,介绍的是学校卫生大扫除中发生的伤害事故。“范某在二楼本班教室内打扫卫生,边打扫卫生边与本班的同学说笑,不时还与其他同学打闹。”这就是伤害事故发生的隐患!“在现场的班主任徐老师提醒范某不要说笑,更不能打闹,要注意安全。”班主任徐老师是尽职尽责的,对范某的行为给予了及时制止和告诫。范某不听班主任老师的告诫,最终导致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立即将李某送往医院抢救

5、。”学校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案例二,讲的是课间游戏时发生的伤害事故。说明游戏不当也能造成伤害事故。2、调查。让学生调查在学习、生活中还发生过哪些意外事故。案例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隐患可能有多种形式,通过调查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方便学生调查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调查表仅供参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更为广泛的调查。3、讨论。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提供的伤害事故的分析和调查所获取的信息,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形成共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容纳”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6、,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在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二)、事故隐患知多少安排这一次主题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一般的防范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目的和意义不明确,学生在活动中就会处于被动的、盲目的执行状态,活动兴趣也会逐渐降低。然而,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是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基本前提,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课程指导的首要任务。1、观察。事故隐患存在于环境之中,就学生而言,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家里和自己所在的学校里、教室内

7、存在哪些不安全隐患(室内物品、家具的摆放,悬挂物件是否固定、易然、易爆、易腐蚀以及有毒物品的存放是否安全,电源线是否裸露,等等),并认真做好记录。2、调查。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常去的公共场所及上学的路途进行调查。设计的调查表,分别供学生个人和小组使用,主要项目有“调查地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等。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组或选择一项“调查地点”进行调查。3、说一说。是让学生介绍自己和小组成员调查了解的情况,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调查信息。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情况下,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了哪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8、,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什么作用。3、“安全小卫士”。要求学生出一期有关“安全与隐患”的板报。对于调查了解所得到的有关安全知识,仅仅自己掌握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有关安全知识,共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消灭在潜在状态。4、“建议”。对一些学生自己力所不能及或者牵涉面广、影响大的不安全因素,引导学生采用写建议信的方式,向有关单位或部门提出建议或发出呼吁,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三)、当灾难降临时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一些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震、火灾、洪水、雪灾、恐怖事件当灾难降临时,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个次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灾难,并学习和掌握

9、应对灾难的基本常识和方法。1、情境一。这里通过文字和图示创设了一个地震的情境,并提供了一些在地震中人们不同的自救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思考。2、说一说。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对图片所示的地震中人们的自救行为做出正误判断,并说明理由。应当注意的是,除了图片所示之外,地震自救还应有很多的方式,教师要启发学生开拓思维,设计更多的地震情境,寻找更多的自救方法。3、案例。这里我们选择了一个地震自救的典型案例。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为下面讨论打好基础。4、讨论。根据活动提供的问题“文中的妈妈是根据什么判断地震要发生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地震前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地震的应急措施?当自己身处绝境时应该怎么做?”组织

10、学生讨论。关键是针对最后一个问题,当自己身处绝境时应该怎么做?5、情境二。这是第二个情境,火灾自救。与情景一相同,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火灾及火灾自救进行思考。6、议一议。除了图示的自救方法之外,一旦发生火灾我们还可以怎么做?火灾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自救的方法也应当有多种方式,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讨论。7、整理。要求学生把讨论时同学和老师的主要观点和精彩发言摘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吸收更多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勤动笔、勤思考的好习惯。8、设计。这里要求学生分组设计火灾自救方案,然后与大家共享。应鼓励学生创设不同的火灾情境,考虑多种自救方式。有条件的学校

11、最好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火灾自救的模拟训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掌握火灾自救的方法。六、评价与生成1、总结评价本次活动的总结评价侧重于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这个活动中,有哪些体验?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在这个活动中还要一些什么问题没有解决。2、拓展延伸这里创设了一个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组织一次辩论会。辩论会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应注意的是:让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提高辩论会的实效。1、“小故事”。 “2003年6月1日看到正在水中挣扎的小朋友,张强同学”,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小故事。小故事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情景,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

12、觉,给我们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2、“辩论会”。是上一个活动的延续,小朋友落水了张强该怎么办?通过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来思考和回答问题。3、“思考”。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我们每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道德规范、公民责任、主流舆论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等方面,全面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活动参考资料青少年健康成长:意外伤害成儿童成长头号“杀手”当人们把关注儿童的目光聚焦在学习、饮食和心理等“重要领域”的时候,却未必知道这样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权威论断:意外伤害已经超过其他疾病,成为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我

13、国学者长达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从建国初期至今,肺炎、传染病和营养失调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意外伤害却成为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且死亡率高、发生率高、增长速度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指出,儿童意外伤害造成了大量的永久性残疾和早死,不仅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一项最新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即每100名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中,失去孩子给家庭成员带来极大的心理打击,直

14、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也影响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实施。在每年数以万计天真可爱的“祖国花朵”凋零的同时,非致命意外伤害乃至终身致残正折磨着更多的儿童及其家庭。根据我国疾病检测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测算:估计全国每年约4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各种意外伤害,其中有1360万人需要门诊或急诊治疗,335万人需要住院;正常功能受损的有120万人,致残达40万人。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从上世纪末至今,我国儿科学界在组织多学科研究,加强预防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未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北京儿科研究所儿童健康与环境研究室主任丁宗一说:“儿童意外伤害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15、,更是社会问题,它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配合。由于我国在经济、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水平处于奇高状态,如不加以控制,还可能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火灾与自救一、如果有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二、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三、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四、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五、如

16、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六、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七、要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老人、小孩、病人优先疏散。对行动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地震与自救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

17、损失。下面告诉你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一、地震时避验和自救互救方法(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少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

18、要疏散,再沉着离开。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灯。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被埋在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要冒着地震的危险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

19、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3.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4.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三)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

20、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决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

21、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天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22、。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三、认识地震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时,地壳受力破裂所产生的振动。由于地壳各部的不均匀性,地壳构造运动使一些较为脆弱的地方储蓄起大量的弹性应变能,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应力超过岩石固有弹性极限强度时,便发生破裂,当成造成面积破裂或错动时,原来所储弹性应变能量会迅速释放出来,引起地表强烈振动,这就是地震。它同刮风、暴雨等气象现象一样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上

23、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人能感觉到的有5万次,造成破坏的约有800次左右,7级以上造成严重灾害的有10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首先约7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的地震带,包括日本、台湾、美国加州等著名的地震活动区。第二个地震带是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的欧亚地震带,其上地震分布的特点是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地震带那么集中那么有规则,欧亚地震带约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第三个地震带是沿着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地震带,约5%左右。还有约10%的地震分布在这些地震带之外离板块边界相当远的地方,即“板内地震”。航天技术的应用已使得过去“上天无

24、路”的情况变成了“上天有路”,然而,“入地无门”的情况仍然存在。至今为止,人类花费巨资挖掘的几口超深钻井深度不过十几公里,那么,我们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都是怎么得来的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人们在地震时感受到上下跳动就是纵波作用的结果;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波称为横波,地震时人们感到左右晃动,就是横波作用的结果。地震波在地下一些物质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从而通过分析反射波、折射波,能获得地球下各种界面的信息。由于引起地震的原因不同,可以

25、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以上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在60公里以内。由于火山作用、岩浆活动,在火山附近也可能引起地震,叫火山地震,约占全世界地震的7%。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也可以引起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塌陷地震,这类地震比较小,次数也不多。水库蓄水、油田注水也能引起地震,称诱发地震。由核爆炸、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我们把地震的大小也就是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用震级来表示,不同震级地震的能量差别是很大的。震级每大一级,地

26、震的能量就大30多倍,震级每大二级,地震的能量就大1000倍。所以尽管小地震数目比大地震多得多,但总能量中的大部分仍是由大地震释放的。小于3级的地震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对一般的浅源地震而言,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在震中区人们会感觉到,但不会造成很大的破坏,称为有感地震。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中强地震,对震中区的建筑物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普遍有感。大于、等于6级而小于7级的地震称为强震,在震中区会造成严重破坏,人员伤亡、地面变形、喷沙冒水,构成灾害。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对震中区可造成毁灭性灾害,建筑物倒塌,桥梁断裂,地

27、表严重变形。地震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结构、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3度:少数人有感;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地震学是一门观测的科学,地震仪对于地震学就像望远镜对于天文学一样的重要。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学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概念、新方法不断涌现,给地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活力。在信息化浪潮中,地震资料的获得和传递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这些都给地震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这些优势,人们必将加深对地震本质的认识,增强人类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