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35KB ,
资源ID:52663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663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治疗扁桃体炎.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治疗扁桃体炎.docx

1、中医治疗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药处方(一)【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刘祥泉方。中药处方(二)【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方名】清咽解毒汤。【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6克,薄荷(后下)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戴祖铭方。中药处方(三)【辨证】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方名】通泻利咽汤。【组成】生大黄(后下06-10克,软柴胡

2、6-9克,淡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福建中医药。中药处方(四)【辨证】肺胃积热。【治法】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方名】清热解毒合剂。【组成】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用法】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中药治疗扁桃体炎1、化扁汤黄连、黄芩、连翘、桔梗、射干、蒲公英、牛蒡、冬瓜仁、夏枯草、砂仁、甘草,以上12味水煎3次。根据患几年龄及体质差异,每次用量为1530ml,每日3次,于饭后半小时服下。疗程3天。2、“清咽汤”方剂组成;

3、赤芍6克20克,生地10克20克,寸冬10克15克,桔梗6克10克,牛蒡子5克9克,黄芩8克9克,双花10克15克,山豆根3克9克,半夏3克6克,甘草3克6克,板兰裸10克15克。用法:急性发作期,患儿高热,扁桃体肿大,甚则化脓。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5克20克,双花30克,板蓝根15克一30克;慢性期低热,扁挑体肿大。充血不甚时,可用基础方服15剂30剂;若患儿控制在月内不发热,扁桃体亦明显缩小(约肿大);精神均好,可在基础方上加黄芪,党参,防风、砂仁以增强免疫功能。本方均为水煎服,每日l剂。清咽汤处方: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射干15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30g玄参15g桔梗15g

4、蝉衣6g甘草6g。儿童剂量酌减。邪袭肺经者加薄荷8g(后下);肺胃热盛者加生石膏30g(布包先煎)、生大黄10g(后下)。每煎加水600ml,武水煎1520min,取汁,频频呷服,日服1剂,连服5天。3、紫草合剂方药组成:紫草5g,石膏18g知母2g黄芩45g荆芥3g,连翘6g,板蓝根(或大青叶)15g,山豆根6g蒲公英6g,赤芍6g。加减法:风热甚加银花、淡竹叶;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咳喘加鱼腥草、杏仁;咽痛甚加射干、玄参、牛劳子;热甚伤阴加天花粉、芦根;便秘加大黄枳壳。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2遍共混合分4次饭后内服连用3天为1疗程。4、中药清热消肿汤治疗。基本方:金银花61

5、8g,连翘618g,板蓝根615g,蒲公英312g,山豆根36g,芦根515g,生大黄36g(后下),薄荷39g(后下),射于39g,牛蒡子39g,苦桔梗39g,生甘草36g,。发热重者加七叶一枝花312g,钩藤612g,僵蚕39g;化脓型加生苡仁615g、夏枯草310g。日1剂,水中浸泡20分钟后煎煮,先用武火,至沸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共煎3次,取药液100300ml,酌加矫味品(每100毫升药液加白糖6080g),少量多次服用。5、甘露饮方药:生地:1015克,元参15克黄芩630克,连翘610克,僵蚕610克,青黛36克赤芍10克。随症加减:高烧者加生石膏1530克

6、,大黄59克,紫雪散1.53克(冲服);淋巴结肿大者加柴胡610克蒲公英20克,夏枯草10克;合并疱疹性咽蛱炎者加大青叶15克,板兰根15克;合并支气管炎者加川贝母6克,杏仁610克桃仁610克,瓜蒌1530克。鱼腥草1530克。治疗方法:5岁以下患儿每次1020毫升频服,6岁以上患儿每次服100150毫升每日3次。6、清扁汤方药组成:板蓝根24(单位克,下同),连翘8,公英8桔梗5,牛子5,薄荷3,元参5黄芩5山豆根5,丹皮5生甘草5。用水泡30分钟,头煎8分钟二煎I 5分钟,分24次服完,严重者可日服2剂。加减:咳嗽者加前胡、射干,咽喉肿痛者加马勃,肺胃热盛者加石膏、知母寒热往来者加柴胡,

7、恶寒者加荆芥、豆豉头痛者加菊花,夹湿热者加滑石、车前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7、凉膈散:连翘610g、桅子610g、黄芩610、薄荷610g、竹叶36g,火黄610g、芒硝36g、甘草36g。上方适用于;发热不恶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烦口渴、扁桃腺肿痛化脓,舌红苔黄,脉数。若证见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加入:金银花610g、牛蒡子610g、荆芥610g、防风610g。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若表证已罢、邪热入里、高热不退、烦渴引饮,舌红口干入生地612g、元参1015g、麦冬612g、板兰根612g。8、大黄甘草饮取生大黄610g,甘草15-25g(两者的用量为4:1)放人茶杯内,用沸水150200

8、ml沏泡待水温降至温凉可口时即可饮用。服完两小时后再用上法沏泡一次,用法同前。用量:24岁每剂用生大黄6g甘草15g,每日l剂每次沏泡150m1;58岁用生大黄8g,甘草2g,每日1剂每次沏泡200ml;913岁用生大黄10g,甘草2-5g,每日1剂,每日沏泡250ml。9、消瘰丸方药:玄参69 g,浙贝69 g,牡蛎912 g,大青叶69 g,木蝴蝶69 g,橘核36 g,桔梗36 g,甘草3 g。基本功效为滋阴润燥,软坚散结。方中玄参、浙贝滋阴生津润燥;牡蛎、橘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大青叶、木蝴蝶清解余邪;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引药直达病所。若以肺阴亏虚为主者,则多见咽部干涩不适,喉核肥大,

9、潮红,连及周围,微痛,微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哽哽不利伴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舌质红或干少苔,脉细数等症。则一般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麦冬、丹皮、白芍等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若肾阴虚损者,则多见咽喉微痛,干涩不适,口干不喜多饮,喉核及喉核前后红,伴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则一般加用生地、知母、黄柏、山茱萸等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另外,据笔者观察,本病一般迁延日久,乳蛾滞于咽喉,气血凝结,气血运行不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一至二味活血化淤之品,则疗效更为确切。如水蛭、归尾等,但使用不宜过久,量不宜过大。10、银翘马勃汤银翘马勃敬(改汤)治疗:连翘69 g,牛蒡子6

10、9 g,银花69 g,射干69 g,马勃36 g(布包煎),芦根915 g。高热者,加滑石915 g(布包煎)、竹叶69 g ;化脓灶明显者,加山豆根36 g、黄芩36 g;咳嗽甚者,加浙贝母69g、桔梗36 g;中性粒细胞高而WBC总数不高者,加鱼腥草915 g、紫金牛69 g。病重者,用大剂量,1剂水煎2次,分4次服,日3次,夜1次;病轻者用小剂量,1剂水煎2次,分3次服,日2次,夜1次。服5剂统计疗效。11、“青白石膏汤”:青蒿10g 白藏30g 石膏3060g 赤芍10g 黄连6g 桑叶10g 柴胡l0g 摈榔10g 山楂10g 花粉10g 荆芥10g 神曲10g 大青叶30g 上药水

11、泡十分钟文火煲,滚十分钟,每日一剂,分34次服。7天后进行疗效及症状改善指标统计。12、银翘三根汤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3岁以下剂量酌减。原则上不加减其他药物。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13、三阳清解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生石膏、大青叶、蒲公英各1524g,金银花、连翘、柴胡各1015g,黄芩59g,紫草、赤芍各610g,玄参、槟榔、枳壳各59g,瓜蒌皮58g,生甘草36g。若表证甚加薄荷、荆芥;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同时予安定25mg,肌注。每天1剂,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煎2次

12、,2次药汁浓缩成150200ml,加适量白糖,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每隔6小时服1次,每次4050ml。35天为1疗程。三阳清解汤加减。处方:生石膏、蒲公英、大青叶各18g,金银花、连翘各15g,柴胡10g,紫草、赤芍、玄参各7g,黄芩、瓜蒌皮、槟榔、枳壳各6g,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各5g,生甘草4g。2剂后热退痛减,续服2剂病愈。14、扁桃解毒汤(作者自拟方) 药物组成及用法:玄参12克,牛蒡子、连翘各10克,千里光、救必应各15克,蒲公英20克,虎杖152()克,甘草8克。上药加水煎成5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23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煎炸等炙热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及加重病情。随症加减:大

13、便秘结加生大黄10一15克(酒洗后下),以泻下通便解毒消肿;扁桃体红肿明显可用西瓜霜吹喉,每天34次,以助消肿止痛;小便黄而短少,可加木通6克,莆蓄10克,以利尿解毒消肿;病前曾饮酒者,加枳棋子15克,葛花10克,以解酒毒:咽喉及扁桃体肿胀明显或不易消肿者,加马勃6克,生蒲黄5克(用布包好入煎),并继续向咽喉部吹喷西瓜霜。复方板蓝根汤 药物组成及用法:板蓝根1820克,射干10一15克,金果榄、牡丹皮各10克,山慈菇12克,夏枯草12一15克,黄芩1215克,鸭脚木皮10一12克,甘草8克:煎服法同上。随症加减:1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12克(酒洗后下);2扁桃体或咽喉见脓点者,加败酱草1520

14、克,桔梗1012克,连翘812克。含漱剂 药物组成及用法:大叶桉树叶30克,黄柏、五倍子各10克,冰片3克(后下,只煎2分钟),候温分多次含漱,含漱时应仰头使药液较久地冲洗患处,有助于消除炎症。含漱剂可配合上述内服药用,还可与吹喉药西瓜霜配合使用,有助于加强疗效。15、儿康合剂(药物组成:紫河车3 g,黄芪12 g,黄精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鸡内金10 g,青黛3 g,陈皮9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炙甘草6 g。水煎浓缩装瓶备用,每瓶100 m1),每日3次。6个月2岁每次10 ml,36岁每次15 ml,6岁以上每次20 ml,饭前服用。30 d为1个疗程,连用

15、3个疗程观察疗效。16、清蛾汤方药组成:银花1015g,连翘510g,山豆根510g,山栀510g,板蓝根1015g,锦灯笼35g,牛膝310g,青黛310g(包煎),薄荷3g,玄参510g,甘草3g。随证加减:发热高者,加生石膏,或羚羊角粉冲服;纳呆苔腻者,加茯苓、山楂、乌梅;便秘者,加大黄;咳嗽者,加杏仁、枇杷叶。每日l剂,温水浸泡60分钟,水煎两次并浓缩取汁100500mL,分23次温服,每68小时服用1次。服药3日为l疗程。17、中药外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 :不用任何抗生素,单纯用中药外贴:冰片5g,全蝎10g,研末后用菜油拌匀,做成五分钱硬币大小之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或下颌

16、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处的皮肤上,24h换1次,发热甚则,让患儿多饮水或温水擦头面、四肢部位。18、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金银花30 g,连翘15 g,蒲公英20 g,牛蒡子10 g,生地10 g,金灯笼15 g,黄芩10 g,丹皮10 g,菊花12 g,麦冬12 g,山豆根12 g,薄荷6 g,甘草6 g。痰多不利,加瓜萎10 g、贝母10 g;痰黄者加胖大海10 g;化脓者,加穿山甲6 g、白芷10 g、皂角刺6 g。19、银翘三根汤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3岁以下剂量酌减。原则上不加减其他药物。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17、20、养阴清热法 药用:僵蚕、功劳叶各15g,女贞子、生地、青黛、黄芩、虎杖各10g,附片35g,甘草3g。急性扁桃体炎高热加柴胡、葛根、水牛角;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加生大黄(另沸水泡服);扁桃体表面见脓性分泌物加冬瓜仁、浙贝母、生苡仁、六神丸;隐窝开口浓性分泌物排出不畅加皂刺、炮山甲、白芷;扁桃体肿大,夜睡打呼噜者加昆布、海藻、山慈姑、夏枯草;口臭加丁香、藿香、栀子、防风;合并中耳炎加柴胡、香附、川芎;咽充血加当归、赤芍。每剂水煎浓缩至10Oml,23岁每次20ml,4-5岁每次30ml,6岁以上每次40ml,均1日3次口服,10日为1疗程,一般12疗程后改服知柏地黄丸每次26粒,一日12次,

18、连服30天后统计疗效。21、双翘合剂药物组成:双花30g、连翘20g、牛子12g、薄荷10g、荆芥10g、黄芩12g、板兰根30g、丹皮15g、桔梗10g、生地10g、麦冬15g、赤芍10g、生甘草6g。制法:将上药浸泡(3060min)加水浸过药物(35cm)煎煮(先武火,后文火)头煎煎煮2030min,取药液500ml,二煎煎1520min,取药液250ml。浓缩、过滤、添加佐料、装瓶、灭菌,每瓶250ml,贴签即成。用法用量:口服,服时加热,以适合口感为宜,每次60ml、34次d(小儿酌减)用时摇匀。注意事项:药物开瓶后当时服完。不得久存,以免变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多饮水,食

19、含维生素新鲜蔬菜,饮宜清淡食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方俗语说“中医慢郎中”,其实这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从不使用抗生素,单用口服中药,多能在12天内解决发热,35天内完全痊愈。近期治一患者,即使前2剂药并非完全对证,仍然用5剂药完全治愈。原案整理如下。刘某,女,25岁。2010年3月8日初诊。昨日夜归受凉,晨起出现发热,体温38.6,伴见咽干、乏力,恶寒不明显。因该患者为笔者舍友,遂通过电话向高建忠老师求治。告之应从少阳论治,处方:柴胡18克,黄芩12克,苍术12克,牛蒡子15克,生甘草3克。1剂,水煎服。嘱药物热服后盖被休息。当日上、下

20、午分2次服完1剂药,发热即退,患者已无不适。不期次日中午发热又复,咽干咽痛,不思饮食,周身乏力。高建忠老师分析热复的理由,以“食复”可能性较大,同时可能有残余之热邪,处方:连翘15克,牛蒡子15克,桔梗12克,炒莱菔子12克,蝉衣9克,生甘草3克。1剂,水煎服。药后食欲稍好,仍有发热,次日(即发病第3日)请高建忠老师当面诊治,刻下症见:发热,体温38.6,不恶寒,咽痛,不喜饮,纳食一般,大便尚调。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查:咽部充血,双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散在脓点,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充血、肿大。辨病为急乳蛾(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辨证为肺胃湿热。治以清化湿热、解毒利咽为法,方用甘露消毒丹加

21、减。处方:藿香12克,白蔻仁6克(后下),生薏苡仁15克,滑石18克(包煎),通草3克,石菖蒲9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桔梗12克,浙贝母12克,射干15克。3剂,水煎服。服药1剂后微汗出,热退。3剂服完,诸症俱失,痊愈。按:跟高建忠老师之初,高建忠老师即告知,中医没有舌象、脉象是绝不能开药的。但,急病人所急,高建忠老师也经常在电话中给患者开药。不过,他告诫我们,这种做法只适用于熟悉的病人,熟悉其体质和病情,否则绝不可行。“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这可能是很多学用中医者对脉诊的感觉。学医之初,总觉得舌诊、脉诊比较模糊,主观性强,不如西医那些检测指标、数字具体、客观。部分带教老师也不太重视舌诊

22、和脉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验、检测单。跟高建忠老师临证,每见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出方,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否定某一方证。本案前2诊辨证没有舌象、脉象的参与,第3诊高建忠凭一黄腻苔外加脉濡数,即断为湿热内阻的甘露消毒丹证,全然不去理会具体病与症。当然,前2诊的疗效不太满意与没有舌象、脉象的辨证支持有关。高建忠老师临证特别强调辨别外感、内伤,分清伤寒、温病。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强调对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诸辨证法分别择善而用。而处方时,高建忠老师对经方、时方或单用,或合用,或次第用,灵活而无偏好、执滞。正如本案中,初诊经方,二诊、三诊又为时方。总以方证对应为旨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

23、方网络整理网络来源2018-11-17 12:20:13中医/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咽喉疾病/扁桃体炎/正文俗语说“中医慢郎中”,其实这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从不使用抗生素,单用口服中药,多能在12天内解决发热,35天内完全痊愈。近期治一患者,即使前2剂药并非完全对证,仍然用5剂药完全治愈。原案整理如下。刘某,女,25岁。2010年3月8日初诊。昨日夜归受凉,晨起出现发热,体温38.6,伴见咽干、乏力,恶寒不明显。因该患者为笔者舍友,遂通过电话向高建忠老师求治。告之应从少阳论治,处方:柴胡18克,黄芩12克,苍术12克,牛蒡子15克,生甘草

24、3克。1剂,水煎服。嘱药物热服后盖被休息。当日上、下午分2次服完1剂药,发热即退,患者已无不适。不期次日中午发热又复,咽干咽痛,不思饮食,周身乏力。高建忠老师分析热复的理由,以“食复”可能性较大,同时可能有残余之热邪,处方:连翘15克,牛蒡子15克,桔梗12克,炒莱菔子12克,蝉衣9克,生甘草3克。1剂,水煎服。药后食欲稍好,仍有发热,次日(即发病第3日)请高建忠老师当面诊治,刻下症见:发热,体温38.6,不恶寒,咽痛,不喜饮,纳食一般,大便尚调。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查:咽部充血,双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散在脓点,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充血、肿大。辨病为急乳蛾(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辨证为肺

25、胃湿热。治以清化湿热、解毒利咽为法,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藿香12克,白蔻仁6克(后下),生薏苡仁15克,滑石18克(包煎),通草3克,石菖蒲9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桔梗12克,浙贝母12克,射干15克。3剂,水煎服。服药1剂后微汗出,热退。3剂服完,诸症俱失,痊愈。按:跟高建忠老师之初,高建忠老师即告知,中医没有舌象、脉象是绝不能开药的。但,急病人所急,高建忠老师也经常在电话中给患者开药。不过,他告诫我们,这种做法只适用于熟悉的病人,熟悉其体质和病情,否则绝不可行。“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这可能是很多学用中医者对脉诊的感觉。学医之初,总觉得舌诊、脉诊比较模糊,主观性强,不如西医那些

26、检测指标、数字具体、客观。部分带教老师也不太重视舌诊和脉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验、检测单。跟高建忠老师临证,每见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出方,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否定某一方证。本案前2诊辨证没有舌象、脉象的参与,第3诊高建忠凭一黄腻苔外加脉濡数,即断为湿热内阻的甘露消毒丹证,全然不去理会具体病与症。当然,前2诊的疗效不太满意与没有舌象、脉象的辨证支持有关。高建忠老师临证特别强调辨别外感、内伤,分清伤寒、温病。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强调对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诸辨证法分别择善而用。而处方时,高建忠老师对经方、时方或单用,或合用,或次第用,灵活而无偏好、执滞。正如本案中,初诊经方,二诊、三诊又

27、为时方。总以方证对应为旨归。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组方: 银翘散,是由连翘(9g)金银花(9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9g)芦根(9g)这九味中药组成。中医学认为,银翘散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金花清感方”的基础方。用药分析: 1.连翘-性平、味苦。入心、肝、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2.银花-性甘、微苦,清香,辛,

28、寒。归肺,胃,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3.桔梗-辛,辛,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4.薄荷-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5.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6.甘草-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脘腹胀满

29、,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7.荆芥穗-辛、涩,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8.淡豆豉-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9.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 10.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方中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

30、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配伍特点: 君药: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 臣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 佐药:桔梗、甘草开宣肺气、清热解毒而利咽喉,同为佐药。 使药:甘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同为使药。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晶,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

31、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历史沿革: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凉膈散”,主治针对脏腑积热。“凉膈散”是银翘散的鼻祖。 明代:喻嘉言发挥内径的三焦学说,治疗瘟疫分上中下三焦论治,集成饮用芳香药物涤秽之法,注重逐秽解毒,擅用荆芥等芳香药,吴鞠通的方解中有“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的说法,可见,代表芳香逐秽的荆芥散,对银翘散的组方也有一定影响。 清代:伤寒论的栀子豉汤,寒温并用,治疗伤寒病心中懊侬,后世医家常用于温病初期阳明郁热兼表。吴鞠通分三焦论治温病,强调治上不犯中,去掉苦寒伤胃气的栀子,只保留了淡豆豉,行药性上分析,连翘、金银花等仍有类同栀子的清热作用,栀子豉汤是银翘散的另一个组方素材来源。衍生方剂; 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去荆芥、豆豉: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