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7.27KB ,
资源ID:52653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65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第2节中体西用口号的提出和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批评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第2节中体西用口号的提出和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批评学案.docx

1、学年高中历史第2节中体西用口号的提出和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批评学案第二节 “中体西用”口号的提出和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批评课程标准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重点难点1.“中体西用”口号的提出及其内涵。(重点)2.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思想批评的进步意义。(难点)“中体西用”口号的提出及其内涵1.首先提出1895年4月,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救时策一文中首先提出此口号。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集大成者是洋务派后期的领军人物张之洞,代表作劝学篇。3.内涵(1)“中学为体”中的“体”,即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典章制度、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2)“西学为用

2、”的“用”,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军事装备。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的批评1.背景(1)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富强。(2)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反映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早期维新派。2.代表人物及主张(1)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介绍西方文化,阐述维新思想。批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2)郑观应对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有很深的了解,认为中国应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批评洋务运动对新式企业的垄断,反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提出废除科举,学习西方

3、的教育制度,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3)严复激烈批评洋务派,指出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过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抨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系统宣传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宣传变法。3.发展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对洋务派进行批判:(1)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利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理论武器。(3)在中国实行“变法”和“改制”,建立“君主立宪制”。4.评价(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与愿望。(2)都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政治学

4、说,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3)强烈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4)他们的呼吁与呐喊,令人耳目一新,在思想上和理论上都起了启蒙作用,为19世纪末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开辟了道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中体西用”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开阔人们视野、追求新知方面有积极作用。它是对冲突中的中西方文化的一种调适,是落后文明接受先进文明的一种选择。2.局限性“中体西用”思想在清晚期流行了半个世纪,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运动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不敢突破夷夏之防,甚至利用其作为抵御改革潮流和学习西方的工具。在学习“

5、西学”的同时也限制了西学的发展,在巩固“中体”的同时也妨碍了“中体”的变革,最后导致失败。3.“中体西用”不但是一些思想家的主张,也是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1.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

6、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C项主张以农为本,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机器生产,因此应是顽固派的主张,而A、B、D三项都指出了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缺陷,因此应是维新派的主张。【答案】C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思想相比“中体西用”思想的进步性之处1.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他们认为国家的“君主”、“君民共主”和“民主”三种制度中,“君民共主”制度最好,甚至有人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可见,早期维新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2.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加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宣传,呼吁中国要学习借鉴,实行“变法”。

7、但是,他们所宣传的也并非要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而是实行君主立宪制。2.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主张完全相反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B.顽固派和洋务派C.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D.洋务派和维新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民主制度”分析。洋务派主张不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科举考试)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

8、”“以技艺夺造化,则干天怒;以仕宦营商贾,则废民之业。”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天下事有本有末就六事而言,练兵、简器、造船、筹饷,其末也;用人、持久,其本也。至其大本,则尤在我皇上一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材料二张之洞在劝学篇同心第九中说:“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曰保国家,一曰保圣教,一曰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国不威则教不循,国不盛则种不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张盛藻和王文韶各自的观点。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的核心政治主张。他属于哪一政治派别?【思路分析】考查角度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材料解读材料一:

9、张盛藻反对向西方学习,坚持儒家及科举取士,王文韶主张中学为本,一定程度上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答思路第(1)问应从材料一中分析概括,注意从“主张”、“反对”等角度归纳,二者观点的区别可从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方面概括。第(2)问依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这一史实便可回答其主张、所属派别。【尝试解答】(1)观点:_区别:_(2)主张:_政治派别:_【答案】(1)张盛藻反对兴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算学和先进的技术,主张坚持八股取士制度,以中学为根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王文韶主张重用封建人才,坚持封建制度是根本,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是细枝末节的事情。区别:张盛

10、藻坚持盲目排外,王文韶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文明的进步性。(2)主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立场,以儒家学说来捍卫封建统治。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一、选择题1.对洋务派的思想观点全面阐释的是()A.李鸿章 B.左宗棠C.张之洞 D.曾国藩【解析】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阐释的集大成者是张之洞,他在劝学篇里对其进行了全面阐述。【答案】C2.近代前期,阐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是()A.海国图志 B.天演论C.校庐邠抗议 D.劝学篇【解析】张之洞的劝学篇是阐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答案】D3.(2016江苏高考)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

11、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广泛征集稿件,国内报道内容偏重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国外偏重西方国家,说明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4.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派别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12、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制度,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从“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维新派批评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答案】A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

13、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回答:(1)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道路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2)郑观应对洋务派提出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解析】第(1)问,异同从两个材料中对比得出。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得出。【答案】(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比西方好,只要学习制造利器即可;郑观应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郑观应批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有道理。因为在当时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课时

14、作业(二十二)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中体西用”思想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对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具有指导作用B.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C.张之洞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者D.在中国近代未起过进步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中体西用”的思想对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作了系统的阐述。“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而洋务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所以D项表述错误。【答案】D2.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

15、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的含义。仔细审读题干信息可知,“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答案】B3.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代表,他主张仿造“外洋之物”,也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16、。“华民所需”,说明他主张兴办的是民用工业。【答案】C4.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解析】清朝末年,西方在工业革命的促进下,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心意思西器制作方法大多来源于中国,可以看出诗作者的盲目自大。【答案】C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题干中“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

17、拾泰西皮毛”这句话表明了此派的观点是认为对方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要学习西方,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故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6.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 B.C. D.【解析】是康、梁维新派的历史贡献,而题干指的是早期维新派。【答案】A7.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其根源是()A.国际环境的变化 B.代表人物的不同C.阶级

18、基础不同 D.政治目标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A、B、C、D四项都是不同点,但只有C项是其思想不同的根源。“中体西用”与地主阶级洋务派相适应,而早期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造成其主张不同的根源。【答案】C8.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都有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图都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A. 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均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19、“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张之洞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解析】第

20、(1)问中第一小问,结合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的史实和材料一内容可知张之洞观点是“中体西用”;第二小问从张之洞发表劝学篇的时间可知是19世纪末,结合这一时期的甲午战争战败和洋务运动破产以及维新变法兴起的史实总结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可知,对张之洞的观点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即可。【答案】(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

21、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学士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奕 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三严复指出:“令成之称西人

22、者,日必善会计而已,又日彼擅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荀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严复论世变之亟请回答:(1)步入近代,用中学救亡还是以西学强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材料一、二分别代表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说明各自的不同主张和依据。(2)从材料二、三看,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有什么区别?(3)在近代为什么会出现西学与中学优劣的争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结合教材找到各自的实践活动。第(3)问注意当时中国的国情及西学、中学并存局面。【答案】(1)顽固派:用忠信礼义救国(或中国传统文化),因为礼义人心是国家根本。洋务派:用西方技术救国,因为西学推陈出新,较为先进。(2)奕 :西学主要是先进工艺技术;严复:西学主要是先进政治制度。(3)中国传统文化(技术、制度)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代遭受西学指导下的西方国家的侵略,出现民族危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