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9.12KB ,
资源ID:52609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609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监测方案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监测方案2.docx

1、监测方案2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第一合同段第二标段(K1+640K4+360)基坑工程第三方监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 方案审定人: 方案审核人: 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一三年八月一、前言为及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为动态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作到及时发现险情、预报险情、控制险情,避免出现基坑坍塌事故。我公司为其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第一合同段第二标段(K1+640K4+360)基坑工程进行第三方监测工作,现根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文件所提出的监测方案与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二、 工程概况与基坑周边环境 滨海

2、大道为东莞市虎门镇南北向干线性城市主干道,纵贯虎门中心区、新湾两大板块,是虎门镇新规划的城市中轴线。其北起环莞快速路及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虎门白沙火车站,自北向南经新联、白沙、博涌、金洲、东风、南栅、宴岗、路东、沙角等社区,南至信义路,远期衔接至规划中的交椅湾滨海新区,路线全长约12.24km。沿线与常虎高速公路新联支线、人民北路、S358省道、体育路、虎门大道、长德路、广珠高速公路、金宁西路、富民路、沿江高速公路、新安路等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相交。滨海大道在火车站枢纽、行政商贸中心、滨海新区之间建立了一条快捷的联系通道,主要功能为实现虎门镇区与东莞市区、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虎门白沙火车站、未来交

3、椅湾滨海新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联系。滨海大道的建设与道路沿线现状高压走廊迁移整合、白坑水库泄洪渠改道同步进行,节约了大片建设用地。滨海大道作为未来虎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轴线,注重道路景观与城市环境、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并体现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形象,力求建设成为一条虎门标志性的景观大道。 本工程涉及开挖支护对象的主要有排水箱涵(盖板涵)基槽、地下通道开挖、给排水管道基槽开挖等等;主要采用支护方法为:(1)S358省道边DN1800雨水管在设计雨水井号Y252Y253段由于现状5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影响,只能直立开挖,开挖深度为6.3m,采用锚拉桩结构支护;基坑设计等级为一级。(2)滨海大道下穿S358

4、省道地下通道涉及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砂质粘性土,通道开挖深度为910m,由于S358疏解通道及现状周边环境条件限制,采用放小坡设复合土钉墙结构支护;基坑开挖支护等级为二级。(3)4m*2.0m、5m*2.m、DN800给水管等排水渠(管道),涉及淤泥软土,采用钢板桩支护;涵洞东侧须对现状DN800给水管进行保护,涵洞西侧为设计道路,无其他特殊建筑保护,基坑设计等级为二级;DN800给水管改迁工程部分段应先于涵洞施工。没有做特殊支护结构的其余管道、涵洞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开挖。三、监测执行的技术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地基基

5、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5、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施工设计图第二标段K1+640K4+360。2012.06四、监测项目及监测内容表项目符号数目监测目的测试元件监测精度基坑位移观测点WY40个监测基坑位移及数目全站仪1.0MM基坑沉降观测点CJ93个监测基坑沉降及数目水准仪。1.0MM水位观测点SW2监测水位变化及数目水位计5.0CM建筑物沉降观测点JCJ5监测建筑物沉降及数目水准仪1.0MM管道沉降观测点GCJ20管道沉降及数目水准仪1.0MM锚头(索)应力MS3组监测锚头受力情况应力计1/100(F/S)附

6、图中的各监测点位置,如在施工布点有困难时,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五、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上表所列的观测项目所涉及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水平位移观测;2、 沉降观测;3、 水位观测;4、 锚头(索)应力观测以下按照这四个方面的测试内容分述其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5.1水平位移观测5.1.1水平位移基准点埋设 在场地不受基础压力影响的合适位置,埋设九个深式基准点BM1BM9作为变形观测基准点,(每个基坑埋设三个基准点),其埋设方法一般采用钻探成孔法(如附如一所示):用钻机钻至强风化岩不少于3米,孔径为110mm,把16mm的钢筋或镀锌水管插入孔底,清孔,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钢

7、筋头露出所浇灌水泥面25cm,顶部焊接预制铜标芯,然后设置保护箱盖。基准点BM1、BM2及BM3作为一个边角控制网,另处选取远处一个固定目标(天线尖)T0作为定向及检查; 基准点BM4、BM5及BM6作为一个边角控制网,另处选取远处一个固定目标(天线尖)T0作为定向及检查;基准点BM7、BM8及BM9作为一个边角控制网,另处选取远处一个固定目标(天线尖)T0作为定向及检查。5.1.2位移观测点埋设 在待测基坑边缘支护桩上埋设40个水平位移观测点,(桩锚和钢板桩支护区段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分开设置)编号为WY1WY40。顶部焊接钢珠,磨平并刻划“+”字作为对中标志。5.1.3观测方法1、坐标系

8、统:采用假定坐标系,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致。2、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可通过测量工作基点至基准点的边长和与检核点的夹角来验证。工作基点的检查采用T0PCON产GTS-332N电子全站仪,水平角、边长各观测2测回,首次检查时,应观测4测回。当边长较差大于2(a+bd)或角度较差大于3时,应对工作基点进行复测。 3、观测方法采极坐标法:在基准点BM2上设站,分别以BM1和BM3为后视方向,检查BM1和BM3的坐标; 在基准点BM5上设站,分别以BM4和BM6为后视方向,检查BM4和BM6的坐标; 坐标; 在基准点BM8上设站,分别以BM7和BM9为后视方向,检查B

9、M7和BM9的坐标技术指标,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的相关要求,具体详见下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L)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水平角观测测回数二等3.04001.01/20000092001.81/100000在观测条件合适、地基稳固的地方设置另加设1个工作基点,在工作基点上对各个位移观测点进行监测,技术指标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的相关要求,具体详见下表: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等级垂直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适应范围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

10、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直立岩体、高边坡、深基坑、一般性地下工程、危害性一般的滑坡监测、大型桥梁等4、数据处理:采用极坐标法观测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计算xi=x0+sicosiyi=y0+sisini式中:xi 、yi 为变形监测点的坐标;x0、y0为设站已知点的坐标;i为观测的角值; Si为工作基点至测点的距离,mm;i=1n。第i次水平位移量:Si=,根据公式求得各点位移量。对于上述数据需计算相对于基坑边线法线的位移量,因此第一次观测时,应对基坑四边测量方位角,求取各监测点在基坑法线方向的分量,作为最终位移量。5.1.4

11、 仪器设备采用T0PCON产GTS-332N公司电子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测程:3km/一块棱镜,数量为一台5.2沉降观测5.2.1基准点埋设以九个深式基准点BMBM9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5.1.2沉降观测点埋设在待测基坑边缘、建筑物柱、管线地表埋设118个基坑沉降观测点,(桩锚和钢板桩支护区段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分开设置)采用冲击钻孔置入法埋设,并用水泥砂浆固。观测点顶部磨圆。编号为CJ1CJ93、JCJ1JCJ5、GCJ1GCJ20。5.2.3精密水准测量 1、每次沉降观测均须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测采用闭合线路进

12、行监测,相邻基准点的高差较差不得大于2 mm,否则应分析原因,保证沉降变形点起算数据的可靠性。遵循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二等变形测量的作业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二等0.50.150.30n0.4n2、本基坑工程监测水准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的三等进行。每次观测前,均须对水准观测的仪器进行i角检查,水准观测仪器i角不得大于15。观测前,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采用测伞遮挡阳光。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

13、仪的三脚架时,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每测段的测站数应为偶数。3、沉降观测每次从基准点G1出发,经过全部沉降观测点再闭合至G1点(即每次沉降观测用同一个基准点起算)。沉降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变形测量的要求进行作业。一测站的观测次序为“后、前、前、后”。每次观测采用相同路线,固定作业人员进行。首次监测叁次取平均值,为第一次监测成果。4、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对观测数据进行验算,验算内容包括基准点稳定性的检测和环闭合差的计算。当验算结果符合要求后,采用我公司研制并经鉴定合格的测量助手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并建立监测

14、数据库。5、当观测的水准闭合环超过20个时,应计算测站高差中误差,测站高差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 水准环数水准环线闭合差各环线测站数6、精度分析 水准闭合环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最弱点为环中离起算点最远的观测点,一般地,最弱点为环中的中点,其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为:式中: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测站高差中误差,取0.3mm水准闭合环站数要使得小于1 mm,则须小于44,即水准闭合环的站数应小于44站,一般地,要求水准闭合环的站数在42站内。5.2.4、仪器设备:2、仪器设备:DSZ1级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加测微器配合2m铟钢尺进行观测,精度为0.7mm/km,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5.2.5、技术

15、要求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进行三等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下表所示。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三等502.030.30.50.7N 代表测站数5.2.6、每次观测应固定线路和仪器站位及立尺位置,并尽量不替换观测人员。观测时仪器应避免搅拌机、卷扬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5.2.7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化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1) 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2) 太阳中天前

16、后各约2小时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3) 标尺分化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4) 气温变化时。5)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5.3水位观测水位观测孔采用机械成孔,孔深为超过基坑底2m,孔位拟设在基坑支护结构外约0.5-1.0m左右。本工程基坑设置2个水位观测孔,它们的编号为SW1SW2(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施工工序:定孔位钻90孔洗孔回填砂封底下入70过滤管回填砂滤层砂浆固管安装井口保护盖测水位。5.3.1根据场区实际情况定出孔位,并移机就位,对好孔位后调整机架垂直,以90钻具钻至设计标高;5.3.2钻孔钻至设计标高后,通过下入孔底的钻杆采用大泵量清

17、水进行清孔,确保把孔内的钻渣清干净;5.3.3投入砂,封孔底,投放厚度应控制在0.5m左右;5.3.4下入70过滤管,过滤管用PVC管钻花眼后外包双层滤网制成,并用铁线扎牢;接管要连接牢固,防止脱落;5.3.5在70过滤管与钻孔孔壁间的环状间隙中投入砂石等砾料作为过滤层,砾料回填至地面下1m左右;5.3.6钻孔上部1m用水泥砂浆回填封孔口进行固管,投水泥砂浆时要注意捣密实,确保地表水不能直接从孔壁间渗入;5.3.7管口应比原地面高10cm,确保地表水不能直接从孔口流入,并在井口安装保护盖。5.3.8水位观测孔安装完毕48小时后可观测地下水位原始值,水位观测应先用水准的方法施测孔口绝对标高,然后

18、用水位计测量水面到孔口的高差,从而计算水位的绝对标高,观测水位时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并将测得的数据列表整理、归档。5.4锚头(索)应力观测 5.4.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锚索要在受力状态下工作数月,为了检查锚索在整个施工期间的受力情况,有必要选择一定数量的锚索作长期应力监测,锚索锚头监测一般监测锚索拉力的变化。本基坑拟布设锚索应力监测3组(每一监测位置各排锚索均应设置测点),锚索锚头应力测试点布设有如下要求:1、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锚索锚头应力计安装在张拉端或锚固端,安装时钢纹线或锚杆从锚杆测力计中心穿过,测力计处于钢垫座和工作锚之间。2、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锚索锚头应力进行监测,应使锚索居于应力计

19、中间以免锚索锚头应力计的偏向受力或过载。3、锚索锚头应力计安装定位后应及时测量仪器初始值,根据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作好记录并存档,严格保护好仪器的引出电缆。5.4.2当被测荷载作用在锚索测力计上,将引起弹性圆筒的变形并传递给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钢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频率测定仪上,即可测读出频率值,从而计算出作用在锚索测力计的荷载值。为了减少不均匀和偏心受力影响,设计时在锚索测力计的弹性圆筒周边内平均安装了三套振弦系统,测量时只要接上频率测定仪就可直接读取三根振弦的频率值。5.4.3利用振弦式读数仪测量出应力计输出频率f,按下式求出锚

20、索应力:-锚索应力(kN)-应力计标定系数(kN/F)-应力计监测频率(Hz)-应力计安装后的初始频率(Hz)锚索应力监测取开挖前连续2天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六、报警值的确定及应急措施根居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方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控制值和报警值:监测项目控制值(mm)报警值(mm)变化速率(mm/d)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一级)3025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二级)放坡支护504010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二级)钢板桩、桩锚支护护40324周边环境沉降观测(一级)30243周边环境沉降观测(二级)放坡支护604810周边环境沉降观测(二级)钢板桩、桩锚支护护50406

21、地下水位观测500400160建筑物沉降观测0.002L0.0015L2管道沉降观测20162锚索应力70%f256%f242f2地下水位下降2米应采取回灌措施。f2为构件承载力设计值。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当监测项目出现异常或超过其报警值时,对边坡加密监测,尽快通知相关部门,利用监测查明原因,对支护方案进行修改,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施工。七、监测时限及次数所有观测点的安装埋设均在边坡开挖前完成,并测试各项目的初始值。监测周期为基坑开挖至地下室结构达00且回填完成时终止。各监测项目在边坡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三次。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

22、程确定, 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开挖深度5m510m1015m15m一级开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1d1次/1d1次/2d102次/1d2次/1d管道铺设及回填(d)7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141次/3d1次/2d1次/1d1次/1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1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二级开挖深度(m)51次/2d1次/2d5101次/1d管道铺设及回填(d)71次/2d1次/2d714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281次/10d1次/10d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

23、件变化较大时或雨天,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较大时或雨天,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报警值)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遇大雨、暴雨时,雨后要及时观测。八、监测资料的反馈监测资料采用动态反馈。在基坑开挖卸载阶段,在现场测试时,若发现水平位移、沉降等出现异常或达到(超过)报警值时,立即口头向甲方报告,加强对基坑监测,并尽快以书面报告的形式通知监理、设计、施工、业主等单位;一般情况(围护结构处于正常状态)在外业工作结束后2天内向相

24、关单位提交各项观测成果。全部监测工作完成,提交正式监测报告。监测过程中应用提供下列成果:1、 位移观测成果表;2、 沉降观测成果表;3、 水位观测成果表;4、 锚头(索)应力观测成果表5、 监测阶段分析报告。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提供下列成果:1、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2、 位移观测成果表及曲线图;3、沉降观测成果表及曲线图;4、水位观测成果表及曲线图;5、锚头(索)应力观测成果表及曲线图;6、监测点平面布设图和大样图;7、监测总结分析报告。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监测成果的及时可靠性,保质保量的完成合同内容,我单位从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加强管理四个方面入手,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1、仪器设备方面

25、: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均经省级以上计量局技术监督局授权单位检定合格方可用于监测,监测过程采用同一观测设备和同一观测方法,在每次观测前对所用的仪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验。2、监测方法方面:初值观测是各周期观测的起始值,可采取适当增加测回数的方法获得更准确可靠的初始值。明确专人保护观测点,保证各项观测点不受破坏,若有观测点被破坏第一时间进行修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监测基准网每半年复测一次。监测过程中尽量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测站数。测量具体要求参照如下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派有经验的监测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施工,并定期向监理

26、报送监测结果。当发现超过预警监测值时,及时报告监理。实施监测项目的人员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和需要适时进场,固定观测人员,观测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监测成果严格进行计算、复核、审核制,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及时与业主、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沟通,根据施工进度和各方意见及时修正计划和观测频率,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监测成果。4、采用“五固定”的作业原则: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

27、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变形量更真实。十、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监测点安排专人看管,在监测点周边写上醒目的标志,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讲解,文明施工,不破坏监测点。十一、监测应急预案。当监测点扰动、破坏要及时在原监测点附近的位置重新埋设监测点,并重新测好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基坑设计单位,配合设计单位重设置基坑变形监测控制值和报警值,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边续性。当仪器故障时要更换同等精度的监测仪器。当监测数据、情况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及业主,增加监测频率,配合设计做好监测方案的修改。当基坑出现严重开裂、地面严重下沉,应及时向业主及相关部门反应,及时疏散人员,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遇大雨、暴雨

28、、台风等恶劣天时应增加观测频率。十二、监测人组织人员岗位职责 项目负责人负责全面工作,包括与业主方的沟能,工作质量的检查等;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方面的可行性,监测过程及监测数据的质量检查等;测量员负责野外原始数据的采集,计算等。十三、巡视巡查措施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4)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5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