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8.45KB ,
资源ID:52602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60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中招必考16篇古文复资料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中招必考16篇古文复资料习.docx

1、人教版中招必考16篇古文复资料习第1篇 论语十则文言词语归纳1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2、诲女知之乎(通“汝”,你)3、是知也(通“智”,聪明)文言词语归纳2古今异义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为“真诚、诚实”;今为“书信”,“相信,信任”等文言词语归纳3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指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2、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用作名词)文言词语归纳4补充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其恕乎答案:1、然后,表顺接;按一定的时间复习;2、却,表转折;生气,发怒; 3、

2、每天、反省; 4迷惑;有害; 5、强毅;5、6、凋谢;7、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文言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4、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文章评价(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如: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如:第8

5、、10两章。 练习1. 本文选自 ,该书是一部_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是我国_时期伟大的思想家、_。 (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春秋 教育家)2.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B)A. 学而时习之 传而不习乎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诣太守,说如此C. 吾日三省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C)A. 温故而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吾日三省吾身 日初出沧沧凉凉C. 任重而道远 天即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传不习乎 空谷传响4.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 诚实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

6、凋谢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答:_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_. 6、写出选文中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答:成语:_(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答:_第2篇 桃花源记 文言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相通;今:指“各种运输和

7、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妻子和儿女;今:指“丈夫的配偶”)(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指“走投无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不必说,更不用说;今:用作关联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一般指“不充足,不满”)文言词语3一词多义1、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2、舍 便舍船,从口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屋舍俨然答案:1、作为,动词,读wi;给,介词,读wi2、放弃,丢下,动词,读sh;房屋,名词,读sh3、志 处处志之 4、寻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寻病终答案:3、作记号,动词;记号,名词 4、寻找,动词;不久,时间副词文言词语4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 2、未果,寻病终答案:

8、1、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2、不久,动词用作时间副词文言词语其他1、屋舍俨然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4、欣然前往答案:1、开阔的样子 2、整齐的样子 3、喜悦的样子 4、高兴的样子文言词语其他(续)1、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 4、黄发垂髫 5、具答之 6、咸来问讯 7、不复出焉 8、延至其家 9、此中人语云 10、便扶向路 11、无问津者 答案: 1、诧异2、类3、田间小路4、详尽5、都6、再7、告诉8、从前的9、渡口10、指老人小孩11、邀请句子翻译1、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7、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文章评价作者社会理想的实质“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0、。练习11. 本文作者是我国晋代著名的诗人_。2.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夹岸数百步 夹岸高山 B. 渔人甚异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 复前行,欲穷其林 余人复延至其家 D. 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B.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C. 便扶向路 秋天漠漠向昏黑 D. 村中闻有此人 不求闻达于诸侯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

11、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6、用原文回答、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答:桃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人民生活如此痛苦而叹惋8、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答: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自乐9、作者在

12、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答: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第3篇 陋室铭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之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无丝竹之乱耳 3、何陋之有? 4、渔人甚异之。 5、辍耕之垄上。答案:1、的 2、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4、它(指桃花林的奇景)5、去,往文言词语其他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13、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出名2、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3、丝竹:这指奏乐的声音。4、这5、官府的文书6、使劳累句子翻译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文章评价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

1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精要练习11. 本文作者是我国_代文学家_ _。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选BA. 草色入帘青 色愈恭,礼愈至B.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C. 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3.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惟吾德馨馨:(指品德高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4.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孔子云:何陋之有?

15、答: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6.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第4篇 爱莲说文言词语1、 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 答案:1、多2、洗涤;美丽而不端庄3、蔓延;生枝节4、立,树立5、亲近而不庄重6、少7、应当 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

16、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艳。2、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文章评价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精要练习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7、选 C、A. 陶后鲜有闻 无鲜肥滋味之享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是谓大同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尝遗余核舟一D. 不蔓不枝 青树翠蔓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 濯清涟而不妖 濯:_ 妖: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 答案:多;洗涤;美丽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里,(只)可以

18、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4、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1)、出淤泥而不染。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2)、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5、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含蓄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6、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答: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7、本文采用衬

19、托写法,用_、_衬托莲,从而表现了作者_。答案:菊;牡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第5篇 三 峡文言词语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缺口)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介词) 2、沿溯阻绝(断,动词)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副词)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形容词)文言词语3词类活用1、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2、良多趣味(真,实在,形容词用做副词)3、空谷传响(在空荡的山谷,名词用作状语)文言词语4其他1、不见曦月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7、霜旦 8、属引凄异 答案:1、阳

20、光,这里指太阳2、上3、逆流而上4、有时5、即使6、急流的水7、下霜的早晨8、接连不断。属zh连接;引,延长句子翻译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7、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

21、,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文章评价1、内容与结构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春冬秋天2语言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精要练习1注音1、重岩叠嶂2、夏水襄陵3、乘奔御风4、素湍绿潭5、绝巘6、飞漱7、清荣峻茂答案: zhng xing bn tun yn sh jn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22、不见曦月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第6篇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词语1、 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相与步于中庭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1、念:想到2、于是;到3、共同,一起;院里 4、交错、纵横;原来是5、只是;清闲的人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23、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文章评价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精要练习1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其弟_、其父_。(苏轼、苏辙、苏洵)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念无与为乐者 念:_遂至承天寺 遂:_怀民亦未寝 寝:_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答

24、案:考虑,想到 就 睡觉 共同,一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 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第7篇 马 说文言词语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通“

25、现”显露)3、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5、策之不以其道6、执策而临之7、安求其能千里也8、虽有千里之能答案:1、顿,餐,量词,读sh2、通“饲”喂养,读s3、难道,表示疑问4、恐怕,表示推测5、用鞭子打,动词6、马鞭子,名词7、能够,动词8、才能,名词文言词语3其他1、一食或尽粟一石2、执策而临之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故虽有名马6、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1、有时2、面对3、这样,一样4、尚且5、即使6、怎么句子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

26、间,不以千里称也。(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文章评价1、写法与主题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2、结构特点正面提出问题并反面展开议论被埋没的原因强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

27、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精要练习11. 本文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CA. 千里马常有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C. 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D.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3. 加点词不同的一项是( ) AA. 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 B. 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见此屋C. 骈死于槽枥之间 老骥伏枥 D.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8、等: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品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答: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6.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比作千里马,把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的愤懑之情。 (答案:人才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第8篇 送东阳马生序 文

29、言词语1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1、走送之(古:跑;今:指“行走”)2、滕人持汤沃灌(古:热水;今:指“汁水”)3、日再食(古:两次;今:指“又”等)文言词语3一词多义1、礼愈至2、至舍3、无从致书以观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5、以衾拥覆6、足肤皲裂而不知7、久而乃和答案:1、周到,形容词2、到达,动词3、来,表目的,连词4、因为,表原因,连词。以是,因此5、用,拿,介词6、却,连词,表转折7、可不译,连词,表顺接文言词语4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用笔,名词用作状语)2、腰白玉之环(腰佩,名词用作动词)文言词语5其他1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买)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3、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4、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5、尝趋百里外(曾经)6、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7、俟其欣悦(俟:等待)8、以衾以覆(衾:被子)9、寓逆旅(住在旅店)10右备容臭(这里指香气)11、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