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29KB ,
资源ID:525882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588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docx

1、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篇一:20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20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424100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 袁利盛【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予尧辅颜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

2、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错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

3、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

4、顾己亦未暇学 游:游玩,交往 悉:全,都 怪:责怪,责备 缪:通“谬”,谬误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 )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

5、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年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没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15把文方文阅读材料中画

6、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乞李氏以归。译文:(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译文:(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译文:【选文解读】本文是写在旧本昌黎先生文集书后的一篇文字,相当于题跋一类。文章围绕旧本韩集发现、收藏、补缀、校定直到“韩文遂行于世”的线索,反映了三十年来古文兴起、发展的情况。作者在“学者非韩不学”的时候,再次称美“韩氏之文之道”,申言自己学韩并非“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而是“志乎久而已”,这对于方兴未艾的新古文运动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北宋新古文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范仲淹说:“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洎杨大年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是由鲁与穆伯长

7、力为古文,欧阳永叔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尹师鲁集序)从范仲淹立论的度来理解本文,我们当对欧阳修提倡韩文对北宋新古文运动所作的贡献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文章叙事议论简略自然,真所谓“易知”、“易明”(答张秀才第二书。)全文分为六节,前三节三百来字就说明了三十多年来时文、古文的消长情形。把作者初识韩文、志在学韩以及长期坚持补缀、校定韩集的背景、心情讲得清清楚楚。说的是个人的经历,反映的是文坛的变化,思想容量很大。第四节阐明韩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的原因,在于“其道当然”,这个说法和作者历来论文重道,所谓“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与乐秀才书)的观点是一致的

8、。第五节联系当年韩文“沉没弃废”的形势和作者不以官位、黜陟为念的态度,说明他学韩文的态度端正,而且能长久坚持。这对古文爱好者学好古文是有启发的。第六节略叙旧本韩集的特征,为的是和开头照应,也是后记不可少的内容。总的看,前三节叙事成分居多,后三节议论成分居多,议论因叙事而发,前后衔接,事理分明。【试题解析】203年以前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择的是优秀人物的传记片断,文段故事性较强,人物关系比较明显。204年的湖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一改近几年来的人物传记而为优美的散文,相对来说,学生易读懂内容。205年的文言文选文则是叙议结合的题跋类文章。这意味着文言文阅读考查,已突破选材、文体限制,因考点选材

9、。事实上,无论是哪种选文,高考题中的答案基本上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直接迁移。高考试卷上不论是文言词句的理解,还是被视为“得分点”的语法现象,都能直接间接地在课文中找到相同点。第11题,正确选项为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四个实词的用法都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找到出处。A项的“游”与鸿门宴“秦时与臣游”中的“游”的意义相思;B项中的“悉”与病梅馆记“毁其盆,悉埋于地”中的“悉”的意义相同;C项中的“怪”与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中的“怪”,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怪”,即“对?感到奇怪”的意思;D项中的“缪”是一个通假字,实际上与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10、中的“谬”意义相同,另外,考生也可以从每本书中的前言部分的一些如“由于时间匆促和水平有限,本书肯定会有不少纰缪,敬请读者指正。”中出现的“纰缪”得到启示。第12题,正确选项为D。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一改以往高考考查虚词题一半句子出自选文、一半句子出自课文的一贯风格,全部出自选文。今年将“之”作为文言虚词考查的对象,体现了高考命题不避基本考点的特点。例句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选项中只有D项的用法与之相同。A、B两项中的“之”都是代词;C项中的“之”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之徒”即是“这一班人”。第13题,正确选项为C,古义今义均为“经过相当时期

11、逐渐消失”。本题考查古今词义的辨析,沿袭了去年的考查方式。A项“斯文”,古义为“这种文章”,今义为“文化或文人”;B项“上下”,古义为“左右、支配”,今义为“高低、好坏等”;D项“势利”,古义为“权势利禄”,今义为“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第14题,正确选项为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要求看懂文意,并对文章的主旨有初步的把握,才能发现D项中的问题。选文说得很清楚,是因为“我不愿轻率地加以增补的缘故”,所以导致“书最后的卷数不足”;而“韩文之大行于世”,应该承认一方面是欧阳修本人的倡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第15题,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译文

12、:于是向李氏讨了这部书回家。此题较简单,学生应准确译出“因”是“于是”,“以”是连词,表顺承。(2)译文: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种地步才罢休啊!此题得分关键在于“学者”意为“学习写作的人”,“至于”是“达到”,“是”指韩文言词内容深厚、气势雄伟阔大,“尔”通“耳”,表感叹。(3)译文: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此题 “特”应为“只”(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句),“以”为介词“因为”。205年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翻译题比204年增加了1分。这种主观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全文的准确理解,更重视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句的掌握和表达能力。因此,较去年要求有所提高。【参考译

13、文】我小时候家住在随州。随州是个边远、落后的地方,没有有学问的人。在随州城南有个姓李的大户人家,他的儿子李尧辅很喜欢学习,我做孩子时经常到他家里去。有一次见到他家墙壁下空处有一个装着旧书的破筐子,打开以后,找到了唐人昌黎先生的文集六卷,书页脱落、颠倒,没有顺序。于是向李氏讨了这部书回家,把书一读,觉得它的言词内容深厚、气势雄伟阔大。但是我当时还很年轻,未能详尽地探求它的含义,只是觉得它汪洋恣肆,无边无际,好象很可爱。这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把杨亿、刘筠写的文章称为“时文”会作“时文”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就能被录取,而且会有名声,能在当时夸耀自己的荣誉,因此没有人称道过韩愈的文章。这时,我也正准备参

14、加进士科的考试,把礼部规定的骈文和试贴诗作为学习的内容。我十七岁在州里参加考试,被主考官刷了下来。于是我又把收藏的韩愈文集拿出来读,读后我喟然叹息说:“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种地步才罢休啊!”因而很奇怪当时的人为什么不称道韩愈的文章,但自己也没有时间来学习它,我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想着这件事。自认为我如今正在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以求得俸禄来赡养母亲,如果得到了官俸,就应当竭尽全力来写作这种文章,以实现我平素的愿望。在这之后第七年,我考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尹师鲁一班人都在那里,于是大家便一起写作古文。我就把收藏的昌黎集拿出来校补,录求别人所有的旧版本来加以校勘订正。以后天下学写文章的人也渐渐趋向于

15、写作古文,于是韩愈的文章就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到今天,差不多三十多年了,学写文章的人不是韩愈的文章就不学,这情形可以说是很兴旺了。唉!“道”本来就有能在古代流行而在现在传播不开的,也有的是从前受到轻视而现在得到重视的,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世人的好恶所造成的,也是由“道”本身决定的。象孔子、孟子在一段时间内惶惶不安地到处奔波、却被后来千代万代的人所效法。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了两百年以后,却在今天广为传播。这又不是人们仅仅凭着好恶所能左右的。大概时间过的愈久,他们的光彩愈是明亮,愈是不可磨灭,即使暂时被遮掩住,终将永远闪耀出光芒。因为“道”决定他们应该是这样的。我刚获得韩文时,正是韩文沉没、被人抛弃不用的时

16、候。我本来明白不能用它来追随世人的爱好和得到权势利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学习韩文。如此看来,我的所作所为,哪里是用它来急于博得名誉、求得权势利禄呢?只不过是长期以来就有这样的志向罢了。所以我做官,对于升迁不感到高兴,对于贬退不觉得害怕,这大概是我先有了那种志向和我所学的东西使我应该这样作的吧。文集版本出自蜀地,文字刻画,比现在民间流行的版本远为精美,但是文字脱漏、错误的地方特别多。三十年来,我听说别人有好的版本,一定要把它找来用以改正蜀本中的错误,书最后的卷数不足,现在不把它补上,是因为我不愿轻率地加以增补的缘故。我家藏书有一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原有的书。唉!韩愈的文章和他的思想是万代

17、的人所尊重、天下的人共同传布、共同所有的。我对于这个本子,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篇二:江苏省扬州中学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年级开学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甲型流感来袭时,亲人间的相互关心,同事间的相互鼓励,媒体上专家学者的善意提醒等都生动展示着团结互助、的精神。三门县供电公司广大职工,创先争优,在省内率先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和一二期农网、城网改造工作。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赢得的是全党全民的衷心爱戴,形成了、改革进取的巨大向心力。A齐心协力 同心同德 和衷共济B和衷共济 齐心协力 同心同德C和衷共济

18、同心同德 齐心协力D同心同德 齐心协力 和衷共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C.多年实践中证明:选票上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既简便易行,又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D.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19、)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4.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绿阴冉冉遍天涯青草池塘独听蛙秋庭暮雨类轻埃 林莺啼到无声处 门外无人问落花A B. C. D. 5对下面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1 -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B漫画中人物的眼睛比例严重

20、失调,这点小失误可以说是白璧微瑕。C漫画的标题“跑题”指的是研究“科研标本”变成了研究“科研经费”。D“怎样发财??”揭示了人物心理,进一步增强了漫画的讽刺意义。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21、。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

22、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文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 B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奇怪C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素:向来 D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特:特别 - 2 -7

2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B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C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D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

24、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4分)(2)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4分)9欧阳修钟情于韩愈文章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年)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25、。(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怆情”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赏析颔联中“草草”、“昏昏”的妙处。(4分)(3)结合尾联简要分析本诗语言特色。(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3)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5)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6)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8)良辰美景奈何天,。(汤显祖牡丹亭)五、现代文阅读(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

26、题。横岭苍茫李御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3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一个寒暑假

27、,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

28、然在我的梦中。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水、那片热土。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知道,山民们也知道。在山寨的火塘边,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席话:“现在不缺想当官的,也不缺能当好官的。但还是缺能真心实意与百姓摸爬滚打,一起做点事的。我从山里出去,又回山里,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几经风雨霜雪,如今油茶

29、林已经硕果满园,而他却长眠在了其人生所拼力冲刺的油茶林。在横岭,山民朋友争相给我介绍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姑娘,一位名校毕业的女生,自愿来到横岭深山的学校当教师。亲友不理解,水土不服,被毒蛇咬伤,她也没有退却。我特意去学校造访,可惜正赶上女教师去山外为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未能谋面,却在橱窗里读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儿歌:“山有形,山有道。你喊他答应,你走他不跑,冬去春来就不老。”“山儿高,山儿陡,山儿就像个乡巴佬。一坐几千年,高高低低都知道。”我在橱窗前徜徉吟叹,一点点走近山区老师与可爱的孩子们。横岭就是如此。她是沉寂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看天观云的老人。但在沉寂中孕育与滋养着万千生物,给你根,给你直指云

30、天的一片天空。面对横岭苍茫,我似乎读到了很多,却又心静如水,或许这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神示吧。 (选自20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13.横岭给了“我”哪些滋养,使“我”永远牵绊于那片热土?(4分)14.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父母官”和都市来的大学生?(6分)15.请探究文章结尾处“另一种神示”的意蕴。(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唐文治:“读经”养正气徐百柯唐文治,清光绪进士,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1905年,他力促的商律颁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宣布民间可以自由经商和集资创办各种公

31、司,且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4 -商部主管农、工、商及交通、金融等领域,为一时之“肥缺”。唐文治为遏止官场贿赂之风习染商部,拟定声明商部办事权限折,规定商部官吏不得自营商业,严禁贪污纳贿,并阐明商政宗旨,“以保护商民,开通商智,厚结商力,体恤商艰,培植商家元气,减轻担负为主要”。著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办人粤商张弼士为答谢唐文治奏保张氏实业(原文来自:wWw.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曾赠与他“巨金”,他辞之再三。他培植过很多实业,对于商人的酬谢一律“坚辞”或“峻拒”。190年,唐文治退出政坛,次年出任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后改为南洋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之前身)监督(即校长)。他将“着重注意道德,以全校蔚然成高尚人格”列入校章第一条,并在大礼堂悬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