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汇总单选题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C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答案:A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答案:B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
2、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答案:A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答案:C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答案:C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答案:A8.德国教育家
3、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答案:B9.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答案:B10.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答案:C11.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答案:B1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
4、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答案:C1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答案:B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15.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答案:B16.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5、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答案:D1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答案:A18.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1902 壬寅学制(未实行)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
6、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3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1912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 壬戌学制 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20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列)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六、了解课程的类型,理解课程
7、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4、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8、,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5、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课程功能,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革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七、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
9、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文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八、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现代教
10、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道乐顿制,特朗普制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方式:平时考查、考试)。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按评价采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5、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九、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
12、;合作学习法。4、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要点一】一、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
13、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裴斯泰洛齐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赫尔巴特 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1868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 卡普捷列夫 教育心理学 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末) 布鲁纳 罗杰斯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
14、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4、完善时期(20世纪80以后) 布鲁纳二、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并运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并促进教学。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华生 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正强化;负强化、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2、 认知派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黑猩猩实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观、教学观、发现学习。将知识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环节。、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的分类:、按学生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按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生学习
16、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学生中心的教学观。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
17、形成对问题的解释。5、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是不同 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传授完全相同的原理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他的知识经 验建构出新的知识内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
18、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三、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学习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学习动机的含义: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2、学习动机的分类:、按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学习
19、动机;、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辅助性学习动机;、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3、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习得性无力感理论4、学习动机的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5、学习动机的
20、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要点四】四、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了解学习迁移的类型和学习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1、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不同:水平迁移
21、、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具体迁移;、根据迁移的程度: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根据迁移的路径:低路迁移、高路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3、学习迁移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迁移的发生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贾德提出,1908 “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关系理论也称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
22、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布鲁纳、奥苏贝尔。影响学习迁移的知识结构变量有:可利用性、可辩别性、稳定性。、产生式理论 安德森、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等人4、促进学生有效迁移的教学措施:、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五、理解知识和学习的含义,了解知识学习的类型,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与学习过程。1、知识的含义: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学习的含义: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
23、的变化。3、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的一般过程:获得、保持、提取;、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的一般过程: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六、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特点与方法。1、学习策略的含
24、义: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2、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3、学习策略的特征:、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七、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关键阶段)、检验假设。2、影响问
25、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八、了解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前习俗水平: 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 :小学
26、中年级一直到青年,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教育政策法规部分考试要点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了解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和原则,掌握我国基础教育相关制度安排、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二)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
27、(三)教育公益性原则(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五)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六)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原则(八)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原则(九)推广普通话原则(十)奖励突出贡献原则、中国的基础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受教育者的权利:、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享有申诉权。、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28、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1、违反教育经费规定的法律责任2、扰乱教育秩序、破坏、侵占学校财产的法律责任3、使用危险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4、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费的法律责任5、违法办学、招生、举办考试、颁发学业学位证书及向学生违法收费的法律责任6、招生考试中舞弊作弊的法律责任以上六大类14种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主要应负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应负民事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民事法律责任。此外,教育 法分别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受教育者、教育者享有的权利作了规定,凡侵犯其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失、损害的,同时违反了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的,均应 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民事法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就学制度、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和违反义务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1、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2、中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强制性、普及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