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18KB ,
资源ID:52387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387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药大学 运动学课件 备考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药大学 运动学课件 备考资料.docx

1、中医药大学 运动学课件 备考资料运动学第一章 基础知识1关节的生物力学关节结构极为复杂,包括前述三种具有不同力学特性的材料,即骨、软骨和胶原组织。2.关节的分型所有关节运动都可以分解为环绕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心,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进行的运动:绕额状轴在矢状面的运动;绕矢状轴在额面的运动;绕垂轴在横面运动。关节可根据运动轴心或自由度多寡分成以下类型:单轴关节、双轴关节、三轴或多轴关节 (1)单轴关节关节只有一个自由度,即只能绕一个运动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包括:滑车关节 形如铰链,如指间关节、肱尺关节等。车轴关节 如近、远侧桡尺关节,只能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作旋前旋后运动。(2)双轴关节此类关节有两

2、个自由度,可以围绕两个互为垂直的运动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如桡腕关节。鞍状关节:如拇指腕掌关节,可作屈伸及收展运动。(3)三轴关节或称多轴关节此类关节有三个自由度,即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上可作屈伸、收展、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肩关节。杵臼关节:如髋关节。平面关节:如肩锁关节、腕骨和跗骨间诸关节。3.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的关节都可以作绕环运动。4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1)关节的功能取决于其活动度或柔韧性和稳定性。(2)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构成关节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差别大时活动度大,稳定性低;差别小时则相反。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

3、少。关节周围肌群的强弱与伸展性。一般来说,骨骼和韧带对关节的静态稳定起主要作用,肌肉拉力则对动态稳定起主要作用5.开链和闭链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或两手相握,即可称之为闭链。6.肌肉的生物力学肌肉活动主要以肌力和肌张力来表现其力学特性。(1)影响肌力的4个因素:肌肉的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募集,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2).肌肉的初长度即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是弹性物质;故在生理限度内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则收缩时的肌力较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7.肌肉的募集 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多,肌力也

4、越大,称为肌肉的募集。肌肉募集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当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大时,动员的运动单位就多;当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高时,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多。 8,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成角也越大,肌肉越粗,能产生较多的力。9.肌肉的收缩形式 (1)等张收缩: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故称等张收缩。根据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不同,分为: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1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当肌肉的支点和起点互相靠近时,称为向心收缩,如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缩短收缩。2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延长,则称为离心收缩或延长收缩,如下楼梯时股四头肌的延长收缩。现已知过多离心收缩可以造

5、成肌肉酸痛,其训练作用则意见不一。(2)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力小于或等于阻力时,肌肉长度不变,也不引起关节运动,称为等长收缩或静力收缩,10.肌肉的协同: 原动肌 固定肌 中和肌 拮抗肌 (1)原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肌,协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者称为副动肌。(2)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3)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更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参加这种固定作用的肌群,通称为固定肌。(4)中和肌 其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11.副动肌、

6、固定肌和中和肌通常统称为协调肌在做伸腕动作时,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为原动肌。而桡、尺侧腕屈肌为拮抗肌,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同时收缩,使腕向桡侧和尺侧屈曲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又互为中和肌。此时固定肘关节的肌群即为固定肌。12.杠杆的分类:根据杠杆上三个点的不同位置关系,可以将杠杆分成以下三类:(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其特征是支点在力点与阻力点中间。(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其特征是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在人体止,这类杠杆在静态时极为少见,只有在动态时可以观察到,这类杠杆的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可以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故称为省力杠杆。(3)第三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其特征是力点在阻力

7、点和支点的中间,如镊子的使用。此类杠杆在人体中最为普遍,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所以不能省力,但可以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故称速度杠杆。13.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一力,就要缩短阻力臂或延长力臂。在人体杠杆中肌肉拉力的力臂一般都很短,人体有一些补偿机制可以使之增大。通过籽骨能增长力臂,如髌骨就延长了股四头肌的力臂。此外,通过肌肉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突起来延长力臂,如股骨大转子就增大了臀中肌、臀小肌的力臂,小转子则延长了髂腰肌的力臂。一个活动多、肌肉强壮的人,其骨骼上的粗隆、结节也较明显,(2)获得速度 (

8、3)防止损伤14.肩是身体中最复杂的关节。肩结构的复杂连结使它的运动范围超过了任何其他关节。15.肩肱关节为一球窝关节,它有三个活动轴和面:围绕额状轴的矢状面活动:前屈、后伸;围绕矢状轴的额面活动:外展、内收;围绕垂直轴的水平面活动:内旋和外旋。16.盂窝的表面积约为肱骨头的1314,柔性盂减少了骨与骨之间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盂的柔性虽然增加了运动,但它也使盂肱关节极易出现不稳定倾向。这个关节的脱位和半脱位较常见,关节在前方、后方、下方可能不稳定。关节上方受到喙肩峰韧带和肩峰的阻挡,防止了肱骨头过度向上移位。 17.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来自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18.肩胛骨

9、通过相关肌肉可作前伸、后缩、上举、下降及旋转19.三角肌下“关节”亦为生理学上的关节,肩周炎时使三角肌下滑液囊的两层间发生粘连,这便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滑动,因而使肩关节外展受阻。20.运动功能肘具有两种运动:屈、伸和前臂旋转(旋前和旋后)。肘关节由三个关节合为一体,三个关节是肱尺、肱桡和近侧桡尺关节。21.正常情况下,肱骨和尺骨轴线微外翻在男性形成10-15角,在女性成20-25。此角称为提携角。由于滑车不完全对称,故前臂在充分伸展到充分屈曲时,提携角由外翻10变成内翻8。22.肘关节的屈肌主要有肱肌、肱桡肌和肱二头肌。肱肌是单纯肘屈肌。肱桡肌的实质作用是屈肘肌,只有在极度旋前时才发挥旋后肌

10、的作用。肱二头肌既能保持肩关节面的对合,又能屈曲肘关节,在旋后时也有作用。23.从做功来看,肱二头肌在80-90之间达最大,肱桡肌则在100-110之间。24.肘关节的伸肌主要为肱三头肌,肘后肌的作用常可忽略。如肘全屈时,肱三头肌腱在尺骨鹰嘴上方反折,作用像滑轮一样,补偿了其损失的功,再加上其纤维也被最大限度的牵伸,故其收缩力也达到最大,进一步补偿了其损失的功效。因肱三头肌长头是双关节性的,因此其功效以及整块三头肌的功效也以肩关节的位置而定。肱三头肌在肩间节屈曲位开始肩和肘关节均同时伸展(即从肩屈90度开始向下)显得更强有力。25.旋后肌主要包括旋后肌和肱二头肌。此肌的运动相对地不受肘屈伸度的

11、影响,在二头肌作为旋后肌时,需要伸肘肌(三头肌和肘后肌)的作用来抵消其屈肌的作用。26.伸展受三个因素限制:鹰嘴在鹰嘴窝内的冲击碰撞;关节前韧带的张力;屈肌(肱二头肌)的阻挡。27.曲受限分为主动屈曲受限,此时首要限制因素是上臂及前臂前方肌肉的相挤;其次还有相对骨面的接触和关节囊韧带的后方张力。被动屈曲时除了肌肉的紧密接触外,桡骨头紧贴在桡骨窝以及冠突抵住冠突窝,后关节韧带的张力,肱三头肌被动产生张力较为重要。28.髋关节属于杵臼关节,具有内在的稳定性。髋关节是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29.股骨颈轴向上、前延伸。成人股骨颈与股骨干成125度钝角,如果大于125度,称为髋外翻;小于125度

12、成髋内翻。在儿童中,前倾角加大或减小均较为常见,但通常随生长发育而消失。30.髋的稳定性同时借助于前后方韧带以及坚强的关节囊。31.髋关节活动发生在三个轴和三个面:矢状面: 最大运动发生在矢状面,即0145屈曲(膝关节位置可以明显影响活动范围,被动活动又可进一步增加可动度), 030伸展(主动活动明显小于被动活动)。额状面水平面。32.髋关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收,只有内旋伸展或内收屈曲的复合运动,其范围较小,一般只有 025。33.在蹲坐位时,外旋和外展:屈曲同时进行,则可以超过90。以上活动范围保证了绝大多数日常生活的需要。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13、34.在双腿站立位,重力线通过耻骨联合的后方,由于髋关节是稳定的,因此通过关节囊和韧带的稳定作用,无需肌肉收缩就能达到直立。直立时作用在股骨头上的反作用力为压在上方体重的12。为防止晃动并保持身体直立,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要收缩,力还将按肌肉活动量成正比增大。35.脊柱是一个整体,是人体的主轴,它必须协调两个相互矛盾的力学要求:坚固性和可动性(柔韧性)36.脊柱从侧面看有四个生理弯曲(颈、腰前凸和胸、骶尾后凸)而呈“S”形。从纵轴看:颈段支撑头颅,需靠近中轴,即处于颈部前2/3和后1/3的交界处;胸段偏后,即处于胸廓前后径的后1/4;腰段为了支撑整个上身的重量也必须居中,甚至还要突出腹腔。37.椎

14、体前缘易发生压缩性骨折的原因: 椎体的矢状切面有两组骨小梁,其一从椎体上面向后延伸,至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上关节突与棘突。另一组则从椎体下面向后延伸到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两组骨小梁构成一个抗折力量最大的区域和最弱的三角形区域。38.脊柱的功能单位是运动节段,它由两个脊椎和介于它们之间的软组织组成。两个迭在一起的椎体、椎间盘和纵韧带形成节段的前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和棘突及韧带组成节段的后部。40.椎体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压缩负荷。41.当椎间盘受压时,髓核承受75%的压力,其余25%的压力分布到纤维环。随着年龄的增加,髓核的涵水能力削减,因此老年人的椎体缺乏弹性。42.后

15、部运动节段运动方向取决于椎间小关节突的朝向。整个脊柱中,小关节突的朝向在横面和额面上改变43.对颈椎,除了最上面两个颈椎的小关节突朝向横面外,其余颈椎的椎间小关节突均与横面45夹角而与额面平行.这些颈椎椎间关节(C3C7)的排列使它能够屈曲、伸直、侧弯和旋转。44.胸椎小关节突的朝向与横面呈60,与额面呈20夹角,这种排列使其能侧弯、旋转和少许屈伸。腰区椎间关节小关节突的朝向与横面呈直角,与额面呈45,这种排列使其能屈伸和侧弯,但不能旋转。 45.小关节突和椎间盘之间的载荷分配随脊柱位置,即小关节突和椎间盘之间的载荷分配随脊柱位置而异,一般能承受0%30%左右的载荷。由于小关节承载能力和其可能

16、的活动范围,从而使其易受损伤,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46.脊柱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黄韧带。韧带装置为脊柱提供部分内在的稳定性。大多数脊柱韧带由延伸较小的胶原纤维构成(弹性较小)。黄韧带则含有较高比例的弹力纤维,韧带的另一功能是把不同载荷从一个椎体传递到另一椎体,并使脊柱在生理范围内以最小的阻力进行平稳运动。 47.脊柱的运动范围随脊柱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它取决于每一部位椎间关节小关节突的朝向。两个脊椎间的运动很小,并不能单独发生。脊柱运动往往是几个节段的联合动作。48.脊柱有3个自由度,即绕额面轴(侧屈)、矢状轴(屈伸)和垂直轴(旋转)的活动。在总的活动中以腰段最大

17、,愈至上部愈小。49.脊柱的任何运动都是数个运动节段的联合动作50.脊柱屈曲的开始5060发生在腰椎上。(不能旋转)躯干侧弯时,胸椎或腰椎的运动显著。旋转总是与胸椎侧弯联合发生。旋转发生在胸椎和腰骶部位,由于关节突的朝向关系,除了腰骶部位之外,腰椎的旋转十分轻微。51.骨盆运动对增加躯干功能性旋转范围是必需的。功能性躯干运动不仅是脊柱各部位的联合运动,而且还依靠骨盆配合。52.腰椎承受的负荷远比其它脊柱部位要大的多53.体重为70kg的男性,从其椎间盘压力推算出的第三腰椎间盘的载荷为70kg,几乎为被测部位以上体重的两倍(被测部位以上的体重约为40kg,为总体的60%)。54.放松而无支撑的坐

18、位时,腰椎所承受的载荷比放松直立位时要大。放松无支撑坐位下,骨盆后倾,腰前凸变直,原本位于腰椎腹侧的身体上部重力线进一步移向腹侧,使躯干重量所产生力的力臂增大,并进一步使腰椎的力矩加大。若躯干前屈,此力矩会进一步加大。55.有支撑坐位时,由于上部身体的重量有一部分由靠背支持,故腰椎上的载荷小于无支撑坐位时。靠背的后倾连同腰椎的支持物,进一步减少载荷。56.仰卧位时,因没有体重产生的载荷,脊柱承载量最小。仰卧位膝伸直时,腰肌对脊柱的拉力可以在腰椎上产生一些载荷。在髋和膝关节有支撑下屈曲时,由于腰肌放松使腰椎前凸变直,载荷减小。牵引下,载荷可以进一步减小。57.响脊柱载荷的几个因素有:与脊柱运动中

19、心有关的物体位置。脊柱屈曲和旋转的程度。物体特性、尺寸、形状、重量和密度。58.贴近身体而不是远离身体持物,可以减少作用在腰椎上的弯曲力矩,因为此时物体重心与脊柱运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减到最小,此时,腰椎负荷较小。59.双腿直腿上抬常用来作为增强腹肌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很少能活动腹肌,却是腰肌(腰方肌)的活动最大,并把脊柱拉为前凸。以屈髋、膝来限制腰肌活动后再行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活动腹肌,但也使腰椎间盘的压力大为增加。若锻炼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躯干屈曲,头和肩只抬高到肩胛带离开桌面的位置,以排除腰椎运动,即可使腰椎上的载荷减小。作这种改良康复运动会对肌肉中的运动单位起显效,使整个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均活动。

20、反向屈曲使膝向胸壁屈曲而臀部抬高离开桌面,可以使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均活动。若作等长反向屈曲,椎间盘压力将比坐起时要低,但这种锻炼只对增强腹肌有效。第二章 正常人体运动学1.关节的类型 根据关节的运动情况将关节分为3类:不动关节 少动关节 活动关节 2.根据运动轴的多少,关节运动有:单轴运动 双轴运动 三轴运动3.关节的运动方向常用3个平面来表示,即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1)矢状面 关节在矢状面的运动为伸、屈运动。围绕冠状轴进行。(2)冠状面 关节冠面的运动为内收,外展运动。围绕矢状轴进行。(3)水平面 关节在水平面的运动为旋转运动。围绕垂直轴进行。4.肢体系列关节组成运动链,可分为开链和闭链

21、,人体运动链主要是开链,各有其特定运动范围。5.影响关节活动幅度的主要因素:(1)关节结构是否正常,骨质增生、骨性强直、关节挛缩等。(2)原动肌力是否正常,如肌力弱或断裂。(3)对抗肌是否充分放松,如发生痉挛、挛缩。(4) 关节疼痛、肿胀等原因。6.骨骼肌的重量超过人体体重的40%,肌肉外面包有一层厚的结缔组织鞘,称为肌鞘膜。肌肉两端结缔组织和腱融合,将肌肉固定在骨骼上,肌腱由胶原纤维组成,强韧而无收缩能力。.肌纤维的构造和类型: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肌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结构单位,接受神经末梢支配,其主要机能是收缩。一般讲,肌纤维的数目在新生儿期以后就不再增加,肌肉在生长和锻

22、炼后的增大变粗,只是由于各个肌纤维的增大。肌肉几乎不具备再生能力。肌肉大量损伤后,将被结缔组织和脂肪代替。8.骨骼肌的肌纤维分为两类,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对刺激产生较缓慢的收缩反应,也称为慢肌。白肌纤维对刺激产生快速的收缩反应,也称为快肌。红肌较白肌有较丰富的血液供应,因而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连续活动。而白肌能在短时间肉爆发巨大的张力,但随后很快陷入疲劳。9.红肌和白肌具有不同的神经支配。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进入前根,构成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分为张力型和位相型。张力型神经元轴突传导速度慢,支配红肌纤维,维持肌张力,作用于张力性牵张反射;位相型神经元轴突传导速度快,支配白肌纤维,快速收缩肌肉

23、,作用于位相性牵张反射。10.运动单位:肌肉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11.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肢体不运动时,每块肌肉也有少数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肉处于一种轻度持续收缩状态,保持一定肌张力,不产生动作,维持躯体姿式。12.肌梭主要是一种感受结构,对肌肉的张力起反应,慢肌较快肌含有更多的肌梭。肌梭对牵拉敏感,由此产生的传入冲动对于脊髓的牵张反射很重要,对于控制运动,维持姿势和肌张力等复杂的中枢调节机制也很重要。肌梭的梭内肌纤维(有别于梭外肌纤维,受运动神经元支配)具有独立的神经支配,支配肌梭的运动神经元不

24、仅在动态,即整个肌肉处于收缩情况下刺激梭内肌纤维,而且在静态,即肌肉处于安静或弛缓的情况下也刺激梭内肌纤维。13.肌肉收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肌肉收缩时肌长度短缩,产生关节的活动,但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称作等张收缩。另一种是在肌肉收缩时,长度基本不变,但肌张力明显增高,不产生关节的活动,称作等长收缩。14.等张收缩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等张缩短,或称向心性收缩,即当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的两端短缩接近,此类收缩在运动疗法中应用最多。另一种叫等张延伸,或称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的两端逐渐延伸变长,此时肌肉收缩主要在于控制肢体的正常运动。15.运动的方式:反射运动 随意运动 不随意运动

25、16.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运动也是反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反射,临床常见的反射有保护反射和牵张反射。(1)保护反射:肢体受到伤害刺激时,受刺激的肢体出现屈曲反应,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松弛,因而也称为屈肌反射。这类反射是比较原始的反射,在生理上具有保护性意义(2)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产生反射反应使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即牵张反射。伸肌和屈肌都牵张反射,但脊髓的牵张反射主要表现在伸肌,牵张反射的生理意叉,在于维持骨骼肌的张力,这对维持直立姿式非常重要。临床上刺激肌腱、骨膜、肌肉引起的种种反射均属牵张反射。腱反射就是典型的牵张反射17.临床上的浅反射,在生理意义

26、上不属于牵张反射,因而,在锥体束损伤时,浅反射不是亢进而是消失或减弱。18.反射的异常:反射消失或减弱,反射增强(亢进),病理反射19.反射增强(亢进):反射增强说明节段装置(脊髓的、脑干的)反射活动增强。反射增强最常见的原因是锥体束病变,因为大脑皮层对于脊髓节段反射机构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锥体束来传递的。20.病理反射:绝大多数情况表示锥体系有器质性病变,但应注意在正常的婴儿由于尚未直立行走,锥体束的发育不完全,能见到此类反射,不能认为是病理反射。常见足部病理反射有Babinski征、Shaddock征、Openhelm征、Gordon征和Schaffer征。21.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有意识地

27、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束的机能,由横纹肌的收缩来完成。一般认为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元传导,一个是上运动神经元,从中央前回皮层细胞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皮层脊髓束)和脑干颅神经核运动细胞(皮层脑干束)。另一个是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神经运动核开始,其纤维经前根和周围神经而到达肌肉。22.不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发”动作。主要是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由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来调节。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维持肌张力,管理骨骼肌的协调运动,保持正常的体态姿势,促使伴随运动(如走路时上肢的交替摆动)的顺利进行。 23.新皮质联合区:与控制运动相关的新皮质联合区主

28、要指顶后皮质和额叶前区,即Brodmann5、7、8区。24. 皮质到基底节和丘脑,然后又反馈到皮层,特别是辅助运动区(6区),环路路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VLo) 皮层(SMA)25.小脑损伤表现为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和意向性震颤等。26.反射与反应: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射,大脑水平的反射27.脊髓水平的反射:反射弧的中枢局限在脊髓内的一切反射。牵张反射,腱梭(Golgi腱器官),屈曲反射,交叉反射(节段性平衡反应),长脊髓反射(脊髓节间反射)28.牵张反射。由牵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而瞬间改变肌肉长度时会产生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反射。牵张反射可分

29、为:位相性牵张反射与张力性牵张反射,感受器是肌梭。位相性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产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即是位相性牵张反射。叩打肌腱使肌肉快速被牵张,导致肌肉快速反射性收缩。这是通过脊髓中1个突触的单突触反射。肌腱内核袋纤维感受器受到快速牵拉,产生冲动,冲动由a类感觉纤维传入至前角运动神经元,由单突触联系将肌肉长度变化信息传至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快速肌纤维的收缩,与肌梭牵张几乎同步。张力性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内的核链纤维时产生冲动,冲动沿a类感觉纤维传入,在脊髓内与a运动神经元形成多突触联系,致肌肉的慢肌纤维发生微弱及持久的收缩,抵抗肌肉的拉长。张

30、力性牵张反射是姿势反射运动的基础,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活动。脊髓的牵张反射主要表现在伸肌,维持站立姿势。29.梭内肌纤维有较粗的核袋纤维与细的核链纤维。传入神经纤维有a、类神经纤维,传出纤维有运动神经元纤维。30.腱梭是分布于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的肌张力感受器,其传入纤维是b类感觉纤维。梭外肌纤维发生较强的等张收缩时,激动腱梭感受器,沿b类感觉纤维传入脊髓,通过中间神经元抑制同一收缩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减弱其活动,降低肌张力,保护肌肉不会被过度牵张,并同时解除拮抗肌的抑制,为多突触反射。31.屈曲反射也称为逃避反射及伤害感受反射。对肢体的皮肤或肌肉施加伤害性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伸肌抑制,肢体回

31、撤。感受器为皮肤神经纤维,传入纤维有、类纤维,传到后角及中间神经元,兴奋到几个节段的运动神经元,对屈肌(运动突触)形成关奋性作用,对伸肌形成抑制性作用。32.交叉反射有交叉伸展反射与交叉屈曲反射。(1)交叉伸展反射 予以强刺激后,同侧下肢出现屈曲反射,对侧下肢产生伸展反射。这称为交叉伸展反射。这可由双重相反神经支配来说明。33.脑干水平的有关反射:紧张性颈反射(TNR):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头屈曲后、前肢屈曲、背前屈、后肢伸展,头部后伸则前肢与背的伸肌张力增加、后肢屈肌张力增加。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面向侧前肢与后肢伸展、对侧的前肢与后肢屈曲。紧张性迷路性反射(TLR):由重力变化而产生的反射,仰卧位下四肢伸肌的胀力增加,俯卧位下屈肌的张力增加。联合反应: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一些肢体的肌肉随意收缩时引起患肢肌张力增高,出现运动。阳性支撑反应:刺激足底皮肤,肢体伸展、肌肉紧张的反应阴性支撑反应:从伸展的肢体足底去除刺激后肢体屈曲的反应34.中脑水平的反射:小儿出生后5-6月龄后逐渐学习获得翻身、起坐等高层次的平衡活动,在保持空间中头与身体的正常位置关系中,称翻正反应起着重要作用。35.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平衡反应是人类姿势反应随大脑发育的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