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85.12KB ,
资源ID:52305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30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多晶硅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多晶硅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1、多晶硅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多晶硅的市场供给 3(一)、全球多晶硅的供给 3(二)、中国多晶硅的进口 6二、多晶硅的市场需求 8三、多晶硅生产的竞争格局 15图目录图1:20142016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单位:GW) 9图2:2011201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的国别统计(单位:GW) 10表目录表1:20092016年全球及中国多晶硅产量 4表2:近年来中国多晶硅行业产能情况(单位:万吨/年) 5表3:中国主要多晶硅企业产能变化情况(单位:万吨/年) 6表4:20092016年我国多晶硅生产及进出口情况 7表5:20142016年我

2、国主要海外多晶硅进口国 7表6:2015年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单位:吨、%) 16表7:2015年中国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单位:吨) 16一、多晶硅的市场供给 中国是全球多晶硅第一大生产国。2017年,中国多晶硅产能投放压力较为明显,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情况将有所加剧,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分化将加大。由于多晶硅供给与需求容易产生错配,不具备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需关注产能投入规模大,但尚未形成产量或已暂停投资的企业对已投产能的未来规划。(一)、全球多晶硅的供给 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全球多晶硅产能与产量的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末,全球多晶硅产能约为43.7万吨;其中,海

3、外多晶硅产能约为22.7万吨(含德国瓦克化学集团股份公司(WACKER CHEMIE AG),以下简称“德国瓦克化学”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新产线),中国多晶硅产能约为21万吨。2016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37.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各国间分化显著。中国多晶硅生产龙头企业多处于“接近满产”或“超产”状态;而海外多晶硅生产企业,除德国瓦克化学、韩国OCI株式会社(OCI Corporation,以下简称“韩国OCI”)、韩国韩华集团(Hanwha Group)的产能利用率较高外(以上三家企业2015年多晶硅产量占海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他企业均面

4、临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导致部分海外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面临较大的减产压力,一方面是由于海外多晶硅生产的人工成本较高,导致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不具有优势。 从全球多晶硅供给结构来看,2008年前,多晶硅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主要供应商集中于欧洲、美国和韩国。但随着中国企业掌握了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充分挖掘人工成本的比较优势,其产能与产量不断扩张。中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由2009年的不足30%提升至2016年的超过50%。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国,欧洲、韩国和美国则次之。表1:20092016年全球及中国多晶硅产量 从全球多晶硅新增产能来看,欧美主要生

5、产商除德国瓦克化学已在2016年末于美国田纳西州新增2万吨产能外,其余供应商均未披露产能扩张预期,或明确计划将减产,海外几无新增产能。 中国方面,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多晶硅新增产能约为7.5万吨,其中包括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特能源”)、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希望”)、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宏瑞科”)、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大全”)、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中硅”)分别拟新增产能1.4万吨、1.5万吨、1.9万吨、0.6万吨及0.3万吨;截至2017年末,中国多晶硅累

6、计产能或将扩张至28.5万吨。此外,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硅业”)于发布公告,公司拟于2018年末新增多晶硅产能4万吨。如上述产能均如期投产,截至2018年末,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55.2万吨;考虑到全球多晶硅需求在3645万吨之间,未来行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0%,产能过剩情况将有所加剧。表2:近年来中国多晶硅行业产能情况(单位:万吨/年) 从新增产能投产时间来看,新增多晶硅产能从计划到投产约有2年左右的时滞,且企业的产能扩张计划往往是基于对未来需求的预判。如未来需求不足预期,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除,将加剧行业的过剩状态,故多晶硅行业供需错配的概率往往较高。 综上所述,中国20

7、17年多晶硅产能投放压力较为明显,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情况将有所加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投资较早,设备成本很高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实际有效产能或将小于公司设计产能(如山西潞安于2013年9月末建成的0.25万吨多晶硅产能至今仍处于停滞状态;云冶集团于2013年末建成的0.3万吨多晶硅产能,2015年实际产量仅0.1万吨),未来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分化将加大。由于多晶硅供给与需求容易产生错配,如未来需求不足预期,不具备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表3:中国主要多晶硅企业产能变化情况(单位:万吨/年)(二)、中国多晶硅的进口 近年来,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维持高位,韩国、德国与美国是我国主要的

8、海外多晶硅供应商;预计未来我国多晶硅的自产比率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光伏组件的产能约占全球的近70%,且硅片加工需求十分旺盛,但我国多晶硅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国内自产的多晶硅产品无法填补下游企业对原料的需求缺口,导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持续较高。表4:20092016年我国多晶硅生产及进出口情况表5:20142016年我国主要海外多晶硅进口国 具体而言,我国多晶硅进口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主要进口国为韩国、德国和美国,近三年自上述三国进口量合计占比接近80%。第二:我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的比重最高且逐年增长,至2016年该比重已接近50%。主要是由于韩国多晶硅生产商所面临的多晶硅反倾销税率

9、很低(如中国对韩国OCI仅征收2.4%的反倾销税),致使部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倾销成本很低所致。第三:中美间就多晶硅的贸易壁垒导致美国多晶硅进口量屡创新低。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多次发起“双反”调查,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作为反击手段,中国向美国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征收53.3%57.0%的反倾销税;此外,针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现状,中国商务部于2014年8月发布58号文件,暂停受理来自于美国及韩国的多晶硅加工贸易申请,其对美国向中国销售的多晶硅产品造成了实质性影响。 未来,预期我国光伏(晶硅)产业链下游企业对多晶硅的需求将保持旺盛,致使我国仍需从海外大量进口多晶

10、硅。但随着国内新建、扩建产能的陆续投产、贸易调控手段的持续有效,我国多晶硅的自产比率将呈现上升态势。从进口国的分布来看,韩国、德国仍将是我国多晶硅的主要进口国,但受地缘政治影响,韩国多晶硅的进口量存在下滑的可能性;美国多晶硅进口量有望小幅反弹,但由于税率很高,进口规模仍将维持低位;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晶硅进口量有望提高,特别是中国台湾地区,可通过中美间的转口贸易实现海外多晶硅向大陆地区的输送,从而协助高税率国家规避贸易壁垒。二、多晶硅的市场需求多晶硅需求与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具有直接关系。单一国家的多晶硅需求受区域光伏政策影响较大,呈现出脉冲式、非线性增长的特征;而全球多晶硅需求的稳定性略强于

11、单一国家。按照纯度不同,多晶硅可分为光伏级多晶硅(纯度高于99.9999%)与电子级多晶硅(纯度介于99.9999999%99.999999999%之间)。其中,电子级多晶硅主要用于生产集成电路内的半导体芯片,光伏级多晶硅则主要用于生产光伏电池,具有极强的专用性,因此,光伏级多晶硅的需求与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具有直接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2004201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截至2016年末,全球累计光伏装机规模为306.5GW。预计2017年新增装机将逾75GW,累计光伏装机规模将接近380GW。 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长拉动了多晶硅的市场需求。由于目前大多数

12、国家光伏发电尚未完全实现经济运行,对政府补贴仍存在较大依赖,光伏发电政策变动往往会对多晶硅的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如上网电价的调整多引发“抢装潮”。因此,单一国家的多晶硅需求受当地光伏政策影响较大,呈现出脉冲式、非线性增长的特征。而全球多晶硅需求取决于各国光伏政策、光伏发电的性价比、环境保护诉求、技术稳定性及全球电力需求预期等宏观指标,其需求增长的稳定性略强于单一国家。图1:20142016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单位:GW) 多晶硅需求分布随着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结构变化,由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 2011年前,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集中于欧洲。20122014年,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主要国家光伏补贴力度出现大

13、幅下滑,欧洲新增光伏装机规模锐减。2015年,欧洲新增光伏装机在全球的占比从2011年的73.87%降至16.21%,而中国、日本和美国的需求增长抵消了欧洲光伏市场的下滑,使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新增光伏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31.62%、21.74%和15.81%,合计已超过70%。2016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34.54GW,约占全球新增总装机的45%,预计短期内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仍是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的主体。图2:2011201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的国别统计(单位:GW) 预计20172020年,全球多晶硅的年均需求将在36万吨45万吨之间。 多晶硅是

14、全球性商品,其未来需求与各国新增光伏装机密切相关。中国方面,受组件成本明显下降、2016年“6-30”和9月光伏上网电价存在大幅下调预期而引发的两轮“抢装潮”影响,中国2016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为34.54GW,同比增长128.29%,累计装机达77.42GW。在经历了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后,预计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弃光限电、补贴拖欠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抢装力度将削弱,进而导致2017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将有所下滑。但是,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态度依然明朗,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避免电价下调幅度过大影响新增电站的积极性,2017年光伏上网电价的最终下调幅度低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

15、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设定的标准。未来,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下达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通知(国新能源【2016】280号)、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号)及各地方分布式能源补贴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装机在贫困地区的拓展将获得政策性支持,分布式能源也将得到较快发展。预计20172020年中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保持在1825GW左右的较高水平。 美国方面,对美国光伏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策为ITC(Investment Tax Credit,光伏投资税收减免),其规定光伏项目投资额的30%可用于抵扣企业应纳税额。该政策原计划于2016

16、年末停止执行,但美国政府已将政策的试用期延长至2022年。2016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为16.45GW,1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规定,在2016年1月1日以前核准的光伏电站,若未能在2016年6月30日前实现并网,则执行2016年下调后的上网电价,因此在6月30日前会出现一轮企业抢装现象,业界称“6-30抢装潮”。 较2015年增长80%,增长势头强劲。此外,美国各州亦推出了相应的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光伏鼓励政策。预计20172020年,美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将保持在1518GW左右。 欧洲方面,欧洲曾是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发源地,20072011年欧洲新增光伏装机占全球新增装机的比例超过70

17、%,并于2011年达到峰值22.5GW。2012年以后,受欧债危机导致的财力约束及可再生能源调峰引发的技术瓶颈影响,欧洲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放缓。2015年欧洲新增光伏装机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滑趋势,较2014年小幅增长15%至8.2GW。考虑到荷兰等国或将成为欧洲新增光伏装机的新阵地,预计未来欧洲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仍将保持小幅增长,20172020年年均新增装机将在1015GW左右。 日本方面,2015年新增光伏装机约为11GW。对日本光伏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策是FIT(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但该政策已于2016年末到期。2016年,日本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已开始下降(8.6GW),预计未来需

18、求将有所放缓至年均812GW左右。 印度方面,2014年1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签署了公路太阳能振兴规划,计划至2022年末,印度累计光伏装机规模将达100GW。但由于印度光伏发电起步较晚、政策制定存在时滞、制造业基础薄弱,20142015年其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仍然较小。2015年,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根据100GW的发展目标,细化了年度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即2016年新增14GW,2017年新增12GW,20182020年分别新增15GW、16GW、17GW,20212022年年均新增17.5GW。但考虑到印度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光伏上网价格,2016年年初的中标价格约为8.2美分/千瓦时,上

19、网电价低于光照资源条件相近的中国一类资源区,其对光伏电站运营商的吸引力有限,且2016年印度实际新增光伏装机8GW左右,完成目标率约57.14%,中债资信认为计划的执行存在难度。但是,印度政府也积极通过产业政策、招商引资、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故按照完成计划80%的乐观值测算,预计20172020年印度年均新增装机将在1015GW左右。 此外,光伏贸易保护措施也将对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产生深刻影响。各国对光伏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在短期内虽保护了本土企业,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各环节的贸易保护政策均提高了终端光伏装机成本,进而降低了光伏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于光伏电站的建设需

20、求具有一定打压作用,其结果传导至上游多晶硅行业,容易造成多晶硅需求缩水或无法达到预期增长水平。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10月作出终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2014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第二轮“双反”调查,终裁结果为:中国强制应诉企业的倾销税率为26.71%至78.42%,获得分别税率的企业为52.13%,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为165.04%;中国强制应诉企业的补贴税率为27.64%至49.79%,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为38.7

21、2%。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全球光伏电池和组件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光伏组件产品供应商,如未来保障措施被执行,将对我国组件类产品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紧随美国的“双反”步伐,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发布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实施反倾销调查,并于同年11月发起反补贴调查。2013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拟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致使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盟委员会作出了产品销售的“最低价格承诺”。受此影响,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增速于2014年降至近年来较低水平。为反制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施加的惩罚性措施,并扼制部分国家的

22、多晶硅倾销行为。中国启动了对欧盟、美国、韩国等国多晶硅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14年1月,中国实施了“对美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7%57%的反倾销税”、“对韩国进口太阳能级对晶硅征收2.4%48.7%的反倾销税”等措施;2014年5月,中国对产自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后与德国瓦克集团达成价格承诺协议)。 除贸易保护措施外,多晶硅的需求还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具有良好光照条件的其他亚洲、大洋洲及非洲国家的新增光伏装机需求;(2)光伏补贴下降与发电成本下降的相对速度。如补贴降幅高于发电成本降幅,光伏电站运营商的利润将被压缩,其新建电站的积极性将被打压,从而对多晶硅需求

23、造成负面影响。 未来,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仍将位于世界前列,四个地区合计将占据除印度市场外80%左右的光伏市场份额。预计至2020年前,全球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将在80GW100GW之间。2015年,我国主要组件生产企业的平均单瓦硅耗量为4.9g/W。但随着技术的改进,以4.5g/W作为未来单瓦平均硅耗的度量值,可测算20172020年,全球多晶硅的年均需求将在36万吨45万吨之间。三、多晶硅生产的竞争格局 多晶硅行业的寡头竞争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不具备成本削减潜力、缺乏资源和资金优势、无化工生产经验或原料循环能力的企业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行业呈现出较高的进入壁垒。未来,具

24、有多种产物综合利用潜力的大型化工企业,在掌握生产技术及低电价的前提下,存在进入多晶硅市场的可能性。 多晶硅行业位于光伏(晶硅)产业链的最前端,行业的资金和技术壁垒明显。经过20082012年的低谷,多晶硅市场的落后产能已逐步退出,行业利润率恢复至正常水平,产业整合进一步深化,全球及我国多晶硅市场均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表6:2015年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单位:吨、%)表7:2015年中国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单位:吨) 从全球竞争格局分析, 201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34.50万吨;前五大生产商的产量为21.8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为63.22%;前十大生产商的产量为27.67万吨,占全球

25、总产量的比重为80.20%,全球多晶硅生产呈现出很高的集中性。中能硅业、德国瓦克化学、韩国OCI等公司已在全球多晶硅生产领域取得了规模及技术优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从中国竞争格局分析,中国2015年多晶硅产量为16.50万吨;前五大生产商的产量为12.8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7.64%;前十大生产商产量为15.7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95.64%,行业集中度较全球更为明显。其中,中能硅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其产能优势突出,多晶硅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44.85%,行业龙头地位显著。由此可见,全球和中国多晶硅行业已呈现出寡头竞争的格局。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光伏制造

26、行业规范条件,对新建及扩建多晶硅生产线的选址布局、生产规模、资源利用与能耗及环境保护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政策收紧不利于新进入者;多晶硅行业初始投资大(目前,万吨级多晶硅产线初始投资成本约15亿元,详见:多晶硅行业的现状与展望-价格、工艺与成本控制),行业资金壁垒明显;此外,人才竞争和技术保护都将限制新进入者。因此,不具备成本削减潜力、缺乏资源与资金优势、无化工生产经验或原料循环能力的企业难以在行业中确立竞争优势或改变竞争格局,行业呈现出较高的进入壁垒。但是,具有多种产物综合利用潜力的大型化工企业,在掌握生产技术及低电价的前提下,存在进入多晶硅市场的可能性。如东方希望计划于电价很低的新疆准东地区投资新建12万吨多晶硅及8,000MW单晶硅片生产线,项目截至2016年末已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众参与公示。由于东方希望在电力成本很低的新疆地区设厂,并具有自备电厂支持生产,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若其投产计划如期推进、技术能力不断积累,日后很可能成为现有多晶硅企业的强劲竞争对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