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35KB ,
资源ID:52294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29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文学概论一核心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文学概论一核心知识点.docx

1、自考文学概论一核心知识点自考文学概论(一)核心知识点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

2、方式或心理能力。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

3、感。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1、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

4、活动的目的。2、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3、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艺术综合、艺术简化。4、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5、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6、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7、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8、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创作标

5、准与价值追求。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价值、形式完美。9、艺术真实性: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表情达意,从而给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包括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10、文学创作主体:已经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离开创作过程则不是。11、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12、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13、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14、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15、接受

6、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16、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前理解”的心理状态。17、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前审美”心理。18、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19、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一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20、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

7、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

8、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

9、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文学作品的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及其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演变的历史。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文学语言广义

10、的文学语言,是指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规范化语言。它包括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等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其他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狭义的文学语言,是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它除了应准确、鲜明、生动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文学体裁是指由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语言运用及结构形式等特点综合体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承载样式。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综

11、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戏剧艺术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综合性和舞台性。戏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文学样式。(剧本、脚本)个性化是指剧中人物的台词,不仅要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以及特定情境。动作化是指不论人物的对话和对白,都要有一种思想的意向和行动目的,既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又能引起人物行动上的强烈反响。换言之,就是人物的台词,能够随着话语的说出而同时表演出某些动作来,同时要体现出某种冲突和矛盾来。戏剧语言的潜台词是指戏剧文学的人物台词的内在意蕴,包括说话的真正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

12、之词。影视文学是电影剧本、电视剧本的合称,是电影艺术或电视艺术的基础。艺术技巧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形象,表现美的情感的能力或方法。灵感是艺术思维过程中一种突发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大脑高度激发状态的产物。再现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显示的文学形态。再现型文学在反应生活时,突出再现性。现实主义运用质朴的语言,写实的表现手法,具体冷静地表现现实生活,力求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三一律”是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提出的戏剧原则。它规定“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

13、件在一个地点发生,并在一天内完成。表现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情感的文学形态。表意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象征的方式寄寓作品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之间,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理论,既有赖于文学发展史提供的丰富材料,又要借助于文学批评的成果。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为指导,离开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的指导,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灵魂。总之,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研究人类文学活动的系统科学。先秦时代,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以意

14、逆志”说(知人论世)。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唐宋时期,皎然的诗式,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司空图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苏轼等人的文论。元明清时代,李贽、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李渔的闲情偶寄,(诗论)王夫之的 斋诗话、叶 的原诗、刘熙载的艺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吸收了西方文论的养分,成为融会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创新之作。西方古代、近代的文学实践,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历史阶段。当代美国文艺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宇宙(即自然或生活)、读

15、者四个要素组成的。(双向逆反运动)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文学与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的关系。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作用。(1)经济条件是开展文学活动的基本前提。离开一定的经济条件人类将无法开展任何活动,文学同样不能例外。(2)经济基础不仅决定着文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同时也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变化。文学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2)文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现象。真实性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属性。文学倾向性可简括为情感倾

16、向、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三大方面。艺术反映与科学反映的区别:(1)反映对象不同。社会科学与世界即对象之间是一种认知关系、求真关系,文学艺术与世界即对象之间,不光存在认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审美价值关系;(2)反应方式不同。社会科学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文学艺术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形象;(3)思维方式不同。社会科学只要运用抽象思维,文学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4)作用于社会的特点不同。社会科学影响社会主要是对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文学艺术影响社会主要是对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情感是创作的动力。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包括人物形象的情感和作家倾注其间的情感。文学作品创造美的途径和显现

17、美的方式多种多样,探究其奥秘,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真实美,情趣美,独创美。创作主体审美条件:(1)具备比较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2)具备良好的审美创作心态。在文艺学中,按塑造艺术形象的媒介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将艺术区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等相对独立的四个门类。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意象性、广阔性、深刻性。为什么说文学形象具有广阔性?(1)勾勒广阔多变的社会生活;(2)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各种人物的个性;(3)深入人的复杂微妙的精神领域。文学的综合审美功能有几个?(1)文学的审美认识功能;(2)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3)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文学作品的内容由题

18、材、主题、情节等几个方面组成。文学作品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基本环节。文学语言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精练性和音乐性。叙事作品的语言由两部分构成,即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剖: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审美意蕴层面。文学体裁的基本分类,最常见的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以及“五分法”。“二分法”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分类法。它根据语言运用的热点,以是否合韵,将文学作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三分法”是根据文学作品描述的不同对象和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抒情、叙事、戏剧文学三大类。“四分法”即按照形象塑造、结构形式、语言运

19、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把文学作品进行归类,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大类。“五分法”主要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将文学体裁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五大类。诗歌是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但是,诗歌诞生之初,并不具有独立的形态,而是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诗歌的艺术特征:(1)饱含激情,富于想象;(2)集中凝练,极富概括性;(3)结构富于跳跃性;(4)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散文的基本类型,一般根据作品表现对象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分为:(1)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文学样式;(2)抒情性散文;(3)议论性散文,包括杂文和各种小品文等。台词

20、,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电影是一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艺术,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映他们自行拍摄的电影,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影视文学是一种注重按照蒙太奇结构方式刻画动态的视觉形象的文学体裁。文学作品的创作基础(创作主体应具备的素养):(1)广博深厚的生活积累;(2)正确健康的思想情感;(3)成熟练达的艺术技巧。文学的创作阶段,是客观的生活现象经过创作主体的心灵创造而物态化为形象的过程。它大体包括创作动机的产生、艺术构思的展开和艺术表现的完成三个不同阶段。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的中心环节。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三个特点。形象思维的特点:形象性、想象性

21、、情感性。再现型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涌现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多种文学思潮。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的主张和他所论述的模仿说,可以说已开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先河。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古代朴素的现实主义。古希腊的喜剧,我国诗经中那些偏重再现的篇章;(2)趋于成熟的现实主义。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作家的作品,孔雀东南飞,杜甫、白居易、陆游等诗人的大部分叙事诗,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的清代小说;(3)批判现实主义。这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高峰。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鲁迅、老舍、巴金、茅盾、曹禺;(4)多元化的现实主义。母亲、铁流、毁

22、灭、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20世纪的现实主义,产生了许多流派,如心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按照现实生活本来的样式再现生活,力求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2)遵循典型化的原则,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艺术表现上,强调客观、具体、冷静,追求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完美融合。典型化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根本区别。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是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文学理论上的代表是布瓦洛,其诗体著作诗的艺术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创作理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理论家左拉。自然主义要求作家严格按照现

23、实生活本身的状貌去如实再现生活,它以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的创作为先驱和代表。代表作家:左拉、莫泊桑、于依思芒斯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注重表现作家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自由地抒发强烈的主观之情;(2)运用理想化的方法,塑造理想的艺术形象;(3)艺术表现上,运用大胆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充满激情的语言,追求奇幻的艺术色彩。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卡夫卡。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其成就主要在诗歌领域。1857年,波德莱尔出版诗集恶之花为象征主义的萌芽。1886年,法国诗人让莫雷阿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的正式提出。象征主义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影响遍及

24、世界各地。一般把20世纪的象征主义称为后期象征主义。前期的代表人物为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等,后期有瓦莱里、叶芝、艾略特、庞德等。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意识流,原为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关于人的意识活动特点的一个概念,意指人的意识是一种流动不息的过程。这种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反映在文学领域主要是小说创作,因此“意识流”又专指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者和作品有: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及其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及其尤利西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到灯塔去、美国作家福克纳及其喧哗与骚动。荒诞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后流行欧美各国的一个

25、重要文学流派,主要成就在戏剧领域,其表现手法也影响了其他文学形式。荒诞派戏剧的出现标志为1950年巴黎上演法国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独幕剧秃头歌女,正式定名的标志位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出版专著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主旨是表现人和现实存在的荒诞性,其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法国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阿瑟阿达莫夫的弹子球机器,让热内的女仆、阳台,英国哈罗尔德品特的一间屋、晚会生日、看管人,美国爱德华弗兰克林阿尔比的美国之梦、动物园的故事等。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句话是对的。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文

26、学作品都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直接或者间接的依据。文学源于生活,但文学不是对生活机械的简单的照搬,而是能动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古代人和外国人创作的成果虽然是从事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借鉴,但它们是“流”不是“源”。所以离开了社会生活,一切文学创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一切理论都来源于时间。(2)文学实践的日益丰富与发展,引起文学理论的变化发展。(3)历史上任意一种文学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它所属时代的文学实践和前任的文学实践。(4)比如,没有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就没有诗品人间词话等文学巨著。3.一部文学作

27、品如果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那么它是具有进步意义的。(1)错误。(2)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进步,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基础的影响,还要看其经济基础是何种经济基础。(3)如红楼梦水浒传的出现对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具有破坏瓦解的作用。荡寇志文采很好,但巩固封建经济基础,是反书。(4)因此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有进步性关键是看文学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4.反映剥削阶级的作品都是没有人民性的。错误。文学作品的人民性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反映的对象外,更重要的是看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态度。写劳动人民生活的不一定都有人民性,而写剥削阶级生活的也不一定没有人民性,关键在于作者怎样去写。如果能够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剥

28、削阶级的荒淫腐败加以鞭笞、批判、讽刺,那么这样的作品是具有人民性的。如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5.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文学都具有人民性。错误。不能以作者的阶级出身为标准衡量,关键在于怎样写。劳动人民创作的不一定都具有人民性,如宣扬男尊女卑的作品。剥削阶级创作的不一定没有人民性,如对人民采取同情理解态度的。6.艺术家对自然(生活)具有双中关系,既是自然(生活)的主宰,又是自然(生活)的奴隶。正确。歌德的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文学艺术同自然(生活)的关系。一方面,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他有自由自主的能动性,他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想和想象去塑造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他又是自然的奴隶,也就是说他必须忠实于

29、自然(生活),依据自然(生活)的本来面目去进行构思、创造,不能脱离开自然(生活)而胡编乱造。这其实就是“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意思。7.既然文学不能脱离政治,那么“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就没有错。错误。不能脱离政治和为政治服务是两码事。前者只在于说明文学与政治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不可能完全分开,是正确的。而后者仅仅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单方面的从属关系,是错误的。文学与政治都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两者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提法对繁荣文学是不利的。8.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错。在阶级社会中所产生的作品一般都带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在文学作品种的表现是不同的

30、。有些题材如政治斗争、阶级矛盾,有些文体如小说、戏剧等这些作品的阶级性就比较鲜明。而其他一些题材,比如赞美自然风光,有些文体如诗歌(抒情小诗),这些作品的阶级性就相对隐晦、含蓄,甚至不易察觉。9.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这句话是别林斯基说的。这句话正确指出了哲学与诗,即社会科学与文学的区别:一个是逻辑推理,另一个是形象显示。但后一句话认为文学与哲学说的是同一件事,是不对的。哲学所研究的是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文学则表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要写出人的情感和心理。10.爱与死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错。主题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

31、也就是作品的整个形象体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包含着生活的客观意义和作家的观点态度。但生活总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在阶级社会里,作家总是一定阶级的人,因此文学作品的主题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所谓永恒的主题是抽象的,它抹杀了文学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爱与死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具体的阶级内容和时代特点,是不可能永恒不变的。可以说爱与死是永恒的题材,而不是永恒的主题。11.主题就是作家的创作意图。错。文学作品的主题是经作家选择、描绘、评价的全部生活现象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主题是作品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客观显示的中心思想。它有时和作家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相一致,但有时则产生“形象大于思想”的情况,客观显示的意义超出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思想。因此把主题与作家的创作意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12.作家在处理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时应当“牵事就人”而非“牵人就事”。对。在叙述性的作品中人物往往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性格刻画是决定整个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情节事件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是刻画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手段。情节的安排应当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事随人走”,也就是“牵事就人”。而不是让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