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107.50KB ,
资源ID:5228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28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代文学 讲义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代文学 讲义上.docx

1、中国现代文学 讲义上绪论一、研究范围与对象1、时间范畴:19171949 (习称“三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三个十年(19371949)时间观念的发展变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概念仅仅只有30年,可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当代”概念已经大大超过了它。再发展下去,“现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必须改变。(1)“上溯”说现代文学起源于五四白话文运动,而白话文不仅是五四时期才有,可以上溯到清末白话小说、近代太平天国、诗界革命。(2)“下延”说1949年不应作为现代文学的终点,因为许多作家还健在,还在创作,不能人为将其割裂

2、。解放后与解放前的新民主主义文学的性质并无大异。可以下延到20世纪末“20世纪文学”,将20世纪文学归为一个整体。2、对象范畴:文学发展的历史(1)文学发展的史实(文化与文学运动、文艺思想斗争、文学社团、文学思潮与流派等)(2)文学作家与作品 (作家生平、思想发展、创作道路、代表作品、作品解读:思想艺术分析、文本解读等)二、特征:(1)成分的复杂、斗争的尖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突出特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各种矛盾更错综复杂。中国现代文学作为社会阶级关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呈现为成分复杂多样。如“白话文”运动,就由左、中、右实行联合的结果。但他们有不同的原则,因而随着斗争的深入,他们最终走向

3、分化。又如“社团”的兴起,有无产阶级团体(太阳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有开始呈现资产阶级性质后向左转的进步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南国社等)、也有资产阶级社团(新月社、六一社等)。流派也是如此(如“鸳鸯蝴蝶派”、“山药蛋派”、“论语派”等)。(2)进步文学居主导地位,占绝对优势进步文学自“五四”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所需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革命影响的扩大,随着左翼文艺运动的蓬勃开展,进步文学无论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得到迅速的增长与提高(出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著名作家和许多享誉世界的作品)。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它文学

4、朝着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出现了赵树理、丁玲、孙犁等一大批民族化、大众化的作家和许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 (3)继往开来,既继承和保持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吸取了世界文学的有益成分“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走向改革开放,大量吸取世界文学的先进经验。人们不断介绍易卜生、歌德、托尔斯泰、契訶夫、高尔基等,从思想倾向到形式、结构、表现方法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作家受到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影响就更大。许多作家本身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作品中经常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烙印(鲁迅阿Q正传的章回结构、戴望舒诗歌的晚唐风韵等)。学

5、习方法 (1)以作品为基础,以史实为线索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均有各自的历史特点。同一历史时期的作家,在创作上一定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和文学史实,就能较好地了解同时期作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以及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类型化现象。如:“左联”的出现,就形成了左翼作家的群体,以及左翼作品的“文学是战斗的”的共同特色。虽然左翼作家各自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创作的特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可以归为同一类型,构成一个整体。 文学是由作家和作品构成的,而作品则是基础的基础。一个作家,一个群体,或一个时期,其文学成就如何,主要在创作。要了解、掌握并正确评价他们,不

6、能人云亦云,要从具体的作品入手。 (2)多读些现代文学评论的书籍和文章 现代文学教材对于作家、作品的评价,是基于人们认同和接受的观点。而文学评论的观点、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其与现代文学教材的观点相辅相成,百花齐放,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学评论的绚丽色彩。多读些各种观点的现代文学评论的书籍和文章,有助于开拓视野、活跃思想,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思维能力。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同时,在学习和借鉴中,提高自己的评论写作能力。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19171927)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新文化运动1

7、、产生的历史条件(1)辛亥革命失败、军阀篡权、政治黑暗(2)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经济萧条(3)思想藩篱重重、承传儒学、迷信泛滥2、标志与内容(1)新青年标志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2)两面大旗: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二)文学革命1、文学革命前的中国文学基础(1)晚清以来的进步文学为先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等)(2)辛亥革命前后鸳鸯蝴蝶派的泛滥(发乎情,止乎礼的言情、武侠、侦探等)2、文学革命的理论指导及其指导思想的转变(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1917年1月)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更多着眼于形式的改良、缺乏扫荡旧文

8、学的战斗气概万事开头难,被陈独秀称为“首举义旗之急先锋”(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1917年2月) 三个“推倒”、三个“建设”,公开高扬“文学革命”大旗从政治、艺术、社会思想三方面提出了反对封建文学的口号仍以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文化作为榜样(3)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对文学革命的宣传钱玄同:明确打击目标“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带头写白话文 提倡新应用文体、拼音;著名的“双簧戏”刘半农:“文言合一”、吸收文言的优点;文章分段、标点 著名的“双簧信”、鲁迅称他“很打了几次大仗”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本 散文理论“美文”与散文创造(4)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1919年1

9、2月)“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必须铲除“科举的、商贾的旧毒新毒”土壤:“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小结:文学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A、 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转向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B、 转变的时间:苏联十月革命后 转变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文学革命的意义与局限(1)动摇了封建文化的根基,为新文学运动开辟了道路,对思想革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2)大多停留在理论主张的探讨上,没有出现大批真正有力的创作二、对封建守旧派的斗争和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分化 1、对封建守旧派的斗争 (1)与林纾等的斗争(1919年前后) 论古文之不宜废、致蔡鹤卿太史书、荆生、妖梦

10、特点:公开复古,与新文学阵营正面对垒 (2)与“学衡派”的斗争(1922年) 南京东南大学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 学衡、鲁迅估学衡特点:披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外衣,改头换面的封建守旧 (3)与“甲寅派”的斗争(1925年) 封建军阀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为代表 评新文化运动、鲁迅十四年的读经、再来一次特点:借助权势孤注一掷,新文化运动的拦路虎、封建守旧的绝唱 联系鲁迅的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新文学阵营的分化 (1)问题与主义之争 (2)新青年与努力周报 (3)“整理国故”与鲁迅青年必读书 三、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流派的形成 (一)社团的蜂起1、蜂起的原因:(1)时代的要求:激烈动

11、荡的时代要求得到迅速及时大量的反映(2)社会的基础:经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知识分子,在五四退潮中最容易选择文学样式来倾吐内心的苦闷(3)文学发展规律:初期文学革命理论倡导、文学尝试必然发展为大规模的文学创作 2、主要社团简介:(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为人生”派成员: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发起,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文学观念:“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成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 成绩:“问题小说”的创作;外国进步文学的

12、译介;与鸳鸯蝴蝶派的斗争 (2)创造社 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为艺术”派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等,后有冯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镜我等 宗旨:“我们所同的,只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罢了”。 尊重自我,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和“美” 成因:双重失望,促使他们内心痛苦并超常的反抗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文化批判等 成绩: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普罗文学”运动的开展 特征:前期的反封建核心力量;后期的革命文学的积极倡导者 (3)新月社 1923年成立于北京;“为艺术而艺术”派 成员:闻一多、徐志摩、胡适、梁实秋、朱湘、饶孟侃、林徽

13、音、陈梦家、孙大雨等 文学观念:“艺术美的至高无上”、“艺术不是为人生的,人生倒是为艺术的”、“绝对的写实便是艺术的破产”、提倡反写实运动 成因:多为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受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影响 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 成绩:前期对“新格律诗”的倡导(新诗的“三美”理论) 特征:前期的积极反封建;后期的反对普罗文学运动、提倡“人性论” (4)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社团:语丝社、未名社等 语丝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得名于该社团创办的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许钦文、章川岛等。宗旨:“催促新的诞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成绩:“语丝

14、文体”的创造(幽默泼辣的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体小品文)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得名于他们创办的刊物未名丛刊(北大的学生为主,刊名取自北大的“未名湖”)主要成员有: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高长虹等宗旨:“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成绩:乡土小说的创作、对外国(尤其是俄国)文学的译介(5)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社团: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 A、浅草沉钟社:1922年先在上海成立“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文艺旬刊;1929年迁到北京,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 主要成员:冯至、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宗旨:“希望文艺上的各种主义,象雨后春笋般地萌茁”鲁迅曾

15、高度评价:“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B、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西子湖畔,四位年轻诗人组成。他们是: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他们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湖畔、春的歌集,后编辑支那二月。朱自清评价:“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极少,为爱情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F、南国社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先驱 1926年成立于上海,创办了南国半月刊、南国艺术剧社 成员:田汉、欧阳予倩、唐槐秋、孙师毅、周信芳、徐悲鸿、吴作人、陈白尘、金焰、郑君里、张曙、塞克等宗旨:“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

16、动”成绩:培养了大批艺术青年,发展了中国现代艺术(含戏剧、美术、音乐等)(二)流派的形成1、现实主义:关切现实,描绘人们熟悉的人和事(以描摹世态人情为主,在叙述中夹以议论;借助客观形象对腐败污浊的社会进行无情的抨击) 风格:稳健、冷静、态度严峻2、浪漫主义:表现自我,强调作家自我的内心要求(浓厚的主观抒情,不是把感情和态度渗透在对现实的描绘和剖析中,而是直抒胸臆) 风格:热烈、奔放、激情横溢 3、现代主义: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注重艺术表现技巧、手法和形式的创新;常挖掘和表现人的潜意识 (快速的节奏,蒙太奇式的跳跃,听觉视觉嗅觉的客观化、对象化,感觉、梦幻、意象的重叠变化 风格:怪诞、晦涩、意

17、味朦胧 四、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第二章 鲁迅(一)一、生平创作道路与思想发展(一)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18811918) 1、童少年时代:(18811898)家庭状况:鲁迅,原名周樟寿,小名阿樟,后改名周树人。祖父周介孚,曾经担任江西金溪县知县、翰林院内阁中书等职;父亲周伯宜,秀才。可以说是封建官僚家庭。但是,由于其祖父卷入一个科场贿赂案,被捕入狱,周伯宜的秀才被革、永久取消考试资格,这应验了鲁迅太祖母的话:“这下家要败了!”(鲁迅的太祖母戴氏反对儿子周介孚做官)鲁迅因此而家道中落。家庭中的许多事件给他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如:祖父娶妾(二妻三妾),既增加了家庭矛盾,妻妾也不幸,是主奴关系。

18、祖父下大狱后,父亲酗酒生病,脾气暴躁,鲁迅多次出入当铺和药铺。在被侮辱、受歧视的环境里,鲁迅深感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更早地承受到家庭的重压。鲁迅受母亲的影响较深。鲁迅的母亲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家庭变故:科场案的打击、丈夫的重病、亡故、儿子的夭折等,但她刚强坚毅,坚强地挺了下来,把孩子培养长大成人。鲁迅因此取母姓为笔名的姓。鲁迅幼年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涉猎了这个的许多古籍,但他非常喜爱民间艺术,尤其对绘画有更深的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喜欢杂览,读了许多野史、笔记,培育了他研究历史的兴趣,一些乡邦先贤的富于反抗的思想和爱国精神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小时常随母亲去安桥头的

19、外祖母家,从而熟悉农村社会,和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润土、长妈妈等,鲁迅都寄以了深刻的同情。因此,鲁迅没有走过去士大夫子弟的老路:经商或做官,他选择了到新学校去读书之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多学习科学技术,改革社会,报效祖国。1898年,18岁的他,告别了母亲,考取了免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2、南京读书与日本留学:(18981909)江南水师学堂是当时洋务派创办的。原以为该学校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却不料这学校仍然延续旧制,把过去学校的“读书应举做官”稍加改变,成为“读书候补做官”。英语等课程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这与鲁迅的理想和要求相距甚远。只读了半年,鲁迅便转学

20、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铁路学堂。在这里,鲁迅接触到西方的一些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围绕着开矿,学校开设了地学(地质)、金石(矿务)、地理、算学、历史、生理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在这里读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即进化论理论。该书中阐述的是“天道变化,不主故常”的唯物主义科学,它打破了“神造物论”,冲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旧传统观念。它提出了“生存竞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鲁迅由此规律就联想起,中国在竞争剧烈的世界上的命运。只有走强国之路,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抱定“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这一年,正好发生了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鲁迅常常看维

21、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受到“维新图强”思想的影响。读了4年,鲁迅毕业了。在“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到外国”的流行思想影响下,他选择了出国留学之路。1902年,他考取了官费留学,东渡到日本。先进了预备学校,他积极参与海外革命党人的反清爱国运动,第二年就剪了头上的长辫子。他摄影留念,作了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其后,他撰写了斯巴达之魂、说镭、中国地质略论、中国矿产志等论文,还翻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北极探险记等。他这时走的是科学救国之路。要用自己所学的“专长”,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之后,他在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原因时,发现日本的“明治维新”

22、的发端是“西方医学”。要发展国家、民族的经济,先要使国民有强健的身体。当时,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加之鲁迅父亲生病被庸医所误,这就促使他决心转向医学的学习。在弘文学院结业后,他进了仙台的医科专门学校。在仙台,鲁迅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怀。可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击碎了他的美梦。课间的一个幻灯片:日军杀中国人,周围的中国人身体虽然健壮,却在麻木地当看客。鲁迅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

23、艺运动了。”“改变他们的精神”,就是人们所说“改造国民性”,启蒙主义思想的表现。在群众还没有觉悟时,启蒙主义思想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起点。1906年,他终止了学医。回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筹办新生杂志,但因经济条件而中止。他并未停止,又先后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艺论文。鲁迅摩罗诗力说: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莱蒙托夫、密兹凯维支、裴多菲等“精神界之战士”,他们“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不为顺世和悦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不克厥敌,战则不止”。文化偏至论:“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思想,以

24、及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戕害、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同时也不满习惯势力的守旧习气,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革创造。这是对封建中庸之道的否定。1909年,他先是要办一个刊物新生,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实现;他又与周作人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两集,但没有销路。他的“改变他们的精神”的文艺运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反应,再加上经济的原因,鲁迅只好提前回国。3、回国后的第一个十年:(19091918)1909年鲁迅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在这期间,鲁迅经历了著名的辛亥革命。1911年,他非常兴奋地带领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宣传演说;但是,光复后的绍兴虽然“满街是白旗子”,骨子里却依旧。地主豪绅都成了革命党,革命党头目也变成

25、了老爷。秋谨等烈士的鲜血白流了。1911年,他发表了自己唯一的文言创作小说怀旧。这篇在语言上不能算现代小说的作品,其实无论作品的内容、作者的视觉、叙述的人称等诸多方面,都已经现代化了。作者在小说中对辛亥革命的过程作了概括和总结,也对封建社会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揭露与讽刺。鲁迅目睹社会的一切,悲愤而沉痛。他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是在苦苦思索和探求新的革命道路。1912年1月,他应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5月迁往北京。到1918年5月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止,前后10个年头,鲁迅在工作之余不断抄古书,辑录

26、金石碑帖,校订了后汉书、嵇康集等,研究分析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曾经说过:“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比较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他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了对封建礼教及家族制度的尖锐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二)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9181927)1、战斗的呐喊(1918192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让鲁迅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并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8年5月,他终于发表了具有划时代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文学的形式深刻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这篇最激烈的战斗檄文引起了

27、社会最广泛的注意。此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又继续写出了药、孔已己、阿Q正传等一系列著名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此同时,他还写下了不少短小精悍的杂文,剖析社会问题,如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他谦虚地把自己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即遵“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他在和封建守旧派的斗争中,写下了许多著名文章,例如,随感录 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估学衡、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由于进化论的偏颇,鲁迅当时思想显示出相当程度的复杂性:一面歌颂人民革命和新世纪的曙光,一面却对人民的力量估计不足:“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不幸而又不争的

28、。在进化论的影响下,鲁迅把所有的斗争都归结为新与旧的斗争。鲁迅在五四高潮期创作的小说,结集为呐喊。2、十字路口的搏击(19241927)五四运动开始走向低潮时,鲁迅看到反封建的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同一战阵中的战友还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的进化论无法解释;封建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新文化运动发起了疯狂反扑。新的并不能完全战胜旧的。鲁迅感到非常困惑不解。他反思、探求、自我解剖,发觉进化论思想和个性主义的局限。这期间,他苦苦探索知识分子问题,寻找正确的出路。他的在酒楼上、孤独者、端午节、弟兄、伤逝等,都是描写知识分子的名篇。他的探索是十分艰苦的。他把小说结集为彷徨

29、,就是明证。他的题彷徨就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他自觉自己成了游兵散勇,但他没有气馁,仍然继续战斗。在“女师大风潮”中,他一直站在学生一边;他又经历了“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他写下了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公理”的把戏等著名文章。鲁迅看到,封建势力并不因为它代表“旧事物”而被代表“新生事物”的进步力量所取代、退出历史舞台,它仍然在猖狂肆虐,屠杀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鲁迅的教育部佥事职被无故罢免,还上了军阀政府的黑名单。1926年8月,鲁迅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工作之余,鲁迅更多地在进行反思和自我解剖。他不仅完成了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的创作,而且写下了被人

30、称为“鲁迅的哲学”的散文诗23篇,后结集为野草;还整理出版了自己早期的作品集坟。鲁迅这时对进化论思想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疑惑,他不断回顾自己走过的曲折道路,认真总结前阶段的经验教训。不久,北伐战争开始,节节胜利。鲁迅受到鼓舞,当即作了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讲演。可是,厦门大学当局对他却是“敬鬼神而远之”,使他深感寂寞。1927年1月,鲁迅辞去了厦门大学的职务,受中山大学的邀请,来到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兼文科教授。3、伟大的转折(1927前后)在中山大学,鲁迅与中共粤区委员会负责人陈延年、中山大学支部毕磊密切接触,读了不少党团刊物:向导、人民周刊、少年先锋等。受马列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影响,鲁迅的思想在酝酿着发生质的飞跃。他作了如革命时代的文学等讲演,尤其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下了著名的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1927年4月10日),标志着他思想的逐渐成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反动派在广州捕杀3000余人,中山大学有40多人被捕,500多人被开除,鲁迅连夜冒雨奔走营救,但最终无果。鲁迅愤然辞去一切职务,决定离开广州去上海。鲁迅目睹了更多的血和更残酷的杀戮,也看到了更英勇的牺牲;而“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自己的进化论思路彻底轰毁,接受阶级论。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